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劃分爲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揭陽,別稱“榕城”,廣東省省轄市,地處廣東省東部,榕江從市區穿梭而過,東鄰汕頭市、潮州市,西接汕尾市,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揭陽是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785億元,總量居粵東五市之首。

揭陽素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有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

揭陽音樂噴泉是目前中國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揭陽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歷史沿革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其歷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曾是古粵東、閩南的區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1年) ,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屬之。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年) ,分東官郡,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轄五縣:海陽(今揭陽縣地屬之)、潮陽、綏安、海寧、義招。

以後幾經復廢,至北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頭一帶。

明代揭陽屬潮州府。

清代揭陽屬惠潮嘉道潮州府。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1965年7月19日,由汕頭專區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立揭西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鎮,隸屬汕頭專員公署。

1975年,又從普寧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三個大隊歸屬揭西縣,屬汕頭專區管轄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地級揭陽市 ,揭西縣劃屬揭陽市管轄。原揭陽縣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而得名揭東,縣城設在曲溪街道辦事處,屬揭陽市管轄。[1]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揭陽市揭東區,2013年3月2日正式掛牌辦公,區人民政府駐地曲溪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