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根據幣安官方數據顯示,幣安在2018年第一季度利潤為2億美元,與2.09億美元的利潤的納斯達克不相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幣安擁有員工200名,而納斯達克有4500名員工,幣安公司成立8個月而納斯達克有47年。

幣安,英文名Binance,是由其CEO趙長鵬(CZ)領導的一群數字資產愛好者共同創建的一個專注區塊鏈資產的交易平臺,顯然如今,它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未來是否有機會與主流證券交易所平起平坐還不得而知,但是但從資本角度而言,幣安仍是香餑餑。

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非主流的攻擂

成功,有的靠時勢造英雄,有的靠英雄造時勢,幣安顯然屬於前者。

比特幣是不是股票、是不是金融產品,在全球一直存在爭議,沒有定論,而美國證券委員會始終不承認比特幣為任何一種證券形式,全球沒有一家主流證券交易所接受比特幣上市交易。而最有可能接受比特幣上市交易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這次也關起了大門,顯然納斯達克持有和主流觀點一樣的態度,拒絕了比特幣,以及其代表的所有加密數字貨幣。

而此前,所作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一直被稱為IT企業的庇護所,不斷用它的羽翼為新概念、新技術和風險投資提供庇護,蘋果、特斯拉、網易、搜狐、愛奇藝等等,包括大量虧損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優信二手車、虎牙等等都投奔了納斯達克。

即便這樣的納斯達克仍遲遲沒有對比特幣伸出橄欖枝。

時勢,催生了幣幣交易的幣安。

幣安只是站在風口少,便扶搖直上。現在幣安交易所上可交易的數字貨幣已達二百多種,平臺註冊用戶已過千萬,交易量全球第一,交易量超過了40億美金。

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萬事俱備,東風以來,幣安能實現一季度兩億美元的利潤似乎就不足為奇了。只用了8個月,幣安的盈利就追上了城裡了四十餘年的老牌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

幣安的全壘打

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那麼,小小的數字貨幣交易真的可以比得上全球互聯網巨頭集聚的納斯達克嗎?

據瞭解,幣安的盈利模式主要交易和提現手續費。幣安官方的服務費說明顯示,手續費率為千分之一;貨幣提現及轉賬,平均手續費率為1%。有媒體曾報道,幣安網目前每秒鐘能處理 140 萬次交易,在最繁忙的交易日,幣安網一天可以處理 35 億筆交易。據統計,在今年 1 月 10 日這一天,幣安網的交易額就達到61 億美元,這樣算下來,光交易手續費這一項一天就超過了6千萬,若算上轉賬和提現,一天的手續費就可能破億。

另外,上幣費用也是交易所的一大筆收入來源,此前一直流傳幣安單一項目上幣收費高達2000萬元,不過筆者細細查了一輪,雖然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不過卻不是坊間謠傳那樣。

筆者瞭解到多數交易所上幣費與BTC掛鉤,幣安的上所費為20BTC+100BTC存款。此外,OKEx 0-50萬代幣;火幣50萬代幣;HitBTC是0-30BTC+10BTC in tokens;Bit-Z、Kucoin是5/7/15BTC+100000 in tokens。

此外,交易所還會有小部分服務費用收入,如ICO的諮詢服務費用;系統許可費用;早期投資孵化服務和策劃中的基金投資等。

總之,幣安用簡單的商業模式,覆蓋加密數字貨幣的所有交易場景和投資場景,那麼寡頭天下指日可待。

納斯達克的失落

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些中小公司因不能上市,便直接委託銀行買賣自己的股票,這種交易形式被視為場外交易。後來有了做市商(中間人),場外交易越做越大,行會組織便出面管理,訂立規章制度,逐漸形成了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納斯達克於1971年應運而生。

納斯達克成立之初是專門為那些尚不具備條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業股票的場外交易服務的,隨著不掛牌證券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大大增加,場外交易日趨活躍,納斯達克也逐步將服務對象定位於中小型高科技成長型企業,並針對其特點在企業規模、盈利記錄等方面降低上市標準,促進了金融資本與高新技術的結合,造就了一大批高成長企業,以至於納斯達克給人一種扶持技術創新型公司的印象。

今年5月,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Adena Friedman在接受CCN採訪時這樣表示,他認為區塊鏈技術有重塑當前經濟模式的能力。相信納斯達克也非常盼望美國證券委員會對ETF進行支持,不然納斯達克在數字貨幣這一塊失去的會更多。

除了幣安,眾多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都在不斷壯大,據瞭解,韓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humb在2017年利潤4億美元;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finex年利潤10億美元;okcoin母公司公佈財報,2017年利潤2658萬美元。

交易所的未來

幣安利潤趕超納斯達克 非主流與主流的較量

雖然加密數字貨幣以突破現有規則的狀態下出現,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未來比特幣登上主流交易所也未嘗不可想象。

隨著全球一體化是交易所的發展趨勢,縱觀全球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歷史,為了爭奪市場資源、追求規模效應,證券交易所之間的併購、整合從未停歇。納斯達克膨脹到頂點之時,試圖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市場,雖然這個野心隨著IT泡沫的破碎而破碎了,但是納斯達克的野心從未停止。

比特幣ETF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三進三出,遲遲不予批准,雖然一度造成幣價下跌,但是從長遠來看,比特幣ETF申請必然有通過的一天,因為時勢已在。

屆時,我相信納斯達克不會再放過這次機會。納斯達克會像從前那樣以收購的形式統一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嗎?還是挑起戰爭?還需靜待。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