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必須練20年,練好了才能練行草,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寒暑假923


說這話的人肯定是沒學過行草書,或者行草書水平非常一般。

說古人練字,以楷書為主,練二十年很正常,甚至不寫行草書都可以,畢竟考試看的是楷書。

所以你能發現清朝很多官員楷書能看,行書功夫不深。

況且古人5歲學書,學二十年楷書也不過25歲,稍微聰明一點的或許剛考上進士,從此再學行草學二十年才45,到了一個人書法最具有創造力的時期,也能寫出好作品。

今人,不需要考試,只當書法是愛好,20歲學書法,30歲學,甚至不少45678十歲的人學書法,你讓他學二十年楷書,萬一身體素質不好,他還能看見行書字帖長什麼樣嗎?

有一種教育叫“教條主義”,就是不會結合實際情況,只會死記方法。

我老師當初跟我說是你先練楷書三年,然後學行書。

這種方法是可行的,適用於大多數人。

當時我沒聽,我是一邊練行書,一邊練楷書,吃虧確實很多,不過也有一些好處。當然,如果沒老師的話幾乎都是吃虧的,有老師點播一兩句,吃過的虧就是非常好的經驗和體會。

一開始最好是先練楷書,這個基本功一定是不能少的,當然,不練楷書也行,篆書隸書這樣的正書都可以,只要是為了鍛鍊用鋒。

用鋒都用不好還想寫行草書,一輩子不會寫好。

讓一個人練五十年草書,寫出來的水平不會比一個兼學楷草五年的高,這是一定的。

學書法來說,努力不當飯吃,方向和天賦佔第一位,努力是其次的。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即使天賦不高的人,有兩三年也能體會到用鋒的變化,接觸行草書雖然上手不容易,但是會用楷法作為基礎去學習,然後慢慢脫掉楷法中不好的地方,剩下有用的東西。

這個路子是對的。

我個人覺得,楷行草可以兼學,不過一定要有合理的學習安排,我個人一開始就是因為太雜了,所以會臨不會用,臨帖的能力是有的,不過創作就不會用,因為學的雜,記不住。

以楷書作為基礎,每日必臨,有半年一年左右的用筆基礎之後,行草一個星期各拿出一天學習,慢慢堅持。

如果有老師的話那就更快了,今天學楷書,明天學草書就行,不用擔心走歪路。

現在的書法教育非常先進,比古人又快又便捷,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是從小學,沒有那個寫字的環境,小孩學毛筆,還要兼習硬筆寫作業,所以即使再努力,也不會出現像古人一樣的書家。

但是努努力寫的像樣子,還是很容易的,只要方法對就可以。


梁宇航


學習書法是很難用時間長短來判斷水平層次的。

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師說》中言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意思就是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


按照現代大白話來說,人與人之間是不能按照年齡的大小來評判學識的高低,學習書法更是如此。

學習楷書二十年再學行書是不科學的方法,也不符合書法演變發展的基本規律。只要將楷書技法基本上全面系統的掌握了,就完全可以去學習行書,關鍵是你自己如何把握學習方向。原則上是不建議見異思遷的,技法基礎不紮實,往往會出現邯鄲學步那樣的情況,新的還沒有學會,舊的又忘記了,起結果是連路都不會走了。


這種情況在書法學習過程中不是沒有。在一家技法還不鉤嫻熟或運用自如的情況下,見異思遷改學其他書法,也會出現邯鄲學步的情況,當然這是在對技法不嫻熟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在技法嫻熟紮實的情況下而且可以換貼學習,但不建議頻繁換貼,就像小猴子撿苞米那樣,丟一個撿一個,手中哪一個永遠不滿意。最後是丟了西瓜撿起了芝麻。

如果按照題主所說的那樣,也就沒有諸體兼善的書法家了。



翰墨書道


古人尚法,楷書法度森嚴。篆隸真行草 都有一個過渡時期,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由此得以變化。楷書作為新手的一個入門指引路線是不錯的,楷書的要求嚴謹,結構搭配要適合。問題中提到楷書必須練習20年,這說話是有點問題,但可以這樣說,當你對楷書學習的差不多時候就可以考慮換種書體,不能一味的練習楷書,20年不能對楷書不溫習,這樣你的眼界會有所提升。學過的東西,要再三練習,也會悟出其中的道理,三年又三年的功力,20年更有20年的藝術體現。學書不能脫離理論知識,應理論為基礎,練習為主要,這樣才事倍功半。


原居士


說這樣的話的人,是很不負責任的,對於學書法,多多少少是要有一點天分的,或者說是悟性吧,悟性高的學的快,悟性差的,就學的慢,甚至學無所成。另外學習的方法也很重要,很多人學書法,只是靠臨摹,臨摹的時候寫的很好,但是一放開字帖自己寫,又打回原形了,所以說方法很重要。


荒原000


我覺得這是在扯淡,書法好像被玩壞了,神乎其技,誇大其詞,混亂乖張,說白了就是拿筆寫字,至於某種書體要練n年的說法我是不信,當然楷書是入門,主要練筆法和結體,熟練以後同時練寫其他書體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