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民間書法學習——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鶴點評作品

特別聲明:作品點評欄目由千年蘭亭號在今日頭條獨家發表,如其他媒體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提示:即日起,本欄目針對網友開放。希望點評作品的朋友,請私信。

特約評改人:白 鶴(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

如何向民間書法學習——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鶴點評作品

鄒 龍 楷書《正氣歌》條幅 規格176cm×47cm

鄒龍作品評語:此作者於魏碑用功有年,用筆嫻熟,章法佈局完整,已窺得魏碑門徑。

然仔細推敲,尚有一些問題亟需引起注意:

一是在創作內容上。從開頭一看是文天祥的《正氣歌》,但落款卻是“陶淵明雜詩”,原來是《正氣歌》寫完尚餘一行,便又寫陶淵明一首詩中的四句充數。這一點很不好,有畫蛇添足之嫌。剩餘一行可以落個長款,寫點《正氣歌》的讀後感或是文天祥的生平之類也可以的,為什麼要以陶淵明的幾句詩來充數呢?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呀!書法創作不僅僅是抄詩,創作內容應要求統一,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創作上經驗不足。

如何向民間書法學習——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鶴點評作品

二是一些字用筆草率,表達不到位。臨帖學習時,特別是臨習魏碑,有些是刻工對文字的生疏或者是刻工草率,造成的異樣效果,一定要正確認識,不能只求形似。

三是創作所用的紙張。當前的展覽熱也催生出了很多五花八門的紙張,此作所用的粉彩紙即是一例。這種紙寫起來用筆滯澀,無法表現書法用筆、用墨等妙處,以白宣來寫多好呢?其實粉彩紙是很差的紙,它連宣紙都不算,過段時間就會褪色、變脆,為什麼非要趕這個時髦呢?

如何向民間書法學習——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鶴點評作品

《司馬景和墓誌》拓片(局部)

民間書法,是對非正統、非著名的書家所留下的書法資料的統稱,當然這種說法未免以偏概全,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我們不能否認民間書法裡面也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作品,有很多古人所沒有見到的碑帖並不亞於當時的書法名家,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等著我們和後人去開發、利用。而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看,對民間書風如何取捨是一個大問題。

經典碑帖是經過歷史檢驗、流傳有序的,最有權威、最能代表中國書法精髓的,所以學習經典的安全性是不言自明的;而民間書風因為其水平良莠不齊、譭譽參半,如果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免疫力,學習民間書風會有很大的風險。清末李瑞清、曾熙,二人皆為飽學之士,崇尚北碑,然因對北碑的頂禮膜拜,導致其不辨精粗,形成習氣,以致其作品名聲雖大,而書品格調不高,康有為亦是一例。而於右任書作則與其三人不同,雖是同出北碑,于右任卻學而能化,而其化之者,即一“雅”字也。

“雅”化,即是對民間書風之中粗野、荒率、狂陋、僵硬等不良習氣的矯正,一種批判的吸收,是一種有甄別的學習。我們看很多的魏碑墓誌,錯字、別字現象很多,這說明書者文化程度不高;又有些筆畫隨意增減,前後風格不統一,這也看得出其刻工的粗率。對這些碑刻,能像臨摹經典碑帖那樣學嗎?

當然,每個人的學養、需要不同,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不同。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要從經典碑帖入手,熟練掌握一兩種字體,打下一定基礎之後再嘗試換帖,學習民間書法也未嘗不可,但一定要有所取捨。選擇格調高一些、刻工精細的碑入手為妥,對刻寫粗陋的作品要小心,看它有沒有可學之處,如其刻工雖差,而結字活潑則學其結字。要先讀懂所學對象,找出其優缺點,從而有所揚棄,這樣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如何向民間書法學習——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鶴點評作品

白鶴示範作品 節臨《司馬景和墓誌》條幅 規格134cm×35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