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講》第十一講(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十一講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這個宏偉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既要堅定必勝的信心,又要激勵攻堅克難的鬥志,靠苦幹實幹,如期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02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規劃和設計了未來美好生活的宏偉藍圖。

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農業現代化進展明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創新蓬勃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創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繼續加大,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改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發展空間佈局得到優化。對外開放深度廣度不斷拓展,全球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就業比較充分,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提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這些新的目標要求,與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求相銜接,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一致,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體現了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樣才能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才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為牢固的基礎。

《三十讲》第十一讲(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