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野蠻生長,消金格局初定,成功的玩家具有這些跡象|附表格


告別野蠻生長,消金格局初定,成功的玩傢俱有這些跡象|附表格

風雨過後雲霧散開,消金行業百態盡顯。

這一點從今年上半年各消金機構的半年報就能看出來。

一部分如招聯、馬上等頭部機構激流勇進;一部分如捷信、蘇寧一別去年光采業績反常虧損;又有像杭銀、錦程這樣向來發展緩慢的機構穩步增長;還有海爾消金、興業消金這種低調的企業突然加速;就連幾乎銷聲匿跡的北銀,也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約6234萬元的收益。

有意思的是,不同於往年統一的狂奔步伐,今年消金機構的表現出現了明顯分化。

成功者具有哪些跡象


新流財經整理了已公佈數據的消金平臺數據,發現了一些十分有趣的規律。

告別野蠻生長,消金格局初定,成功的玩傢俱有這些跡象|附表格


告別野蠻生長,消金格局初定,成功的玩傢俱有這些跡象|附表格

首先,從持牌消金機構的表現來看,今年綜合表現最可觀的企業是招聯、捷信、馬上這類存量業務規模較大的頭部平臺。

市場正在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在過去的幾年積累了足夠存量業務的企業,可以保持較好的發展優勢。

雖然去年底捷信因受行業政策影響,加上撥備係數調整等原因,一季度出現較大虧損,今年上半年,捷信淨虧損達4200萬歐元(約3.3億人民幣),但二季度表現出了強勁的恢復能力。

今年二季度,捷信中國單季淨利潤達到4600萬歐元(約3.65億人民幣)。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捷信作為“消金老大哥”在中國十多年打下的可觀存量業務基礎。

行業肅清之後,非持牌玩家遭到殘酷淘汰,違規P2P大量退場,小貸公司競爭力不足——穩健發展的頭部消金機構優勢愈加明顯。

其次,深耕場景的消金機構厚積薄發,抗風險能力可見一斑。

今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增幅較大的幾家企業是:馬上、海爾消金、杭銀、樂信、趣店等。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經營了場景類消金業務。不管是通過人海戰術攻佔的外部場景,股東自帶的場景還是自建場景,在消費金融藍海轉紅、流量紅利已逝的階段,場景反而點亮了這些企業獲客的優勢。

再如,趣店這一階段的業績增長,跟及時轉型汽車金融也不無關係。就連主要通過自營模式在線下小規模展業的杭銀,也在場景的加持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同樣都經歷了行業逾期攀升,客群質量下降的市場考驗,更加謹慎的場景玩家卻把市場風險扛得更穩,淨利潤增幅一馬當先。

當然,也有一部分消金機構在行業風波中受到正面衝擊,一方面不良攀升利潤受損,一方面又為控制風險進一步擴大主動收縮業務,這部分平臺今年表現欠佳,亟待新轉機重新發力。


城商行快速下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銀行下沉的動作更快了。

中信銀行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其網絡信用消費貸款餘額為308.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08%,不良率0.62%;報告期內日均申請筆數3188筆,授信客戶16.55萬戶,發放貸款286.18億元。

零售之王招商銀行2018年上半年依然緊抓消金業務。截至2018年6月,其消費貸款餘額為979.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7.18%。其中,通過掌上生活 App渠道成功辦理的消費金融交易佔總消費金融交易近50%,自主獲客能力突出。

興業銀行也曾在半年報中明確提出,加大線上小額消費貸款“興閃貸”及普惠金融業務發展。

另外,從新流財經統計的幾家銀行消費貸款業績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6月底,光大銀行發放消費貸款及墊款782.72億元,較去年底增長116%。

除了股份制銀行外,城商行也是今年下沉消費金融的大部隊。

告別野蠻生長,消金格局初定,成功的玩傢俱有這些跡象|附表格




另外五家資產規模排名全國前五的城商行中,除北京銀行外,有四家發放消費貸款及墊款都實現了明顯增長。

這兩年,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徹底將城商行的資金從網點限制中解脫出來,加以互聯網助力,逐步接入BATJ系消金平臺,徹底改變了前些年城商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緩慢發展局面。

抓住新局面下的機遇


表面看來,消金行業沒了2017年的野火燎原之勢,2018年更是進入了殘酷的強監管和市場競爭階段。但在這樣新局面下,也悄悄出現了新的機遇。

一方面,2018年以來,醫美、3C、教育等多個場景的大混戰時代結束,淘汰了大部分實力欠缺和不合規玩家,這為最終勝出的消金企業直接減少了不少競爭成本,增加了業務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捷信今年二季度在中國市場漂亮的翻身仗,很大程度上也可能得益於大部分3C分期平臺退出市場、在3C領域一家獨大的優勢。

“大量P2P退出市場也讓今年的競爭一下子小了很多。”一位消金人士表示,P2P曾經也是很多消金平臺的重要資金來源,這條資金渠道的萎縮,給了更多運營模式較成熟穩健、資金來源穩定的消金機構機會。

此外,中郵、華融等多家持牌機構應監管要求對線下獲客渠道進行約束管理,控制了今年業務擴張的腳步,這也給了在線下做直營、半直營的競爭對手和新玩家更大的喘息空間。

比如,今年以來,興業消金淨利潤和營收增幅均超過100%,業績增長可圈可點。而長年駐守西南線下的錦程消金,也得以在今年相對寬鬆的市場空間中順利進攻全國市場。

另一方面,獲客難的問題漸漸有了答案。

“最近線上現金貸流量的客戶重合度很高,各大渠道都差不多,”某持牌消金機構內部人士告訴新流財經,某些線上流量渠道的重合度高達40%。

互聯網獲客遇到天花板後,不少消金機構重回線下獲客。不一樣的是,今年已經能從行業實踐案例中找到比較成熟、具有應用價值的獲客模式。

其實,捷信、馬上、興業消金、海爾消金、杭銀消金等採取自營或半自營展業的機構表現更穩定。這些機構要麼採取直銷人員獲客,要麼通過少量直銷人員對線下渠道進行了更嚴格的管理。

“一般消金機構跟渠道合作,採用渠道公司入圍的方式,而興業消金跟渠道商的合作,是通過線下直銷經理尋找對接渠道,光某二線城市就有100多人。”一位與多家消金機構合作的渠道商人士稱,雖然模式相對純渠道獲客較重,但對渠道的控制力度更大。

線下渠道獲客,勢必比直營來得更加更快,但因為過去幾年產生了亂收費、一頭多貸等突出問題受到監管重視,今年求穩比求快更容易生存,除非對渠道有強有力的約束和管理能力,否則不適合盲目模仿。

這樣看來,消金行業經歷的政策波動和市場競爭宛如一場宏大的洗禮,催生了新的機遇出現,和成熟業務模式的誕生,對消金機構來說實則是好事。

新局面之下,監管層態度逐漸明朗,市場環境趨於穩定。這時,更豐富的資金來源、更穩定的獲客方式、更強大的風控能力成為消金機構持續盈利不可或缺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