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为何宁死也不背叛大宋

文天祥为何宁死也不背叛大宋

赵汗青

当一个民族受到外族的侵略和压迫时,抵抗侵略,是多数人的历史使命和选择。文天祥正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他看到同胞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宁死不屈,不肯接受元朝统治者的招安,不肯投降。还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不朽的英雄。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 ,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面对元朝皇帝的劝诱,当丞相,赠豪宅,送美女,当然金钱更不会少。但是文天祥拒绝了诱惑,选择了宁死也不叛宋。这是气节、信念和民族尊严和他高尚的人格使他选择了抗元。元将逼迫文天祥给宋军统帅写劝降信,被他严正拒绝。后来宋朝灭亡,文天祥被押送燕京。囚禁中,元统治者百般折磨他,软硬兼施,企图迫使他投降,与元人合作。但是文天祥就是不肯低头,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英勇就义,保持了民族气节,因而被称为民族英雄。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事业,他谱写了他一生中最为高亢的篇章,他燃烧了他一生中最为激情的岁月。

打开中国的近代史,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儿女都在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落后而探索,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的延续,而这种精神的起源确让文天祥集中于《正气歌》中而影响到中国近代,这种精神会一直在中华民族,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

文天祥是历史托付的,时代赋予的。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年代,是一个走向没落的年代,那也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有人在血与火中焚烧成灰,随风吹落;也有人在血与火中痛苦涅盘,直上九霄。文天祥当然是后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一生的写照,《正气歌》是文天祥留于后世的精神。虽然不能从一首诗去评价一个人,但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去找回千百年前的文天祥。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人的一生,到底怎样度过?这个庸俗平凡的问题今天经常被我们嘲笑甚至遗忘,然而,面对烈士的鲜血,面对勇士的追问,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一点思考?沧海横流,荡去的是沙粒,是蒿草;留下的是石头,一块块顶天立地,天地赖以柱其间的石头。

文天祥抗元,首先他作为宋朝末期的一位高级将领,备受皇恩,食朝廷俸禄,临阵倒戈,是不忠;古代尤其在宋代后期,由于游牧民族的侵略以及随之而来得战争使得中原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四处饿殍满地,八方怨声载道,到处都有如血残阳,中原百姓普遍希望和平,但是由于数百年的中原汉王朝的统治,中原的百姓多以汉族为正统,认为中原天下属于汉族,所以文天祥也不例外,倘若他叛国投敌与民族又是不义;如果文天祥叛国投敌,中原百姓必将奋起反抗,到时候中原人的他便要屠戮本族之人,与民族不仁。文天祥是一个有气节的军人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行为,他也不会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无论文天祥的做法不是逆历史潮流,而是一死报国,文天祥的赤胆忠心也是亘古少有的,他的赤胆忠心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关于文天祥,史书记载他坚决不屈,誓死不降就足够了。有他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在人间争相传诵就够了。这些都是最有力的说明。文天祥后人留下了一 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正如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