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義:歷盡辛勞只爲翰墨丹青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借得春風群芳酣》

認識野石兄是在青城太極書畫院的展廳,初識認為他比我小,問及貴庚方知他近70了,可他像是50出頭點,當然只好以兄相稱。

劉兄,原名劉成益,字石,號野石、道子、宣和池主人,少年時喜書法、繪畫。七十年代拜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弟子暨女婿肖建初先生為入室弟子,九十年代又拜大千先生弟子龍國屏為師,從師後,在肖、龍兩位先生嚴格訓導下,臨摹古人傳統作品,瞭解學習宋、元、明、清名家繪畫過程揣摩參悟,特別對宋人山水及宋人之花鳥情有獨鍾,經二十餘年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領悟了前人技法。作品以中國傳統繪畫為主,擅長工筆花鳥、人物仕女、山水,尤以潑墨彩荷花見長。他的荷花不僅有師爺、義父的影子在裡面,更有他獨創的用色和技法手段。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荷塘月色花弄影》

劉野石出生於50年代初,對繪畫的熱愛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其父親在解放前從事篆刻,父親的結拜兄弟是晚清時期裝裱世家,從小愛畫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從小受其舅父美術方面影響愛書法,書法作品常常被學校展出。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雲破月木花弄影》

劉野石對繪畫抱有最大熱情的時候,也是中國正在歷經文化浩劫的時期,由於文革後期“路線鬥爭”壓倒了“階級鬥爭”,許多遭受拘禁的畫家處於無人理置的狀態,他們得以私下偷偷作畫,劉野石也屬於其中之一,作為一個時代人類心靈史的藝術,反映著藝術的創作者和接受者的深層社會心理,他文革期間做知青,崇拜張大千,但由於張大千被認定是“反革命”、“資產階級”,所以不敢明目張膽提起,只有私下偷偷拜其為師,尋找資源,迫於生計,當時“送蜂窩煤”這類社會最底層的工作,其中的艱辛困苦自不必說,但這並沒有打擊他學習繪畫的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繪畫,將買衣服的錢用來買書,一直穿最便宜的草鞋,到博物館去當清潔工都死而無憾的談起當時對文化的瘋狂,劉野石依然引以為傲。文革結束後,由於超齡失去資格,對此一直耿耿於懷。所幸後來通過私塾認識了很多文化界人物,包括四川書畫界的老前輩,有幸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後來從事繪畫的知識、技法和手段。幾十年付出的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秋月荷色雨朦朧》

野石在創作上,師古人,師造化,乃得心源。古人云“書畫同源”,學會掌握了用筆的變化,使書法既具形式美,又體現出豐富的節奏感、韻律感。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傳統藝術,而漢字的方形結構和線條變化與繪畫尤其是工筆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小學習書法,這使得劉野石在工筆畫構圖上有著自己的傲人之處,尤其擅長雙鉤填彩畫法,五代畫家黃荃是雙鉤填彩新畫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豔麗,是北宋花鳥畫法的主流。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蝶戀花》

金邊勾勒的荷花是劉野石最喜愛的一種。當他攤開一張磁青紙,紙色呈藍墨,美如緞素,荷塘夜色,金銀勾勒其上經久不褪,一種古樸典雅之美油然而生,為了使荷花立體豐滿及透視感增強,往往他要上十幾次顏色,兩朵荷花常常會耗去他幾天時間。談及畫荷花的技巧,野石有他自己的獨到見解,他生動的將荷花比作男人和女人:“荷葉好比是男人,荷花好比是女人,荷葉的挺拔與荷花的柔美相融合,這就是美的碰撞。”有別於大部分畫家,野石的荷花並非是“完美”的,“殘荷”是野石荷花系列作品中別緻的一筆,從中能窺探到野石的藝術心境,對事物本真的追求。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 劉野石《荷花圖》

從事繪畫的前期是職業畫家的瓶頸期,野石也不例外,儘管畫工純熟卻因難以突破自身的期待,這個階段偶爾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張大千先生曾語:“心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每當處於困頓之時,野時便會包袱款款,遍遊名山大川,釋放壓抑的情緒。

每個藝術家的經歷,練就了他的敬業精神,從第一次與野石兄見面,到第二次再與他相見,當入戲一樣走進了他的繪畫意境之中,我即刻收藏了他的兩幅作品,一幅在黃色錦面緞上的花鳥圖,一幅他獨具風格的藍底板荷花圖。

欣賞野石的荷猶如品讀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一樣:“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簡介

文義:歷盡辛勞只為翰墨丹青

劉成益(劉野石),字石,號野石,宣和池主人、職業畫家。1950年生,少年時喜書法、繪畫。七十年代拜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弟子暨女婿肖建初先生為入室弟子。九十年代又拜大千先生弟子龍國屏先生為師。從師後在肖、龍兩位先生嚴格訓導下,臨幕古人傳統作品,瞭解與學習宋、元、明、清名家繪畫過程中揣摩參悟,特別對宋人山水及宋人之花鳥畫獨有情鍾。經二十餘年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作品以中國傳統繪畫為主,擅長工筆花鳥,人物仕女,山水,尤以潑墨潑彩荷花見長。

劉野石除書法繪事外,愛好旅遊,遍遊名山大川。也獵涉其它藝術門類如篆刻,裝裱及修復古舊書畫,喜藏古董,從中參悟對書畫的匯通修養,特別在裝裱和修復古舊書畫中見識古今名家各流派藝術的表現方法和藝術手法,融會貫通,以靈作畫。

劉野石在求學中打破古訓“尊師勿越”,以能者為師,得到大千親傳弟子肖建初老先生及大千女兒張心瑞的親臨指導,使繪事有所提高上升,並領受大千老先生弟子如:何海霞、慕凌飛、王永年、龍國屏、胡立等及其它畫派老前輩的教誨,並經常聽取他們對繪畫藝術的見解。

為使繪事能更進深度,劉野石及夫人遠離塵市,舉家遷至青城後山潛心習練,受益匪淺。

劉野石作品在傳統繪畫中吸取一些新的繪畫思想及理論,以傳統為本,力求有時代節奏,故受收藏家及有關單位收藏。2005年為大型電視連續劇《張大千》劇中全程為“張大千”代筆書畫及為劇中美術指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見到野石為1999年臺灣紀念大千先生lOO週年展覽所創作的青綠山水圖在其收藏後,特請張心瑞先生回大陸提名求繪工筆重彩牡丹、蝴蝶圖為其收藏。劉野石書畫作品曾參加國內省市各級美術展覽,得到專家一致好評。作品曾被北京圖書館、北京宋慶齡基金會、香港收藏家、加拿大多倫多市國家圖書 館及國內外愛好家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