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公立醫院的醫生的身體也不健康呢?

大理呂鵬醫生


這種情況很常見,很多醫生的身體其實都處於亞健康或帶病狀態,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多是由於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的。

在很多人眼裡,醫生是看病救人的,他們應該最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醫生的身體應該都是很好的。其實現實完全不是這樣子的,可以百度下猝死人群中醫生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特別是麻醉科醫生、急診科醫生等。這是為什麼呢?醫生不是不知道身體的重要性和身體的保養方法,只是絕大多數醫生的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無法顧及這些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舉個例子,醫院一線的小醫生都需要值也班,很多醫院都是四值班(四天一個夜班),如果萬一哪個醫生病了想請假休息都沒辦法,因為不好調班,幾乎所有的醫生都是輕傷不下火線,帶病上班。醫生不是不知道該如何保養身體,而是工作性質決定了沒法保養身體。

再比如,醫生都會鼓勵病人不要久坐不動,要多鍛鍊身體,按時服藥。而醫生自己的現實是一上午門診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必須是久坐不動。一些患有心腦血管慢性病的外科醫生,一做手術都可能是一天,怎麼可能按時服藥?

這張圖是河南省人民醫院麻醉科的一位醫生手術剛結束準備下班的自嘲圖片,凌晨一點半,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麻醉科醫生猝死了吧。

更可悲的是,一些媒體居然鼓勵醫生帶病上班的現象,經常會寫某某最美醫生帶病上班,帶病做手術等,這種捧殺的新聞還是越少越好。醫生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能保證,如何能保證可以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如何保證在帶病狀態下工作不出差錯?


醫患家


公立醫院的醫生憑什麼身體就健康?二者根本沒有因果聯繫!

相反,隨著公立醫院普遍變成綜合性醫院,彼此之間競爭力度加大,醫生的辛苦程度只能越來越強,工作的強度只能越來越大。

“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睡這一張床。”

在某醫院急診大廳旁的休息室內,一張鐵床成了大家的共享品。

一位急診科的醫生說,在這裡休息,根本談不上睡眠質量,能沾著枕頭睡一覺,不過就是幸福的打盹兒。患者緊急的到來,電話突然的響起……第二天白天不能補覺的尷尬,讓急診室的醫生們叫苦不迭,但又擺脫不了。

1、瀋陽某醫院籌建胸痛中心,該中心通過多科室聯動,指標化考核120院前、醫院院內全鏈條對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通俗的說,就是所有的工作開始讀秒。

儘可能的縮短門球時間(從患者到醫院大門到球囊擴張、閉塞血管開通的時間),甚至追求破紀錄,成了醫生頭上的一把利劍。

“這邊處置患者的緊急情況,那邊還得看時鐘,嚴格按照胸痛中心的指標來操作,心電圖、相關檢驗指標必須在規定時間出來,處置這樣的患者,每次都是一身汗。”

2、一位手外科的手術醫,經常在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他的工作狀態:比如說今天晚上大夜,多少臺手術在排隊。

“今天三臺擇期手術,急診會診,急診24小時值班,還有很多病歷需要完成,從工作經歷中來看,都是個艱苦的日子!“

3、今年夏天,瀋陽遭遇歷史上罕見的高溫持續天氣,大量的市民中暑,發生熱射病等情況,醫院的急診室忙的開了鍋。多家醫院的急診的患者量,開始大比例的增加。讓急診科的醫生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也有很多生命消失讓他們倍感痛苦。這算是工作,給他們帶來身心的雙重煎熬。



除了市民能看到的場景,很多醫生的工作還在家中持續。一位醫生說,晚上七八點鐘的時候,他還會在群裡交流業務,培訓科室的護士查看心電圖。

高壓,夜班,飲食不規律,缺少睡眠……公立醫院的醫生身體想健康,沒那麼容易!


遼瀋名醫



醫生的身體也不健康是一種非常普通的現象,因為醫生也是人,也離不開生老病死。

每一個人都是會患病的,每一個都是會衰老的,每一個人都是會死亡的,醫生也逃脫不了這種命運。

甚至,同普通人相比,醫生的身體要更加不健康,壽命要更短!

因為醫生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問題。

舉個例子:

我的一個外科同事,患有高血壓病,血壓最高達到180/100mmHg。雖然他明明知道自己患有多年的高血壓病,雖然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有效的控制血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但是,他的血壓依舊控制的十分不理想。

為什麼?

因為他經常忘記服用降壓藥,因為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鍛鍊身體,因為他常常通宵熬夜手術,因為他常常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因為他戒不掉抽菸的毛病。

有人會說:醫生也會生病嗎?

不錯,醫生也會生病,就如同這位外科醫生一樣。

長期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的後果是什麼?冠心病、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等,每一種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醫生不僅會生病,甚至會更早的死亡。


最後一支多巴胺


醫生群體看起來自身健康狀況堪憂。這很正常。 醫生也是人,疾病對人類一視同仁,誰也無法逃脫自然規律。

醫生群體的不健康也與其工作狀況息息相關,例如一個長期現在手術檯上的醫生,腰椎沒幾個是好的。 而對於常年熬夜班的急診醫生,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導致的胃腸疾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都很多見。 近幾年接連發生的麻醉醫生猝死事件,也讓人們體會到麻醉醫師群體的工作負荷實在是太大了。


我是急診醫生,剛畢業時,進入急診,夜班急診室非常忙碌,人也很興奮,搶救時驚心動魄的感覺,尤其是成功時的興奮勁,非常強烈,也不覺得累,夜班之後第二天還能幹很多事情,但過了30歲之後,值完夜班,往往需要大睡一天才能緩過勁來。

到了今天40歲,夜班之後跟去了半條命一般。在一場半小時的心肺復甦之後,腰痛的不行。

醫院裡還有一些崗位也不容易,例如放射科、介入手術等醫護人員,還需要遭受放射線的威脅,有不少人由於血液系統異常而離開放射科。

所以,醫生群體,身體健康狀況低於公眾,一點都不奇怪。

答主:自媒體 急診夜鷹


急診夜鷹


作為一名醫生,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感覺很無奈,因為其說了一個非常不願意看到的現實,其實不僅是公立醫院的醫生,私立醫院的醫生的健康程度也未必就比普通人好。還記得前些日子有一項研究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研究結論是醫生的平均歲數比普通人要少10年左右的時間,這也是本問題所說現象的一個佐證。不過事實雖然如此,但這一現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是有些費解,以下精靈醫生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醫生其實與普通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唯一的差異是其具有一定的健康知識結構,這其中就包括了知道哪些對身體有益或有害、疾病的早期症狀以及如何治療。但是知易行難,很多明明對身體健康不好但是由於客觀原因醫生是無法避免,只能默默的承受。比如:醫生要長時間在高負荷下進行腦力和體力勞動、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非常大、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需要常年倒夜班生活缺乏規律、需要面對各種可能致命的傳染病等等。這些不僅醫生知道對身體不好,就是普通人也知道,但是由於醫生的職業特點這些是無法避免的,除非放棄這個神聖的職業。

以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精靈醫生也只能再表示無奈。近日剛剛迎來了我國首個醫師節,也引起了全社會對醫生的關注,其實醫生需要的並不是全社會的敬仰,而是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自剛入醫學院第一天宣誓開始,多數人都勵志為民眾的健康奉獻終生,哪怕是付出自己健康的代價,真的希望現在的醫療環境能夠再好一些,以後在沒有傷醫事件了!


精靈醫生


醫生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職業,懂的很多的疾病診治知識和健康知識,按理說醫生的身體應該很好,因為醫生不僅知道該怎麼預防某些疾病,及時生病了也知道如何及時的治療!

所以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醫生的身體應該很健康,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醫生,尤其是中國醫生的健康狀況令人堪憂,有很多醫生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有不少醫生處於帶病上崗的狀態!那麼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1.工作辛苦、壓力大!

有的人或許會說,現在幹什麼工作沒有壓力,幹什麼工作不辛苦,你看工地的工人頂著大太陽不也是照樣幹活嘛?醫生有他們辛苦嗎?不可否認,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都很辛苦!

但是醫生的辛苦,醫生的工作壓力是和其他職業截然不同的,因為醫生面對的是病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是鮮血,是疾病!生活中大家會有這樣的感悟,如果一個人經常和你吐槽負能量的事,時間長了你肯定不想理他,甚至很煩他!醫生呢?每天面對的都是病人,病人有幾個樂呵呵的?大部分都是愁眉苦臉的,向醫生說的都是病情,都是相對負能量的話,時間長了,如果醫生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肯定會抑鬱!所以,醫生在大學都會開一門《醫學心理學》的課程!

再一個,醫生經常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生命,當一個病人躺在手術檯上,他的生死,他全家的希望都寄託在你的手術刀上,壓力能不大嗎?當病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醫生比誰都擔心,都害怕病人死亡!長此以往,精神經常緊繃,是誰也會生病的!

更何況現在的中國醫生,基本都在超負荷的工作,一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天連做好幾臺手術,有的時候連續上幾天白班加夜班,也是常有的事!經常熬夜,經常超負荷的工作,鐵打的身體也會出問題!這種現象在大醫院,在三甲醫院尤其明顯!

2.很多醫生生活方式不健康

醫生除了經常加班,經常熬夜之外,很多醫生的生活方式其實很不健康,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很多醫生經常吸菸,而且一吸就吸好多!醫生當然知道抽菸不好,但是很多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抽菸很厲害……

另外就是飲食不規律,手術做到下午兩三點,中午飯就得兩點吃,吃完還不能休息,還得接著手術!晚上如果工作到八九點,十一二點,晚飯就得拖到這個時候吃,再加上有時候時間很緊迫,醫生吃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多醫生的腸胃都不好!

由於做手術要經常一站幾個小時,所以不少醫生也有下肢靜脈曲張的現象,就不必說手術的患者是不是有艾滋病,是不是有梅毒,是不是有乙肝,是不是有傳染性疾病了!

總結

總之造成醫生不健康的原因太多了,而且這種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所以希望以後,醫生能有更合理的工作制度,病人也多體諒一下醫生!畢竟醫生超負荷工作,對醫生,尤其是對患者,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小醫生


我從1952年在廣州中山醫學院學醫行醫起,將醫學知識貫徹落實在自已的生活中,一不吸菸、二不飲酒、三不要人倍,一直生活健康,在長達62年的從醫執教過程中,從無脫班,只有一次因得急性岀血壞死性胰腺炎三次手朮後,院長讓我休息了半年。我養成了天天學習醫學知識的習慣,目前天天上網學習 中英文專業知識的進展,並且學以致用,最終使我的小病患受益。去年我在華西第二醫院退休後,轉到成都天使兒童醫院每週2、4、5看專家門診,繼續為小病患服務。外地家長可點擊肖俠明大夫個人網站上的近3000篇文章,我感謝300萬粉絲的厚愛!我今年已85歲了,只要我一氣尚存,腦子還行,我還會學習、服務到底的。因此中國還缺20萬兒科醫生喲!


肖六六48474833


(2018-08-23)小黑鍋的第134條回答,記得關注小黑鍋哦!


首先,申明一點,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就會有生老病死,這個是誰也躲不過的!但對於醫生這個職業,身體不健康對於常人來說,有更多的危險因素,小黑鍋談談自己的看法。

1、醫療檢查技術的進步,醫生對體檢的重視

如題,隨著各種醫療檢查技術的進步,X光、超聲、CT、磁共振、PET-CT等檢查手段的發明與改善,當代人很多在疾病的早期就能檢查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問:社會越進步,疾病越多的原因之一。

對於醫生這個特殊的行業,在工作中,生老病死看過太多太多,沒有那個醫生不怕死,因為他們最能知道生命無價!

每年的體檢、常年接觸射線的體檢等等,再加上醫療檢查技術的進步,沒有檢查出什麼問題來,是不可能的事,這個是第一點原因;


2、很多醫生生活作息不規律,常常導致健康問題氾濫

常年的生活作息不規律,且不說急診這種日夜顛倒的科室,就說一個普通的外科,整天手術,早午餐一起吃的有,早午晚餐一起吃的也是經常可見,膽囊結石、慢性胃炎等等這個疾病比比皆是!


午睡基本上是很少的,內科還好,外科基本上中午有手術,病人不可能等你睡一覺再來手術吧,如果有那也太“人道”了吧!手術多的時候,搞到半夜,甚至急診手術熬夜通宵的也常常不在話下!一天兩天可能,長年累月,天使也受不了啊!


3、喝酒抽菸在醫生裡面也很常見

聽過一個故事很搞笑:血管外科的醫生在給一個因為長期抽菸導致動脈硬化需要做手術的病人談話的時候,一邊抽著煙,一邊跟他說,手術後必須把煙戒了,你這個病就是抽菸引起的!

雖然真實性有待考察,但抽菸喝酒在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裡面很是常見。

做了一天手術,累得半死,大家一起聚聚,喝個酒,幾乎是外科的常態,有人甚至調侃:外科裡面的某些專業,招研究生是以酒量大小來衡量的.........

喝酒時候,哪能不抽菸,一班菸酒生(研究生),不抽菸不喝酒那能叫“合格”的研究生呢.........

因此,肺抽壞了、胃喝壞了,抽不動了、喝不動了,健康問題也來了!


4、特殊職業引起的健康問題需要重視

“放射”這兩個字在老百姓眼中看來是非常可怕的兩個字!

但在醫生行業中,卻有這麼一班人,為了病人、為了手術、為了治療、為了診斷的正常良好進行,每天都接觸著這個可怕的事物!

放射科醫生、骨科醫生、介入科醫生、血管外科醫生、放療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與射線接觸,久而久之,甲狀腺長結節了、血常規白細胞低了、不孕不育了,健康問題又來了!

說他們是蠟燭過分嗎?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5、缺乏運動,何來健康之說

時間就是金錢,在醫院這個環境了,體現的淋漓盡致!

搶救病人需要時間、繁榮複雜的臨床工作需要時間、搞科研需要時間、給學生上課需要時間、自己學習充電需要時間........

可時間是有限的呀,你花費了一些時間去做某些事,那必然其他事情就沒有時間去做了呀!

因此,犧牲運動的時間去成長吧!搞臨床做手術、搞科研發文章、搞基金升職稱........

最後當所有東西都搞到手,發現健康沒了,搞下健康吧,醫者不能自醫啊!!!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本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希望所有醫生都能健健康康,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也希望各位患者朋友及家屬們能夠理解這一班白衣天使們的辛苦及付出,醫生比任何人都想病人健康!


骨科小黑鍋


醫生,脫下白大褂時也是一位扮演各種角色的凡人。只不過,因為專業技術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他(她)執掌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一樣,分出來各種專科,醫生也就有各個擅長領域的專科技術了。隔行如隔山,同樣是臨床醫學專業,也都分好多科目。眼科醫生、消化內科醫生、急救醫生、顱腦外科醫生……

他(她)們有時候仰仗著自己懂醫學,優先處理自己的病人而延誤自己疾病治療控制。有的根本不懂本專業以外的科目,比如牙科醫生去產科工作,消化內科醫生去做顱腦外科手術。於是,自己作為內科醫生遇上自己要做手術治療,只能依靠同伴。

醫生自己患糖尿病、高血壓病的也不在少數。但她(他)們都會知道該用什麼藥,怎麼用。“醫生自己都糖尿病了,還能去治療糖尿病病人?!”這就低估了醫生的能耐了。


Fanzq120


除了正常的醫療行為之外,還要學習,培訓,論文,包括公需科目,普法學習考試,黨內活動,總結,掙學分,教學任務,各種任務指標,應對檢查達標,應付人際關係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