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老人洞」探祕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

二、如果確實存在過這種將老人放入洞中活活餓死的習俗,那會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三、從漢水到長江,以及岷江“天下第一吻”

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一次計劃外的考古發掘,使十堰地區傳說已久的“老人洞”、“寄死窯”,躍身成為“文物”,神秘面紗初露。多年前,華中師範大學劉守華教授曾預言:如果能破解這些文化遺蹟之謎,或許是研究我國乃至亞洲敬老習俗確立和喪葬習俗演進課題的一把重要鑰匙。

這是十堰的一個意外收穫。繼三峽之後,在雲集丹江口庫區“大會戰”的來自全國各地考古界的精兵強將中,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欒豐實教授等抵達他們負責的鄖縣青曲一處東周遺址現場時,發現原定的項目並不理想,倒是旁邊眾多傳說中的“老人洞”引起了他們的興趣。經過多方協調,報經上級批准,他們開始了調查發掘。

“出土的文物,證明確實是墓葬。有些洞裡還能看到一些殘存的人骨,大部分都已風化成灰……畢竟1500多年了。”2007年,鄖縣文物局長周興明日前給記者回放考古現場照片時,仍有些興奮:“收穫不小,價值很大,這一批崖墓的年代,初步確定為隋唐時期。”

1月12日這天,他們就在李家灣發現ABCD四個地點有崖墓存在,確認崖墓34座。ABCD四地點沿江岸依次往上游排開,墓口均朝向漢江,大致朝南。這四處崖墓,專家認為:總的來看,相互之間的直線距離不遠,形制大多是比較接近,可能屬於同一時期,或相差不遠,大部分帶象徵性墓道的崖墓和剛發掘的後房口崖墓群較為接近,橫向墓室的則有所不同,B地點M10內壁鑿的形制,和流灣崖墓群有一定相似的地方。這三處崖墓群直線距離也不遠,均分佈在漢江北岸。後房口崖墓及流灣崖墓根據出土物可定為唐中期,那麼李家灣崖墓群的年代估計也大致屬於同一時期。

在此之前,這種“崖墓”一直被老百姓稱作傳說中的“寄死窯”,並未當作文物對待。周興明局長說,整個鄖縣估計有數百座崖墓,他們正在對此展開進一步調查。

鄖縣的出土文物表明這裡所謂“老人洞”,實際上就是隋唐時期的崖墓,但鄖陽博物館副館長黃旭初認為,並不能因此就認為“老人洞”的傳說荒誕不經,沒有意義。他介紹說,前些年,武漢大學曾對鄖西的一座類似崖墓進行發掘,結果就表明是戰國時代的遺蹟。他說,在這次發掘的基礎上,他們將對整個十堰乃至漢江流域的崖墓進行進一步研究,應該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鄖縣青曲的考古發掘,證實了漢江流域的“老人洞”至少一部分為其實不過就是隋唐時期的“崖墓”。

時間到了2008年11月,又一次新的考古發現,使這種“老人洞”更顯得撲朔迷離。

為配合南水北調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研究考古所經上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在漢江淹沒區下鄖縣五峰鄉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段進行考古調查與發掘,發現了21座秦漢墓葬皆為帶墓道的洞室墓,在這批洞室墓中,4座巖洞墓,其餘是土洞。

這種土洞墓與巖洞墓混雜在一起的場面,使鄖陽博物館副館長黃旭初感到奇怪:

這批秦漢洞室墓,形制眾多,結構複雜,分佈在二級臺地的山坡上。墓葬總長一般在7到10米。在這批洞室墓中,土洞墓所鑿的墓室主體是土質的山體,發掘時其洞室全都塌陷,洞室頂部的結構已不太清楚。巖洞墓所鑿的墓室的主體都是麻面石的山體,均為直接在山上先鑿成豎井式墓道,再在墓道一側橫向鑿出墓室。其墓頂距現地表一般深約1.53-3.76米,發掘時大多保存了當時所構築的原貌。所有墓葬分墓道、墓門和墓室三部分。墓道部分都是在臺地的平臺上先挖出長方形的明道至山壁,在山壁處向內鑿出長方形的墓室。墓道最長的可達7.4米,深度達1.14—2.4米,墓道底部可分為向內斜坡、向外斜坡和平底三種。墓室皆鑿為長方形劵頂,長度一般在2.8—3.46、寬0.8—2.14洞室高1.02—2.14米。少數墓室見有鋪底磚,墓室內或置單棺或置雙棺。人骨大多已朽,從殘痕看,多為仰身直肢葬。墓門位於墓道和墓室之間,完整的巖洞墓門鑿成劵頂形,在墓門處的兩壁和底部都鑿有寬約20、深約10釐米的凹槽,從殘存的痕跡分析,除有用木板封門外,還有用卵石加泥土壘築封門的,個別洞室墓則用磚封門。所有洞室墓都出有隨葬品,共出300餘件。其中,最多的一座墓葬(M48)共出29件。質地主要有陶、銅、鐵、鉛錫、漆木等。器類主要有鼎、罐、壺、鍾、釜、灶、耳杯和銅錢等。所有器物儘管有殘破,但都可修復和復原。根據器物的形制,初步可斷定這批墓葬的年代的跨度可始自秦末一直至東漢晚期。

這是是近來在鄖縣發掘最多的一個墓地。過去,儘管在鄖縣的韓家洲、劉家院,也有發現,由於土洞墓的墓室全都塌陷,但對其墓室結構一直都不太清楚,人們大多諱而不談。鄖縣喬家院巖洞墓發掘後,基本上保存了當時原貌,可復原這一區域秦漢洞室墓包括土洞墓的形制和構築方法。同時,對深入探討流行這一葬俗的族屬及分佈區域都有著重大的學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所有墓葬都未被盜掘,都出有各類不同質地的隨葬品,尤其是一些新器種的發現,對建立這一區域的秦漢年代學序列大有裨益。

“目前,只能推測是某個氏族的遺俗。五峰的崖墓和洞室墓,洞室墓最早在西漢,崖墓還是在東漢。土洞墓和巖洞墓交織在一起,據隨葬器物來看,有些就同屬一個時代。

我個人還是認為土洞墓從形制和器物看還是有秦人的風俗,畢竟五峰離秦近。可能往往還有戰爭的關係呀,

可不可以猜想?這是秦人統治這裡後,秦人的土洞墓室形制和本土的崖墓形制的一種融合?或者妥協的產物?

一個部落佔領了另一地,他所佔領區也有被同化的過程。

我個人認為在時代上他肯定是有個延續的,至少我們這次發現的崖墓就延續著土洞墓的形制。

在這些巖洞墓的下方,更靠近漢江的水邊就有三座真正意義上的崖墓,已經只剩下洞了。另外,在據這批墓葬不遠的肖家河村(大概2公里)也有四座空蕩蕩的“老人洞”。

漢江崖墓究竟是來自四川方向的習俗向北演進的產物還是本來就是一箇中心傳播者?究竟是從東南沿海一帶逆江而上傳來,還是沿漢江而下傳播四方?

漢江“老人洞”仍佇立在茫茫蒼蒼的秦嶺巴山間,象一個個巨大的問號。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這是n多年前的一篇舊作,自2003年漂流漢江發現此物,折騰了好幾年。某種程度上,是與十堰博物館祝恆富、劉志軍、黃旭初等先生,共同完成的。那幾年,一起跑了不少現場,但是,寫作時,仍是謎。後刪節刊出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9年第03期。

轉眼又是很多年,到了2018夏,近日,他們幾位開始對鄖西縣的一處崖墓進行正規的考古發掘,特找出舊作原文存在這裡。以求教各位方家,同時也希望獲得線索,便於後續考察,謝謝各位!請轉發擴散!

相關鏈接:

如是我聞:漢水四源考及謎中謎(超長完整版)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漢江“老人洞”探秘四、漢江“老人洞”的最新考古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