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上迎香:

定位: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主治:

鼻炎,鼻衄,鼻中息肉,鼻部生瘡;暴發火眼,迎風流淚,眼瞼瞤動;頭疼,頭面疔瘡等。

艾灸:

艾柱灸3~5壯,或者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

揉法、搓法、點按法。

功效:

清熱散風,宣通鼻竅。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有鼻部疾病的人,可以用中指指尖揉按上迎香2到3分鐘,每天堅持,可防治鼻部疾病。

內迎香:

定位:位於鼻孔內上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粘膜處,左右計2穴。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主治:

熱病,喉痺,中暑,急驚風,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癢,不聞香臭,咽喉腫痛等。

注意:禁止艾灸。

功效:

疏風解表,宣通鼻竅。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最好專業人員操作)

用三稜針點刺出血,血流1~2ml即可。注意:有出血傾向或高血壓病患者忌用。對於治療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扁桃體炎,咽炎,中暑等有一定作用。

夾承漿:

定位:在面部,承漿穴外側約1寸之凹陷中。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主治:

齒齦腫痛、口喎、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

艾灸:

艾柱灸3~5壯,或者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清熱疏風。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對於齒齦腫痛等有一定療效。

金津、玉液

定位:金津在口腔內,當舌下繫帶左側的靜脈上,正坐位,張口,在舌下繫帶左側的靜脈處取穴。玉液在口腔內,當舌下繫帶右側的靜脈上,正坐位,張口,在舌繫帶右側的靜脈處取穴。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主治:

重舌腫脹,難言,黃疸,消渴,口舌生瘡,喉咽諸熱,嘔吐,口腔潰瘍,急腹痛,中風後遺症,頑固性嘔吐等。

這個穴位要點刺操作。

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操作,注意無菌操作。

功效:

清瀉熱邪,生津止渴。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6:上迎香、內迎香、夾承漿、金津、玉液之說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如果有口腔疾患時,可以點刺發血,(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操作),治療舌炎、口角炎、口腔炎,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我們當知道每個穴位的基本療效,才能讓它在生活中,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