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愈演愈烈?

49973812


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大,所以竞争激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现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由BAT三足鼎立变成了AT双寡头阶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处于均衡状态。自然会看到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不光腾讯这么搞,阿里也在这么搞,所以看上去才特别正常。


而且腾讯和阿里不是一个类型的公司,二者的较量很难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它俩对比,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


能“较量”的位置基本上是和电商相关,这方面二者是互有胜负的。腾讯没有占上风,阿里也没有遥遥领先。就算是双方正面刚的支付领域,其实也是定位不完全相同的。微信支付更倾向于零钱化支付,支付宝更倾向于大额支付----但是,这已经挺让支付宝颤抖了,毕竟本来零钱化支付也是支付宝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或许是因为经常用微信聊天的缘故,我手机里的微信后台是经常开着的,买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微信支付,目前的QQ和微信用户普及率都特别高,从小孩到老人,聊天工具几乎不是QQ就是微信,这样的流量这样的用户成本,也是支付宝难以企及的。


玩过电商的小伙伴都知道获取用户的成本,腾讯培养了几亿青少年用户,将来薅羊毛的成本几乎为零,对于阿里来说,或许这才是应该保持竞争,并且始终让自己坚持将进步的根本吧,确实无论公司规模多大,都不能掉以轻心。


科技抱拳奥特曼


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的确愈演愈烈!

其原因主要是,这两大互联网巨头,最近几年赚钱都太厉害了。因此,他们开始利用手中的巨额资金来实现再生产,再发展。而收购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小企业,就成了他们的主要竞争点。比如最近这几年一直很火的共享单车,腾讯一开始押宝摩拜单车,阿里则押宝ofo,但是后来阿里发现ofo的发展理念和风险控制等与自己不同点太多。因此果断发展自己的小蓝单车。而腾讯则于2018年指示自己旗下的美团全资收购了膜拜单车。从而使得,ofo举步维艰。而小蓝和膜拜成了共享单车行业的代表。也预示着阿里系和腾讯系在共享单车上的火拼仍然要持续下去!而在其他领域,这两大巨头也频频出手,尤其是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争相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客户。

但是,我觉得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应该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积极应对未来的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毕竟,只靠收购最多就是联想,而永远成不了苹果!


地震博士


在美团、头条、滴滴三家互联网小巨头不断崛起之时,小米、美团等纷纷递交 IPO 申请书,阿里在电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腾讯在社交游戏领域一家独大。不管是主要的业务上还是投资的公司上,双方都想在对方的擅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那为何阿里系与腾讯系的火拼似乎愈演愈烈?

我们不妨简单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剖析一下:

1、阿里的电商和腾讯的社交。腾讯最擅长的领域是社交,主要产品是微信、QQ,而阿里最擅长的领域是电商,主要产品是淘宝、天猫。在最擅长的领域上,主要做社交的微信基本已经普及中国大陆,但腾讯社交的国际化扩张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阿里的电商在国内和国际化扩张都具备很大潜力。

阿里和腾讯都想在对方的领域的插一脚,阿里从来往到钉钉,腾讯从拍拍到拼多多,背后无一不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

2、阿里和腾讯都旗鼓相当的支付领域。阿里掌控着支付宝,腾讯则掌控着基于 10 亿左右用户的微信支付,某种程度上来说,蚂蚁金服略占优势,主要是蚂蚁金服市场份额稍大,但微信支付用户量大也是不容小觑的。

阿里系的支付宝在腾讯 QQ 和微信上可谓是褥了不少羊毛和流量的,而微信则忧于庞大用户量的流失,封杀支付宝后,支付宝也是直接做了一个复制打开粘贴持续引流,腾讯也是毫无办法。毋庸置疑,背后仍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

3、阿里的社交和腾讯的电商。腾讯拥有微信这个社交巨无霸,于是阿里投资的微博和陌陌这两个在社交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产品,但目前看来基本没有机会撼动微信的地位。阿里拥有淘宝的这个电商巨无霸,于是腾讯投资了京东,并且京东因其特有的自营模式,颇有对飙淘宝的气势,当然,借助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关系链,如今在三四线城市正如火如荼的拼多多对淘宝来说慢慢的也有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目前来看,在对方战场的火拼上面,阿里系在社交上的钉钉用户破 1 亿,而腾讯系在拼多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阿里和腾讯的外卖战场。在外卖领域,腾讯投资的美团外卖与阿里控股的饿了么和口碑外卖,两者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但目前来看,还是腾讯的投资的美团外卖略胜一筹。外卖领域背后的烧钱,无疑仍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

5、阿里和腾讯的出行领域战场。在网约车领域,阿里投资的快的和腾讯投资的滴滴合并后,快的基本目前基本不复存在,形同虚设,目前滴滴是网约车老大,阿里完败腾讯;在共享单车领域,腾讯扶持摩拜,ofo 站队阿里,阿里在网约车市场前车之鉴的思虑下,另外还投资了一个哈罗单车。

目前情况,在摩拜被美团收购,ofo 呈现强弩之末的迹象之时,阿里蚂蚁金服投资的哈罗单车强势崛起,连续融资,颇有共享单车之农村包围城市的气势。因此,阿里系和腾讯系在出行领域的火拼上,阿里系前车之鉴,略占优势。

6、阿里和腾讯的娱乐游戏战场。视频领域,长视频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阿里系有优酷土豆,腾讯系有腾讯视频,短视频领域阿里系有大鱼号,腾讯系有企鹅号,在不考虑今日头条的情况下,腾讯投资快手,扶持微视,略占优势,但今日头条似有倒向阿里的倾向。游戏领域,腾讯系毫无悬念秒杀阿里系。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衣食住行的角度看,还是从电商社交游戏的角度看,毫无疑问,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愈演愈烈的背后,一是商业的驱动,二是竞争力的驱动。


stormzhang


6月12日,抖音首次公布了自己的用户数据:截止目前,抖音国内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

在互联网红利消退之际,抖音以其迅猛的增长的态势在短视频领域杀出一条路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日活从0到1.5亿,不断创造高峰又超越自身。抖音的成功带动了整个短视频行业,更是让传统的互联网巨头看红了眼。其中,反应最明显的就是腾讯。

被动了奶酪的腾讯

从今日头条、内涵段子,到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张一鸣在不断开拓疆域扩大边界的同时,难免动到了腾讯桌上的奶酪。

众所周知,社交一直是腾讯赖以生存的根基,从QQ到微信,因为占据着巨大流量,又是社交界的寡头,使得腾讯在音乐、游戏等各个领域都顺风顺水,直到字节跳动旗下的头条和抖音试图打入社交领域的产品一出现,被动了奶酪的腾讯逐渐感到了威胁。

Questmobile3月份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报告显示,即时通讯行业占比明显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而短视频却呈现爆发增长趋势,从去年的1.5%快速增长到了7.4%。

短视频行业正在蚕食市场份额,这一点从互联网女皇的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其数据显示,传统社交媒体的市场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视频媒体则从13%增长至22%。传统社交媒体每一点消失的市场比例都能从视频媒体的比例上得到反映。

不仅如此,今日头条的月度有效时长过去一年里,不仅赶超了腾讯新闻,甚至将差距越拉越大。

一个是抖音的疯狂发展,一个是今日头条的超越,资讯平台和短视频大量的用户和流量累积使头条系随时有可能进军社交界,这让腾讯感到很恼火,被动了“奶酪”的腾讯终于坐不住了。

腾讯反击 从“口水战”到“真刀真枪”

要说战争真正开始,还要从微信封闭外部视频链接开始讲起。

今年4月,以短视频相关政策为由,拒绝抖音、快手等APP的链接在朋友圈、QQ空间直接播放。不过,腾讯承诺会对所有产品一视同仁,这自然也包括腾讯自家的微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封闭外链的理由是“外部链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等法定证照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传播含有视听节目的内容。”,而腾讯旗下的微视却早就拿到了合法证照,这也是微视目前能在朋友圈分享的原因。

这一做法看似是针对了“抖音”,但似乎也做到了一视同仁。张一鸣有苦说不出,开始将矛头转向腾讯重金扶持的微视,称其抄袭抖音。

今年6月,腾讯以今日头条“不正当竞争”和推送腾讯“负面新闻”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并且名正言顺地终止了与今日头条系的合作。

从“口水战”到“真刀真枪”,腾讯这一套组合拳打的抖音措手不及,只能以“弱者姿态”在互联网上频频发声,期盼得到舆论的同情。

腾讯抖音三枪对垒

目前腾讯进入公众视野最多、并且投入资金最大的产品就是微视。被放弃过的微视卷土重来后,不仅增加了视频跟拍、显示歌词字幕、AI美颜、秒变大长腿等功能,并且在流量上实现了与QQ空间、微信等腾讯自身流量入口的打通。

最为关键的是,微视还与QQ音乐、酷狗音乐达成合作,并且投入30亿元扶持内容创作者。加上最近腾讯视频自制选秀综艺《创造101》的大火,微视在下载用户上的增长已经初见成效,8号登上了App Store榜首。

微视从投入和流量获取上来说,都已经可以抗衡抖音,但日活和渗透率却远远比不上抖音。或许就是考虑到这点,腾讯在扶持微视的同时,5月推出了“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三款短视频APP,从而与头条系的“西瓜短视频”“火山小视频”对垒,在短视频领域全面开战。

现如今,腾讯在短视频领域不仅关闭了外链在微信的流量入口,也有了足够对抗的头条系的产品。腾讯和头条这场战役打的如火如荼,流量和资金扶持双管齐下,最后谁能胜出还真不好说,不说腾讯系能完全打败头条系,但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腾讯全方位的压制会让抖音不大好过。


牛科技


因为互相都动了对方的蛋糕,腾讯系的拼多多,社交电商动了阿里电商的蛋糕,此外还有京东天猫618二选一,微信给京东大力扶持,微信屏蔽阿里淘口令,阿里的内容电商也在瓜分腾讯公众号的生态流量。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流量入口的生态环境下,腾讯和阿里的生态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似乎谁也无法圈地自萌,让自己的用户乖乖地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1、社交电商动了社交的蛋糕,还是电商的蛋糕?

社交老大腾讯曾经坚定地抱着电商梦,先有拍拍后有易迅,本以为自己拥有数量庞大的社交用户,能够轻松堆砌社交电商的壁垒,结果反而被淘宝围追堵截,利用qq和微信的社交流量发展着淘宝客业务和淘宝用户维系业务。

电商梦碎之后,腾讯投资了京东,把拍拍,易迅电商事业部打包出售给京东,并在微信九宫格上给了京东入口,可以说很大方了。

就这样,阿里和腾讯双方过上了,你看不惯我,你也干不掉我的塑料兄弟人生,结果出现了个变数拼多多,靠着微信的社交流量玩裂变,拼多多发展得实在太快,据说连阿里都感受到了它的威胁,专门成立了淘宝特价版客户端应对。

不管怎么说,搅局者拼多多一头撞破了电商和社交的界限,让腾讯看到了社交电商的巨大想象空间。

在《财经》杂志的一篇采访中,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相对于越来越重的淘宝,拼多多千人千面的信息流商品推荐以及社交裂变,优势明显。

随之而来的618电商节,京东天猫二选一,腾讯微信在搜一搜给京东开了流量入口,搜索直达商品页面,顺便又屏蔽了淘宝淘口令,双方摩擦再次升级。


2、内容电商截糊公众号、小程序电商流量

最繁荣的内容生态要数公众号了,卖货的内容创业者,靠着公众号文章导流,搭建商城,再加上小程序的助力,实现了自己的商业闭环。当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选择,更多的人仍然选择开淘宝店,也就是说,他们正在把自己的微信粉丝用户导流到淘宝店里,以往,社交和电商是两个互不干扰的场景,而如今,则变成两个相互依托的场景。

看到了内容电商的繁荣,淘宝也紧跟着推出淘宝头条,实现内容引流,并上线淘宝群功能,截流了公众号和小程序的部分用户。


3、二者的战略布局大致趋同,竞争在所难免

比起all in ai 独自孤独玩耍的百度,阿里和腾讯的战略布局大致趋同,腾讯有腾讯视频,阿里就买下优酷土豆,腾讯投资美团,阿里买下饿了么,阿里系的美团买下摩拜,阿里投资ofo和哈罗单车,微信重启短视频应用微视,阿里宣布发布短视频应用独客,连阿里最引以为傲的支付宝,腾讯也养出了微信支付这个强敌。

大家彼此彼此,各不相让,市场就这么大,用户就这么多,互联网发展了二十多年,移动互联网也发展了6、7年,流量红利已经在消退,线上线下获客成本都在增加,往后的每一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未来3-5年的主战场还是阿里系PK腾讯系,它们基本已形成围绕消费的生活服务,涵盖“衣、食、住、行、娱、育”的产业生态,两家市值超10000亿美金的互联网巨头,已经统一了中国互联网江湖。阿里在电商领域占据领先优势,腾讯在社交游戏领域一家独大,除自身优势外,两家巨无霸还对处于风口的行业不断投资,企图在各自青睐的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自然免不了正面交锋。

1、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最为激烈。

支付渠道能拥抱巨额市场的同时,还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入口,阿里与腾讯对于生态支付入口必然是寸土必争。阿里最早开始布局网络支付平台,后期推出的余额宝一举打破银行多年来的垄断地位,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份额中,阿里的支付宝已经占据了53%的市场。而腾讯推出财付通与微信平台对接,不断侵蚀支付的市场份额,2017年终于突破了40%,直逼阿里。

2、新零售之战愈演愈烈,两家目前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都是超重量级,靠买买买广泛布局。

阿里:O2O平台端(饿了么、口碑)、电商基础(淘宝和天猫)、进军线下商超(盒马鲜生、银泰、入股高鑫零售、欧尚、大润发)、完整的物流基础设施(菜鸟系统、点我达)

腾讯:O2O平台端(美团点评、滴滴,流量优于阿里)、电商(拼多多、京东)、进军线下商超(每日优鲜、永辉、沃尔玛等)、物流体系偏弱(京东物流)、社交平台优势(微信、QQ等)

3、布局交通出行平台。

阿里投资ofo、哈罗并自创永安行单车,以支付宝为入口渗透地铁、公交、高速收费站等交通领域,阿里投资滴滴、高德、小鹏汽车、车来了、立刻出行等,在地图数据造车领域企图占得一席之地。反观腾讯投资摩拜、滴滴、蔚来汽车、特斯拉、四维图新等,布局出行市场,与阿里一一抗衡,不过双方的投资目前都处于前期布局,尚未进入收获阶段。

4、外卖战役。阿里放弃美团转投饿了么,饿了么与百度外卖联手合并,扶持自身品牌口碑,腾讯投资新美大,几大风口上都是阿里和腾讯的身影。


天方燕谈


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科书上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激化国内外矛盾,所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俗地说,本来大家都是抢殖民地来支持国内发展,但抢来抢去发现没啥好抢的了,到最后只能是帝国主义之间互相怼。

今天大家只关注腾讯更新iOS版,推出了看一看、搜一搜两个功能,认为相当于德苏、德美直接开战。其实昨天另一个新闻更值得玩味:腾讯最新财报显示,微信月度活跃用户即将突破10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中国大陆满打满算14亿人口,天天玩微信、月月用微信的,也就10亿左右。殖民地快被抢光了。

当然不是都被腾讯抢光的。目前中国互联网的流量大户,主要是BAT+京东+网易+微博+四小花旦,四小花旦就是小米+滴滴+新美大+今日头条。这10家公司基本占据了中国互联网产品刚需、高频两个最重要的市场维度。帝国主义寡头已然形成。

当用户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的时候,只能调转枪口,向存量市场进攻。谁的地盘大,就搞谁。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爆发的。

2010年周鸿祎为什么单挑马化腾?那一年,中国基于PC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在环比增幅上,第一次开始明显下降,这也就意味着,PC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正式进入衰退期。

360很难再搞到PC端的增量市场了,只能向最大的存量市场进攻。腾讯是最好的选择。当年腾讯体量大、口碑差,360怎么打,都不会输。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3Q大战结束不到一年,360在美帝上市了。日本在一战尾声趁火打劫,拿下了德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基地和军港——青岛。这是存量市场的二次交易。

2017年是个什么光景?据预测,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在3.5%左右,明年降到不足3%。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是将近15%。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所以有人要掀桌子。这次微信推出的看一看、搜一搜,都被解读为针对今日头条和百度,再加上此前的小程序,好像是腾讯要挑事。得出这个印象很简单,因为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的大哥大,出手必有回响。

地主与地主互相怼,之前在中国互联网战场并不少见,比如淘宝干翻eBay、百度做掉谷歌,乃至360单挑腾讯,这些基本都是双边战争,不涉及第三方巨头。

但这一次有很大不同,就是巨头之间、巨头的儿子之间、巨头的盟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谁和谁都可能是敌人:

腾讯和百度。PC时代,腾讯也做过搜索(搜搜),没做起来,只能先投了搜狗,继而又投了知乎。现在干脆在微信上自己做搜索。相当于腾讯有两个儿子,一直被百度欺负,现在老爹要自己撸起袖子干。未来双方在人工智能战场也必有一战。

腾讯与今日头条。一个是老大哥,一个是小新贵,放在五年前,谁也不会想到这两家公司会在同一个赛道上遭遇。当微信越来越像基础设施,它在上面做什么都不奇怪。

让腾讯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你今日头条就不从了我?没有机会收购你,只能把你干掉。所以腾讯自己做天天快报、投资快手、微信上推出类头条功能;而今日头条除了直接怼,就是自己做火山小视频、抖音,围攻快手。

今日头条与百度。两家最初的基因都是技术流,只不过后来百度基因变异,有了医药味。无论怎么变,在信息分发这个赛道,它们和腾讯是第一梯队。但百度的问题在于,它的优势几乎全部来自PC时代的遗产。过去三年,Robin在焦虑,张一鸣在卖萌。

今日头条与微博。从投资人变成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体验?这得问张一鸣。微博很早就参与了今日头条的融资,而据最新的消息,微博已经从头条退出。

几乎与此同时,头条宣布了自己的社交化战略,并且疯狂拉名人入住,就像当年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干过的事一样。

此外,过去一年,今日头条在内容上最大的发力,就是短视频。无论是自己的APP还是内部孵化的项目,短视频都是重中之重。而微博则是秒怕的大股东,阿里是微博的大股东,优土是阿里的干儿子……

新美大与阿里。王兴与张一鸣是老同事兼老乡,张一鸣经历过「股东变敌人」的事情,王兴早就体验了。阿里2011年就投了美团,一心想让美团按照UC、高德、优酷的剧本前进,无奈王兴刺头,宁死不从。

所以阿里怒了,一手重整口碑、一手控股饿了么,几乎在O2O的每个细分领域,都直接开战。

新美大与滴滴。出行是O2O领域最具想象空间的事情,所以王兴要做网络约车、要投资摩拜。

程维也不是傻子,出行不只是汽车,所以改名叫「滴滴出行」。既然叫滴滴出行,那么投资ofo也就顺理成章了,将来再做机票、酒店、民宿,也一点也不奇怪。而这些,新美大都在做。

滴滴与百度。没错,这是一对正在路上的冤家,它们的赛道叫无人驾驶。百度请来陆奇,滴滴融资50亿美金,所有的看点都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当然,作为开胃菜,百度的糯米和滴滴投资的饿了么,一直较劲。

京东与阿里。这是两条路线的战争,路线之争历来关乎生死存亡。阿里市值突破3000亿美金,京东也闯过500亿美刀,目前是马爸爸领先。但与京东更像的美国亚马逊,已经接近5000亿美金,淘宝小时候的模仿对象eBay,现在不到400亿美金。好戏还在后头。

网易与腾讯。不以体量计算,这两家公司其实是最像的:起家都是靠网络通讯工具(IM和邮件)、都是很早就找到了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游戏)、都有对股价起支撑作用的前瞻性业务(腾讯是微信、文娱,网易是严选、音乐、猪肉……)

当然,双方最直接的战场还是在游戏。游戏领域只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垄断;小的玩家机会越来越少,巨头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直接。王者荣耀和阴阳师还会有,但最有可能姓赵。

这是中国互联网从未有过的乱世:随便拉出两个巨头,就有可能是冤家(或者正在酝酿情绪的冤家)。

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百度的冤家最多,今日头条最生猛,腾讯与阿里手中的牌最多。

表面上看,是二战的局面,实际上更像冷战。美苏才是爸爸级的存在。看看腾讯与阿里的战场分布:

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VS支付宝;在社交领域,微信VS微博+陌陌;在电商领域,京东VS阿里;在O2O领域,新美大VS口碑+饿了么;在共享单车领域,摩拜VS ofo,两个巨头同时又是滴滴的股东。爸爸们无处不在。

这是史上第一次发生在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军阀混战,有帝国战争,也有代理人战争,我儿子跟你怼,你侄子跟我怼,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AT的叫法快10年了。据说过去五年,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创业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有BAT的投资。

以前,大家不适应的是BAT什么都做;如今,大家习惯的是BAT什么都做。

以前为什么不适应?因为巨头专门干创业公司,所以腾讯成为全民公敌;今天为什么习惯?因为巨头掐巨头有好戏看。神仙打架,首先要拉拢小鬼。

以大打小,是让中国互联网无路可走、寸草不生;黑社会火拼,是街头利益重组,让小商小贩安心做生意。

显然,在这场势力范围争夺战中,腾讯和阿里走到了前面。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原有核心业务以及新兴业务同时获得迅猛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的

而关乎百度未来的业务似乎依然在未来,更悲催的是,其核心业务居然正在被两家成立才5年的创业公司(头条和滴滴)蚕食。

以前有个说法,行业老大与老二打,最有可能挂掉的是老三。京东距离百度还差100亿美金的市值,网易还距离200亿美金。据说未上市的滴滴,估值也在500亿美金左右。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早已不复BAT之实的百度,真有可能会把BAT之名都丢掉。

谁能接棒?

丘吉尔说,这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二战即将结束,冷战即将上演。


接招方浩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火药味变得越来越浓,曾经BAT三足鼎立局势,随着百度的掉队,演变成了腾讯和阿里的楚汉相争。如今互联网以及逐渐涉及多个生活领域,繁衍出多个行业,腾讯和阿里的体系越来越广,竞争越来越多,火药味越来越浓。



腾讯和阿里最大的竞争属于支付竞争

智能手机支付增长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无论是购物、就餐还是打车出行。使用手机付款购物已经成为常见现象。过去,阿里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主要公司,通过网购的方式增加用户数量。但微信用户的增长,推动了腾讯加入移动支付市场的节奏。截止18年7月,微信支付用户约8.3亿,远超了支付宝的6.5亿用户。



电商格局逐渐明显

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旗下的淘宝拥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访客,日均商品交易超过8亿件。腾讯看到电商的发展趋势,投资京东和拼多多。而京东2017年用户数据达到2.633亿,截止目前,拼多多的用户数量超过3亿。



腾讯社交为国内龙头

腾讯旗下的社交产品一个是QQ,用户群体为年轻人,月活量达到8.99亿;另一款社交产品是微信,月活量超过了8亿。微信与QQ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交软件。而阿里成立的二手物品买卖社区闲鱼,成了阿里的社交,2017年3月,闲鱼的用户超过2亿。

外卖市场的竞争

国内的外卖市场,无疑被美团、百度外卖和饿了么瓜分,虽然前不久滴滴插足参与他们的竞争。美团和饿了么,以补贴为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在两家外卖企业疯狂烧钱的背后,是以腾讯和阿里作为依靠。



随着腾讯和阿里对线下服务的力度加大,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服务内容的质量,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首席发言者


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必然会愈演愈烈,为什么呢?阿里和腾讯现在最赚钱的是网络支付和网络金融服务,而最赚钱的这个板块的业务,阿里系和腾讯系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国内阿里系和腾讯系目前没有竞争对手,或者说其的竞争对手还没有能力与阿里系和腾讯系竞争。

阿里系和腾讯系10年前还没有竞争关系,或者说还不明显,可是现在是越来越清楚,双方最赚钱的业务最大的拦路虎是对方,市场和流量到最后能赚大钱的最后都是网络支付和网络金融服务,网络支付和网络金融服务是双方未来增值空间最大的业务,当双方明白这个道理后,阿里系和腾讯系就从小打到大打,而且后面双方真正的大战还没开始。

目前双方只是在试探对方,看对方的反应,然后找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再下重手。所以,阿里向腾讯的社交平台下手,腾讯向阿里的电商平台下手,双方都想来个黑虎掏心。

当然站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力,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整个互联网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加快我国互联网产业超过美国的互联网产业。

因此,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是好事,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才刚开始,双方短时间还难分胜负,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大战序幕才刚刚拉开。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

。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腾讯系和阿里系的火并会激烈,都是为了争夺流量,入口,用户,从而带来收入,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的两大科技巨头,自身的实力已经很强大异常,阿里依靠电商起家,不断向外延伸,腾讯以社交起家,不断投资扩展。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之后,遇到的对手也是越来越多,但是腾讯和阿里这两个公司在诸多互联网领域和其他领域都大战着,或者通过代理公和子公司的形式火并着,背后都是存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

最拿目前很火的外卖领域来说,外卖行业主要有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而饿了么是属于阿里阵营,美团外卖属于腾讯阵营,外卖这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很长很久,耗费的用来补贴的资金也是巨大,为什么都愿意不断烧钱来火并呢?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可以打败对手,但是实际上面,由于两家都有能力持续烧钱,并且得到的资源,技术,人才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都是不会彻彻底底完全击败对方。



阿里和腾讯火拼的背后,也是两种不同的模式火并,阿里和腾讯都有收购和投资的动作和行为,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更加偏向于收购,就是完全购买公司,比如收购优酷,收购饿了么,都是阿里以收购为主的表现,而腾讯则是以投资为主,很多的公司都是由腾讯投资,然后给与腾讯系强大的流量支持,包括技术资金,扶持被投资的公司和阿里阵营对抗,比如在电商领域投资京东,拼多多,在生活服务领域投资美团,点评等,都是腾讯以投资为主的操作。



目前来看,这两种火并的模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未来或许可以暴露出更多的问题,高低之分或许就可以出现了。

阿里和腾讯火并,说白了,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不断完善和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对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也有着强大的协同和支持的作用,扩大版图可以增加更多的用户和流量,有了用户和流量,还怕不赚钱吗?火并的本质就是利润和巩固核心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