爲啥孩子一到別人家就給我丟人?該如何有面兒地把Ta帶出門

很多爸爸媽媽都抱怨過,帶孩子串門,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一到別人家就變得連爸媽都不認識的娃”之典型“罪狀”大致可羅列為——

● 變得特別饞:在家裡蘋果喂到嘴邊了都不肯吃,但到別人家,恨不得人家還沒讓就直接伸手抓;

丟人程度:★★★☆☆

● 慾望無止境:家裡不同類的汽車應有盡有,到了別人家,反而對人家又小又破的車愛不釋手,數次想據為己有;

丟人程度:★★★★☆

● 化身熊孩子:對自家物件擺設從未表露出特別的興趣,甚至是油瓶子倒了邁著走的主兒,到了別人家,翻抽屜,翻衣櫃,別人家慘遭洗劫,看的你心驚肉跳,顏面盡失……

丟人程度:★★★★★

這些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輕則父母尷尬,重則不好的習慣沒及時糾正,反而會愈演愈烈。你家小朋友也已經疑似出現類似痕跡了嗎?可別錯過今天的文章。

為啥孩子一到別人家就給我丟人?該如何有面兒地把Ta帶出門

針對這些“一到別人家就丟臉”的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怎麼辦?

原因1

自我意識膨脹,分不清你的我的

這種情況頻發的年齡段是0-3歲。剛好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就是自我主義很強。比如你會經常聽到孩子示意“我的!”。只要是他們視線範圍之內的東西,都希望佔為己有。

但與此相對的是他們情感方面還沒有發展完全,因此對於自己行為能給對方帶來的感受並不太清楚。比如成人可能會覺得你去拿別人家的東西特別丟臉,但是孩子並不會有這個感受,在自我膨脹意識的驅使下,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我的。

為啥孩子一到別人家就給我丟人?該如何有面兒地把Ta帶出門

應對策略

瞭解以上背景後,相信下次你就會寬容些了。所以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知道,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的自我主義會相對減弱,情感發展又會增強,你眼中丟臉的情況會逐漸消失。

其次,在當下,成人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教會孩子“不影響別人”

很多時候孩子的“丟臉行為”是被“縱容”出來的。想訓ta的時候,旁邊總會有人來上一句:“他還是個孩子。” 即便是孩子,也不該有影響他人的特權。只要影響了別人,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不妥。方法上,我們可以做到溫柔而堅定,並不需要吹鬍子瞪眼的。

比如當孩子自說自話地拿了別人家的玩具汽車,你覺得尷尬希望他歸還時,可以溫柔地蹲下,並且用手一攤,等待一會兒,看一下孩子是不是會主動把車給你。如果他主動給了,你可以給他一個擁抱,並且告訴他,下一次需要先問詢一下玩具的主人。也可以主動帶著孩子去問,“我們能不能借這玩10分鐘再還給你。”

如果當你拋出橄欖枝,孩子沒有任何反應,甚至扭頭就走的時候,你首先需要替孩子向玩具的主人道歉。“真的好抱歉,小寶這樣的做法很沒有禮貌,實在對不起。”孩子其實是會在旁邊觀察你的眼神的,如果他發現你的情緒不對,其實就算手裡玩兒著呢,心裡也不踏實。

這個時候,你要利用好孩子心理的波動,並且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可以蹲下對孩子說,“來,媽媽想和你說個悄悄話。” 讓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你身上。

當他願意聽的時候,再悄悄告訴他,“媽媽相信你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孩子,你知道該怎麼做的。如果你不好意思,媽媽可以陪你一起去問一下哥哥。你想要自己去還是媽媽陪你一起去呢?”給孩子一個選擇,但是讓他知道自己拿別人東西之前需要徵得別人同意這個道理。

原因2

出門機會太少,缺少反覆事前叮囑

很多爸爸媽媽都反應好像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很多以前有的行為也沒有了。這是為什麼?除了年齡的增長,孩子確實認知上更成熟,但更多的其實是因為孩子“社交”的機會變多了,他們知道哪些行為是容易讓自己交到朋友的,哪些行為是同伴不太喜歡的。

如果一個孩子整天都呆在家裡,家裡人總是讓著他,所有的東西反正孩子都能“獨樂樂”。很容易讓孩子認為這個世界就應該是這樣的,所有的東西就應該是自己獨享的。

應對策略

多帶孩子出門。其實讓孩子知道一件事情的好壞,最好的方式是讓他用“自然結果”的方式習得。如果孩子在外面還是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或者直接去拿別人的東西或者吃別人的東西,他們自然會發現,這樣似乎很難有人願意和自己玩。只有他自己內心徹底理解一組因果關係的時候,他的行為才會發生質的改變。

如果他嘗試了幾次,吃了幾次虧,發現,哦原來我上手就去拿別人東西,人家是會不開心的,或者不願意和我玩的,那麼我就需要改變我的行為。很多時候,這比成人的說教要管用很多,但是唯一的弊端就是孩子自己習得這件事情需要花挺長的時間,也要利用多次出門和孩子玩的機會才行。

另外針對學前的孩子,需要強調的就是“反覆”。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表現會稍微好一點呢?如果你在幼兒園裡聽一天你就明白了。每個老師對於規則都是像唐僧一樣反覆重複無數遍的。如果你認為孩子在別人家的行為“丟臉”,那麼就需要多次重複去別人家做客的規則。出門之前說一遍,“等一下我們要去阿姨家了,進門的時候先問好,如果有東西想要玩都需要先問一下。不要隨便翻別人的東西。如果阿姨給你吃的東西,吃完之後還要謝謝。”

你會發現這一長串規則孩子是記不住的。快到了之後,你可以再用問句問一遍孩子,“進門先要幹什麼呀?” “如果有喜歡的東西要幹什麼呀?” “吃完東西要幹什麼呀?”。 如果孩子進門之後有些事情忘記了, 你可以提醒他,“剛剛我們商量過,如果希望一樣東西應該要?” 真的只有唐僧般的反覆提醒,孩子才會記住。很可能他不是因為知道這麼做好才去做的,而是被你實在煩的沒辦法才去做的。不過無論原因如何,目的都達到了。

為啥孩子一到別人家就給我丟人?該如何有面兒地把Ta帶出門

原因3

豬隊友太多,誘惑太大

很多時候媽媽真心無奈。好不容易在家裡做好的規矩,一到朋友家做客就被破壞了。孩子是擋不住誘惑的,往往總有一些“豬隊友”一樣的朋友拿各種東西誘惑,比如冰淇淋呀,糖果呀,並且會自豪地告訴孩子,“今天你吃好了!沒事的,媽媽不敢說你的。” 如果孩子做出一些讓覺得你丟臉的行為,你可能會說他兩句,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和事佬跑出來說,“好了好了,今天來我家就開開心心的,他還是孩子,你說他幹嘛呀。拿去吃!阿姨說的,你還要就管阿姨要,別去睬你媽媽。”

應對策略

需要反思“家規”是否合理,或者孩子對於這些規矩並未打心底理解和認同。

我曾經見到過一個孩子,自己就拒絕了一個吃冰淇淋的機會。當時他給出的理由並不是“媽媽不讓我吃”之類的,而是說,“老師剛剛給我們講了蛀牙的故事,很可怕的,我不想吃。” 當孩子打心底裡認同一條規則的時候,他是會去執行的。

假如你不希望孩子到了別人家特別嘴饞,看到什麼都想吃,那你是否想過,是不是因為你平時對他管的太嚴格了,所有的東西都不讓他吃,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又或者,同樣的食物,你只是和他叨叨了很久說吃了很健康,但是從沒有考慮過怎麼讓食物本身看上去誘人,或者自己狼吞虎嚥地吃來吸引孩子的興趣? 其實每一次看到孩子“丟臉”並不一定是壞事,這會讓你多一次機會去反思平時和孩子互動中的不足。

為啥孩子一到別人家就給我丟人?該如何有面兒地把Ta帶出門

原因4

自主規則意識培養還不夠,太強調“不要”了

其實在找相關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美國的育兒群中就沒有發現媽媽提出類似的問題。這倒讓我開始反思,難道“一出門就丟人”這個問題只出現在中國嗎?最近正好有中國同事剛帶著幼兒園的孩子去美國做夏令營活動,分享時發現中國孩子語言能力並不比美國孩子差,但遺憾的是,在公共場合的規則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上,的確相差甚遠。

應對策略

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很多,我們可能都知道,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從小到大得到的表揚要多得多,有點像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但同時可能也有很多人並不瞭解,他們對於孩子自主的規則培養就沒有斷過。

比如一個孩子在樓宇裡大喊大叫時,大部分父母會做出耳朵疼的動作,然後說一句“It hurts. Inside voice. Thanks” (這很傷(耳朵),請用室內該有的聲音, 謝謝。) 這樣非常直截了當,沒有出現一個“不” 字,但是成人清楚地告訴了孩子,這麼做哪裡影響了別人?應該怎麼做?最後還說了謝謝,也顯得對於孩子的尊重。

但大家發現了嗎,我們身邊的規則往往是以“不”開頭的,就算孩子聽明白了規則,也沒法直截了當地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很多時候我們分享規則的時候也缺少一些藝術感,比如結尾的時候其實可以多說一句謝謝。這樣讓聽者就好受很多。只有培養孩子對於規則自主的認同,他才不容易出去讓你覺得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