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然:又逢假期,可别让“搜题神器”坑了孩子

炎炎夏日,又到一年一度孩子放飞自我的暑假了,孩子们应付暑假作业花样百出,必然少不了搜题软件这个“神器”!但到底这种黑科技能不能帮到咱们孩子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安顺阳光未来国际学校中学校长、“省高考状元”缔造者张美然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希望能给孩子和家长几点思考和启发。

张美然:又逢假期,可别让“搜题神器”坑了孩子

随着暑假到来,各类搜题软件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热捧的对象。在各类应用平台,键入“搜题”“作业”“解题”等关键词,会跳出数十款手机应用,它们虽然名称各异,但都“随手一拍,答案立见”,更有“语音搜题”,俨然“神器”一般。

作业的目的,在于训练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巩固知识,进而提高学业水平。然而,受教育大环境影响,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跑了偏,重复式、机械式作业,让孩子们深陷题海,不能自拔,甚至家长也深受其害。

这种情况下,横扫语数外各学科的搜题软件迅速蹿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把它上升到“移动互联大势所趋”的高度加以滥用,却为祸不浅。

暂且不论答案“秒出”的“黑科技”,会否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让他们产生心理依赖、惰性丛生。一些软件的“答案悬赏”功能,更让“抄作业”变得堂而皇之、触手可及,对孩子价值观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同时,搜题软件作为新生事物,其内容的审核、发布机制都尚待完善。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搜题APP竟含涉黄图文内容,青少年一旦接触,为祸不小。

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对于搜题软件,怎样用,何时用,用到什么程度,都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需要家长的持续监督和引导。

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图省事,直接没收孩子手机,而对孩子的作业问题,则拿搜题软件的答案现学现卖,这样不仅会扼杀孩子思考的过程,更可能给孩子留下“以大欺小,不负责任”的印象,催生逆反心理。

当然,要想让孩子爱写作业,写好作业,单靠家长去管搜题软件还远远不够。作为假期作业的生产者,学校宜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及个体差异出发,多布置一些开放式、探究式、互动式、分层次的作业,真正激发孩子兴趣,锻炼他们归纳总结和思考探索的能力,这样方可从根本上杜绝“搜题神器”的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