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翼展最長飛機,趴在足球場上,'『胳膊』'都得伸出場外

說起大飛機,大家首先就會想起前蘇聯研製的安-225運輸機,尤其是那張揹負著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飛行的英姿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安-225保持了30多年的“最大飛機”紀錄已經被打破。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老闆埃隆·馬斯克,共同建造的翼長117米,由六個引擎齊發的世界最大飛機平流層發射運輸機,已級正式亮相。

史上翼展最長飛機,趴在足球場上,'‘胳膊’'都得伸出場外

2011年,保羅·艾倫便提出在幾萬米高空上,用飛機把火箭送入高度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軌道。這種把發射臺從地面搬到萬米高空進行發射的方式機動靈活,相當於讓航空器和航天器組合成為兩級的空天飛機。用航空發動機替代火箭一級助推器,讓火箭“站在飛機肩膀上”起飛;這樣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和發射成本,還能在最佳時機和最佳地點把衛星或宇宙飛船送入最優軌道,避開人口稠密地區,提高安全性。

為此,保羅·艾倫成立了火神航宇公司來實施該項目,委託著名飛機設計師伯特·魯坦的縮比複合材料公司研製發射載機。相比之前的龐然大物安-225,平流層發射運輸機翼展長達117米,是有史以來翼展最長的飛機,飛機的雙機身每個長72米,如果讓它趴在足球場上,“腦袋”“胳膊”都得伸出場外。淨重約為227噸,由12個主起落架和兩個前起落架支撐,共有28個輪子,需要3600米長的跑道才能起飛。

史上翼展最長飛機,趴在足球場上,'‘胳膊’'都得伸出場外

那麼,這麼大的飛機究竟是怎麼造出來的?其實該飛機的研製並沒有進行太多技術創新,企業家為了降低造價並加快研製進度,節省成本,直接就採用大量成熟的現成技術和材料來實現設計思路,首先,製造商買來兩架波音747然後拆掉,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單臺推力25.4噸的8臺普惠PW4056渦扇發動機,鉚足了勁往這個高空發射運輸機上用6臺,還富餘倆。而且原本波音747上面的飛控、航電等設備,仍然可以繼續使用。

這樣一來經過一般魔改,兩個機身就共用一副主翼,中央翼段的對接和集成系統能夠掛載23噸載荷。每個機身都有自己獨立的平尾和垂尾,外側機翼安裝三臺翼吊式發動機,駕駛艙位於右機身頭部。這架龐然大物需三人駕駛,分別是正副飛行員和飛行工程師。在執行發射任務時,飛機直接從地面飛到10668米的高空,可在雙機身中間、機翼中心位置搭載多達3枚火箭,飛到定點位置之後讓火箭點火、發射、脫離大氣層,將其攜帶的重達454公斤的小型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由於飛機自身相當於火箭第一級,火箭體量實際上已經接近中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6.1噸,相較以前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飛機把火箭送到高空任何地點進行發射,可以避免受到地面天氣限制,擴大軌道傾角範圍,增加發射窗口機會。同時這種方式響應速度快,也非常適合應急發射。平流層發射系統公司打算採用多種不同的運載工具。除衛星外,這個龐然大物還能向近地軌道發射一艘名為“追夢者”的宇宙飛船。“追夢者”可作為迷你航天飛機重複使用,返回大氣層後降落在跑道上。

史上翼展最長飛機,趴在足球場上,'‘胳膊’'都得伸出場外

還有飛馬座火箭,該火箭具備370公斤的運載能力,按目前的進度安排將在2020年進行首飛,把質量不太大的載荷送入太空,佔據一部分商業發射市場。飛馬座與普通垂直髮射的火箭不同,採用的是水平發射方式。其發射與戰鬥機發射導彈很相似,都是由飛機帶到空中,釋放後先自由下落,再點火飛行。

“重型MLV”:這一MLV的加強型號目前處於初期研製階段,將並排使用3個核心助推器,運載能力可達6000公斤。2022年首飛的3400公斤中型運載器MLV也會在該運輸機上使用。 如果相關測試順利的話,平流層發射運輸機有望於2019年進行首次示範性發射。今後一段時期,也主要實施商業發射。未來隨著其技術更成熟、運力進一步提升,或許還能發射載人飛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