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爲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砸水缸的司馬光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及其十個侄子,那麼殺紅眼的李世民為何不殺父親李淵?難道他沒有想到過弒父奪位?顯然不是,而是玄武門之變後逼李淵就範,而唐高祖李淵也十分識時務,因此才躲過被殺的結局,同時也使得李世民沒有揹負殺父的歷史罪名!

玄武門之變因何起?

先來看一下玄武門之變的這段歷史。隨著大唐王朝的建立,李淵的江山日益鞏固,而兒子們的羽翼也日益豐滿。除了皇長子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還形成了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兩股勢力。而其中秦王李世民因為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被封為天策上將,領尚書令,而且允許秦王開府,儼然成了一個小朝廷。

因此秦王身邊聚集了大批的武將和謀士,有尉遲恭、秦叔寶、程知節、侯君集、段志玄等武將,另外還有杜如晦、房玄齡等文臣謀士!秦王府的勢力與東宮加上齊王府的勢力相比也毫不遜色。除此以外,秦王李世民憑藉自己為大唐立下的功勞最大,而從一開始就對太子之位覬覦,因此,皇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而齊王李元吉選擇站在了太子李建成這邊。


而身為父親和皇帝的李淵在這時犯了糊塗,唐高祖李淵雖然很早就知道了東宮與秦王府之間的矛盾,但出於愛子情深的李淵卻遲遲不採取措施,既沒有罷黜太子李建成而改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也沒有為了鞏固太子李建成的儲君地位,而削弱秦王府的勢力。反而是任由東宮與秦王府的矛盾日益發展。終究於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這天爆發了手足相殘的玄武門事變。秦王李世民經過一系列的準備,誘騙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將其殺害。

玄武門之變是如何善後的?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得手以後,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後的李世民其實處境十分危險,根據提前安排好的計劃,李世民及其帶領來的親信們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禁閉玄武門大門,令聞訊趕來的東宮和齊王府的士兵不能進入城門,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等人率領兩千東宮守衛前來攻打城門。建成門久攻不下的薛萬徹,轉而率領士兵去攻打秦王府,將士們都十分擔心秦王府內的安危,於是尉遲恭手持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首級給其屬下看,嚇得東宮和齊王府的士兵四散逃去。


第二件事,令尉遲恭身著鎧甲,手持利刃,帶著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人頭進宮面見李淵,此時的李淵正與嬪妃們泛舟湖上,見一身是血身著鎧甲的尉遲恭怒氣衝衝而來,更是拎著自己兒子的人頭,差一點掉進湖裡,高祖皇帝問道:外面何人作亂?尉遲恭開口答到:皇帝陛下,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意圖謀反,好在被秦王李世民及時發現,帶領臣下等將亂臣賊子殺死,現在東宮的兵馬和齊王府的兵馬正在圍攻皇城,請皇上下令,令秦王李世民統領各軍,剿滅其餘叛軍。

李淵雖經歷喪子之痛,但馬上意識到慘劇已成事實,只有答應尉遲恭的要求,封秦王李世民為太子才能保全自己。只能頒佈詔書,令秦王李世民平定東宮和齊王府叛亂的士兵和家奴。秦王,李世民帶領士兵血洗了東宮和齊王府,殺害了十個侄子。而且還霸佔了四弟齊王的妃子楊氏。


隨後不久李淵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正式成為大唐王朝的新主人,知難而退的高祖皇帝李淵做了太上皇,待在後宮之中度過餘生。

玄武門之變中李淵為何沒被殺?

其實尉遲恭帶著利刃和頭顱來見李淵時,其實一定是帶著兩個計劃來的,其一就我們看到的那樣,李淵按照設想的那樣承認了李世民的地位,同時頒佈詔書令秦王李世民平叛反賊。其二就是如果李淵表現出了不配合,或者揚言要殺死殺兄弒弟、意圖謀反的李世民為其兩個兒子報仇。那麼尉遲恭也會毫不留情的殺害李淵,武力解決掉這最後的障礙,幫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只是第一情況恰好發生了。這也就避免了李世民揹負殺父的罪名。


我是珞珈山的貓,不知道我的分析,您是否滿意?可以下方留言互相交流~


珞珈山的貓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父親。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了還是皇帝的親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倫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煬帝還不如。

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並平庸之輩。所以才有二虎相爭,李建成因為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沒辦法再封了。兄弟兩個,各自有自己隊伍,明爭暗鬥,水火不容。

對於兄弟的矛盾,李淵想了一個辦法。

資治通鑑載「(李淵)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從心裡是不會接受的。這段話的真實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李建成繼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時候。

事變中,李世民殺了大哥、四弟齊王李元吉,殺了他們所有的兒子,夠狠的,但女眷沒殺。而且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資治通鑑載「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事變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向李淵彙報,大哥四弟謀反,被處決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兒子,死了兩個,再和這個過不去,自己也危險了。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們有問題……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很快李淵當皇帝也懶了,禪位。

上述故事中,因為大家都明白,在皇權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兒都是沒有足夠分量的。


幾葦渡


李世民這種人,可以說是敢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的。那時候對於李世民來說,至高無上的榮耀就是當皇帝,誰若是敢阻擋他晉升的道路,他就會毫不留情地拿誰開刀。正如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宿命。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不殺老爹李淵呢?

因為李世民犯不著這麼做,當時在李淵這個皇帝的眼中,能繼承皇位的人選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畢竟是長子,按照古代皇位的傳承製度,也只有李建成來繼承才是合法的。還有另外一個,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因為在幫助老爹打天下的時候,立下的戰功最大,所以,按功勞來推舉皇帝繼承人選的話,非李世民不可。

但是,李世民最終落選了,這要怪就怪他出生晚了,是個千年老二。

可是,李世民不相信命運,他要為自己的前途搏一把,哪怕是九死無生,他也認了。結果,他還真的把太子李建成給殺死了。

這時候李淵面對的結果就是,只能選李世民來當皇帝了。

雖然他殺了親兄弟,確實很毒辣,但是李淵也沒有辦法。皇位不傳給這個人,又要傳給誰呢?再說了誰敢給李世民這樣的人爭奪皇位呢?

在李建成被殺死之後,李淵就立刻把李世民給立為了太子,這也就是告訴他,以後你就是大唐的繼承人了。

李世民繼承皇帝位置確定了,這時候他一點威脅都沒有了。他父親李淵更是對他連一點威脅都沒有,因為他的父親終究有一天會老去,等到老爹不行的時候,他就是大唐皇帝的合法繼承人。

再說了古代是以孝道治天下的,若是他敢把自己的老爸李淵給殺了,那他豈不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禽獸了,他還怎麼領導文武百官治理天下。

殺兄弟可以原諒,畢竟那是在為自己爭取利益,但是,殺老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殺君弒父,這在古代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這種事李世民這個飽讀詩書之士怎麼可能做呢?

可以說在李世民殺死哥哥李建成之後,他在皇宮中就成了所向匹敵的人了,連他的父親李淵都要讓他三分。

這不是也沒過多久,李世民又逼迫自己的父親下野了,因為他實在等不及了,他要早點當皇帝。

這時候李淵年齡也大了,下臺多享受享受生活,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李淵下臺,就開啟了李世民的時代,也是李世民為大唐的建設開了一個好的頭,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的。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就是李世民不殺老爹李淵的原因。留著他的好處,實在不殺了他要好的多的多。


史學達人


皇權面前,情義算個粑粑!

為了爭權奪位,殺兄弒父的事,歷史上就從未斷過。但歷史是任由成功者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只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在謀劃政變前,李世民必然是策劃過殺李淵的。

玄武門前,李建成與李元吉被屠戮後,李世民帳前悍將——門神爺尉遲恭,披甲持劍、氣勢洶洶的出現在了李淵面前。

看著尉遲恭帶血的甲衣、冰冷的眼神,政治嗅覺靈敏的李淵,早已看清形勢。

李淵是聰明人,他知道李世民的兇殘。什麼都不說了,誰手裡有刀,誰說了算。

真是虎子無犬父啊,李世民和李淵,這兩位成熟政治家的完美表現,不僅顧全了雙方面子,還穩定了當前局勢。

此時,在李世民心裡,李淵必須活著,還得好好活著,以離退老幹部的身份發揮餘熱,為他合法登基充當臺階。

李淵違心的暗允了李世民三件事:

1、詔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大逆不道,意圖謀反,已被英明神武的秦王大義滅親、就地正法。

2、責令太子及齊王舊部,全部劃歸秦王麾下,讓大家平靜心情,認清形勢,再接再厲,再創好成績。

3、立李世民為新任太子,全權接手政務。

凡此三條,即宣告“玄武門之變”圓滿成功,李世民將以光輝偉岸的英雄王子形象,成為大唐帝國的第二代核心領導人。從本次事件來看,李世民之所以沒殺李淵,主要還是因為李淵不僅對李世民搞事毫無威脅,他還以最權威發言人的身份,幫李世民掃除了障礙,收拾了殘局,給李世民上位提供了一個合理的過渡。

如果,李世民一天都不想等,就想馬上當皇帝,正好趁著政變,把心一橫,殺了李淵,然後登基的話,那麼,後面這段歷史就真有點不好編了,

難不成說是太子、齊王勾結高祖李淵作亂,被善良機智的秦王一舉殲滅了?

作為一代開國大帝,卻不得不違心的配合著兒子演好這出戏。既不能為無辜死去的兒子正名,也不能保全孫子性命,晚年的李淵,雖然能衣食無憂的活著,內中悽惶,自也是無處說。

李世民潛藏著遊牧民族的血統,那種勇悍,讓他為了達到目的不顧一切。玄武門之變,不僅為他拔下了眼中釘、座上針,還讓他獵獲了垂涎已久的美人,那就是隋煬帝的妹妹,李元吉的妃子,他的弟媳小楊妃。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李唐王朝皇族鬥爭就從未停息,不知是唐太宗起的示範作用,還是因果報應,李唐魔咒,終其一朝,沒有一位“立長”的太子能順利繼位。

成王敗寇,已成定律。項羽是厲害,但是輸了,厲害又有什麼卵用呢? 笑到最後,才是一個優雅的美男子!就比如李世民,他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美男子,久久的迴響在歷史的天空。


南宮尋歡


古代把父母看得比天還重要,稱身體髮膚皆受之父母,連頭髮鬍鬚都不能剪掉,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帝位,表面上看是奪自己父親的帝位,實則是奪自己兄弟的帝位,自古以來,兄弟之間奪位正常不過了,所以殺兄才是以絕後患的必須所為,而殺父則不然,殺父奪取的帝位就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連自己的父親都敢殺,這樣的皇帝還能期望他做什麼對天下好的事情?



殺父之後所揹負的罪惡肯定是幾千年都難以洗清的,但是從更加深層分析來看,李世民其實不是怕什麼倫理道德,至少後來殺兄娶嫂的事情都做了,真正原因是李淵不死作用反而更大。如果李淵在刀兵相見之時可以立刻服軟,那麼作為皇帝的李淵可以很好的把控當時的局面,不會因為李世民殺自己的兄弟而造成動亂,難道太子,還有其他幾個兄弟會沒有自己的勢力嗎?如果李淵被殺,那些人的主子莫名被殺,他們必然不會服軟,到時候又會是一場征戰,無論誰贏,遭殃的就是百姓,江山社稷。



那麼就當時玄武門之變發展的事態來看,李世民真的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就是詳細的部署計劃,然後就是買通了李淵身邊的守衛以及部署了很多的眼線,只要計劃實施就可以迅速控制李淵,在短時間內直接將李建成全家趕盡殺絕,而事實也做到了,而當尉遲敬德率兵到達李淵面前的時候,這位政治場上的老油條瞬間明白了,好就好在李淵明白了,不然尉遲敬德估計要當替罪羊了,因為不服從的結果就是直接殺,而代價就是李世民為了不讓自己揹負殺父的罪名殺了尉遲敬德。



李淵服軟之後,這才是李世民這場叛亂最大的勝利。因為有了皇上的政治手腕,不愁那些兄弟後面的勢力了,通過李淵的手諭,硬是活生生的把玄武門事件變成了李建成和齊王作亂。所以李世民的目的很明顯,只要李淵不死,自己不但可以逼迫李淵退位,而且還可以順順當當的做這個皇帝,不會被天下人譴責。這場動亂通過皇帝的手諭之後性質變了,如果李建成和齊王背後的力量還想叛亂,李世民殺他們就成了剿滅逆黨,名正言順,相反,如果沒有李淵的手諭就是群雄爭天下,很顯然,李淵不死反而省事多了。所以可以理解為不敢殺李淵,因為殺了李淵李世民這個皇位很難坐穩。



而李世民殺兄的事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不殺他們他這個皇位永遠坐不安穩。舉個不殺的例子,在康熙皇帝駕崩的時候,欽定的繼承人是雍正皇四子,但是剛剛嚥氣就被說為是皇十四子。後來雍正當上皇帝之後應康熙死前留下的話,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殺自己的兄弟,但是八爺黨的勢力巨大,八王議政、逼宮等等都是八王爺做出來的事情,要不是十三爺的忠心,雍正很可能就被逼退位了,所以這樣的兄弟留著只會讓人心堵,而事實也證明雍正後來的深夜暴病而亡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以及這些人後面的勢力所氣的。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不敢殺絕對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完全可以殺了李淵,並且找出非常正當的理由,最起碼目前來看李世民可是史書中洗的最白的一個皇帝,這一點朱棣可遠遠比不上他。準確的說是李世民沒有必要殺掉李淵,既然殺了自己的父親沒有一丁點的好處,也沒有絲毫的必要,李世民當然不可能那麼幹。

首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事發突然,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李世民在心中已經計劃了無數個政變的策略,可他也沒想到李淵突然要奪他的權,他在緊急情況下,選擇了第二天就立馬謀反,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的一場豪賭,毫無疑問這次他贏了,在玄武門事變的當天,李世民派人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

有人要問了,既然李世民把這件事做的這麼絕,為什麼不乾脆把李淵給殺了呢?殺李淵的理由非常好找,直接昭告天下,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兄弟二人謀反篡位,自己拼了性命才將這二人斬殺,可惜的是自己終究沒能保護父親李淵,在他趕到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李建成殺死,這樣一來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其實李世民不這樣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李淵很識時務,李淵得知李建成的死因是尉遲恭專門去告訴他的,尉遲恭全副武裝,李淵只要不是個傻子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如果他敢反抗,肯定是死路一條,自古以來帝王家中無親情,他相信李世民敢殺自己,所以他很配合。

所以說李世民沒有必要殺了李淵,這樣一來萬一事情暴露,很多人便有起兵伐他的理由,而他作為新上任的皇帝,他是很在乎史書對自己的評價的,所以他不會殺李淵,可絕對不是不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一路上燒殺(殺李建成、李元吉)淫掠(奪弟媳楊妃),但卻沒有順勢殺了父親李淵,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不敢殺、不想殺”和“沒有必要殺”兩個方面。



父子君臣人倫,李世民不願意冒弒父殺君的政治輿論風險

李世民在大唐立國和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身邊逐漸聚集起一批謀士和武將,當中文有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侯君集。賞無可賞的李淵只能授權秦王組建天策府集團的權力,陝州以東全歸他管理,此番安排足見李淵在立嫡長子李建成和立賢能李世民之間的優柔寡斷,為玄武門之變直接埋下了伏筆。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奪嫡爭鬥,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輿論道德批判早已麻木、不痛不癢,甚至李世民還有幾分“正當防衛”的理由,畢竟李建成也有做了他的想法嘛。至於對待老子➕皇帝的李淵,就不能這樣簡單粗暴了,一來父子親情擺在那裡,血濃於水,二來楊廣殺父的政治危機也是前車之鑑,不好再去踩地雷。


玄武門之變後唐帝國權力格局已定,沒必要殺死皇帝父親

在聞聽秦王擊敗太子宮和齊王府勢力後,李淵深知大局已定,嫡親血脈如今只剩下秦王一個,兒子們手足相殘的悲劇讓這個老父親心灰意冷,有了淡出政治的想法。且事變後,李世民的天策府文武集團迅速得佔據了朝廷各要害部門職位。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李世民,又把手伸向了原太子和齊王集團,一方面他直接納娶了弟媳婦齊王妃楊氏,兼併了關隴集團的楊家勢力;另一方面以大度的姿態吸納魏徵等人才,安撫天下人心,各方勢力紛紛歸附。在此形勢下,李淵空有皇帝之名,政治權力空間早已被擠壓得越來越小,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與兒子李世民妥協退位當太上皇。玄武門之變,一直是李淵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父子之間從此形同陌路。


竹山清溪澗


自李淵高舉反隋大旗,招攬天下英雄豪傑共謀大事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就奉命招兵買馬,隨父親征戰四方。

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被封為太子,輔助李淵處理朝中之事。而秦王李世民因為戰功赫赫,朝廷已經沒有能襯得起他的職位,李淵便想出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封號,以彰顯李世民的卓越功績。

然而這天策上將再風光也不是李世民想要的太子之位,於是李世民表面順應父親的旨意,建了一座天策府,專門招攬天下英豪,歸入自己門下效力。隨著天策府的逐漸壯大,朝廷中形成了“太子府”與“天策府”兩股勢力,而且天策府甚至有強過太子府勢力的傾向,一場奪嫡之爭正在悄然醞釀。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裡都清楚如果對方獲勝了,自己都沒有活路了,之後這場拉鋸戰愈演愈烈。李淵看著兩虎相爭,權衡之後他站在了太子李建成這邊,著手削弱李世民的勢力。父親的態度成了壓垮李世民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保全自己以及皇位的誘惑,他決定鋌而走險。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親手射殺了長兄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在了天策府大將尉遲恭的手裡。李世民成為唐朝的皇太子,隨後逼迫李淵禪位,榮登大寶。

李世民得勢後,屠殺李建成、李元吉後人,將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佔為已有,為何不敢殺了李淵?

其實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李淵而是沒必要那麼做,他最大的威脅是太子李建成,經過周密的佈局,嚴謹的實施,天策府勢力在玄武門之變中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在射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是尉遲恭穿著盔甲帶著武器,覲見李淵,向他彙報說太子李建成謀反已經伏法被誅。李淵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這陣勢一看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此時與李世民翻臉也於事無補,弄不好還得搭上自己的老命。不管願不願意,李世民都是李淵唯一的繼承人了,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總不能便宜了外人,為此李淵也不能毀了李世民。

李淵活著禪位,李世民也算名正言順的繼位。根本沒有必要殺了李淵,去揹負殺父弒君的罪名,招致千古罵名。


史論縱橫


李世民的確“不敢”殺父親,在玄武門事變中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已經是一個政治大麻煩,在後世備受爭議,如果殺了父親,就算這位千古一帝的貞觀之治再如何燦爛光輝,他的執政合法性也會得到極大挑戰,也很難再進入“第一等”帝王的大名單之中了。更何況,作為開國皇帝,李淵的舊勢力和舊臣仍然不容小覷,如果殺了李淵,李世民很可能會面臨政局大亂的潛在威脅。

不過,李世民沒殺李淵,最大的原因可能還不是因為“不敢”,真的被逼到絕路,為了消除迫在眉睫的威脅,李世民還是可能會動手,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君不見“沙丘之變”中被餓死的趙武靈王麼?畢竟,名聲和合法性都是相對遠期的事情,李世民大可以為了燃眉之急而暫時不考慮“長遠利益”。

所以,除了“不敢”,李世民不殺李淵最大的理由應該是“沒必要”。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奪權過程中,李淵體現出了大政治家的洞察時務和順應時勢,明知沒有勝算,何必逆流而動,沒有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奪權做什麼抵抗。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就迅速發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僅僅兩個月後,這一新的權力結構就在法統上得到了確認——李世民登基,李淵做了“太上皇”。

其次,退位之後,李淵也表現得雲淡風輕,守住了不戀棧的邊界,每天也就是和舊臣喝喝酒,即使李世民推翻了他在位時的一系列大政方針,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政治態度。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時勢如此,不得已也,但中國歷史上昧於大勢者難道還少了麼?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已經是李淵唯一的嫡子和繼承人。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李世民也知道父親也沒有其它的政治選擇,不擔心李淵退位後搞什麼政變,他是唯一的嫡子,就算李淵想搞,哪個大臣會配合這種“絕戶”式的政變呢?

第四,李世民即位後政績非常輝煌,強大的突厥在唐軍的兵勢之下土崩瓦解,這也給了李世民充分的政治自信心:父親的政績不如我,已經充分證明了奪位的正確性,又何必去擔心父親呢?

而事實也證明,隨著貞觀時代的國勢日盛,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也逐漸升溫。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唐太宗在位期間邊患四起,內政不安,和“太上皇”的關係又會發生何種微妙變化,朝中政治勢力又會發生何種消長?李淵舊臣會不會圖謀復辟?李世民會不會先下手為強,以除後患?


張明揚不說話


李世民殺兄弟,可以稱自己被逼的沒辦法,不殺他們自己就會被殺,可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這是不是太講不過去了。



首先,李淵是皇帝,李世民當時還只能算是臣子,有一句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就體現出了當時的皇帝在大臣心中的地位,而李世民當時肯定不會忠於李淵,如果李淵對他自己的生命產生了威脅,他還是有可能會殺掉李淵的。

但作為玄武門事變的勝利者,李世民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了,他可以逼迫李淵退位,架空李淵,這樣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殺了李淵。

如果殺了李淵憑空背上一個不忠的名義不僅對名聲有損,而且臣民們雖然當面可能不敢說,但是私下肯定會有怨言,這也不利於李世民的統治。李世民當然不能幹這種事了,讓李淵退位,好好的養著他,又不花什麼,又能得到一個較好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再就是,怎麼說李淵也是李世民的親生父親,古代對於孝道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要知道漢代還是舉孝廉做官呢,而大臣們在父母去世都要回家服喪,直到服喪期滿才能再回朝做官。

這就可以看出古代對於孝有多麼看中了,而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這就算是拭父啊,這是不孝,這樣做了豈不是為天下所不齒,就算得到了皇位,也不會有一個好的名聲。


再者說了,就算君王家無親情,李世民也不會對自己沒什麼威脅的父親殺掉,這樣也顯得太無情了。

綜上所述,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的話就是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那樣坐上帝位也定會有人不服氣,而留著李淵既不會有很大的威脅,也不會讓自己背上這樣的千古罵名。權衡利弊之下,李世民肯定不會殺李淵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