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事故不斷的地產神話

碧桂園:事故不斷的地產神話

碧桂園,成立於1992年,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涵蓋建築、裝修、物業管理、酒店開發及管理、教育等行業的國內著名綜合性企業集團。

2018年7月19日,碧桂園再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並以335.7億美元(人民幣2269億元)營收排第353位,較上年躍升114位。

但站上新高度的另一邊,它也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新挑戰。

碧桂園:事故不斷的地產神話

一、事故頻發

2018年1月,鄭州碧桂園的業主發現,所定房子主體沉降,室內牆面大面積開裂,在多次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拉出橫幅維權。

2018年3月,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數十名業主向馬來西亞政府房屋仲裁庭投訴,“實際情況與碧桂園的廣告不符,房屋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消防等配套設備也不齊全。”

2018年6月24日,碧桂園上海奉賢項目售樓處模架坍塌,造成1人死亡,9人受傷。

碧桂園:事故不斷的地產神話

2018年7月12日,碧桂園杭州蕭山項目地基裂痕,路面塌方,讓緊鄰項目的一棟三層小樓成了危房。

人血“流淌,地塌樓危之外,碧桂園還因一則”雞血新聞被推到輿論風口。

2018年7月16日,網上流傳碧桂園漳州御江府項目集體“喝雞血”召開誓師大會。現場流出的圖片上醒目地寫著一行大字:“15天衝刺4000萬,全力以赴,使命必達”。

雖然碧桂園漳州項目工作人員隨即回應稱,沒有真的喝雞血,只是形式而已,“喝雞血的話,太不人性化了,而且有寄生蟲,不可能喝的。”集團也火速發佈了關於區域項目加強內部管控的提示,自我批評此舉給企業品牌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但這緊急提示顯然沒能改變碧桂園的“厄運”,提示才不過10天,就又有了更嚴重的六安事故,以及6個生命的逝去……

2018年7月26日晚,安徽六安,碧桂園建築工地發生坍塌事故,導致6人死亡。

二、碧桂園領路人楊國強

楊國強一直視產品為生命,視服務為生命,視人才為生命,怎能不蒙圈?

想當初,他對產品的投入無上限。楊國強一方面學習麥當勞搞標準,“能統一,全部統一”,另一方面學習沃爾瑪搞薄利多銷,“只要每平米能賺100元,就願意做。”

為保證質量,碧桂園所有的圖紙設計、土建施工、水暖安裝、風景園林全是自己搞定。除此以外,楊國強還有自己的沙場、水泥廠,就連磚頭都是自己生產的,“外包無法保證質量。”

所以碧桂園的房子性價比相當高,2001年,廣州碧桂園鳳凰城開盤當日就創造了600套的銷售神話,相當於1分鐘賣1套別墅。

想當初,他對服務投入無上限。1997年,楊國強在順德碧桂園設計了一個人工湖,可以釣魚。剛開始一人收10塊錢,後來業主投訴,“好不容易有個地方玩還收錢,”於是, 取消收費。

免費了,老大爺天天去釣,魚越來越少,“讓人釣魚怎麼不讓人盡興?”“那就去買兩車魚來,讓他們釣。 ”誰知老人又投訴,“你們為什麼要餵魚,魚都不上鉤啦。”於是,楊國強第三次打電話給物管部門,“不準餵魚”。

2003年,廣州鳳凰城別墅區,一張200萬的發票被業主無意間丟進垃圾桶。 楊國強抽調了10名工作人員,調取社區沿線的監控視頻,冒著傾盆大雨,沿路追蹤到15公里外的垃圾處理廠。最終,200萬發票失而復得。

想當初,他對人才的投入無上限。2013年春天,楊國強遇到了平安集團的馬明哲,“你管理著平安萬億資產,有什麼秘方?”,“沒有什麼秘方,我只是用了優秀的人,很多年薪千萬的人。” 於是乎,他立馬給原中建五局總經理,時任總裁莫斌漲薪水,並一口氣漲到605萬。此後,江湖廣為流傳的故事就是楊國強給人力資源總經理下了死命令,“給你30個億,你把給我找300個人來。” 就這樣,中海集團原董事朱榮斌來了,擔任執行董事及聯席總裁,年薪553.6萬。 中建的原高管吳建斌來了,擔任首席財務官,年薪619.5萬。就這樣,碧桂園正式拉開了“三斌”的輝煌時代。一同到來的還有1400多名職業經理人、300位博士。比如碧桂園澳洲區域總裁胡國韜,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博士,比如首席戰略官於潤澤博士,此前曾在世界銀行工作。

2017年,楊國強更是啟動海外博士招聘計劃,“200位博士海外招聘,海外啟用。”人才的背後是激勵制度,是架構重建,是管理思維的日新月異。楊國強最得意的要算“成就共享”的激勵計劃,“將稅後利潤的20%拿出來分享。”2014年,碧桂園年終總結會,他一次性拿出2億元發給37個區域總裁和項目總經理,平均每人500萬。 同年,楊國強發動了碧桂園歷史上的“十月革命”,實行“同心共享”激勵機制,“員工入股項目,跟投獲益,通過超額利潤分紅,有錢一起賺。” 自然所有人都拼了命。結果,當年碧桂園銷售額暴漲至1060億,比上年翻了兩倍多。

碧桂園:事故不斷的地產神話

劉森峰是江蘇區域總裁,他一個項目就跟投了500萬,“自己的身家全部投在裡面,連房子都全部抵押了。”你說,那能不打了雞血一樣。 “我這兩年在碧桂園老了很多,頭髮也少了很多。” “我一年瘦了15斤。”

“高管月度會議,都是按業績排座位,要想坐前排,就得玩命幹!”每晚9點多,碧桂園總部辦公室燈火通明,天天如此!當然年底分紅也是嘩嘩的,光超過2000萬的就有幾十個。 正因為如此,從1992年在順德第一個項目起家開始,楊國強一路跨越,一路飛奔,短短几年就將“華南五虎”的雅居樂、合生創展和富力地產遠遠甩在身後。也正是得益於產品、服務、人才的支撐,楊國強通過項目高週轉把速度發揮到極致,“4個月賣樓,5個月回款,6個月現金流為正。”速度一直是楊國強最引以為傲的事情。的確,那樣的速度別人做不到,那樣的把控別人做不到,只有他能做到。

短短3年,碧桂園的項目遍佈全國100多個城市,涵括住宅、商用、旅遊、度假、特色小鎮等各種類型。

那麼,為什麼短短1年之後,碧桂園就出現180度的轉彎,導致楊老闆坐在火山口煎熬呢?

是蘿蔔快了也帶泥?錯!楊國強不是第一次遭遇這樣的事情。

2014年那年冬天,首席財務官辭職,帶走整個財務團隊,很多項目連成本價都核算不出來,碧桂園的股價也喋喋不休,投資者關係辦公室的人天天捱罵。

楊國強就是楊國強,他迅速啟用全民營銷,“與全國2800多家中介簽訂代理協議,佣金豐厚。”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短短1個月內就動員了超過20萬人給碧桂園賣房子。

結果在距離年末還有2天的時候,碧桂園終於完成了年初1280億元銷售額的承諾,其中將近一半的銷售是通過老業主帶來的新業主。

是房地產見頂?錯!代表中央意志的央企、國企還是紛紛在各地高價拿地。

沒錯,北上廣深的房地產增速下來了,但是不少二三線城市的價格又上去了,很多地市政府不得不採取“限購、限貸、限價、限土拍、限商住改”六限的措施。

所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對於在全國都有佈局,尤其是二三線城市部下重兵的碧桂園來說,根本不愁房子賣不出去。

所以,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資產負債率上升帶來的壓力。

數據顯示,碧桂園2017年度總負債9000億,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多,負債率高達89%,高出行業負債率近25個點。要知道,2017年碧桂園擁有的1000多個項目中,超過一半是通過併購得來的。

但是,海外發債被嚴控,200億的公司債也最後夭折。

偏偏又趕上了最近10年最嚴厲的宏觀調控。從2017年開始,我國去槓桿的序幕拉開,房地產公司的融資規模、渠道、方式收窄,楊國強驀然感受到了壓力。

不得已,楊國強只能鞭打快牛,進一步提高銷售週轉率,“任何部門都要圍繞高週轉,為高週轉讓路。”

2018年3月的內部會議上,他要求員工通宵完成圖紙,第二天去報建,摘牌後一天內出規劃圖,摘牌即開工。

當然,懲罰措施也是異常嚴厲,“如果摘牌即開工,項目領導獎勵20萬元,推遲一天獎勵遞減1萬,並相應罰款,超過40天即撤職。如果3個月內開盤,項目領導獎勵20萬元,超過7個月即撤職。”

企業家有雄心壯志是好的,但雄心壯志和貪得無厭往往一牆之隔;嚴格的紀律和制度管理也是必要的,但它和把人當作機器也是一牆之隔。

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個轉型,這個矛盾的解決,碧桂園這樣的龍頭大企業應該更好地承擔起主體責任。

如何承擔?簡單一點說,是要從過去的快和大轉變到好與強,從過去更單一地強調物質的繁榮,轉到也能兼顧人文和精神的綜合豐盈。

掌握著組織乃至社會運轉秩序的人,都應該檢討檢討那一牆內外的自己了,也檢討檢討把他人,甚至還把自己都當作功利機器的模式是否可持續。

打雞血,流人血,即便可以成就大企業,也總大得有些不是滋味。

何況,它其實很難一直這樣大下去。

期待碧桂園的徹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能夠從根本上多一些檢討和修正,讓悲劇不再發生,也為如何建設更符合新時代特徵的好企業貢獻新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