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娶嫂,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砸水缸的司马光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及其十个侄子,那么杀红眼的李世民为何不杀父亲李渊?难道他没有想到过弑父夺位?显然不是,而是玄武门之变后逼李渊就范,而唐高祖李渊也十分识时务,因此才躲过被杀的结局,同时也使得李世民没有背负杀父的历史罪名!

玄武门之变因何起?

先来看一下玄武门之变的这段历史。随着大唐王朝的建立,李渊的江山日益巩固,而儿子们的羽翼也日益丰满。除了皇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还形成了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两股势力。而其中秦王李世民因为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尚书令,而且允许秦王开府,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

因此秦王身边聚集了大批的武将和谋士,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侯君集、段志玄等武将,另外还有杜如晦、房玄龄等文臣谋士!秦王府的势力与东宫加上齐王府的势力相比也毫不逊色。除此以外,秦王李世民凭借自己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最大,而从一开始就对太子之位觊觎,因此,皇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而齐王李元吉选择站在了太子李建成这边。


而身为父亲和皇帝的李渊在这时犯了糊涂,唐高祖李渊虽然很早就知道了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矛盾,但出于爱子情深的李渊却迟迟不采取措施,既没有罢黜太子李建成而改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也没有为了巩固太子李建成的储君地位,而削弱秦王府的势力。反而是任由东宫与秦王府的矛盾日益发展。终究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爆发了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诱骗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将其杀害。

玄武门之变是如何善后的?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得手以后,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的李世民其实处境十分危险,根据提前安排好的计划,李世民及其带领来的亲信们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禁闭玄武门大门,令闻讯赶来的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不能进入城门,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等人率领两千东宫守卫前来攻打城门。建成门久攻不下的薛万彻,转而率领士兵去攻打秦王府,将士们都十分担心秦王府内的安危,于是尉迟恭手持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给其属下看,吓得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四散逃去。


第二件事,令尉迟恭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带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人头进宫面见李渊,此时的李渊正与嫔妃们泛舟湖上,见一身是血身着铠甲的尉迟恭怒气冲冲而来,更是拎着自己儿子的人头,差一点掉进湖里,高祖皇帝问道:外面何人作乱?尉迟恭开口答到:皇帝陛下,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反,好在被秦王李世民及时发现,带领臣下等将乱臣贼子杀死,现在东宫的兵马和齐王府的兵马正在围攻皇城,请皇上下令,令秦王李世民统领各军,剿灭其余叛军。

李渊虽经历丧子之痛,但马上意识到惨剧已成事实,只有答应尉迟恭的要求,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才能保全自己。只能颁布诏书,令秦王李世民平定东宫和齐王府叛乱的士兵和家奴。秦王,李世民带领士兵血洗了东宫和齐王府,杀害了十个侄子。而且还霸占了四弟齐王的妃子杨氏。


随后不久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的新主人,知难而退的高祖皇帝李渊做了太上皇,待在后宫之中度过余生。

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为何没被杀?

其实尉迟恭带着利刃和头颅来见李渊时,其实一定是带着两个计划来的,其一就我们看到的那样,李渊按照设想的那样承认了李世民的地位,同时颁布诏书令秦王李世民平叛反贼。其二就是如果李渊表现出了不配合,或者扬言要杀死杀兄弑弟、意图谋反的李世民为其两个儿子报仇。那么尉迟恭也会毫不留情的杀害李渊,武力解决掉这最后的障碍,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只是第一情况恰好发生了。这也就避免了李世民背负杀父的罪名。


我是珞珈山的猫,不知道我的分析,您是否满意?可以下方留言互相交流~


珞珈山的猫


李世民没有必要杀父亲。如果明目张胆的杀了还是皇帝的亲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伦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炀帝还不如。

李世民在李渊建立大唐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并平庸之辈。所以才有二虎相争,李建成因为是老大,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没办法再封了。兄弟两个,各自有自己队伍,明争暗斗,水火不容。

对于兄弟的矛盾,李渊想了一个办法。

资治通鉴载「(李渊)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从心里是不会接受的。这段话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等李建成继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

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大哥、四弟齐王李元吉,杀了他们所有的儿子,够狠的,但女眷没杀。而且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资治通鉴载「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事变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向李渊汇报,大哥四弟谋反,被处决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儿子,死了两个,再和这个过不去,自己也危险了。于是顺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们有问题……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很快李渊当皇帝也懒了,禅位。

上述故事中,因为大家都明白,在皇权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儿都是没有足够分量的。


几苇渡


李世民这种人,可以说是敢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的。那时候对于李世民来说,至高无上的荣耀就是当皇帝,谁若是敢阻挡他晋升的道路,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拿谁开刀。正如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宿命。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不杀老爹李渊呢?

因为李世民犯不着这么做,当时在李渊这个皇帝的眼中,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毕竟是长子,按照古代皇位的传承制度,也只有李建成来继承才是合法的。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因为在帮助老爹打天下的时候,立下的战功最大,所以,按功劳来推举皇帝继承人选的话,非李世民不可。

但是,李世民最终落选了,这要怪就怪他出生晚了,是个千年老二。

可是,李世民不相信命运,他要为自己的前途搏一把,哪怕是九死无生,他也认了。结果,他还真的把太子李建成给杀死了。

这时候李渊面对的结果就是,只能选李世民来当皇帝了。

虽然他杀了亲兄弟,确实很毒辣,但是李渊也没有办法。皇位不传给这个人,又要传给谁呢?再说了谁敢给李世民这样的人争夺皇位呢?

在李建成被杀死之后,李渊就立刻把李世民给立为了太子,这也就是告诉他,以后你就是大唐的继承人了。

李世民继承皇帝位置确定了,这时候他一点威胁都没有了。他父亲李渊更是对他连一点威胁都没有,因为他的父亲终究有一天会老去,等到老爹不行的时候,他就是大唐皇帝的合法继承人。

再说了古代是以孝道治天下的,若是他敢把自己的老爸李渊给杀了,那他岂不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禽兽了,他还怎么领导文武百官治理天下。

杀兄弟可以原谅,毕竟那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杀老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杀君弑父,这在古代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这种事李世民这个饱读诗书之士怎么可能做呢?

可以说在李世民杀死哥哥李建成之后,他在皇宫中就成了所向匹敌的人了,连他的父亲李渊都要让他三分。

这不是也没过多久,李世民又逼迫自己的父亲下野了,因为他实在等不及了,他要早点当皇帝。

这时候李渊年龄也大了,下台多享受享受生活,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渊下台,就开启了李世民的时代,也是李世民为大唐的建设开了一个好的头,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就是李世民不杀老爹李渊的原因。留着他的好处,实在不杀了他要好的多的多。


史学达人


皇权面前,情义算个粑粑!

为了争权夺位,杀兄弑父的事,历史上就从未断过。但历史是任由成功者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在谋划政变前,李世民必然是策划过杀李渊的。

玄武门前,李建成与李元吉被屠戮后,李世民帐前悍将——门神爷尉迟恭,披甲持剑、气势汹汹的出现在了李渊面前。

看着尉迟恭带血的甲衣、冰冷的眼神,政治嗅觉灵敏的李渊,早已看清形势。

李渊是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的凶残。什么都不说了,谁手里有刀,谁说了算。

真是虎子无犬父啊,李世民和李渊,这两位成熟政治家的完美表现,不仅顾全了双方面子,还稳定了当前局势。

此时,在李世民心里,李渊必须活着,还得好好活着,以离退老干部的身份发挥余热,为他合法登基充当台阶。

李渊违心的暗允了李世民三件事:

1、诏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大逆不道,意图谋反,已被英明神武的秦王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2、责令太子及齐王旧部,全部划归秦王麾下,让大家平静心情,认清形势,再接再厉,再创好成绩。

3、立李世民为新任太子,全权接手政务。

凡此三条,即宣告“玄武门之变”圆满成功,李世民将以光辉伟岸的英雄王子形象,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从本次事件来看,李世民之所以没杀李渊,主要还是因为李渊不仅对李世民搞事毫无威胁,他还以最权威发言人的身份,帮李世民扫除了障碍,收拾了残局,给李世民上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过渡。

如果,李世民一天都不想等,就想马上当皇帝,正好趁着政变,把心一横,杀了李渊,然后登基的话,那么,后面这段历史就真有点不好编了,

难不成说是太子、齐王勾结高祖李渊作乱,被善良机智的秦王一举歼灭了?

作为一代开国大帝,却不得不违心的配合着儿子演好这出戏。既不能为无辜死去的儿子正名,也不能保全孙子性命,晚年的李渊,虽然能衣食无忧的活着,内中凄惶,自也是无处说。

李世民潜藏着游牧民族的血统,那种勇悍,让他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玄武门之变,不仅为他拔下了眼中钉、座上针,还让他猎获了垂涎已久的美人,那就是隋炀帝的妹妹,李元吉的妃子,他的弟媳小杨妃。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李唐王朝皇族斗争就从未停息,不知是唐太宗起的示范作用,还是因果报应,李唐魔咒,终其一朝,没有一位“立长”的太子能顺利继位。

成王败寇,已成定律。项羽是厉害,但是输了,厉害又有什么卵用呢? 笑到最后,才是一个优雅的美男子!就比如李世民,他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美男子,久久的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南宫寻欢


古代把父母看得比天还重要,称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连头发胡须都不能剪掉,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帝位,表面上看是夺自己父亲的帝位,实则是夺自己兄弟的帝位,自古以来,兄弟之间夺位正常不过了,所以杀兄才是以绝后患的必须所为,而杀父则不然,杀父夺取的帝位就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连自己的父亲都敢杀,这样的皇帝还能期望他做什么对天下好的事情?



杀父之后所背负的罪恶肯定是几千年都难以洗清的,但是从更加深层分析来看,李世民其实不是怕什么伦理道德,至少后来杀兄娶嫂的事情都做了,真正原因是李渊不死作用反而更大。如果李渊在刀兵相见之时可以立刻服软,那么作为皇帝的李渊可以很好的把控当时的局面,不会因为李世民杀自己的兄弟而造成动乱,难道太子,还有其他几个兄弟会没有自己的势力吗?如果李渊被杀,那些人的主子莫名被杀,他们必然不会服软,到时候又会是一场征战,无论谁赢,遭殃的就是百姓,江山社稷。



那么就当时玄武门之变发展的事态来看,李世民真的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就是详细的部署计划,然后就是买通了李渊身边的守卫以及部署了很多的眼线,只要计划实施就可以迅速控制李渊,在短时间内直接将李建成全家赶尽杀绝,而事实也做到了,而当尉迟敬德率兵到达李渊面前的时候,这位政治场上的老油条瞬间明白了,好就好在李渊明白了,不然尉迟敬德估计要当替罪羊了,因为不服从的结果就是直接杀,而代价就是李世民为了不让自己背负杀父的罪名杀了尉迟敬德。



李渊服软之后,这才是李世民这场叛乱最大的胜利。因为有了皇上的政治手腕,不愁那些兄弟后面的势力了,通过李渊的手谕,硬是活生生的把玄武门事件变成了李建成和齐王作乱。所以李世民的目的很明显,只要李渊不死,自己不但可以逼迫李渊退位,而且还可以顺顺当当的做这个皇帝,不会被天下人谴责。这场动乱通过皇帝的手谕之后性质变了,如果李建成和齐王背后的力量还想叛乱,李世民杀他们就成了剿灭逆党,名正言顺,相反,如果没有李渊的手谕就是群雄争天下,很显然,李渊不死反而省事多了。所以可以理解为不敢杀李渊,因为杀了李渊李世民这个皇位很难坐稳。



而李世民杀兄的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杀他们他这个皇位永远坐不安稳。举个不杀的例子,在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钦定的继承人是雍正皇四子,但是刚刚咽气就被说为是皇十四子。后来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应康熙死前留下的话,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以杀自己的兄弟,但是八爷党的势力巨大,八王议政、逼宫等等都是八王爷做出来的事情,要不是十三爷的忠心,雍正很可能就被逼退位了,所以这样的兄弟留着只会让人心堵,而事实也证明雍正后来的深夜暴病而亡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以及这些人后面的势力所气的。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不敢杀绝对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完全可以杀了李渊,并且找出非常正当的理由,最起码目前来看李世民可是史书中洗的最白的一个皇帝,这一点朱棣可远远比不上他。准确的说是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既然杀了自己的父亲没有一丁点的好处,也没有丝毫的必要,李世民当然不可能那么干。

首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事发突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或许李世民在心中已经计划了无数个政变的策略,可他也没想到李渊突然要夺他的权,他在紧急情况下,选择了第二天就立马谋反,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的一场豪赌,毫无疑问这次他赢了,在玄武门事变的当天,李世民派人杀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

有人要问了,既然李世民把这件事做的这么绝,为什么不干脆把李渊给杀了呢?杀李渊的理由非常好找,直接昭告天下,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兄弟二人谋反篡位,自己拼了性命才将这二人斩杀,可惜的是自己终究没能保护父亲李渊,在他赶到的时候,李渊已经被李建成杀死,这样一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其实李世民不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渊很识时务,李渊得知李建成的死因是尉迟恭专门去告诉他的,尉迟恭全副武装,李渊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他敢反抗,肯定是死路一条,自古以来帝王家中无亲情,他相信李世民敢杀自己,所以他很配合。

所以说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了李渊,这样一来万一事情暴露,很多人便有起兵伐他的理由,而他作为新上任的皇帝,他是很在乎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的,所以他不会杀李渊,可绝对不是不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一路上烧杀(杀李建成、李元吉)淫掠(夺弟媳杨妃),但却没有顺势杀了父亲李渊,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不敢杀、不想杀”和“没有必要杀”两个方面。



父子君臣人伦,李世民不愿意冒弑父杀君的政治舆论风险

李世民在大唐立国和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居功至伟,身边逐渐聚集起一批谋士和武将,当中文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赏无可赏的李渊只能授权秦王组建天策府集团的权力,陕州以东全归他管理,此番安排足见李渊在立嫡长子李建成和立贤能李世民之间的优柔寡断,为玄武门之变直接埋下了伏笔。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夺嫡争斗,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舆论道德批判早已麻木、不痛不痒,甚至李世民还有几分“正当防卫”的理由,毕竟李建成也有做了他的想法嘛。至于对待老子➕皇帝的李渊,就不能这样简单粗暴了,一来父子亲情摆在那里,血浓于水,二来杨广杀父的政治危机也是前车之鉴,不好再去踩地雷。


玄武门之变后唐帝国权力格局已定,没必要杀死皇帝父亲

在闻听秦王击败太子宫和齐王府势力后,李渊深知大局已定,嫡亲血脉如今只剩下秦王一个,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悲剧让这个老父亲心灰意冷,有了淡出政治的想法。且事变后,李世民的天策府文武集团迅速得占据了朝廷各要害部门职位。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李世民,又把手伸向了原太子和齐王集团,一方面他直接纳娶了弟媳妇齐王妃杨氏,兼并了关陇集团的杨家势力;另一方面以大度的姿态吸纳魏征等人才,安抚天下人心,各方势力纷纷归附。在此形势下,李渊空有皇帝之名,政治权力空间早已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与儿子李世民妥协退位当太上皇。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父子之间从此形同陌路。


竹山清溪涧


自李渊高举反隋大旗,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共谋大事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就奉命招兵买马,随父亲征战四方。

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辅助李渊处理朝中之事。而秦王李世民因为战功赫赫,朝廷已经没有能衬得起他的职位,李渊便想出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封号,以彰显李世民的卓越功绩。

然而这天策上将再风光也不是李世民想要的太子之位,于是李世民表面顺应父亲的旨意,建了一座天策府,专门招揽天下英豪,归入自己门下效力。随着天策府的逐渐壮大,朝廷中形成了“太子府”与“天策府”两股势力,而且天策府甚至有强过太子府势力的倾向,一场夺嫡之争正在悄然酝酿。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里都清楚如果对方获胜了,自己都没有活路了,之后这场拉锯战愈演愈烈。李渊看着两虎相争,权衡之后他站在了太子李建成这边,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父亲的态度成了压垮李世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全自己以及皇位的诱惑,他决定铤而走险。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了长兄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在了天策府大将尉迟恭的手里。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皇太子,随后逼迫李渊禅位,荣登大宝。

李世民得势后,屠杀李建成、李元吉后人,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占为已有,为何不敢杀了李渊?

其实李世民不是不敢杀李渊而是没必要那么做,他最大的威胁是太子李建成,经过周密的布局,严谨的实施,天策府势力在玄武门之变中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是尉迟恭穿着盔甲带着武器,觐见李渊,向他汇报说太子李建成谋反已经伏法被诛。李渊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阵势一看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此时与李世民翻脸也于事无补,弄不好还得搭上自己的老命。不管愿不愿意,李世民都是李渊唯一的继承人了,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总不能便宜了外人,为此李渊也不能毁了李世民。

李渊活着禅位,李世民也算名正言顺的继位。根本没有必要杀了李渊,去背负杀父弑君的罪名,招致千古骂名。


史论纵横


李世民的确“不敢”杀父亲,在玄武门事变中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已经是一个政治大麻烦,在后世备受争议,如果杀了父亲,就算这位千古一帝的贞观之治再如何灿烂光辉,他的执政合法性也会得到极大挑战,也很难再进入“第一等”帝王的大名单之中了。更何况,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的旧势力和旧臣仍然不容小觑,如果杀了李渊,李世民很可能会面临政局大乱的潜在威胁。

不过,李世民没杀李渊,最大的原因可能还不是因为“不敢”,真的被逼到绝路,为了消除迫在眉睫的威胁,李世民还是可能会动手,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君不见“沙丘之变”中被饿死的赵武灵王么?毕竟,名声和合法性都是相对远期的事情,李世民大可以为了燃眉之急而暂时不考虑“长远利益”。

所以,除了“不敢”,李世民不杀李渊最大的理由应该是“没必要”。

首先,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夺权过程中,李渊体现出了大政治家的洞察时务和顺应时势,明知没有胜算,何必逆流而动,没有对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夺权做什么抵抗。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就迅速发布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仅仅两个月后,这一新的权力结构就在法统上得到了确认——李世民登基,李渊做了“太上皇”。

其次,退位之后,李渊也表现得云淡风轻,守住了不恋栈的边界,每天也就是和旧臣喝喝酒,即使李世民推翻了他在位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态度。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时势如此,不得已也,但中国历史上昧于大势者难道还少了么?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已经是李渊唯一的嫡子和继承人。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李世民也知道父亲也没有其它的政治选择,不担心李渊退位后搞什么政变,他是唯一的嫡子,就算李渊想搞,哪个大臣会配合这种“绝户”式的政变呢?

第四,李世民即位后政绩非常辉煌,强大的突厥在唐军的兵势之下土崩瓦解,这也给了李世民充分的政治自信心:父亲的政绩不如我,已经充分证明了夺位的正确性,又何必去担心父亲呢?

而事实也证明,随着贞观时代的国势日盛,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也逐渐升温。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唐太宗在位期间边患四起,内政不安,和“太上皇”的关系又会发生何种微妙变化,朝中政治势力又会发生何种消长?李渊旧臣会不会图谋复辟?李世民会不会先下手为强,以除后患?


张明扬不说话


李世民杀兄弟,可以称自己被逼的没办法,不杀他们自己就会被杀,可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这是不是太讲不过去了。



首先,李渊是皇帝,李世民当时还只能算是臣子,有一句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就体现出了当时的皇帝在大臣心中的地位,而李世民当时肯定不会忠于李渊,如果李渊对他自己的生命产生了威胁,他还是有可能会杀掉李渊的。

但作为玄武门事变的胜利者,李世民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了,他可以逼迫李渊退位,架空李渊,这样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杀了李渊。

如果杀了李渊凭空背上一个不忠的名义不仅对名声有损,而且臣民们虽然当面可能不敢说,但是私下肯定会有怨言,这也不利于李世民的统治。李世民当然不能干这种事了,让李渊退位,好好的养着他,又不花什么,又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再就是,怎么说李渊也是李世民的亲生父亲,古代对于孝道可以说是非常重视了,要知道汉代还是举孝廉做官呢,而大臣们在父母去世都要回家服丧,直到服丧期满才能再回朝做官。

这就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孝有多么看中了,而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这就算是拭父啊,这是不孝,这样做了岂不是为天下所不齿,就算得到了皇位,也不会有一个好的名声。


再者说了,就算君王家无亲情,李世民也不会对自己没什么威胁的父亲杀掉,这样也显得太无情了。

综上所述,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的话就是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那样坐上帝位也定会有人不服气,而留着李渊既不会有很大的威胁,也不会让自己背上这样的千古骂名。权衡利弊之下,李世民肯定不会杀李渊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