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zasdff2010


這個問題就牽扯了朱元璋朱棣父子和劉伯溫劉璟父子兩代人的恩怨,還有說明一下的就是,劉伯溫是被胡惟庸奉旨賜藥而毒死,劉璟是被朱棣抓起來之後自己自縊於監牢,這二位之死看似不是朱元璋父子所為,其實劉伯溫之死與朱元璋有很大關係,劉璟之死更是朱棣所逼死。先來看看他父子二人的死因。

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十二歲考中秀才,二十三歲便高中舉人,二十六歲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但是因為剛正不阿被地方鄉紳所不容,被迫辭官。三十二歲時元朝政府被起用為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但是因為檢舉監察御史失職,被陷害再度辭官歸隱。四十一歲再被朝廷起用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協助左丞相帖裡帖木兒,其中建議帖裡帖木兒攻殺方國珍,但是帖裡帖木兒不同意,氣憤辭官。

可以說,劉伯溫前期雖然聰穎,但是其剛正不阿的性格在那個腐朽不堪的元朝末期是極為格格不入的,所以其大半生都是過得並不順利。

公元1360年,四十九歲的時候,南京的朱元璋久聞劉伯溫大名,一紙詔書將其請到了南京,當朱元璋的謀臣,這是劉伯溫的一身才華才有施展空間,自此輔佐朱元璋八年,為朱元璋制定逐個擊破、避免兩線作戰的方針,此後擊敗元末諸雄,於1368年建立大明。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說法,認為他的謀略是高於諸葛亮,確實劉伯溫為朱元璋剿滅元末群雄、統一天下建立的不朽的功勳。

但是建立大明後,劉伯溫的身體就開始不好起來,公元1375年,劉伯溫正月的時候感染風寒,朱元璋知道後,派右丞相胡惟庸帶著御醫前去探望,結果胡惟庸公報私仇在劉伯溫的藥裡下了慢性毒藥,劉伯溫服下御醫的藥之後身體越來越難受。

這裡看出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是仔細看其原因可沒有那麼簡單。一來,朱元璋知道劉伯溫任監察御史得罪了不少人,特別是與胡惟庸政見上有諸多不和,明知道這二人是政敵,派胡惟庸去賜藥顯然是朱元璋故意為之,而且在服下胡惟庸所賜之藥的一個半月之後,劉伯溫抱病進宮,委婉的向朱元璋說明了自己服下御醫的藥之後,身體更加不舒服,但是朱元璋只是讓他好好養病,不要操心太多,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將劉伯溫打發走了,這使劉伯溫大為心寒。難道劉伯溫都說出來了藥有問題,朱元璋還察覺不到是胡惟庸所為嗎?一個多月後,劉伯溫病死家中。

浮人的猜想:顯然,朱元璋知道這藥有問題,但是此時動胡惟庸還為時過早,派胡惟庸去賜藥也是試探其心思,也是朱元璋給其犯罪的機會,一來可以殺死劉伯溫這個謀臣,畢竟知道太多,二來處置胡惟庸時也可以以其毒死劉伯溫為其罪名。所以,朱元璋這一招夠狠。

劉璟

劉璟(1350-1402),字仲璟,一字孟光,劉伯溫次子。劉璟自小好學,通諸經,喜談兵,究韜略,是非常像其父親劉伯溫的。洪武十四年(1381)的時候,曾輔佐延安侯唐勝宗清剿叛逆,出謀劃策,大獲全勝,朱元璋非常欣喜,贊曰:"璟,真伯溫之子也。"很受朱元璋喜愛,朱元璋認為劉璟最適合繼承劉伯溫爵位,但是劉璟認為自己長兄劉璉有子劉廌,所以將爵位讓給侄子劉廌,這裡看出劉璟是一個不慕虛名的正直之士。


但是生不逢時,靖難之役發生時,劉璟作為曹國公李景隆的參謀與燕王朱棣交戰,但是李景隆迂腐聽不進劉璟的諫言致使大軍失敗,劉璟而後帶病赴京向建文帝呈《聞見錄》希望建文帝改變用兵方略,但是建文帝不聽,無奈歸隱。

南京城破之時,朱棣要找些開國元勳後代來接受新朝的封賞,讓他們承認朱棣的皇帝位子,但是劉璟看不慣叛逆,稱病不去,結果被朱棣抓到了南京。劉璟到了南京後,見了朱棣仍然稱朱棣殿下,拒絕奉其為皇,面對這麼一個反動的人,朱棣也是先忍讓,最後劉璟直接來一句刺骨的話:"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最後朱棣忍無可忍,直接將其關押在監牢,劉璟在監牢中自縊而死,以死明志。


浮人猜想:這裡似乎是劉璟為了保全名節,自縊而死。但是仔細想想能發現其中的疑點。朱棣在搶奪皇帝大位之後,也不敢大肆殺戮開國元勳後代。但是劉璟關押在監牢中,怎麼可能自縊而死,要知道要是有犯人在監牢自殺,獄卒有監管不嚴之罪,何況是劉璟這樣的犯人。劉璟死後,就有官吏準備將劉璟的家族判罪,但是朱棣立刻就說明劉璟是功勳後代,不要禍及家人。

這裡怎麼都有這樣一種味道,就是劉璟反動異常,使朱棣怒而殺之,但是不禍及家人,避免事情擴大化,只殺劉璟一人。朱棣這招,一方面把劉璟這個反動分子殺掉,令一方面擺出一副大度的樣子寬恕其的家人,仁君形象。

浮人語

劉伯溫和劉璟父子都是朱明王朝鞠躬盡瘁的臣子,可惜下場都不是很好。或許劉伯溫是胡惟庸毒死的,與朱元璋毫無關係。劉璟也是自殺的,與朱棣也無關係。但是君臣之間的事情又怎能說得清呢?


參考文獻: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明史·劉基傳》

《明史紀事本末》


海浮人


明初有兩個功臣的死因比較有爭議,一個是徐達,另外一個就是劉伯溫了,明史記載徐達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達在駐守北平的時候背上有疽,在洪武十八的時候,病情加重,最後去世了。

而根據一些明人筆記,徐達因為有背疽,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就派人送了蒸鵝給徐達,徐達吃後就死了。而劉伯溫呢,也有兩種說法。洪武八年正月,公元1375年,劉伯溫得了風寒,朱元璋就讓胡惟庸帶著太醫給看望劉伯溫。

太醫給劉伯溫看了病之後,給他開了藥方,劉伯溫就照藥方抓藥然後煎藥用,但感覺肚子裡有石頭,覺得十分的不舒服。二月的時候,劉伯溫拜見朱元璋,委婉的跟朱元璋說,自己服了太醫開的藥之後,反而病情加重。

而朱元璋聽後,不置可否,他跟劉伯溫說不要多心,安慰他要多休養,這樣病才好,劉伯溫也沒有辦法。三月,劉伯溫返回了故鄉青田,四月,劉伯溫去世,終年六十五歲。而後來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的時候,說劉伯溫是胡惟庸讓太醫給毒死的。

但是我們根據朱元璋對劉伯溫病後服藥的情況,再加上開藥的是太醫來看,有一些人認為命太醫下毒的並非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劉伯溫是病死的,和胡惟庸、朱元璋都沒有關係。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劉璉,次子叫劉璟。劉璉,洪武十年的時候,擔任監察御史,洪武十一年,劉璉出任江西參政,朱元璋本想重用劉璉,但是劉璉被胡惟庸所迫,跳井而死。

劉璟,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本來想讓劉璟襲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但是劉璟說他的兄長劉璉的兒子劉廌還在,朱元璋就將誠意伯這個爵位給了劉廌。劉璟擔任谷王朱橞的左長史。

劉璟曾經和朱棣下過圍棋,因為劉璟的棋藝比較高,朱棣說,你能不能讓讓我?劉璟說:能讓的,我自然會讓,不該讓的,我也不敢讓。朱棣聽完沉默了。朱棣即位之後,召劉璟,劉璟稱病不去。

朱棣就將劉璟入獄,劉璟只稱朱棣為殿下,而不稱陛下,劉璟還說:殿下百年之後,還是逃不過一個“篡”字。劉璟之後自縊而亡。


歷史簡單說


首先,說朱元璋殺劉伯溫是無稽之談。朱棣篡位時,劉伯溫兒子不願效力篡位逆賊,被朱棣所殺。

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以後,劉伯溫的仕途不算好,但朱元璋並末殺劉伯溫。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第二年,劉伯溫就被賜歸老還鄉。劉伯溫此時已經60歲,在古代已經算高齡老人了,歸老還鄉也說得過去,不過也說明劉伯溫實際地位並不算太高。

(劉伯溫)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去世。這一年,劉伯溫曾經去京城朝見過朱元璋。有記載劉伯溫在京城生病後,當時的丞相胡惟庸帶醫生去看過劉伯溫,吃了藥之後,劉伯溫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後來病死是胡惟庸下毒的結果。

這種說法多半是胡惟庸倒臺後,羅織給胡惟庸的罪名。劉伯溫是在從京師南京回到家鄉浙江青田縣後才病死的,明代沒有能幾個月後才讓人病死的神奇毒藥。雖然武俠小說或者一些古代文獻經常會記載一些很神奇的古代毒藥,但這些東西一點不可信。有物積腹中如拳石這種症狀,也不像是古代毒藥能造成的,更像是胃癌之類的疾病造成的。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在1377年(明洪武十年)擔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時,為胡惟庸黨所脅,墮井死。為永樂皇帝朱棣所殺的是次子劉璟。

朱元璋後來感念劉伯溫的貢獻,對劉璟算得上很好,經常召見,親近如對待家人。劉璟被殺,則是看不慣朱棣篡位,不願意向朱棣服軟。朱棣攻破南京繼位後,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朱棣大怒,命人逮入京師。劉璟見到朱棣後,不承認其皇帝身份,以殿下相成,並且對朱說 :“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朱棣將劉璟下獄後,劉璟自盡身亡。


仁勇校尉


首先,題目中說朱元璋殺死了劉伯溫,這句話是有失公允的,或者說是並無正史作證。但由於朱元璋在位期間殺戮過重,並且劉伯溫又是被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人物,在許多野史記載中,人們更願意相信,這位“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千古奇才落得了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

劉伯溫早年間考中過元廷的進士,後來步入仕途,但一直在基層廝混,對於元末官員橫徵暴斂,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劉伯溫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雖有一顆匡扶宇宙的雄心,但在腐敗的大染缸中,剛正不阿的劉伯溫自知憑藉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狀,於是辭官歸隱,也不愧於聖人“窮則獨善其身”的訓言。

公元1360年,朱元璋兵臨金華,在謀士的推薦下,朱元璋瞭解到浙東地區果然是藏龍臥虎,對劉伯溫才華的仰慕也與日俱增。多次邀請之下,劉伯溫最終同意加入朱元璋集團,朱元璋大喜過望,在南京城專門建造了一座“禮賢館”,用來安置天下賢士,也表達了朱元璋對人才的渴望。


劉伯溫剛一出山,就向朱元璋獻上了實務十八策,朱元璋愛不離手,並親切的稱呼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當年陳友諒率大軍空國而出,發誓不消滅朱元璋絕不退兵,說實話,除了大部分主張講和之外,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把握打贏這場仗。是劉伯溫堅持“陳氏滅,張氏勢孤”,一定要與陳友諒決一死戰,這才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

大明開國之後,劉伯溫受封“誠意伯”,當然,沒能封上公侯不得不說朱元璋有意在打壓他,劉伯溫也很聰明,通曉古今的他知道,一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急流勇退。況且歷史上“同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的比比皆是,因此在洪武5年,劉伯溫以“年老不堪驅使”為由,請求告老還鄉,希望能遠離京城這片是非之地,朱元璋一看,他如此識趣,因此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本以為就這樣可以頤養天年,但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即使你認輸了,但敵人不但不會手下留情,反而會痛下殺手。


劉伯溫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與朱元璋的老班底“淮西勳貴”有著天然的隔閡。劉伯溫當年向皇帝提出“謹防驕兵悍將為非作歹”,這就相當於與淮西黨宣戰。加上文人相輕的千古規矩,淮西黨的領袖李善長始終與他面和心不和。

後來李善長在致仕前極力向朱元璋推薦胡惟庸來接替相位,但朱元璋詢問劉伯溫的時候,卻被劉伯溫極力阻止,這讓胡惟庸記恨在心,對劉伯溫恨之入骨。

果然,劉伯溫到了青田老家之後,板凳還沒坐熱,胡惟庸誣陷他的奏摺就遞到了皇帝的案桌上。胡惟庸知道皇帝的忌諱在哪裡,他誣陷劉伯溫在一塊“龍脈之地”上修建自己的陵墓。這招太毒了,真可謂殺人不見血。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劉伯溫知道,朱皇帝一生迷信,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人能染指他的天下,即使是傳言、讖語都不行。於是他親自返回南京,向朱元璋當面訴說,這一去就是三年,劉伯溫到死也沒能再回到他魂牽夢縈的家鄉。


到了京城,朱元璋閉口不談此事,劉伯溫也無法自證清白,於是一拖二去,劉伯溫漸漸身體不支。此時,胡惟庸再次登場,他帶著自己的私人醫生去給劉伯溫瞧病,劉伯溫在吃了他給的一顆“十全大補丸”之後,頓時感覺胸口沉悶,病情愈發加重了。

朱元璋一看,劉伯溫已是病入膏肓,於是下令讓劉伯溫返回老家,但僅僅過了一個月,劉伯溫就死在了路上,一代謀士就這樣與世長辭。

後來胡惟庸垮臺,其中一條罪名就是毒殺劉伯溫。但至於說劉伯溫之死的幕後黑手是否是朱元璋,這在歷史上沒有定論,但我認為,以劉伯溫與胡惟庸的關係,並且劉伯溫的暴死,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也許這就是帝王之術借刀殺人罷了。

朱棣為何殺死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一共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劉璉的命運和劉伯溫息息相關,劉伯溫死後,胡惟庸覺得還不解恨,瘋狂構陷劉璉,劉璉不堪屈辱,於是跳井自殺。


次子劉璟,後來在胡惟庸倒臺後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朱元璋念劉伯溫的功績,準備將“誠意伯”的爵位讓他繼承,但劉璟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他知道大哥劉璉含冤而死,於是上奏摺懇請皇帝將爵位賜給劉璉之子劉廌繼承。朱元璋不禁感慨道:“果伯溫之子也!”

劉璟不但繼承了劉伯溫的才華,並且他為人正直,堅持正義。在他的內心中,忠君愛國是唯一的理想信念,建文帝繼位之後,朱棣在北平發動“靖難”,在外地做官的劉璟立即回京,並且向建文帝獻上了“平叛”的方略,可惜建文帝沒有采納。

後來劉璟被派到李景隆手下擔任參軍,李景隆這個草包,不但胸無點墨,而且剛愎自用。劉璟的許多建議都被他駁斥,致使朱棣緩過氣來,朱棣攻入南京後,劉璟憤而辭官,拒絕與朱棣合作。


朱棣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特召劉璟回京做官,劉璟被錦衣衛押解回來後,面見朱棣,他筆直站立,只稱朱棣為“殿下”,拒絕稱呼其“陛下”,表明了自己不事二主的決心,並且呵斥道:“千百年後,殿下逃脫不了一個“篡”字”!

朱棣大怒,下令將劉璟打入死牢,朱棣的爪牙趁機向朱棣建議,按照方孝孺的先例誅滅其全族,朱棣搖了搖頭,說道:“念劉伯溫的功績,就算了吧!”於是劉璟在監獄中自縊而亡,以自己的死捍衛了自己忠貞不二的高尚品德。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朱元璋殺劉伯溫,可以說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

歷史學家楊訥先生曾著有《劉基事蹟考》一書,算是給朱元璋洗清了“冤屈”。朱元璋殘暴是有的,刻薄寡恩是有的,對劉基也確實不太地道,但他偏偏就沒有殺劉基。

劉基的真實死因是患病自然死亡。

首先說說劉基的真是死因。

根據明初著名文人宋濂的回憶: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初三日,劉基正式離開南京,返回家鄉,這個時候他已經患上了“霜露之疾”。

所謂的“霜露之疾”,大概就是指因風寒而引起的疾病,長途的奔波勞累,大概又加重了他的病情。

四月十六日,劉基去世。距離他出京返鄉的時間有足足73天。

傳言朱元璋殺劉伯溫,是說他命胡惟庸毒殺劉伯溫。但是,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毒藥能讓人存貨這麼久,這種傳言顯然是不可信的。

朱元璋是怎麼和劉基的死聯繫在一起的呢?

原來,朱元璋在翦除胡惟庸的黨羽時,故意製造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給胡惟庸,其中就包括他毒殺劉基。只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他給胡惟庸羅織的罪名竟然也反噬到他本人的頭上。

這是由於自入明以來,朱元璋與劉基的關係就非常淡漠。劉基曾於元至順四年(1333年)九月考中進士,再於至元十六年(1336年)擔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縣丞。這就意味著他有仕元的黑歷史,屬於“貳臣”,導致劉基在明初遭到朱元璋的冷遇。

例如,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十五日,李文忠伐北元凱旋,百官齊集慶賀。朱元璋竟然下令道:

凡北方捷至,常試元者不許稱賀。

這就意味著劉基在明初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他被朱元璋冷待的遭遇,再加上朱元璋刻意羅織給胡惟庸的罪名,使當時的人展開了陰謀論的聯想。


HuiNanHistory


世人誤會了朱元璋,也誤會了劉伯溫,也誤會了朱棣。朱元璋沒有殺劉伯溫,朱棣也沒有殺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死因揭密?

【1】朱元璋沒有殺他的動機

明朝1368年立國,1370年大封功臣的時候,功勞最大的150名功臣中,李善長排名第一,劉伯溫排名100以外了;李善長封韓國公4000石俸祿,而劉伯溫封誠意伯只有240俸祿;李善長是實權丞相,劉伯溫只是虛位御史。

說實在的,很明顯,朱元璋根本就不算重用劉伯溫,劉伯溫要兵沒兵,要權沒權,頂多就是作為朱元璋智囊和參謀存在的。

最主要的,很快,劉伯溫就因為李善長爭鬥幹不下去了,1371-1372年間劉伯溫告老還鄉。朱元璋更沒有猜忌他的理由,更沒有殺他的動機。

【2】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剝奪劉伯溫俸祿?

劉伯溫根本沒有功成身退的覺悟,這事是劉伯溫自找的。有個叫“談洋”的地方鹽匪作亂,劉伯溫就奏請朝廷設立巡檢司防衛。他派兒子到京城稟報這事,居然繞過丞相胡惟庸,直接找朱元璋。

這是聰明人該乾的事嗎?且不說,劉伯溫無官之人多管閒事,會犯朱元璋諱忌。你繞過中書省,直接找皇帝,這不是打胡惟庸的臉麼?劉伯溫本意是賣個好,這一下就惹著了皇帝和丞相。

胡惟庸指使人就報復了,說“談洋”這地方有王氣,劉伯溫想在那裡給自個蓋墳墓。這事兒,寧可信其有,朱元璋就斥責了劉伯溫,也僅僅是奪了俸祿。

朱元璋一斥責,老了老了把退休金扣掉了,劉伯溫就受不了了,60多的老人了,還要跑到京城裝可憐。心情憂憤,車馬勞頓,身體就扛不住了。

【3】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上了年紀病死的。證據呢?1375年,劉伯溫65歲,《明史》記載,過年時參加朝會,劉伯溫已經走路都不利索了。正月的時候,宋濂請劉伯溫為作品作個序。

劉伯溫寫“序”中出了自己的狀態:“鬚髮過半已白,耳聾眼花,牙掉了十三四個。左手又不好使了,腿腳快不能走路了......這明顯就是日暮將落的老病之態。

接著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風寒,臥病不起。即便是現在,春秋感冒高發季,對於老年人也是一個檻。平時好端端的,一場感冒併發症就能要人命。

【4】胡惟庸也沒害劉伯溫

胡惟庸受朱元璋委託,看望劉基。派來的御醫只是開了藥方,劉伯溫只是按藥方抓藥,胡惟庸怎麼有機會毒害他?古代文人都懂點醫藥知識,況且劉伯溫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是藥方有問題,他會看不出來嗎?

還有一點,胡惟庸看望劉伯溫是二月的事。之後,劉伯溫有抱病見過朱元璋,三月下旬被護送回老家。回老家後,直到四月中旬去世。這明顯不符合中毒邏輯嗎?

胡惟庸毒害劉伯溫的說法是怎麼出來的?胡惟庸謀逆案發生後,其黨羽御史中丞塗節,為了迎合朱元璋以求免死,給胡惟庸羅織罪名而已,無憑無據。

◆劉伯溫說完,說說朱棣為有沒殺他兒子?

劉伯溫有兩兒子,大兒子劉璉,二兒子劉璟。在劉伯溫去世兩年後,劉璉跳井自殺,死因不明(據說與胡惟庸黨羽爭鬥,受脅迫)。

成也名聲,壞也名聲,劉伯溫一家名聲太好。朱棣上臺後,特別欣賞劉璟的才情,就想請他入朝為官。

劉璟不從,朱棣就把他抓到京城,想讓他服軟。這劉璟也夠耿直,堅持不承認朱棣是皇帝,故意喊“殿下”不喊“萬歲”,一句話差點氣死朱棣:

“殿下死了以後,怎麼著也躲不過“篡”字。”

就這樣,朱棣也沒捨得殺他,先把他關了起來。劉璟卻不領情,直接用自己的頭髮上吊了。劉璟自殺了,卻留下了朱棣殺人的名聲。朱棣沒殺劉璟,劉璟卻因他而死。


爾朱少帥


劉基,字伯溫。

老百姓都相信“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所以,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聞名於古今。

劉伯溫之死,到底是誰害死的?

1375年正月,劉伯溫感染風寒。

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帶領御醫去探望、治療。

御醫為劉伯溫診脈後開了藥方;

劉伯溫家人按照處方抓藥,回家熬製、服用後,覺得肚子裡好像塞滿了石塊,十分痛苦。

劉伯溫感覺非常蹊蹺,拖著病體去拜見朱元璋。

劉伯溫向朱元璋稟報胡惟庸帶著御醫為他看病、照單抓藥、服藥後身體不適,等等情形。

朱元璋勸他心胸要寬廣、養病要安心。

劉伯溫感覺皇上要置自己於死地,於是,便帶著兒子要回家鄉。

朱元璋看見劉伯溫行動不便,就安排專人護送他回家。

劉伯溫預感自己快要死了,便向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一是把一本天文書上呈給皇上;

二是傳授為政之道給二兒子劉璟;

三是等到胡惟庸失敗後,再向皇上密奏劉伯溫的遺言。

幾天後,劉伯溫去世,享年65歲。

胡惟庸命令御醫配置藥方時,特意使用能夠加重病情、致人死亡的中藥,劉伯溫服用後,不久死亡。

胡惟庸為什麼要毒死劉伯溫?

由於政治鬥爭,胡惟庸與劉伯溫是有矛盾的,胡惟庸一直想置劉伯溫於死地。

朱元璋到地方巡視,讓劉伯溫與胡惟庸一起留守京城。

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被人告發。

劉伯溫要殺死李彬;但是胡惟庸向來袒護李彬,請求從寬處理。

劉伯溫派人報告朱元璋,獲得批准;劉伯溫在祈雨時,殺死李彬。

胡惟庸對劉伯溫懷恨在心。

朱元璋回到京城,胡惟庸告狀檢舉劉伯溫,雙方矛盾公開化、尖銳化。

朱元璋藉故讓劉伯溫還鄉。

但是,胡惟庸仍然不願放過劉伯溫,繼續揭發劉伯溫以前的過失錯誤,希望朱元璋處死劉伯溫。

乘皇帝安排自己去探視生病的劉伯溫之機,胡惟庸終於對劉伯溫下了毒手,將劉伯溫毒死。

朱元璋為什麼給胡惟庸毒死劉伯溫的機會?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很有才能。

陳友諒氣勢洶洶向東方擴張的時候,大將們都勸朱元璋投降。唯獨劉伯溫保持自己的看法。

劉伯溫建議朱元璋利用陳友諒驕傲情緒,誘敵深入、一舉殲滅。

朱元璋採納劉伯溫建議,大獲全勝,為建立全國政權打下了基礎。

天氣大旱,劉伯溫建議朱元璋下罪己詔,果然甘霖從天而降。

劉伯溫很多建議都被朱元璋驗證是正確的。

朱元璋希望自己家的統治穩如大山,怎麼能夠讓劉伯溫這樣有特殊才能的人留在世上呢?

如果有人招攬了劉伯溫,朱家江山就不可能坐穩了。

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殺死劉伯溫,只是選擇什麼方式去殺死劉伯溫。

當劉伯溫生病,朱元璋想到,利用胡惟庸去殺死劉伯溫應該是非常高明的計謀。

朱棣繼位後,為什麼要殺死劉伯溫的兒子呢?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璉,死於1379年,那時候,還是朱元璋在當皇帝。

劉伯溫二兒子劉璟,朱元璋安排他承襲父親的爵位時,他讓給哥哥的兒子。

劉璟一貫直率剛強。

燕王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建文帝命令劉璟跟隨李景隆隨軍作戰。

李景隆失敗後,劉璟上書給皇上,但是,沒有被採用,於是,劉璟回到自己家鄉。

明成祖即位後,想到劉璟是個人才,在朱允炆時沒有得到重用,現在要重用他。

明成祖下詔啟用劉璟,可是,劉璟性格直率,不受重用,他總是聲稱自己有病,不能進京。

明成祖派人強行把他帶入京城。

在朝廷之上,劉璟看見明成祖不稱呼皇上,而是稱呼他為殿下,明成祖非常生氣。

更過分的是,劉璟竟然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這就是公開辱罵朱棣篡位,這是朱棣最大的心病,朱棣實在無法容忍。

朱棣一心一意在為自己的皇位正名,劉璟卻這樣罵他,朱棣非常憤怒。

朱棣命令將劉璟關進監獄,不給吃喝,讓他自取滅亡。

朱棣對劉璟還算是很寬容的。當法官請求皇上下旨,將劉璟一家滿門抄斬時,明成祖以劉伯溫已經死了為理由,沒有批准。

劉伯溫確實很聰明,但是沒算到自己怎麼死,也沒有指導兒子如何避免被殺死。

皇帝比臣子就是更厲害!


岳飛的飛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首先,朱元璋沒殺劉伯溫,劉基的死懷疑是胡惟庸作案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劉基的兒子也沒死在朱棣手裡。


劉基死後,史書記載“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也就是說,胡惟庸來探視他,還帶了些藥過來。喝了胡惟庸的藥以後,有東西積在腹中,如一拳大小。

也就是說,胡惟庸有作案嫌疑。但是從我一個醫生的角度出發,我覺得,不太靠譜。因為一個月的時間病程不長不短,並不夠下什麼慢藥來毒死劉基。而劉基的症狀,很有些晚期肝癌的樣子,這個病,就不是胡惟庸能辦的了的。

至於劉基的兩個兒子劉璉和劉璟,《明史》記載得很清楚:

璉,字孟藻,有文行。洪武十年授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出為江西參政。太祖常欲大用之,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

成祖即位,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且雲:「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下獄,自經死。


長子劉璉,還沒活到朱棣的時候就已經自殺了;次子劉璟,因為蔑視朱棣而入獄,隨後在獄中自殺。也許朱棣想要殺他,但是終究是他自己死在大牢裡面的。

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關於朱元璋殺死了劉伯溫的說法流傳的十分廣泛,只不過,這需要通過一些細節才能夠推敲出來,而其實劉伯溫的兒子卻並非是朱棣所殺,但是與朱棣奪取政權的手段有些不太光彩有關。


通過史料當中所記載的某些細節,可以推敲出朱元璋有殺劉伯溫之心

劉伯溫這個歷史人物眾所周知,而且在中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因善於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於世。

劉伯溫在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之時,便被朱元璋請到了他當時的大本營“應天”,並且被委以謀臣之職,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劉伯溫便協助朱元璋打江山了,直至他建立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封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到了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又封劉基為弘文館學士,不過, 此時還並未真正到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畢竟當時還有很多割據的殘餘勢力沒有收服。

所以,直到十一月的時候,朱元璋才正式地大封功臣,再次封劉伯溫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

但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卻賜了劉伯溫告老還鄉,關於這一現象也有著兩種說法:一是劉伯溫已經預判到了朱元璋將來會屠戮功臣,於是便明哲保身地選擇了告老還鄉。二是朱元璋忌憚劉伯溫過人的智謀,於是,便用這樣的方式讓他失去了朝中的權勢,以防謀害自己。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可以從中得知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忌憚,那麼,這也算是後來朱元璋對劉伯溫動手的一個苗頭。

而等到了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正月的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在知道之後便派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看望劉伯溫。

當時,御醫在診斷之後,為劉伯溫開出了藥方,劉伯溫便派人照單抓藥煎服,然而,在服藥之後,劉伯溫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是腹部出現了劇烈的絞痛,讓他十分地痛苦。

到了二元中旬, 劉伯溫的病情也並未見明顯地好轉,帶病前去覲見朱元璋,見面之後,劉伯溫便委婉將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給他看病並且還了藥方,但是,按方抓藥之後病情卻逐漸加重的情況告知了朱元璋。

劉伯溫本以為朱元璋會細細追問,然而,朱元璋卻只是說了幾句寬慰的話而已,朱元璋這樣的舉動就十分的奇怪。

他似乎並不關心劉伯溫的病情,甚至是在刻意迴避劉伯溫所提出的疑問,那麼, 這裡我們就可以細細推斷一下了,如果說胡惟庸跟御醫串通一氣,給劉伯溫開了會使病情加重的藥方。

但是,胡惟庸又是經受誰的指使呢?畢竟胡惟庸跟劉伯溫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也並不是“政敵”,所以,他自然不會費盡心機地去謀害,而且,胡惟庸當時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了,唯一能夠使喚得動他的就是朱元璋了。

而通過以上的這些細節,便可以知道,朱元璋的確有要殺“劉伯溫”之心,甚至他也確實借胡惟庸之手除掉了劉伯溫。

直到三月下旬,已經不能行走的劉伯溫,由他的長子劉璉陪同,並且在朱元璋所派人員的護送之下,自都城返回家中。

而且,在回到家裡之後,劉伯溫拒絕了族中的親人以及鄉里為他送過去的一切藥品,只是儘可能的維持這正常的飲食,就這樣,又苦苦支撐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到了農曆四月十六的時候,劉伯溫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劉伯溫一生共有二子二女,其中次子在“靖難之役”後自縊死於獄中

劉伯溫一生當中共有過三位夫人,分別是富氏、陳氏和章氏,其中,章氏還是朱元璋當初賜給劉伯溫的夫人。

他的三位夫人,富氏作為劉伯溫的原配並沒有能夠生養兒女,陳氏為劉伯溫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劉璉和次子劉璟,章氏則為他生了兩個女兒。

其中長子劉璉是生於元順帝至正八年,即公元1348年,後來在明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的時候,由於他和當時權勢正盛的“胡惟庸”黨人起了衝突,因此而被逼迫著墜井而死。

而接下來要說的劉伯溫的次子“劉璟”,正是被“靖難之役”後黃袍加身的朱棣所殺,“劉璟”出生於元至正十年,即公元1450年。

“劉璟”從小就十分地好學,不經對古籍經典的理解十分地通透,還十分喜歡研讀兵書戰策並且抒發自己的觀點。

而且,在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的時候,當時的浙江地區發生了叛亂,朱元璋命延安侯唐勝宗率軍前去平叛,當時,劉璟也在唐勝宗的軍中,並且以謀士的身份為唐勝宗出謀劃策,第一次顯露出了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

等到唐勝宗班師回朝之後,在進諫朱元璋的時候,對“劉璟”的軍事才能交口稱讚,朱元璋聽了之後,不禁可誇讚“劉璟”真不愧是劉伯溫的兒子。

而從此之後,朱元璋便讓劉璟每年都入朝進諫,到了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90年,劉璟更是在朱元璋的親自提攜之下開始入朝為官。

也可以說,在此後朱元璋在位的那一段時間裡,他著實再次廣大了他們劉家的門楣,官職也是越做越大,然而,等到了建文帝繼位並且爆發了“靖難之役”時,他為了能夠挽救危局在用兵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建議,然而卻均沒有被採納。

到了建文二年,即公元1400年,劉璟帶病感到了京城,把他花費大量精力所撰寫的有數萬言之多的《聞見錄》獻給了建文帝,希望建文帝能夠明白在當時的危局之下應該如何統掌兵事。

然而,沒想到的是,建文帝對此卻是置之不理,完全不聽,見此情形,心灰意冷的劉璟只好選擇棄官歸隱故里南田,而且,也不得不說,身為通曉兵法的大臣,他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

“靖難之役”的結果列位自然都知道,建文帝放火燒皇宮,當初他的下落至今都是一個謎團,燕王朱棣成功奪取政權,登基稱帝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而就在朱棣登基之後,由於朱棣也聽聞過“劉璟”很有謀略,再機上朱棣又是一個惜才之人,於是,便下了一道聖旨要召“劉璟”回到京城。

然而,劉璟卻沒有奉昭,朱棣為此不禁又氣又惱,於是便再次下旨捉拿劉璟,逼他到京城,除此之外,一旦把“劉璟”給綁到了京城,朱棣還準備軟硬兼施,以讓“劉璟”能夠誠心歸順與他,為他所用。

而就在劉璟被捕入京的時候,正值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節的前一天,當時“劉璟”所居住南田村的鄉親們都知道“劉璟”此去一定是凶多吉少。

於是,鄉親們便開始提前做粽子、煮雞蛋以為劉璟踐行,在第二天五月初五的時候,劉璟和眾鄉親在華蓋山與天耳山之間的坳口揮淚告別,被朱棣派出的人押解進京。

等“劉璟”到了京城見到了“朱棣”之後,朱棣立刻對他許以高官厚祿,但“劉璟”卻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而堅決不接受官職。

不僅如此,他還拒絕稱朱棣為“萬歲”,仍然稱為“殿下”,而他之所以會這麼做,自然是由他認為朱棣這皇權來之不正所引發的。

朱棣對“劉璟”可謂是客客氣氣,而“劉璟”卻完全不領情,甚至還拒不承認他的天子身份,那麼,朱棣自然便不會再對“劉璟”客氣。

不過,朱棣也並沒有立刻把“劉璟”給殺了,而是,將他投到了牢獄當中,當然,此時的“劉璟”心裡也知道,朱棣之所以沒有立刻殺他,仍然是想著能讓他歸順。

然而,他卻決心已定,絕對不會做這位“篡權天子”所封的官職,於是,就在入獄當晚,他竟然用自己的頭髮自縊而死,享年52歲,可謂是一代忠烈之臣。


好啦,這個問題就跟列位聊到這裡,歡迎列位關注我的頭條號“冒牌東方朔”。


冒牌東方朔


劉基,字伯溫,通曉天文經史,尤精於兵法,為元朝至順年間的進士。劉基因為廉潔正直,又才華橫溢,被時人比作蜀漢時期的諸葛武侯。在他投入朱元璋麾下之後,又常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也”,與張良作比。

劉基可比諸葛亮和張良,可見其才能非比尋常。但劉伯溫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文弱書生,按照《明史》記載,“基虯髯,貌修偉”,乃是一俠客形象。

劉基做事向來勇毅果斷,但是,劉基過於公正嚴明、嫉惡如仇的性格卻害了他們父子兩代三人。

朱元璋在聞知劉基的大名後,重金聘請劉基出山相助。劉基並不是朱元璋的濠州嫡系。

劉基投奔朱元璋之後,獻時務十八策,並幫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勢。劉基勸朱元璋不用尊奉韓林兒,而是鼓勵朱元璋自立;對於江南的義軍,可以先滅陳友諒,再攻張士誠,然後北伐中原,則可天下一統。

劉基相比諸葛亮,才能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劉基不但善於謀劃天下大局,還善於臨陣指揮,在對陣陳友諒時,劉基就是妙計不斷。

劉基獻策誘陳友諒入龍灣,大敗之;又勸朱元璋親征,直搗陳友諒老巢江州,收復了江西駐郡;後又親侍朱元璋旁,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徹底剿滅了陳友諒。

鄱陽湖一戰,劉基甚至還上演了英雄救主之舉,“太祖坐胡床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倉卒徙別舸,坐未定,飛炮擊舊所御舟立碎。”劉基比諸葛亮還妖呀,一看戰場變化,就知道陳友諒要直擊朱元璋旗艦了。

陳友諒死後,天下已無人可與朱元璋爭鋒。朱元璋之後滅張士誠,北伐中原,按照劉基的天下大略,完成了統一大業。

但是,劉基的厄運也就從此時開始。

陳友諒死後,戰事無需劉基操心了,朱元璋就讓劉基去做律法和整肅綱紀的事情。結果呢,劉基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員。

劉基在祈雨期間,斬殺了中書省都事李彬,得罪了寵信李彬的宰相李善長。李善長藉機誣告劉基,說劉基在祭壇下殺人,是大不敬之舉。加上這次祈雨正好失敗了,惹得朱元璋大怒,開始怪罪劉基。

劉基嚇得借妻子去世之故,告辭還鄉。朱元璋之後封賞功臣,劉基也僅獲封食祿二百四十石的誠意伯。然後,劉基再次戰戰兢兢的告老還鄉。

劉基還得罪了胡惟庸。胡惟庸在劉基返鄉之後,派人構陷劉基,說劉基想霸佔一塊有帝王之氣的墓地,來作為死後的安葬之處。朱元璋最怕的就是有人造反,謀他的皇位,雖然沒有怪罪劉基,但還是相信了胡惟庸的讒言。

劉基聽說了胡惟庸誣陷的事情,擔心朱元璋起殺心,馬上戰戰兢兢的跑到了南京,待在了朱元璋眼皮之下。

根據《明史》和《國朝獻徵錄》的相互印證,劉基之死,類似於韓信之死。劉基偶發風寒,朱元璋讓胡惟庸派醫生給劉基治病。劉基服藥後腹中出現拳頭大、石頭一般的異物。劉基抱病覲見了朱元璋,說了胡惟庸給他看病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僅僅講了一些安慰的話。在劉基病情加重之後,朱元璋專門派人護送劉基返鄉。

由此可見,朱元璋不忍親手殺了功高蓋世的劉基。但是,跟劉邦借呂后之手殺韓信一樣,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殺了劉基。

劉基的長子劉璉,頗有文采。劉基死後兩年,在朱元璋朝任職。朱元璋本想重用,但是被胡惟庸一黨脅迫,墜井而亡。

劉基的次子劉璟,作風跟劉基頗有相似之處,通曉經學,並善於用兵,而且為人正直,深得朱元璋器重。

朱元璋曾想讓劉璟襲劉基的爵位,但是劉璟說自己的侄子尚在(劉璉的長子劉廌)。劉璟的正直、謙讓之風,讓朱元璋很高興,於是就讓劉廌襲爵,並給劉璟設置了專門的職位,指派給了谷王。也正因為劉璟長期在谷王府,躲過了胡惟庸的迫害。

但是,跟劉基一樣,劉璟的正直也害死了他。

劉璟在靖難之役前,曾和朱棣下棋。朱棣讓劉璟讓他,結果劉璟卻說,該讓的地方讓,不該讓的地方不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劉璟被任命為李景隆的參軍事,隨軍出征。兵敗後,曾上書建文帝,陳述利害,沒有得到答覆,辭而歸鄉。

朱棣登基後,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被朱棣抓到了京師。結果呢,劉璟堅決不稱朱棣為“陛下”,繼續稱之為“殿下”,還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這……朱棣為了擺脫“簒逆”的嫌疑,連親媽都不認了,自然容不得劉璟這麼說他,下令將劉璟入獄。劉璟堅貞不屈,自縊於獄中。

執法的官員請求朱棣連坐劉璟家人。但朱棣並不是昏庸之君,念及劉基,沒有批准。

自此,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全死了。劉璟因為是次子,並未襲爵,其後人史書沒有記錄。而劉璉的後人,一直在明朝為官。

史料記載的劉基最後一代劉孔昭,在明亡後,曾參與建立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後航海不知所終”,劉基一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