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有效緩解「一帶一路」資金短缺

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一带一路”资金短缺

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一带一路”资金短缺

本報記者 陳姝含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迎來五週年,金融服務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中國與17個國家核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已有11家中資銀行設立71家一級機構。與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開展聯合融資合作。

國際商會執行董事、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當前最大問題是資金短缺的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創新的融資方式。

“一帶一路”建設資金短缺突出

“五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項目投資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涉及了龐大的資金。資金短缺是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首要問題。”張燕玲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年均增長7.2%。在沿線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9.2%。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總投資200多億美元,給當地創造的稅收幾十億美元。

因此,張燕玲認為,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的核心是需要創新的融資方式。

人民幣計價結算避免匯兌問題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跨境貿易以及跨境投資都需要人民幣計價結算。”張燕玲表示,“一帶一路”有很多長期投融資項目,對象國經營時就會產生當地貨幣收入,但當地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存在難題。

當前各國還是依賴以美元作為中心貨幣。自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建立以來,美元取得了與黃金等同的地位,成為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後,國際儲備變得多元化。

“潛在匯率波動有可能導致資本收益流失,使用第三國貨幣計價增加了匯率和利率等風險。”據張燕玲分析,使用第三國貨幣需要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然而我國企業從事境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套期保值業務很少,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敞口。

目前,有一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認識到金融風險問題。已有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6個沿線國家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本幣互換可以作為貿易交易使用人民幣的一個壓艙石,這將減少很多的風險,貨幣錯配的風險和做套期保值的成本。”

發債是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有效途徑

不少境外客戶一直都有進入中國境內市場的想法,只是缺少合適的機會和途徑。張燕玲認為,發債是最有效的途徑。

中國銀行此前發佈的消息稱,該行已在境外完成32億美元等值“一帶一路”主體債券的定價發行,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一帶一路”相關信貸項目。此次發行包括美元、歐元、澳元和新西蘭元4個幣種,共計6個債券品種,發行主體包括新加坡、盧森堡、悉尼分行和新西蘭子行。債券將主要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此外據Dealogic數據顯示,2017年,中資金融機構境外發行債券總規模為1031億美元,較2016年大幅增長78%。越來越多的中資金融機構走向海外發債融資。

金融聯合體把控債務風險

“有效解決融資問題,把控債務風險需要兩個方面同步抓手。”張燕玲表示,我國積極宣傳並組織全球的商業銀行組成銀團貸款。同時項目國對其的債務承擔能力和項目效益進行一個全面的認真評估。

“首先組成金融的聯合體,才是將來這個項目穩健發展、國家債務穩健償還的基礎。”張燕玲告訴記者,若發債方是個龐大的金融聯合體,償債主體必將忌憚,因此能有效避免違約風險。

其次,由於資金有限,在同時有多個項目需要融資的情況下,我國需要做好對項目的評估工組,將資金投向高收益的項目。此外還將給予綜合利用,給予各方面配套資源,將項目效益發揮到極致。“這對把控債務風險很有益處,同時也讓西方國家看到我國是認真負責的大國。”

張燕玲進一步表示,前五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項目大多為基礎設施的修建,這些項目成本很高,回報收益時間拉得很長,這就需要我國政策性銀行挑大樑。待基礎設施完善後,需要發展經濟了,前期項目的綜合利用和經濟回報,會對它下一步的招商引資,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作用。

重檢五年項目 有效緩釋風險

張燕玲認為,未來我國在金融合作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項工作。首先,建立擔保機制作為保障。張燕玲表示,需要從國家治理層面書面規劃,如何藉助“一帶一路”發展本國產業,包括髮展項目內容、發展程度、發展期限等問題都需要列清楚,且該規劃不應該以某個領導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因為換屆而輕易改變。

其次,近期有很多國家貨幣大幅貶值,我國作為一個大的債權國,需要對債務國的風險防控做一些指導。

張燕玲還強調,當下需要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有合作的國家,將前五年的項目進行重檢。張燕玲認為,合同擬訂十年償還的債務不能等到十年一次性償還,償債國在合同償還期間,要建立資金池式的資金儲備。“這項舉措將有效緩釋風險,不留風險敞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