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要定都安徽,劳师百万建造京都,六年后又突然下令:停工

朱元璋在一举夺下南京后,开始成为坐镇一方的诸侯。后以此为据点左右出击,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一方枭雄,最后北征蒙元,顺利拿下大都,中华河山就此被明太祖所一统。国家如今统一了,但尚未正式定都。都城选址极为重要,关乎国运,大臣们也纷纷上表,有的说洛阳,有的提议开封,各抒己见。

开国皇帝要定都安徽,劳师百万建造京都,六年后又突然下令:停工

但重视乡情的朱元璋执意要将都城定在老家安徽凤阳。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一个放牛娃当上了皇帝,从在凤阳时的连饭都吃不起险些饿死,到如今拥有整个帝国。中国人历来所讲究的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亦不足为奇。但又为何在凤阳建都的计划兴师动众,仅仅在六年后便戛然而止?

开国皇帝要定都安徽,劳师百万建造京都,六年后又突然下令:停工

原来在大明帝国建立后,众大臣言道金陵地处江南,不利于统治北方。且自古以来在金陵建都之王朝,无不是偏安一隅或是王朝短命,此为不祥。朱元璋觉得有道理,便命人到各地去考察都城的选址,但结果都令朱元璋不尽满意。正在苦恼之际,他想起了家乡凤阳,于是便提议在凤阳定都。这一提议受到了淮西部将的一致拥护,明初的朝局由一大批淮西出身的功勋所把持,现在要回乡定都,大家自然乐意。朝中虽有其它反对意见,但奈何太祖心意已决。

开国皇帝要定都安徽,劳师百万建造京都,六年后又突然下令:停工

于是,凤阳开始大肆建设,参与建都的工匠,劳力皆从全国征调,多达百万。朱元璋一改平日里节俭的作风,要求在凤阳的宫殿里雕琢精美的刻饰,所用之石料皆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甚至不惜派人到各个藩属国去搜罗珍贵木材,用在凤阳宫殿之中,力求所造的都城华美、大气。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么大一个工程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仅六年后,老朱却突然叫停,这是为什么呢?

开国皇帝要定都安徽,劳师百万建造京都,六年后又突然下令:停工

原来在淮西一众勋贵的附和下,朱元璋开始正式下令破土动工。但由于凤阳基础条件几乎为零,一切建筑都需要从头修起,巨大的花销令百废待兴的大明朝难堪重负。更何况劳师百万,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这和暴虐无道的蒙元有什么区别呢?再者凤阳多为丘陵,土地贫瘠,交通条件不佳,若以此为都城管理全国,弊端显而易见。

朱元璋痛定思痛,最终放弃了在凤阳建都的念头,下令停工。执意回乡定都之事,可见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仍有其的局限性,但是好在及时悔改,仍不失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