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关于华佗,想必每个人都听过这位神医的鼎鼎大名,但是,若说起华佗的具体死因,民间却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历史记载,华佗为曹操所杀,但因何事所杀,却存在疑点。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说法一:具有谋杀动机,故被曹操除掉

在《三国演义》中,曾详细描述了华佗被杀的起因。曹操为造建始殿,把跃龙祠前的一颗梨树给砍断了,因此,得罪了神灵。深夜时分,曹操噩梦中猛然惊醒,当即头痛欲裂,染上顽疾。

之后,曹操派人寻遍世间名医,均不得痊愈。后在太医的推荐下,曹操得知神医华佗可治此病,遂派人将其请来。华佗帮曹操仔细诊断后,认为此病为中风,病根已经扎根脑部,仅靠服食药物是起不了作用的。曹操当即问:那这病要怎样才能去根?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华佗若有所思,说道:“此病需要把头颅切开,取出脑袋中的“风涎”,便可消除顽疾。”生性多疑的曹操闻听此话,心中顿生杀意,他可不信人的脑袋劈开还能活的,面前这个所谓的神医,极大可能是过来杀他,为关羽报仇的人。

前些天,曹操的部将曾用毒箭射伤了关羽,若不是华佗相救,恐怕关羽命已危矣。曹操显然把华佗当成关羽一方的人,自然不能加以放过。所以,当即命人将华佗收监,没多久,一代神医便屈死狱中,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亦从此失传。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以上为常见的第一种说法,但基本依据都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而此书只是一部小说,故事存在虚构成分,不足以证明华佗便是因此而死。

第二种说法:华佗借看病谋取官爵,要挟不成反被杀

这是民间普遍流传的一种传闻,当时,曹操请来华佗后,华佗自知此病只有自己能治,便以此为要挟,为自己谋取官职。华佗并没有直言要官,而是称此病难治,需要长期治疗。此话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曹操想要消除顽疾,便需要一直将华佗留在身边。”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作为三国枭雄,曹操自然听出话外之意,但并没有当即回复。华佗见曹操没有同意,便以家中出事、想要回去探望几天为由,离开了魏宫。回到家后,华佗想继续要挟曹操,遂以妻子生病为借口,多次推迟返回时间。

曹操遂派人秘密调查,发现其妻身体无恙,此刻的曹操算是明白了,这哪里是暂时回去几日,明显是一去不回了。意识到被耍的曹操,当即大怒,派人将华佗抓来,以“欺君罪”处死了。

这个民间传闻最为真实,有文献记载,华佗在给曹操看病后,确实回过家中一趟,但目的是否是为了要挟曹操,暂时不明。有人认为,所谓的“要挟论”,只是民间对华佗的一种诋毁,华佗之所以脱辞离开魏宫,是因为他不愿服侍权贵。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世人皆知,华佗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心系苍生,自然不愿意只为一个人看病,他所在乎的,是世间所有的平民百姓,而不是嗜杀成性的枭雄曹操。

民间之所以出现“要挟论”这种说法,还是源自曹操的这句话:“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大意为:“华佗这个人本来能够轻松治好我的病,然而他为了要挟我,故意消极治疗。我宁愿忍受病痛,也不会让这种小人要挟我。”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宁死也不愿受人要挟,这倒很像曹操的性格。一代枭雄在别人的要挟中苟且而活,就算真的活下来了,心里必然憋屈至极。曹操这种人物,自然不会选择忍气吞声。但是,华佗要官的传闻就一定是真的吗?我看未必。

《后汉书》曾记载,宰相陈圭曾想要举荐华佗,被华佗婉拒,可见,华佗对权力并无念想。退一步讲,即便华佗贪图权力,曹操的态度应该是大喜才对。如此神医,能够收到身边,可遇不可求。再者,华佗作为一个医者,登上官爵之位,并不会对曹操统治造成威胁,论权谋之术,三国时期还没几个人能够媲美曹操。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华佗不是贪图功利,那么,曹操为何要将其杀害。我觉得可能存在多种因素,比如:华佗对曹操的态度,极有可能敷衍消极。医者父母心,最不愿看到的便是战争动乱,生灵遭受涂炭。而曹操作为一方枭雄,不仅杀人无数,更是多次发动战争,如此祸害百姓,自然会引得华佗不满。

再加上华佗与曹操,相互自傲,皆视对方为凡俗,如此之后,便产生了“医患矛盾”,失去了信任关系,这病自然无法再治的必要。后来,曹操遂以“大不敬”之罪,将华佗杀死了。

曹操本来能多活几年,就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结果不死都不行了

现今,已知的华佗墓有两处,河南许昌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河南周口沈丘槐店镇的西南角,沙颍河南岸,有一个像小山包一样的大土堆,当地人称华骨冢,又叫华佗冢。

但是,这两处华陀墓到底哪一处为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后来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

『《三国演义》、《三国志》、《襄阳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