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就業總量持續增長

近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改革開放40週年第五場新聞發佈會,省公務員局局長王向武就青海人社事業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及新進展、新成效進行了介紹。

改革開放40年來,青海省不斷推進就業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與市場相適應的就業政策體系,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式趨於多樣化,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社會保障從無到有、從城鎮到農村、從職業人群到城鄉居民,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多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形成了政府激勵、社會支持、勞動者勇於就業創業的新機制,為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農牧區貧困勞動力和去產能分流安置職工等各類群體提供了更加寬鬆、更加便利的就業創業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城鎮從業人員由132.9萬增加到165.6萬(截至2017年底),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2.7萬人,年均超過6萬人。

同時,青海省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陸續建立養老、醫保、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率先在全國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升了保障水平、縮小了待遇差距、方便了群眾就醫。城鄉居民455.56萬人參保,實現了城鄉居民的全覆蓋。全國首家完成跨省異地就醫醫保預付金撥付,率先開展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參保人員在全國各省市實現異地就醫無障礙直接結算,切實解決了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跑腿”“墊支”問題。

穩步調整提高社會保險待遇。青海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以來實現14年連調,40餘萬名退休人員受益。6次調整提高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位列西北第一、全國第五。

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按照“放管服”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設置管理、人員流動、特設崗位等配套政策,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防治“吃空餉”問題長效機制。

認真履行政府人才管理職能,積極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青海省優秀專家”“青海優秀專業技術人員”、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中初端人才培養計劃等人才項目,形成了具有青海省特色的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體系。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4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8.69萬人。

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開闢農民工勞動爭議“綠色通道”,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治欠保支有力推進,全省農民工清欠率達到98%,有效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陳晨)

青海就業總量持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