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上貢獻最大的將軍是誰?理由是什麼?

咣噹派


因為是將軍,那自然要把毛澤東排除掉,畢竟毛澤東不帶槍的。

除了他,應該是永遠的紅軍總司令朱德吧。

在通常的印象裡,好像朱德沒怎麼指揮大戰,網上說,朱德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怎麼就評了十大元帥之首呢?有這個想法倒也正常,我們看建軍的南昌起義,其實朱德的地位並不是最高。

在這之前,他曾經是雲南的憲兵司令部司令官,蔡鍔的四大金剛之一。屬於舊社會軍隊體系出來的。所以他後面想入黨,陳獨秀還不太同意,說他是軍閥。

朱德後面到了歐洲,通過周恩來介紹,這才入了黨。

到了南昌起義,朱德也不是主要領導者,他只是其一,而且沒啥軍隊在手上,有一個事情,朱德進城,還被守衛攔了下來,說明認識他的人也不多。

當時,南昌起義的前委,書記周恩來,委員葉挺、李立三、劉伯承、聶榮臻、郭沫若。

朱德不在其中。

軍事職位最高的是賀龍,其次是葉挺。

到了南昌起義之後,朱德的地位,朱德的重要性才突現了出來。

當時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準備佔領潮汕,獲得一個出海口。到了三河壩這個地方,部隊開始分兵。

一部分繼續南下潮汕,一部分狙擊追兵,留下來狙擊大概三千多人。

朱德留在三河壩,全權負責指揮。

三河壩打完之後,朱德手上還有二千多人,這個時候,消息傳來,南下的部隊已經全軍覆滅,重要領導人都轉移了,有的去上海,有的去香港。

紅軍主力就變成了只剩下朱德手上的二千人,朱德一下成為了紅軍最重要的指揮者。

那怎麼辦呢?

有的人認為應該解散,因為形勢不利,大家全解散,免得被國民黨包圍了。

這時候,朱德做出了決定,隊伍不能散,要把這支隊伍保住。

朱德帶著這二千人向江西的山區轉移,走到江西的時候,二千人只剩了八百人。最後是上了井岡山會師。

雖然只有八百人,但這都是意志堅定的戰士,保留了革命的火種,裡面很多都成了中國的開國元帥,比如陳毅、林彪、粟裕等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八百人就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憑著這,朱德就可以說是功勞最大的將領,解放軍的創建者,紅軍永遠的總司令。


腦洞歷史觀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彭德懷將軍是一個真正被低估的,貢獻最大的將軍。

國民革命時期

彭德懷將軍生於湖南湘潭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加入湘軍,後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又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是十大元帥中參加革命最早,資格最老的人,僅次於年齡最長的朱德。

革命低潮時期

彭德懷將軍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界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並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4軍會師,成為人民軍隊的創始人之一。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

彭德懷將軍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他率軍參加長征,陝甘支隊司令員,多次指揮紅軍打退國民黨精銳騎兵的追擊,打出了紅軍的戰鬥力,打出了彭大將軍的威名,毛主席賦詩一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

紅軍主力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彭德懷將軍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長期指揮八路軍敵後抗日戰爭,特別是組織了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對日作戰。僅前3個半月時間,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解放戰爭時期

彭德懷將軍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保衛延安和大西北根據地安全,他僅憑2萬餘兵力,同進攻陝甘寧解放區的23萬國民黨軍主力作戰,掩護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撤出延安,並採用“蘑菇戰術”拖著敵人兜圈子,尋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地區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反動氣焰。

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將軍堅決擁護毛主席關於抗美援朝的主張,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戰役中,彭德懷將軍作為司令員,全面指揮志願軍,克服軍事裝備落後、後勤保障困難、異國他鄉作戰、地勢地形生疏等不利條件,徹底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逼迫對方接受停戰談判,有力拱衛了新中國的國防安全。

抗美援朝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國人的氣焰,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打出了新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正如彭德懷將軍在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它(抗美援朝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縱觀上述歷史,彭德懷將軍無愧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貢獻最大的將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介紹一位對中國工農紅軍貢獻比較大的將軍吧,除了被毛主席稱之為對中國革命有大功之人的開國大將徐海東“徐老虎”之外,還有一位畢業於保定軍校、寧都起義領導之一、紅五軍團總指揮、軍團長——董振堂。

董振堂,河北邢臺人,1921年考入當時民國最高軍事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下任職。1924年參加了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1926年9月參加了國民聯軍第二集團軍北伐後,晉升為國民聯軍少將旅長,並結識了集團軍政治副部長中共黨員劉伯堅,為日後的寧都起義奠定了基礎。


1930年的蔣馮閻戰爭後,馮玉祥被迫下野,蔣介石收編了西北軍殘部,並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孫連仲(原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任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1931年加入共產黨)董振堂任26路軍25師73旅少將旅長,而趙博生和董振堂的73旅成為了寧都起義後、紅五軍團的主力部隊。

1931年夏,蔣介石發動對江西南部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第三次圍剿,蔣介石親自赴往南昌坐鎮指揮,董振堂的73旅也奉命南下參與圍剿,但董振堂已經結識共產黨黨員趙博生,對共產黨心懷敬仰而找各種藉口、避而不戰遭到蔣介石電斥。


蔣介石對收編的西北雜牌軍並不感冒,第三次圍剿失敗後下令第26路軍留守江西。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張少帥一槍不放東北一夜淪陷後激起愛國軍民反將抗日高潮。在精心部署下,第26軍25師董振堂的73旅和季振同的74旅轉向革命、與參謀長趙博生一起率領17000餘名官兵參加了1931年12月著名的寧都起義,並加入了紅軍。


寧都起義是我黨規模最大、兵力最多、裝備最精銳的武裝起義,董振堂、趙博生等人率領的第26路的官兵1.7萬人參加了紅軍,而紅軍當時的主力紅一方面軍才3萬人,大大增強了紅軍革命隊伍力量。起義軍編入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列入紅一方面軍序列,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1932年5月任軍團長),這是董振堂為紅軍做出的第一大貢獻。

董振堂與趙博生

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只有三個主力軍團,包括林彪的紅1軍團、彭德懷的紅3軍團和後來編入董振堂的紅5軍團,可見董振堂在紅一時期地位之高。而在1932年初的贛州戰役和漳州戰役中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董振堂率領的第13軍連戰連捷,扭轉了紅軍在江西南部被動的局面。1932年4月,董振堂在革命中的英勇表現和對黨的赤膽忠心,經中共中央同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7月至1934年9月,董振堂指揮的紅5軍團幾乎參加了紅一方面軍所以戰役,特別是在第五次圍剿中紅5軍團遭到了重創,直到紅軍主力開始轉移前還在一線指揮戰鬥,保證了紅軍主力的順利轉移。1934年10月紅軍主力轉移後,林彪的紅1軍團和彭德懷的紅3軍團作為先鋒開路部隊,董振堂紅5軍作為斷後掩護任務,在湘江血戰國民黨追擊部隊,董振堂紅5軍團以損失了過半的代價為紅軍成功渡湘江做出了英勇貢獻,這是董振堂的第二大貢獻。


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後巧渡金沙江時,董振堂紅5軍團再一次做為掩護部隊,利用地形優勢堅守陣地數日,成功掩護紅軍主力渡江,至此,紅軍將國民黨尾隨部隊遠遠甩在了金沙江北岸,如果沒有董振堂紅5軍團,紅軍難以巧渡金沙江。這是董振堂的第三大貢獻。

1936年董振堂紅5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師後,紅5軍團獲得了“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董振堂多次圓滿完成紅軍主力掩護任務,功不可沒。紅5軍團改編為第5軍,董振堂任軍長。


1937年初,董振堂率領第5軍在甘肅高臺縣西北軍閥馬步芳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由於敵眾我寡、高臺最終失陷,董振堂壯烈犧牲,毛主席在董振堂追悼會上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定的革命同志。”董振堂為紅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9年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賽門軍略


中國近現代史上貢獻最大的將軍毫無疑問是彭德懷!

彭德懷元帥身上的5個優點,幾乎無人能敵!

一,出身行伍,獨自尋找革命道路。

1916年3月,18歲的彭德懷在湘軍第2師6團1營當兵,走上戎馬生涯。1922年8月,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1926年5月,任營長,參加北伐戰爭。革命低潮期,彭德懷義無反顧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

彭德懷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他只是一箇舊軍閥中成長起來的普通軍官。軍閥混戰他參與了,國民革命戰爭也參與了,最後在革命低潮期加入共產黨,致力於我黨的建軍事業,這是極其難得的!

二,戎馬一生,勝仗無數。

彭德懷帶領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4軍會師。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央轉移贛南期間,彭德懷留守井岡山,堅持戰鬥,紅5軍一度減少到300人,後來在彭德懷努力下再次壯大起來。

在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指揮所部堅決貫徹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利用根據地的有利條件,發揮紅軍機動靈活的特長,與紅1軍團密切配合,在運動中捕捉戰機,迅速果斷殲滅敵軍,取得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長征中,彭德懷率領軍隊堅決擁護毛主席領導,期間擊敗了張國燾分裂行為,迎接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最終實現了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三,拱衛延安,保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

1938年起,在華北敵後參與領導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武裝;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挫敗日軍多次“圍攻”和“掃蕩”,同時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鬥爭。

1940年8月,彭德懷在華北指揮實施百團大戰,對正太、同蒲、平漢鐵路等重要交通線進行大規模破襲戰,前後歷時3個多月,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4萬餘人

1947年3月起,彭德懷指揮僅2萬餘人的部隊同23萬國民黨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拖著敵人兜圈子,並不斷進行襲擾,使其屢屢撲空,陷於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的困境。在一個半月內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

1949年,指揮第一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18、第19兵團,經過陝中、扶眉、蘭州、寧夏、河西等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30餘萬人

,解放西北5省。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彭德懷在華北西北戰場,廣泛發動群眾,擴充軍事實力,在百團大戰等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抗美援朝,打贏14國聯軍,打出中國人威風!

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美國等14國聯軍的持續攻擊,彭德懷帶領志願軍五戰五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打敗了眾多列強的聯合軍隊,逼迫美國人不得不和平談判解決朝鮮問題。

簡單說說抗美援朝的五戰五捷:

  1. 在第一次戰役中殲敵1.5萬餘人,初步穩住了戰局。

  2. 第二次戰役中,乘敵尚不瞭解志願軍的兵力和意圖,先指揮所部後退示弱、誘敵深入,然後猛烈反擊、迂迴敵後斷其退路,殲敵3.6萬人,收復“三八線”以北大部地區,扭轉了朝鮮戰局。

  3. 第三次戰役中,指揮部隊突破敵“三八線”防禦陣地,佔領漢城,將戰線推進到北緯37度線附近,並及時察覺敵人企圖,果斷下令停止追擊。

  4. 第四次戰役中,面對敵全線反撲,運用節節抗擊、戰役反擊、運動防禦等多種作戰樣式,予敵以重創。

  5. 第五次戰役中,指揮志願軍實施全線反擊,殲敵8.2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


如果彭德懷元帥不算近現代第一將,我不知道誰還能算第一將!

當然,彭德懷元帥的百戰百勝,源於毛主席的偉大決策和英明指導,所以,最偉大的將軍是彭德懷,最偉大的領袖是毛主席!


歷史知事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人在南昌打響了武裝鬥爭第一槍。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毋庸置疑。時間來到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勳儀式誕生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其中八位元帥六位大將與南昌起義緊密相關。



八位元帥是: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林彪、陳毅、葉劍英、徐向前。六位大將為:陳賡、粟裕、許光達、張雲逸、譚政、羅瑞卿。

這批將帥有三位元帥在南昌城頭直接指揮戰鬥,他們是:總指揮賀龍、參謀長劉伯承,南昌市公安局局長兼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朱德。8月2日,聶榮臻、林彪帶著駐紮在九江馬回嶺的第四軍二十五師共3000人,擺脫張發奎,開赴南昌,參與起義。時任第二方面軍教導團准尉文書的陳毅也在九江脫離教導團,8月10日在撫州追上了起義部隊。



時任張發奎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利用與張發奎的關係,探聽機密消息,阻止了張發奎參與剿滅起義部隊。徐向前未直接參與起義,他在起義爆發後脫離第二方面軍,離開九江尋找革命隊伍。

當時的朱德,周恩來說:“朱德同志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朱德的作用僅僅如此。

為什麼朱德會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總司令?

9月初,起義軍在三河壩兵分兩路,周恩來、葉挺、賀龍、劉伯承帶領主力部隊,按共產國際要求,奔赴潮汕,奪取海陸豐,意圖佔領港口,以便於接受共產國際軍事援助。朱德率部4000餘人作為殿後部隊,按周恩來要求,用3天時間阻止敵人追擊。

激戰三天後,朱德的部隊傷亡慘重,僅剩2000人開始撤出三河壩,追趕主力部隊。路上遇到潰敗的粟裕所在部第二十軍教導團,朱德才知主力部隊已經全部失敗,領導人周恩來、葉挺、聶榮臻逃亡香港,賀龍返回湘西。

此時的革命隊伍軍心大亂,一觸即潰,部隊官兵提出散夥。這支部隊基本力量25師和24師部分官兵,均非朱德所帶隊伍。

林彪帶著幾個黃埔四期同學找到陳毅,要他一起離開隊伍,到上海重新另起爐灶。陳毅毅然拒絕。其他師長、黨代表各團團長全部離開了隊伍,師團級幹部僅剩王爾琢、陳毅。革命火種奄奄一息,即將熄滅。

關鍵時刻,朱德力挽狂瀾,他在天心圩召開軍人大會,用他對革命的激情與信心,感染了剩餘的800官兵,讓僅存的革命火焰再次燃燒。他說:“大家知道,大革命失敗了,我們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發給路費。”



“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一個1917年,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朱德用他高山一般的革命信仰,讓這支敗軍鳳凰涅槃。

南昌起義失敗了,但因為朱德,它又成功了。

陳毅後來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在群眾情緒最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


這800革命火種,誰也不會料到22年後,他們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新主人,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再次踏上革命征程。這中間包括林彪、粟裕。這支隊伍後來在井岡山與毛主席勝利會師,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基礎,戰鬥力的核心。有了這支堅定信念基礎的隊伍,必然戰無不勝。

朱德開始向這支隊伍傳授他的新戰術——游擊戰,並用游擊戰術帶領他們殺出一條血路,勝利到達井岡山。他的戰術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甚至現在都影響著全世界。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評價說:“這支隊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能保存下來,朱德、陳毅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朱德從南昌起義的邊緣成為“朱毛紅軍”核心,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對中國軍隊的貢獻,光耀千秋,當之無愧的中國軍隊第一人。


滄海歷史春秋


l

我認為彭德懷大將軍。其理由有二點。

一,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是八路軍付總司令。朱德總司令被毛澤東主席調回延安,彭德懷將軍實際是前線對日作戰主要負責人。一九四零年,從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誘騙國民黨蔣介石投降日本。在這個關建時刻,彭德懷八路軍一百個團發動了對日本侵略者的百團大戰,亦稱大破襲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全國軍民對抗日戰爭勝利的信心。嚴厲打擊投降日本的悲觀情緒。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新四軍抗日力量,與抗日決心。

二,在一九五零年。在林彪等人反對毛澤東主席出兵朝鮮,彭德懷大將軍堅定支持毛澤東主席出兵朝鮮。他說,如果我們不出兵朝鮮,美國人打倒我國東北邊境,美國這個老虎隨時可以咬我們一口,對我國進行侵略。晚打仗不如早打仗,等打勝了,再搞國內生產建設。堅決支持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出兵朝鮮,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大將軍不負重望,把以美國為首的十五國聯合國軍從鴨路江打到了三八線上。最後美國不得不停戰議和。這時美國人自建國以來唯一的以失敗告終的戰爭。難怪美國一批將軍說,不要同中國陸軍作戰,不然就是找死。彭德懷大將軍領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中國幾十年的和平環境搞經濟建設。

因此,我說彭德懷大將軍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貢獻最大的將軍。


蔡哥談



無疑是被譽為"軍神\

劉建兵145263287


在幾個元帥的口頭對比上,指揮水準的高低能對比出來,林彪評粟裕盡打神仙戰,在他只有五層打握的戰,不敢下手,而粟裕卻敢打併取得了勝利,說明粟裕的水準不在林彪之下,在朝鮮戰場上,毛主席看好林彪,本是林彪掛帥,但林彪才有三層把握,嚇尿了,關鍵時刻中國政治家都會裝病,後彭總掛帥,至少六層把握,並且取得勝利,在抗戰中彭總要全殲板田聯軍,跟劉伯承有口角,後來讓劉帥堅決執行命令,後來取得勝利,指揮水準在對比中立馬分的出高下,彭總是打敗十四國聯軍,指揮官是牛逼哄哄的麥克阿瑟,彭總是世界級的將軍,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戰爭、貢獻很大。


誠怡天為


中國近代史,一般指1840----1949近110年的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一般還延續到抗美援朝戰爭後。

在這段歷史中,中國發生三場反抗外來侵略而勝利戰爭,左宗棠收復新疆,蔣介石指揮抗戰收復臺灣,彭德懷朝戰擊敗16國聯軍。三場戰爭的勝利都是來之不易的,特別是後兩場,抗戰難度是最大的!雖然兵敗丟地時常發生,但依然苦苦支撐,打出了中華民族永不言敗的抗戰形象,這才是震攝敵膽關鍵!最後取得抗戰勝利,收復臺灣和南海,贏得世界五常地位。

彭大將軍參加指揮其中的兩次戰爭,在三人中唯一一人。雖然抗戰中彭大將軍功勞不及蔣介石,但在朝戰一雪八國聯軍入侵的前恥,擊敗十六國聯軍,威震世界。在近代中國唯一次大敗歐美軍隊,比起左宗棠收復新疆打敗中亞少數民族軍隊難度大多了。何況,解放戰爭中,彭大將軍揮師新疆,也滅了分裂新疆的東突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收復新疆。

從上面的比較來看,近代中國,對外戰爭貢獻大的有左宗棠收復新疆,蔣介石抗日收復臺灣,彭大將軍朝鮮打敗十六國聯軍。其實三個人都有收復新疆的功勞,彭大將軍三個功勞都有,蔣只有兩個,左只有一個。可以看出,彭大將軍才是近代中國貢獻最大的將軍,其次蔣介石將軍,第三是左宗棠將軍。其它將軍只能排其後面了。


風兒瀟瀟15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釐清這樣一個概念:即近代史的起迄時間。一般來說近代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百餘年時間,這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來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由來。

時間段確立後,我們再來盤點哪些偉大的將軍會上榜。

首先毫無爭議的將軍是左宗棠。左宗棠了不起呀!按照今天最時髦的話講:他是屌絲逆襲的典範。雖然他也是有功名的,但是他的舉人功名和別人的進士功名還是差得太遠。舉人也是有機會做官的,但在講究門第出生的古代社會,舉人是官階晉升的硬傷。舉人出仕的頂點可能就是府臺這一級,極少有督撫這一級的,拜將封侯更是隻有左宗棠這一個人。

左宗棠是1812年出生的,在鴉片戰爭爆發時他可能還是個憤青,為科考忙,為國之不興憤怒。但現實是殘酷的,天資聰穎的左宗棠考路不順,三次鎩羽而歸,斷了他科考之念想。

俗話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科考不通,也要覓條活路。左宗棠決意科考,但是他沒有放棄他心中偉大的夢,相反與林則徐、陶澍相識後,他的夢想更清晰,更燃燒。他把有限的時間花在蒙館教學、研讀地輿、水利農桑、軍事等具體的經世之學上。

當然如果不出意外,左宗棠的努力也是不見得會走上仕途的。運氣好的話,可能會做一個好的幕賓,如果幕主賞識保舉也可能做一個父母官。可以這樣講: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左宗棠的人生履歷應該這樣寫:科考三次、敗北;勸課蒙館,偶識大員,大員甚重其視,屢有佳評;某湘撫訪遺賢,眾薦左宗棠;湘撫致仕,薦左宗棠某知縣……

太平天國運動使本來就病殃殃的帝國又得新疾,朝廷不得不招鄉野郎中給帝國號脈。體制內的曾國藩開始辦團練,左宗棠也在張亮基的反覆邀請下出山了,他們又在同一條戰場相遇。雖然此時左宗棠只是個師爺,但是他已初嘗權力的滋味,甚至湖南官場坊間流傳:駱秉章是真巡撫,但左宗棠說話真管用。如果不是樊燮事件的話,左宗棠會優哉遊哉的在湖南享受“假巡撫”的禮遇。

樊燮事件,皇帝震怒,聲言要殺此劣幕。好在朝廷有人出頭講話,左宗棠的項上人頭保住了,但是他再也不能在湖南呼風喚雨。他也學曾國藩辦團練,加入會剿太平天國運動的大軍中。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剿滅,朝廷分蛋糕。出於防範曾國藩的目的,朝廷給左宗棠一個紅頂子——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左宗棠面對百廢俱興的局面躊躇滿志,在福建大辦洋務,修船場、建船政學堂……

正當左宗棠大張旗鼓搞事的時候,西北出了亂子,朝廷命他再穿戎裝。西北迴民起義,中華大有變色之虞。左宗棠督陝甘,平回亂,迫東干人遠遁千里,即使21世紀東干人對左宗棠也是骨子裡的怕。

這還不是這位救火隊長的巔峰。他的巔峰之戰是剿滅有外國勢力扶持的阿古柏侵略軍。要知道在1875年那個時間節點,清廷的處境非常不妙,到處漏雨,就連左宗棠開拔新疆的軍餉都是胡雪巖出面借的高利貸。為國家出力,這位老將軍毫不含糊,血衣染徵袍毫不退縮。

新疆收回了,老將軍並不是一走了之,而是請奏朝廷:建議設新疆行省。他們進軍新疆是一路行軍,一路植樹,大有“引得春風渡玉關”。督陝甘之時,左宗棠為發展當地經濟,在那裡創辦了蘭州織尼局……也是因為收新疆之功,左宗棠被朝廷封二等恪靖侯。

後來左宗棠歷任軍機大臣、兩江總督、再次任閩浙總督。在閩浙總督任上,適逢中法戰爭。在陸路勝利的時候,朝廷提出議和,左宗棠傷痛不已……法國海軍趁亂襲擊馬尾船場,老將軍最後發出:渡海、渡海、渡海的遺言。

1885年,晚清的帝國雄鷹折翼,享年73歲。縱觀左宗棠的一生,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剿太平天國運動,平回亂,收新疆,辦船政,倡議新疆、臺灣建省。再後來,1894年的甲午戰爭的北洋水師主要艦長多由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可以這樣講,左宗棠為帝國海軍培養了種子,一直到民國海軍基本上由福建人把持。

講完了左宗棠,我再來說說彭德懷。

彭德懷也是近現代史上的偉人。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榮的一生……

彭老總生於1898年(周總理、少奇同志都是同庚),那一年發生了有名的“戊戌變法”。但是變法並沒有使帝國走上富國強兵的正途,相反帝國的車轍越來越偏離主路。彭老總年幼的人生經歷一系列的國變:庚子國變、辛亥革命、護國運動……

孱弱的國家幾經折騰,僅剩個空殼子,就是這個殼子還都不是完整的。國尤如此,民亦不聊生。彭老總更是赤貧之家。家庭變故,他只有幾歲就被迫養活自己。放牛,背煤炭,乞討……有一年春節,彭老總的奶奶帶著他和兩個弟弟去地主家討吃的。地主要求他們說什麼吉祥話才會給兩片肉,彭老總硬是不從。苦難的日子沒有消磨他的志向,苦難使他養成了嫉惡如仇、桀驁不馴的性格。

正是這種桀驁不馴的性格,年少的彭老總走上了軍旅生涯。湘軍此時不再是為國為民戰鬥,而是淪為地方軍閥爭權奪利的工具。彭老總所在的團雖然是湘軍系統裡作戰力最強的團,但彭老總剛直的性格使他屢受排擠。又因為他替民眾主持公道,殺了有保護傘的黑惡勢力,何健欲除他而後快。好在吉人自有天相,30歲的彭老總在平江率眾起義,為只有星星之火的井岡山添了幾塊柴。1930年,彭老總更是率眾拿下長沙城,逼得何健坐船逃離省府,這也是紅軍時期唯一拿下省城的戰例。

再後來長征,林彪在前面開路,彭老總當鐵流後衛殿後。在攻破臘子口天險,毛主席更是詩興大發,吟出: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再後來,紅軍改編成第十八集團軍,彭老總任副總司令。就是這位副總司令,總是親臨一線指揮。八路軍以簡陋裝備同日寇周旋、戰鬥,讓日寇防不勝防。

解放戰爭時,彭老總以陝甘寧邊區數萬疲兵牽制胡宗南30餘萬勁旅,進而吃掉他們,掃清西北,也是大功一件。

1950年,朝鮮戰爭的烽火燃燒至鴨綠江畔,毛主席大怒,拍板定案,彭老總再穿征衣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與他對陣的不是當年的小鬼子,而是號稱“武裝到了牙齒”的美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共17個堂口。

這一仗打打停停三年,腹黑兔子把鷹醬逼到了談判桌上。鷹醬的將軍後來感慨: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同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再後來,彭老總更是寫下萬言書,為生民請命……

說完了彭老總,再說說以錢學森將軍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勳們。錢學森的事例說明了將軍決戰起止在戰場,國防科技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左宗棠雖然收復新疆,打退了來犯之敵,但是敵人屢有寇邊,他們可能怕你一兩個將軍,卻不怕你整個國。

彭老總掃清17個堂口後,西方列強開始思考,這麼玩不是辦法。“我們不能與紅色中國直接戰鬥,但可以通過軍武裝備恫嚇,逼使他們就範……”杜魯門、艾森豪威爾他們改變了對華戰略,他們始終向我們揮舞核大棒。

雖然毛主席一再強調核武器不過是“紙老虎”,但他老人家從來沒有放棄擁有這個“紙老虎”。“兩彈一星”工程應運而生。

以錢學森將軍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勳們,別妻小,赴大漠,隱姓埋名,只為種花家築起核武長城。很自豪,我們在60年代炸響兩彈,70年代放飛衛星,70年代弄出了核潛艇。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可以在聯合國拍桌子:我流氓,我怕誰。

從左宗棠到彭德懷再到錢學森,百餘年間,一代代先賢接力才奠定今天的大國地位。雖然這不是最好的我們,但是我們正向最好的我們走去,我們終將再次偉大。

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