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文|凱風

多年過後,人們仍會清晰地記起這四年,就像記起20年前的住房市場化改革一樣。

日前,內蒙古呼和浩特發佈公告稱,全面停止房地產去庫存調控措施,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告別去庫存的城市。

去庫存結束,意味著刺激政策退出、購房補貼取消、棚改貨幣化放緩,同時以擴大供地為代表的“補庫存”開始,以“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為目標的樓市調控加碼。

時光好輪迴。四年前,呼和浩特正是國內首個取消限購的城市,從此為樓市去庫存拉開序幕。

事實上,當前百城庫存規模已經跌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三四線存銷比更是創下近9年新低。幾乎所有城市都不再存在高庫存問題,部分一二線城市甚至還面臨庫存緊張的局面。結束房地產去庫存,顯然是順理成章之舉。

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如今終於有城市打響了第一槍,下一個是誰?

1去庫存的這四年

2014年,樓市從狂熱中冷卻。

在經濟下行壓力陡然加劇之下,土地流拍、業主退房、棄房斷供輪番上演,連行業龍頭萬科都驚呼“樓市即將進入白銀時代”。

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然而,樓市還沒涼多久,刺激政策就捲土重來。

打響第一槍的,正是呼和浩特。2014年6月20日,面對樓市下行、庫存高企,呼和浩特率先“取消限購”,開啟樓市去庫存之路。

有城市願當出頭鳥,各大城市也都不不再遮遮掩掩,“取消限購”的大幕由此拉開。到2014年底,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全國47個限購城市,共計42個城市取消限購,還在堅守的只剩下北上廣深及三亞5個城市。

取消限購,並未將樓市從泥潭中拉出,當時除了廈門深圳房價有所復甦之外,其他城市依舊深受高庫存之累。

隨後,真正的大招發出:央行一年5次降準6次降息。貨幣信貸全面寬鬆、馬力全開,房貸按揭利率降到近十年最低位。

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貨幣之水的洶湧澎湃,徹底激活市場的投資熱情。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出臺樓市刺激政策,發放購房補貼,降低交易契稅,甚至直接鼓勵大學生、農民工入場買房

俠之大者,為國接盤。

樓市徹底被攪活,以南京、廈門、合肥、蘇州為代表的“樓市四小龍”脫穎而出,在2016年上半年率先開啟上漲之路,其聲勢之浩大,甚至一度超越一線城市。

然而,此時三四線的高庫存問題仍舊相當嚴峻,資金在一二線城市反覆進出,卻不願給三四線城市讓利分毫,去庫存的政策初衷仍未能體現。

於是,2016年末到2017年,棚改貨幣化橫空出世。

央行以PSL向政策性銀行發放貸款,政策性銀行再以棚改專項貸款,支撐三四線城市的棚戶區改造,三四線政府獲得貸款資金之後,從而有錢進行貨幣化安置,拆遷戶拿到現金之後,就有了入場的資本。

大拆大建大補貼,三四線樓市也被徹底激活。

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正是依靠棚改,大力佈局三四線的碧桂園,從排名前十的房企中一躍而上,連續超越萬科、恆大,躋身中國房地產一哥。

一二線的庫存去了,三四線的庫存也去了,然而,房價卻出現全線上漲,居民手中的儲備被掏空,消費增速也不斷走低,高房價製造的高泡沫成為不確定的風險。

2漲價去庫存的悖論

這四年的上漲歷程,製造了一個相當令人困惑的悖論:樓市去庫存,為何最終去成了房價暴漲?

一般商品,諸如蘋果,一旦滯銷,唯有降價拋售,方能去掉庫存。但房子不同,越降價越沒有人買,反而價格上漲的勢頭越猛,搶房的情緒就越高漲。

漲價去庫存,這看起來是個悖論,但卻符合中國最基本的政治經濟學,更得到實踐一而再再而三的檢驗。

究其根本,住房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兼具消費品、投資品和抵押品三重屬性。正是這三種屬性的相互作用,決定了樓市去庫存只能以漲價為結局。

這個城市打響“停止去庫存”第一槍,樓市巨輪正在全面轉向中!

消費品的層面看,住房滿足的是居住需求。顯然,租房與購房皆能滿足居住需求。

投資品的角度看,買漲不買跌是必然的市場鐵律,因為決定其購買慾望的是預期收益。房價一旦下跌,資產價值就隨之下跌,整個市場的投資慾望同樣隨之衰退。

抵押品的角度來看,房價上漲,房子作為抵押品的價值隨之升高,銀行放貸的意願就隨之增強。房價上漲,就促成房地產與信貸的雙重繁榮,從而帶動金融週期的泡沫化。

所以,房價一旦上漲,就會產生順週期的正反饋效應,反之亦然。

在中國,房產的投資屬性,遠遠大過消費屬性,這就決定了在正常市場裡,房價所擁有的漲跌互現的自動平衡器功能,在我們這裡並不適用。

如果考慮到過去二十年裡房價漲多跌少的現實,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樓市去庫存只能、而且、必然等同於漲價去庫存。換句話說,在中國,樓市去庫存,就必然以房價暴漲為結果。

正如很多人說的,漲價去庫存,刷新了宏觀經濟學教科書。

3繁榮過後

在中國長達20年的房地產繁榮週期中,其間有兩次頗具代表性的樓市回調。

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之下,樓市由盛轉衰;

另一次是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一二線城市銷售慘淡,三四線城市更是高庫存重壓,債務問題愈發嚴重。

2008年的這場樓市危機,以四萬億大投資而告終,國人開始第一次領略房價暴漲的威力。

2014年的這場樓市危機,則以漲價去庫存而結束,從一二線到三四線,幾乎所有人都被席捲其中。

這兩場房價上漲的共性在於,他們背後都有貨幣之水和政策之手的強力支撐。

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的刺激手段更加直接,影響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國民心態的改造也更為深刻,帶來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也正因此,這一次的樓市調控更為堅決,遏制高房價泡沫的決心更為堅定。

在表態上,前有“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後有“樓市調控不力堅決問責”;

在調控政策上,前有限購限價限貸限售的新常態,後有房地產稅的頭頂之劍;

在治理行動上,前有30城反炒房專項整治,後有熱點城市約談問責制;

在貨幣調控上,前有棚改貨幣化全民收縮,後有貨幣之水禁止流入樓市。

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個關鍵詞:冰封。

冰封樓市,不僅可以為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也能為房地產稅等長效機制的出臺創造基礎,更能在波詭雲譎的國際環境中獲得遊刃有餘的主動權。

停止房地產去庫存,現在看來還只是一地一城的個別行動,但未嘗不是整個樓市巨輪全面轉向的信號。

不要跟大趨勢對著幹,上漲時如此,調整時更是如此。

文:房屋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