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鐺
上古時期,一日,祥雲籠罩、霞光滿天,伏羲降生,自小身強力健,聰慧過人,成年以後,伏羲斬蟒蛇取起身,屠鱷魚取其頭,捉雄鹿取其角,殺猛虎取其眼,捕紅鯉取其鱗,創制了華夏文明的圖騰
“龍”。之後伏羲又根據宇宙萬物陰陽之變化,設立了八卦。並命名萬物,被奉為福佑社稷的創世之神,位列三皇之首。伏羲去世後,安葬於襄陽城南,肉身化為群山,連綿起伏,其首便為今日的襄陽峴山。之後峴山福佑襄陽繁榮昌盛,青史四千年受戰火無數而不毀,始終為華夏經濟軍事要地,被後人稱為“鐵打的襄陽”。
上世紀四十年代,由於歷史原因,當地因經濟建設活動對峴山石材進行開採,導致聖山遭到破壞,變得支離破碎。自此,伏羲福佑不在,襄陽從歷代軍事經濟重鎮,淪為一個不入流的小城。直至2000年左右,或因隱世高人指點,或因恢復道教活動,襄陽在峴山不遠處的真武山復建了真武觀。之後因真武大帝的庇佑,襄陽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經濟不斷攀升,截止2017年位列湖北第二。
今日,襄陽在峴山修復山體,並雕刻伏羲等首頭像,可謂是功德無量之舉。一則可以美化環境,二則可以恢復聖山。襄陽未來福澤天佑,必將逐步尋回其應有的歷史地位。
小虎說格局
像這種大型的山體摩崖石刻,在中國並不少見,例如著名的石刻就是樂山大佛(鑿於唐代),龍門石窟(鑿於北魏)等,而這倆個地方的景點均是我國著名的5A級景區,且龍門石窟早就入選了世界級文化遺產,而樂山大佛是我國大佛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可以說倆地的摩崖石刻給當地的旅遊帶來巨大的創收。
那麼回過來說襄陽的峴山摩崖石刻,峴山目前正在打造的是伏羲摩崖石刻,而這個伏羲摩崖石刻和孟浩然摩崖石刻是在襄陽唐城風景區二期裡面(陳凱歌的妖貓傳全景拍攝地就是唐城),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襄陽唐城5A級風景名勝區而做準備。這個伏羲摩崖時刻高約70.5米、長約230米,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山體頭像雕像。
伏羲是我國傳說中的三皇之首、人文始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第一位帝王。東漢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記載:伏羲葬南郡(即今日襄陽境內);而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則是襄陽人。
很多人就會質疑,打造這種巨大的山體石刻雕像,會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其實這個山體石刻雕像的地點,原本是襄陽一所勞改農場的採石場,上世紀末被廢棄。由於多年開山炸石,山體、崖壁變得千瘡百孔,成為城市南大門的“牛皮癬”,後經過專家學者研討,採取依據山體雕刻石像進行修復的最佳方案。所以襄陽政府著手投入4300多萬元,再次打造巨大伏羲摩崖石刻,體現襄陽峴山深厚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