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杀掉卫青所有亲人?

草莓奶昔ru


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夫,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在卫青发达之后就嫁给了他,到了卫青死后,两个人还合葬在了一起。

卫青还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就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汉武帝这个这个儿子,后来被立为了太子,他就是历史上的戾太子刘据。

无疑,姐姐卫子夫,以及外甥刘据都是卫青的亲人。

当然卫青还有其它亲人,比如卫青的儿子。这些人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地位都是很显赫的,毕竟卫青为国家打匈奴,立了汉马功劳,朝中的人对卫青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忌惮的,就这样卫青的地位渐渐的高升了起来。

同时卫家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卫青的三个儿子,在卫青被封侯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侯了,当时,卫青的小儿子还在襁褓之中,这么小就被封了侯,可见,汉武帝对他们的喜爱。

那么卫青死了之后,为什么说,汉武帝杀了卫青的所有的亲人呢?

其实这样说是不完全对的。有些卫青的亲戚虽说是因为汉武帝而死,但是,汉武帝并不是故意要置他们于死地的。

先说在卫青死后,卫青第一个死掉的外甥,也就是汉武帝的儿子太子刘据。

刘据是卫青的亲戚,但是,更是汉武帝的儿子呀。俗话说的好,虎毒不食子。汉武帝为什么非要置自己的儿子于死地呢?

因为太子刘据牵扯到汉武帝晚年的一个大案之中,这个大案就是巫蛊之祸。

汉武帝是最讨厌巫蛊之术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牵涉到这个案件中,全部都会被处死。

太子刘据为何会牵扯到巫蛊之祸中去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汉武帝身边的酷吏江充了,江充是个十足的小人,因为他仗着汉武帝对自己的宠爱,在执行法律的时候,是十分的严酷的。

即使是皇亲国戚犯了法,他也是一视同仁,全部给法办了。

当然江充这样做,都是为了讨汉武帝的欢心,汉武帝当然喜欢这种对自己忠诚的人了。

因为江充执法如山,所以,他就得罪了太子刘据,起因是因为刘据擅自走了汉武帝才能走的高速公路,这件事正好被江充抓住。

刘据被抓住之后,他就想让江充放自己一马。江充不从,他把这件事给捅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当然很高兴了,就责备了太子一番。

当然这件事,江充也就得罪了太子刘据,随着时日的推移,汉武帝越来越老了。江充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牢了,万一那一天汉武帝蹬腿走了,继位的就是太子刘据,所以,为了阻止太子刘据登基,江充就仗着汉武帝对自己的信任,导演了一处巫蛊之祸。

巫蛊之难,先是在后宫中开始的,这就是涉及到了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了,因为在卫子夫的地盘上发现了埋葬的小人,所以,卫子夫被定性为案件的始作俑者。

太子刘据看到自己的母亲被算计,他就带着自己的随从来阻止这件事。就这样双方起了冲突,江充把这个事又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汉武帝。

汉武帝大怒,给了江充军队,让他来摆平太子。

就这样太子手下的士兵和江充所带领的汉武帝的军队打了一仗,结果是太子刘据战败逃亡,最后被迫自杀,同时随他一起死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卫子夫知道自己的儿子刘据自杀之后,他也选择了自刎。就这样大将军卫青的两个最亲的亲戚都死于非命。

再说卫青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卫伉也是因为被牵连到巫蛊之祸中,被杀了头。

但是,要知道卫青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是没有被杀的,因为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他们因为犯法,被汉武帝剥夺了侯爵。

所以说卫青死后,汉武帝杀了卫青的所有亲戚这句话是不对的。

只不过是因为汉武帝的年老昏庸,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导致了这父子相残的人间悲剧。

当然,后来这件事被查明了,是一个冤案,江充这个小人也被汉武帝给灭了族。


史学达人


如果你知道卫青家族有多强大,就不会觉得汉武帝的做法太过残忍,况且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青整个家族。

我们先来看看卫青家族的势力到底有多恐怖?

在整个汉朝的官职中,卫青家族占了“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单从这几个官职来看,哪一个不是举足轻重的?拥有这样一个强大势力,可以说如果有反心,汉武帝稍有不慎就会被废。

(卫青剧照)

所以说如果换做是你,你会这么做?

没错,汉武帝和你想的一样,人们都喜欢在汉武帝几个字中加一个“大”字,叫“汉武大帝”,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望的皇帝之一,拥有这杰出的政治手段,可以说他杀卫青家族成员,就只有一个目的——限制外戚势力增长、加强皇权统治!

(汉武帝剧照)

我们看电视剧总是会看到外戚干政,便可以从中看到外戚专政是相当可怕的,比如吕后、窦太后,还有唐朝的武则天家族以及清朝的慈禧垂帘听政,哪一个不是呼风唤雨?

而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就是如此,但是总不能毫无理由的诛杀,所以这件事情的导火线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巫蛊之祸还得从汉武帝将钩戈宫改为尧母宫说起。

因为钩戈宫赵氏怀子十四个月才生出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汉武帝认为刘弗陵的出生和古代的明君“尧”相似,所以将钩戈宫改为尧母宫。

这一改自己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手底下大臣开始猜测,认为刘弗陵之后肯定是皇帝继承人。此时的卫子夫又和汉武帝有矛盾,加上卫青又去世,卫子夫没了靠山,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当时很多大臣迎合汉武帝的“意思”,就想方设法废了当时的太子刘据,因此陷害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在太子宫中搜到大量的木偶,用来诅咒汉武帝的木偶。

(卫子夫剧照)

刘据一时难以辩解,于是询问老师之后,便家传圣旨抓获那些诬陷自己的人,结果被别人倒打一耙,说刘据假传圣旨,要造反,汉武帝一听,立马派兵攻进太子宫中,双方血战五天五夜,最后以太子刘据惨败而告终,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此时卫氏家族再无往日光辉。(个人认为这场争斗完全是父子间没有沟通好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汉武帝借机彻底击垮卫氏家族。)


羽评郡主


其实大家要是能站在当时刘彻的角度看的话,就当一个局内人,他也不想那样做的,年纪大了,疑神疑鬼,被奸臣利用。

刘据要不是被逼到没有退路,他是不会走这一步的,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太子一倒,卫家就完蛋,历史就是这样,当局人总是迷失了眼睛。


章平爱剪辑


卫青在元封五年(前106年)去世,葬于茂林东北,谥号“烈”。

说卫青死后,汉武帝杀掉卫青所有亲人,当然无可避免要牵扯到巫蛊之祸。在这场政治事件中,卫青的姐姐死了,外甥一家团灭,只剩下个孙子,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汉武帝忒不厚道,卫青征战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人一死,他就过河拆桥了。

但是巫蛊之祸发生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此时卫青已经去世很久了,而且汉武帝没有杀掉卫青所有亲人!

卫青的儿子中,只有长子长平侯卫伉才受巫蛊牵连坐诛,但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

当然,汉武帝作为皇帝,猜忌之心肯定是有的。卫青在漠北之战中虽然没有霍去病的战功卓著,但也打的匈奴大败而逃,但是此次汉武帝对卫青的部下却没有赏赐,对霍去病及其部下则大加褒奖。

显然这是汉武帝故意冷落卫青,因为卫青是太子的舅舅,卫子夫又是皇后,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汉武帝有必要削弱外戚的权力。

在元鼎五年征伐南越国的时候,由于列侯无人响应从军赴南越,汉武帝削掉了106名列侯,卫青的儿子卫不疑和卫登都在此列,此时卫青还在世。

但等到巫蛊之祸,卫青死了十几年了,太子和皇后都死了,卫氏想走外戚之路也走不通了,汉武帝没必要灭掉卫氏家族,所以除了被卷入巫蛊之乱的卫伉被杀,其他人都没事。

不过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为人宽厚,从不擅弄专权,卫家在其死后依然难逃衰落。令人唏嘘啊。


平沙趣说历史


卫青死后,卫氏家族被汉武帝灭族,完全是某些人断章取义,编造出来的虚假故事。

实际情况是,卫青家族当时被杀的只有卫青的儿子卫伉一人,而被灭族的是公孙贺家族。

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有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的起因,源于卫青的外甥、公孙贺和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被捕入狱的事情。

这里介绍一下人物关系,卫君孺是卫青和卫子夫的长姐,他们的二姐就是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

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出狱,就帮汉武帝抓捕到了汉武帝通缉已久的阳陵朱安世。

朱安世据说是晚上没事,仗剑跑去皇宫参观,被汉武帝撞见了。而被抓之后的朱安世对公孙贺怀恨在心,就告发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驰道上埋藏人偶诅咒汉武帝等等。

原本就相信巫蛊之术的汉武帝,当时正好生病,就信以为真,派人追查此事。结果果然挖出了人偶,汉武帝大怒,将公孙贺父子逮捕入狱,两父子死于狱中,并被灭族。

被灭族的是公孙贺家族,不是卫氏家族。

这件事,同时还牵连了皇后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

这里就有疑问了,公孙贺父子和阳石公主犯事,为什么会株连到卫伉呢?因为卫伉是阳石公主的丈夫。

根据《汉书》的记载,卫青第三子卫登的后代先后受到汉宣帝、汉成帝和汉平帝的封赏,足以说明,起码第三子卫登一脉并未受到牵连,也就谈不上灭族之说了。


奕天读历史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一下。卫青死后,全家被灭是不准确的。汉武帝晚年,疑心重重,总感觉有人要加害于他,被奸人所利用,发动了惊天血案。公元前91年爆发的巫蛊之祸中遭重创,涉案的有:

长平侯卫伉(卫青长子),被处死。

皇后卫子夫(卫青三姐),自杀。

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卫青外甥),自杀。

卫子夫之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外甥女),被处死。

丞相公孙贺(卫青大姐夫),被处死。

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卫青外甥),被处死。

太子刘据也被逼自杀。京城数十万人受牵连,被屠戮,血流成河。但卫家没并有被灭门,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因此案卫青长子卫伉被杀,二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只是在云鼎五年被削爵位,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依旧为官。卫青第三子卫登后代还受三帝(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恩赐,封赏。只不过此案过后,卫氏家族盛极而衰,家道中落。

从古自今,功高震主被杀者数不胜数,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犯的通病。但历中上也有几位智者躲过了这个血性之灾,得以善终。例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得以善终,是因为他看透了人性,不恋权,知道勾践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所以打下天下后,能够激流勇退。

从古自今,拿得起的人很多,放得下的人很少,正因为如此,能够笑傲江湖勇立潮头的人很少,能够好花常开的人很少,能够几世繁荣昌盛的家族也是很少的。古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魔咒,很少有打破的规律。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衍水文学


回答此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刚开始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皇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忠心深得汉武帝信任。而后七战七捷通过军功逐步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大将军(据班固《汉书》记载此职位远远高于丞相)

还有《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刘据,卫青外甥)和皇后(卫子夫)在汉武帝跟前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足可见君对做臣子的信任

武帝后期宠信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开始担任职务。搞得乌烟瘴气,人人兢兢战战。(卫青已死)

班固在汉书年表里的记载,在征和二年(也就是卫青去世15年后)的巫蛊之祸中,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由于受巫蛊牵连,坐诛,但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因此,在后来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汉宣帝)元康四年,诏赐青孙钱五十万,复家。(汉成帝)永始元年,青曾孙玄以长安公乗为侍郎。(汉平帝·王莽)元始四年,赐青玄孙赏爵关内侯。

所以作者认为汉武帝是受人蛊惑,而卫氏只不过是后宫争权的牺牲品。




孤独玖贱


大家好我是七星君,欢迎收看本期节内容

汉武帝可谓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诸多政绩被后人传颂,尤其是对待匈奴问题上,这也得益于到他的姐夫兼小舅子卫青,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青死后,这些人逐一被汉武帝给处理了。这是为何呢?

第一:外戚力量对他有极大伤害

在汉武帝继位时,就有两个太后对其制约,他的奶奶窦太后和他的母亲王太后。两股外戚力量让汉武帝十分反感,使其在内心埋下深深隐患,并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铲除他们,所以他就培植自己的力量,出身不高的卫青就成了他的得意人选,但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卫青家族势力也让他感到不安,所以在卫青死后他清理了这股外戚力量。

第二:受刘邦影响较深。

高祖刘邦在得天下后,吕氏外戚掌握很大一部分皇权。而让刘邦大权旁落,外戚干政几乎废了刘邦这位开国皇帝。汉武帝不会忘记祖宗地境遇,卫青的权势让他感到不安,自己不能重蹈覆辙,即使卫青有在大功劳,他也不能容忍自己的皇权受到一丝丝威胁,一但外族势力过大,汉武帝必剪其羽翼,让其在一定可控范围内才能安心。

第三:卫皇后失宠,奸臣涌现

  卫青去世时,汉武帝已不待见卫皇后,皇后娘家权势减弱,一些趋炎附势小人,为了讨好皇帝,就各出奸计要搬到皇后和太子,在汉武帝生病期间,制造了震惊古今的巫蠱冤案,汉武帝借巫蛊事件小题大作,斩杀很多无辜之人,而且连带了自己地两个女儿全家!都是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汉武帝还担心太子会成为扶苏第二,也顺势处理了一些清白之人。

七星君分析,帝位给皇帝无上的权利,能让人思想扭曲,一切能威胁到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让其存在,不管有多忠心和多少功劳,在此面前都是一文不值,乱我必杀!朋友们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七星观古今


汉武帝并没有杀掉卫青所有亲人,卫青的儿子只有卫伉一人受到株连,卫不疑和卫登是在元鼎五年被削爵位。由于列侯因为无人响应从军赴南越,汉武帝削掉了106名列侯。卫不疑和卫登都在此列。


卫家应该是受到巫蛊案的株连才被削弱的,如果汉武帝先削卫家,再株太子,那才是削弱卫家。

卫青七征匈奴,七战七捷,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在漠北之战中虽然没有霍去病的战功卓著,但也打的匈奴大败而逃。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此次汉武帝对卫青的部下却没有赏赐。对霍去病及其部下则大加褒奖。很多卫青的部下转而投靠了霍去病。

可以看出,显然是汉武帝故意冷落卫青。冷落卫青的目的就是为太子铺路,因为卫青是太子的舅舅,卫子夫又是皇后,显然是防止外戚专权。但是卫家受到巫蛊案的株连时卫青已经死了,同时太子和皇后也死了,再说汉武帝忌惮卫家显然已经不成立了。

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为人宽厚,从不擅弄专权,卫家在其死后依然难逃衰落。令人唏嘘啊。


渔耕樵读


这是武帝时期最大的冤案。

起因是巫蛊事件。武帝的妃子李夫人和江冲等江湖术士利用武帝晚年迷信,将人的巫蛊埋到太子刘据床底下,再派人挖掘出来,诬告太子谋反;太子刘据先发制人将江冲等人诛杀,再安排死士守卫宫殿,联系北大营军士未果;逃出的太监去汤泉宫武帝处诬告太子刘据谋反;武帝初始不信,后来才信任追杀太子;卫子夫自杀,刘据及两个子女不愿被羞辱也自杀;卫子夫和武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被腰斩弃市。

事件平息后,武帝才清醒过来。修建场所怀念太子。

天可怜见,太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未来君主,也具有仁慈之心,体恤民间疾苦,却遭此大难。

后来太子的孙子刘病己,也是唯一幸存的太子后人,被从监狱中救出,养在民间,众大臣拥立即皇帝位。太子在天之灵也获安息。

所以古代伴君如伴虎,大将军卫青之小心谨慎,死后家人也遭此大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