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中相關詞語解釋(初學者必備)

格律詩中相關詞語解釋

【孤平】律詩忌犯“孤平”。所謂“孤平”,指有韻腳的詩句中,除韻腳之外若出現了孤立的單平聲字,便視為“孤平”。說明:韻腳單平聲,不算孤平。仄起句中或無韻腳的詩句中出現單平聲,通常不 忌“孤平”。見李白詩《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腸斷憶連枝”。

另有一種特定平仄格式,自唐以來便被認可,當謹記:

五言:“平平平仄仄”,可換作“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換作“仄仄平平仄平仄”。

【拗救】所謂拗救,是針對詩句中犯了“孤平”的補救。如該用平聲的字用了仄聲,便改其相鄰位置的一個仄聲字為平聲,以此來保證兩個平聲。 例如:

“平平仄仄平”〔原格〕→“仄平仄仄平”〔句首出現孤平〕→“仄平平仄平”〔於第三字補救一個平〕。

這便是拗救,亦稱為“拗補”。這裡所謂的“拗”,即指不同順,當然是指脫離格式而言。 例如:

〔李白·對雪獻從兄虞城宰〕昨夜梁園裡,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兄”補“弟”)

【拗句】指脫離格式的不和諧的句子。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謂“一三五不論”,即指詩句中通常第一、三、五字可不論平仄,當然對於五言詩來說只能是“一二不論”。但“一三五不論”的前提是,不得違背“忌犯孤平”規則。“二四六分明”,即指嚴格履行規定的平仄格式 ,當然也是特殊情況除外。

【粘對】是指律詩平仄格式中的一種搭配方式。“對”,是針對一聯中兩個句子“平仄相對”而言,如第一句第二字為平,第二句第二字必為仄。“粘”,是針對兩聯相鄰的句子“平仄相同”而言,如上聯尾句第二字為平,下聯首句第二字亦必為平。

【詩聯】律詩中,按順序以兩句為一組句,人們常把一個組句稱為“一聯”,一首律詩分為四聯,並依次分別命名為: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頜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平仄】所謂“平”和“仄”,即古人於詩詞格律中規定的“陰平、陽平”和“上聲、去聲”的聲調格式,基本類似於今代四聲調中的“一聲、二聲”和“三聲、四聲”。古音與今音是有些區別的,當代人按格律寫詩詞,當然應該完全遵照今人的讀音習慣。格律本身即力求語言聲調上的諧美,而這種諧美,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語音習慣和語言環境基礎之上的,否則,就難以稱為諧美。今代有些人往往忽略這一點,偏偏要向古音古韻中尋找所謂的諧美,甚至強調到讓多數人都不知所以然的“入聲”上來,認為只有如此才能顯現古人遺留下來的詩詞格律的韻味,結果寫出來的東西反倒令人繞舌拗口,了無情趣。

順便再探討一下“平仄”實用效果問題。詩句中的“平”或“仄”,其實均各包含兩個聲調,按照詩詞格律寫詩作詞,並非僅僅符合平仄格式便能保證你寫出音韻諧美的作品。在遵照詩句平仄格式的基礎上,結合詩句構意及整體音韻效果,還應於平仄中考慮其各自兩種聲調的搭配。比如,在句中需揣度的某字應“平”,究竟用“陰平”合適,還是用“陽平”合適?若某字應“仄”,究竟是用“上聲”還是用“去聲”?這也是你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有一個權衡的,當然這也是一個經驗上的問題。

格律詩中相關詞語解釋(初學者必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