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雜誌》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臨牀管理的最新闡述說了啥?

大家好,病友們都叫我東姐!

2018年6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針對甲狀腺結節診療的文章,該文章根據過去3年的針對甲狀腺結節評估和治療的文獻,闡述瞭如何進行甲狀腺結節臨床管理。

文章有點長,不過東姐希望大家耐心讀完!加油!

流行病學

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和多結節率隨著年齡和BMI增加而增加

不推薦在沒有疾病症狀和體徵的成人中篩查甲狀腺癌

通過體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在碘充足人群中的發現率約為5%,不同年齡和性別會有所差異。但是臨床中會遇到更高比例的隱匿性甲狀腺結節的患者,可高達68%。這些偶然發現的無症狀結節,通常很小。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和多結節率隨著年齡和BMI增加而增加,女性更為常見。

《美國醫學會雜誌》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管理的最新闡述說了啥?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審查了無症狀人群篩查計劃的有效性後,不推薦在沒有疾病症狀和體徵的成人中篩查甲狀腺癌,工作組認為潛在的危害可能超過潛在獲益。該推薦不適用於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對有頸部照射既往史或非髓質甲狀腺癌家族史的個人進行篩查,可能有助於癌症的早期診斷,但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會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臨床評估

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腫大的症狀有:喉部異物感;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發音困難或聲音嘶啞;疼痛(由於結節急劇增大造成)。

甲狀腺結節的體格檢查應包括:檢查可見腫塊,觸診甲狀腺和頸部淋巴結。質硬、固定、粗糙或快速增長的腫塊,需要及時評估。

大多數患者無症狀。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腫大的症狀有:喉部異物感;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發音困難或聲音嘶啞;疼痛(由於結節急劇增大造成)。甲狀腺結節是否導致症狀取決於其大小和位置。尤其是,當結節超過3cm以及靠近氣管時,更容易出現異物感。67%的甲減或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會主訴吞嚥問題。

《美國醫學會雜誌》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管理的最新闡述說了啥?

甲狀腺結節的體格檢查應包括:檢查可見腫塊,觸診甲狀腺和頸部淋巴結。質硬、固定、粗糙或快速增長的腫塊,需要及時評估。由於許多甲狀腺結節太小或位於腺體後部而無法被觸及,所以很多患者的體格檢查通常未發現異常。

甲狀腺結節的處理

1597個良性甲狀腺結節5年隨訪期內,只有非常少的結節(0.3%)被發現癌變。

兩次細胞學檢查結果均陽性,無論超聲表現如何,惡性腫瘤的風險基本接近零。

檢查發現的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無臨床顯著意義的,即沒有提示惡性腫瘤的超聲特徵,或者細胞學檢查結果為良性。一項5年的前瞻性研究中,992名患者基於超聲和細胞學檢查,確定1597個良性甲狀腺結節,結果發現大多數(約85%)根本沒有增大。增大的結節也表現出緩慢和穩定的增長,5年平均最大直徑增加了約5mm。更加重要的是,5年隨訪期內,只有非常少的結節(0.3%)被發現癌變。

基於超聲表現預測的惡性腫瘤風險,不僅指導細針穿刺活檢(FNAB)的初始指徵,還指導隨訪,如下圖:

《美國醫學會雜誌》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管理的最新闡述說了啥?

整體而言,活檢細胞學檢查的假陰性率很低(<3%),不過,細胞學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如果超聲表現高度可疑,仍需要在12個月內再次活檢。

超聲和細胞學檢查結果均顯示為良性的結節,如果要再次進行評估,應該至少間隔24個月,因為間隔時間短的超聲不太可能提供更多信息。根據目前的指南,對低度至中度惡性風險的結節進行超聲監測,應該間隔12到24個月,不過有些證據表明這個間隔時間延長,也是安全的。如果超聲檢查發現結節增長,或者出現了新的可疑特徵,應該考慮再次活檢。臨床上有意義的最小變化是至少2個直徑增加20%,最小增加2mm,相當於結節體積增加超過50%。

《美國醫學會雜誌》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管理的最新闡述說了啥?

兩次細胞學檢查結果均陽性,無論超聲表現如何,惡性腫瘤的風險基本接近零。對於這類患者,可能應該停止繼續隨訪,旨在評估結節增長的監測策略可能只針對更容易導致壓迫症狀的較大結節。

無法細針穿刺活檢的甲狀腺結節,對於高風險結節,應在6-12個月後再次行超聲評估;低度至中度風險結節,在12-24個月之後;超過1cm的極低風險結節,如果要做超聲評估,應至少在24個月後。

點開下面標題看東姐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