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毒素哪裡來,氨氮超標怎麼辦?實用操作看過來!

池塘毒素哪裡來,氨氮超標怎麼辦?實用操作看過來!

《塘邊大學》鄧校長:養殖是一個不斷製造和解決汙染的過程。一方面養殖池塘淨化力不足,例如氨氮,亞硝酸鹽等;另一方面是環境汙染,藻毒素,尤其難以降解的三致毒性的有機汙染物,如一些除草劑等農藥、化學殺蟲劑和染料等等。

那這些毒素是怎麼來的呢?

1.外源水,進了受到汙染的外源水。有生活汙染、農藥汙染、有毒藻類汙染等。

2.人為施入池塘,比如殺蟲劑、清塘劑、消毒劑等;

3.由於養殖管理不善,導致池塘出現有毒有害物質。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毒有機酸等有毒物質。

池塘毒素有哪些危害?

1.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響養殖品種的健康生長髮育,甚至危及養殖對象的生命;

2.對池塘微生態平衡造成破壞,池塘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3.受到汙染的水體排出進入河流、大海,造成環境汙染,汙染外源水,造成大環境汙染。連續幾年會導致水產養殖越來越困難等等。

針對不一樣的毒素,我們處理手段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先從氨氮和大家聊聊,氨氮的來源主要就是草魚吃料活動之後的排洩,我們的飼料實際上只有大概30%-35%被吸收長肉,其餘的大多數都被排進了池塘,如果投餵量大或者是池塘淨化能力比較差,那氨氮就容易超標,氨氮的具體危害以及不同形態氨的毒性,我就不多說了,我只強調一點,氨氮超標的時候,千萬不要使用生石灰,記住,越用生石灰鹼性越高,氨的毒性就越強!

第六期塘主黃英和老師:我在上一期的課程中說過水裡面的毒素,他包括的東西非常之多,我們可能要分幾期課程來講解這個事情,現在就讓我們從最常見的氨氮說起。好!馬上進入正題!

一般的氨氮水平或者說毒害作用包括;鰓(表現為鰓腫、爛鰓)、肝胰臟壞死、心肌出血壞死斷裂;體內酶系統失去活性,血糖降低;如果急性中毒會導致DNA斷裂,體內受到嚴重的氧化傷害,影響中央神經系統直到痙攣死亡,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發瘟,這個是其中的很重要的一種。

這個問題容易忽視主要包括:裝水面的水測試容易不準,因為底部的水的氨氮含量更高,水溫或ph值上升時氨氮的毒性呈指數型增長,哪怕是同樣的氨氮水平。還有一個就是很容易受到兩面夾擊,藻類不多ph相對低時,氨氮相對來說毒性低一點,當然也不是說低很多,水溫上升的話一樣會實際上高,但是氨氮能持續產生說明有很多有機物在發酵,而且一般是那種會產生氨味的那種厭氧發酵,像廁所一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也有相應的大量的甲烷和硫化氫,而魚蝦對硫化氫是最敏感的,它剛好與氨氮相反,ph高則毒性低,ph低則毒性高。所以魚蝦受到兩面夾擊,無論是哪個ph值都受到這些東西的夾擊,橫著死豎著也死。

這些情況呢它經常發生在溫度上升時期,這個時候你多用芽孢會感覺到芽孢的神奇(我必須要提芽孢,這個時候它實在是太重要了,猶如天使下凡、華佗再世,這個升溫時期您都要和他打交道,絕對不止一次),但是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到7天,而且使用兩次會比較好,使用增氧劑給芽孢供氧的話可以加快進程。

那麼,學習使用高性能複合芽孢桿菌會讓你獲益良多,使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直接幹撒到增氧機處,然後全塘幹撒增氧顆粒(500克用2畝每米);第二,提前一天用黃粉發酵,大概就是你按照畝數算的芽孢份量加上每畝一斤的黃粉或者鴨飼料都可以,加水到飼料完全吸水後還能自由撥動會流動的樣子,儘量使用船發酵,面積大一點或者進行微孔曝氣增氧,也可以加上半包增氧劑,然後第二天全塘潑灑,潑完後全塘幹撒增氧顆粒(500克用2畝每米);第三,用魚塘水直接泡2-12小時,然後潑灑到增氧機處,然後全塘幹撒增氧劑(500克用2畝每米)。

這些芽孢的使用方法比那些學習撒鹽,撒大蘇打(也就是硫代硫酸鈉)這些小伎倆靠譜多了,這些小伎倆最多就緩解一下,起作用的時間不能超過兩三天,完全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解決不了產生氨氮和硫化氫的根源,也就是分解有機物。

現在正是升溫的重要時期,也是微生物作用大大增強,塘底無氧發酵嚴重的時期,希望本次課程能讓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