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特產品牌 特色小吃大盤點

煤炭錦橙燃氣流,席茶月餅扇絲綢。

金開物產萬千種,三絕名誰爭不休。

——王萬輝

編者按:“鍾靈毓秀炫三里,流金淌銀泓三江”。據《隋志》記載,開縣“水陸所輳,貨殖所萃”,不僅人傑地靈,而且物華天寶、物產富沛,素有“金開縣”、“小天府”之譽。清咸豐《開縣誌·物產》記錄了縣域之農林、畜禽、茶藥、果品、礦產及其它土特產品30餘種,其中不少是貢品。在“金開縣”所有的“金”字招牌中,最負盛名、又具有人文價值的,當屬“開縣三絕”:龍珠茶、水竹涼蓆、香綢扇。除“三絕”之外,開縣(開州區)的名優特產品還有很多,如開縣錦橙、冰簿月餅,以及天麻、黨參、毛牛肉、鐵橋橋雪梨等創新名優特產品。

開州區特產品牌 特色小吃大盤點

龍珠茶

開縣龍珠茶生產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唐、清兩朝均被選為皇室貢品。1983年龍珠茶被評為四川省優質名茶。1994年被評為四川省第三屆“甘露杯”優質名茶。次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2001年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鑑會“名牌產品”。2003年龍珠茶產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雙A認證。龍珠茶產於敦好鎮龍珠村一帶,因當地有龍珠寺而得名。產地屬中丘深谷地帶,海拔800~1200米,氣候溫和、降水豐富、無霜期和日照時長、年積溫高、雨熱同季;土質為微酸山地沙壤,周圍樹林茂密,腐植物豐富,所含磷、鉀、鎂、鋅等微量元素齊全;茶產地沒有任何工業汙染,空氣清新,水質清洌,具備極理想的植茶生態環境。

龍珠茶外觀色澤翠綠、披白毫,鮮亮無晦色,形態錦繡微曲,緊實有鋒苗,顆粒勻齊。所泡茶水湯色嫩綠中略帶淺黃,明亮而無絲毫渾濁之象,為正綠豆之色;呈慄氣芳香而清潤幽長;味微澀回甜而後清爽綿醇。更為絕者,其上品用沸水衝入杯中,芽尖向上,如春筍初露。沉落時輕揚搖曳,如綠羽輕輕飄墜,似仙子下翠微。當地人謂之“龍珠仙子”精靈所現。龍珠茶富含多種維生素,以維C為最多。其所含苦丁皂甙、兒茶酚類、水溶植物蛋白、可溶果糖等成份皆多於其它茶品。

水竹涼蓆

開縣編織竹涼蓆始於清乾隆年間。水竹涼蓆以本地盛產的水竹、白竹為原料,經過劃青、破竹、備篾,過勻刀並進行物化處理後,精心編織而成。開縣水竹涼蓆以其光滑柔軟、色澤亮麗、涼爽舒適、經久耐用而著稱,以圖案層次豐富、形象生動逼真,宛如一幅幅優美的國畫,達到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堪稱席中珍品,曾送北京參加國慶10週年獻禮展出。1960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出訪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等國家時,曾帶10床編織有“巫山奇峰”、“嫦娥奔月”、“獅子滾繡球”等圖案的開縣竹涼蓆作為禮品,饋贈友幫元首。1983年被評為四川省傳統優秀產品。次年,在全國評比中列為“六大名涼蓆”之一。開縣水竹涼蓆先後送中國的成都、廣州、北京以及埃及馬可博覽會展出,享譽國內外。縣人鄒紹文吟《工藝涼蓆》雲:“砍劃刮蒸編,席工攀技巔。提花仙女撒,織犬獵人牽。夸父追日壯,嫦娥奔月妍。軟柔能拆疊,涼爽盡催眠。”

香綢扇

清道光初年,臨江鎮開始製作摺扇,後置此業者甚多。產品以桐油紙扇為主,亦生產繪圖題字的黑白紙摺扇。民國時,以鄧姓所制摺扇最為精美,馳名縣內外。1975年,臨江鎮扇廠開始生產“仙女”牌竹骨綢扇,由人工繪畫題字。因產品白絹彩繪,素雅大氣,更無油紙扇和黑白紙扇的怪異氣味,既可炎夏驅熱,又是一種高雅工藝品,名噪四川省內外。1988年,扇廠從重慶大學引進竹骨漂白和扇面加香技術,生產香綢扇。2000年臨江鎮扇廠以優質鳳尾竹、湘妃竹和上等絲綢為材料製作“親情”牌香綢扇。臨江綢扇系傳統手工生產,經剖、削、刮、鑽、磨、漂、漿以及繪畫、題字、加香等72道工序,生產工藝精湛考究。1989年,臨江綢扇被評為“四川省創優新產品”。1991年臨江綢扇被評為“四川省萬縣地區十佳優秀產品”。2005年,臨江鎮花園扇廠為 “亞太城市市長峰會”製作1200把“乾隆扇”,作為政府對參會代表的贈品。臨江香綢扇暢銷全國,但以南方省市為主,尤以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銷量最多。近年來,被傳入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縣人楊健遠詠《臨江綢扇》詩:“南山採綿竹,玉骨附綢紋。雅士驅香汗,涼風拂面生。”

冰薄月餅

開州區特產品牌 特色小吃大盤點

開縣冰薄月餅為原川東著名傳統特產,技藝世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產品選用麵粉、植物油、香料、冰糖、蜜餞、芝麻、麥芽糖、蔗糖等10多種原、輔料,用傳統烘烤方法制成。冰薄月餅因摻有細顆粒冰糖,形圓薄而名。食之鬆脆、清香甜蜜,為糕點佳品。相傳明末張獻忠攻打開縣臨江市,化裝潛入鎮內偵察,嘗得王記糕餅鋪既香又脆的冰薄月餅,很覺好吃,進攻時間選擇在中秋節晚上,並用冰薄月餅犒勞義軍,鼓舞士氣。義軍入鎮後,以王老闆為首的糕餅鋪供給義軍每人一封(10個)冰薄月餅表示慰問。義軍捨不得吃,帶著月餅南征北戰,開縣的冰薄月餅隨之傳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冰薄月餅傳承古藝操作,改進工藝流程,提高質量,享譽四川省內外,年產100噸以上,除滿足當地市場外,還銷往成、渝、京、津、粵、閩等地。1990年代後,縣城和臨江的不少個體戶保留操作技術,並不斷創新品牌,每年中秋節前爭相加工應市。冰薄月餅價廉物美,當地銷售價格每封(10個,約0.5公斤)5~10元。

方便米飯

2004年5月重慶市九龍山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與貴州領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註冊成立重慶領先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開發方便米飯。以開縣特產大慈、九龍山大米為主要原料,配以精製的肉類和蔬菜。產品分為炒飯、湯飯、泡飯3類,共5個系列30多個品種。年產米飯2040萬包,菜包、湯包800萬包。方便米飯經開水沖泡即食,味美營養,方便衛生。深圳、上海、北京、武漢以及香港、臺灣等地是伊妹牌方便米飯主要國內市場,並出口英國、美國、印度尼西亞、韓國、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

柑橘

開州區特產品牌 特色小吃大盤點

渝開牌錦橙。形如鵝蛋,開縣人又稱為“鵝蛋柑”。一般在11月下旬成熟。開縣自主培育的良種“錦橙72-1”在1972年農業部組織的選種育種活動中被選入。其果色形俱佳、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無核或少核,品質上乘,適鮮食,也可加工果汁,果汁橙黃色,組織均勻,熱穩定性好,有香氣。1978年,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此後,在全國果品鑑評中6次蟬聯“錦橙組”第一名。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年、2001年被定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0年、2002年被評為重慶市優質產品。2003年2月25日,渝開牌錦橙獲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暢銷北京、上海、河北、湖北、重慶等國內各大市場。

渝開牌臍橙。果實呈圓形,單果重250克左右。果皮薄而光滑,果色橙黃鮮豔,果肉細嫩化渣,汁多味甜、香氣濃郁、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11%~13%,品質優秀。2000年獲重慶市優質柑橘稱號,次年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產品暢銷北京、上海、河北、湖北、重慶等國內大市場。

渝開牌椪柑。渝開牌椪柑是從日本引入的優質良種,果實扁圓形,外觀端正、果面光滑美觀。單果重150克左右,少核,風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12%。2000年獲重慶市優質柑橘稱號,次年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該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吉林、河北、湖北、重慶等國內各大市場。

開縣春橙。該品種是開縣精心選育的特有品種,樹勢中庸,樹冠圓頭形,果實橢圓形,平均單果重200克左右。果皮橙紅或橙色、光滑,厚度0.4~0.5釐米。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汁多味濃,口感極佳,風味獨特,品質上乘,固形物含量12.5~15%。果實少核,耐貯藏,成熟期晚,2~5月成熟上市,是鮮食的柑橘佳品。2009年12月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同月獲重慶市農委“晚熟柑橘金獎”。

雪梨

梨為開縣常見水果,各地皆產,種植歷史悠久。1975年,鐵橋鎮從四川省蒼溪縣引種雪梨樹苗,在萬塘、金盆2村種植13餘公頃。1989年,又引進翠冠、中梨1號、黃花等良種,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大規模發展。2005年全鎮有梨園133公頃,年產5500萬噸,成為全縣梨品主產地。其品種有翠冠梨、中梨1號、黃花梨、霞玉梨、雪梨等優良品種,其中雪梨產量最高。鐵橋梨果實碩大,果形均勻,質地白細,汁多化渣,甜中帶蜂蜜香味,富含氨基酸、維生素、黃酮素。每年從6月起到國慶節前的4個月間,都有不同的產品供應市場。產品除滿足縣內市場外,還銷往萬州、達州、重慶、廣州等地。

巴山魔芋

魔芋又稱作麻芋、鬼芋。生長在開縣北部山區的關面、滿月、白泉、譚家、大進、河堰、麻柳、紫水等中高山地。由於得天獨厚的土質與氣候條件,多年來,成為這些鄉鎮山區農民的習慣栽培作物。以前多以自食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山區農民生產極積性提高,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不斷擴大魔芋的栽種面積,到2003年,已發展魔芋667公頃。

魔芋清明前栽培,立冬前後採挖。食用部分為其地下球形莖。一株一莖,極碩大。將鮮魔芋摻入少量蘿蔔或玉米粉、麵粉磨成漿,經煮沸後,加石灰水(澄清)或其它鹼類液體,使之凝固即成,人稱“魔芋豆腐”。魔芋產量高,每公頃可產鮮品30噸。為便於儲存,多將其切成片或顆粒,經乾燥後製成魔芋片、魔芋塊或精粉。製作麵條、糕點時,適量加入魔芋精粉,其風味獨特,又能增強食物韌性。泡菜炒魔芋豆腐口味極佳,“魔芋燒雞”已為名菜。魔芋含有大量甘露糖酐、維生素、植物纖維,及一定量的黏液蛋白,具有保健作用,被人們譽為“魔力食品”,廣告語稱“不想胖,吃魔芋;要想瘦,吃魔芋;要想腸胃好,還是吃魔芋”。開縣魔芋精粉質量上乘,銷往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和出口日本。

龍鬚牛肉與香辣毛牛肉

龍鬚牛肉採用黃牛精肉,根椐不同口味,添加白砂糖、植物油、天然香料、麻辣調料等,經醃漬烘乾、挑絲等工序製作而成。因配料獨特,色澤紅亮,肉香濃郁,回味悠長,纖維均勻,形如龍鬚,故名為龍鬚牛肉。龍鬚牛肉味美而營養豐富,食用方便,保質期長,攜帶方便,老少喜愛。重慶(開縣)錢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搏擊牌龍鬚牛肉,在2002年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獲肉製品類金獎,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是年,被評為重慶市“農業名牌產品”。搏擊牌龍鬚牛肉暢銷北京、武漢、廣州、香港等地。

香辣毛牛肉系開縣傳承百年的老字號“香椒牛肉乾”發展而成的地方特產。選用優質黃牛,定點屠宰後取其無油脂、無粘膜的精肉,配以天然調料,文火翻炒8個小時以上,使其蓬鬆,長上金黃色“毛茸”。食用時酥鬆綿軟,口味香辣鹹鮮,回味悠長,一改牛肉乾板結、堅硬、不利咀嚼和消化的弊端。重慶(開縣)醉再醉餐飲食品公司積20餘年牛肉食品生產經驗,在保持原香椒牛肉乾風味的基礎上,創新生產的毛牛肉,在加工中添加咖喱、孜然、辣椒、花椒、五香料等多種調味品。產品榮獲重慶市‘99美食文化節’地方風味菜品獎。2003年獲重慶市著名商標,並載入《中國食海》。

銀杏茶與杜仲茶

開縣野生銀杏和杜仲樹生長在高寒山區,皆有稀釋血液濃度、降低血壓、保護心腦血管、預防老年痴呆、改善記憶以及預防婦女眩暈綜合症的功效,具有較好的保健和輔助治療作用。開縣頂用牌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與成都中醫藥大學、華西醫科大學,聯合開發和生產“頂用”商標銀杏茶與杜仲茶。頂用牌銀杏茶系國家專利產品。1995年,該產品在成都舉辦的中國新技術新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獲國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聯合頒發的金獎。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名牌農產品。除暢銷全國各地外,頂用牌銀杏茶、杜仲茶從1997年開始出口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科威特、日本、韓國、馬來西來、俄羅斯等國家。

巴山中藥材

開縣素有“渝東藥庫”之稱,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唐代時,已有中草藥的採集、製作與栽培生產,車前子曾作貢品入京。《萬州地區中草藥志》普查記載,開縣各地幾乎均產和適栽中草藥,境內中藥材品種1000多種。特別是北部山區,一直是野生和種植優質中藥材的寶庫。其中以天麻、黨參、黃蓮、茯苓最為名貴。大宗優勢品種有木香、玄胡、厚朴、黃連、桔梗、川楝子、杜仲、陳皮、枳實、丹參、白芍、香附等。開縣被定為木香、玄胡國家級生產基地縣。

天麻。天麻又名赤箭、離母,開縣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有產,個大品優,色澤暗黃,外形像紅心蕃薯。具有息風、定驚的功效。常年收穫量在2噸以上。1953年人工培植成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出口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黨參。黨參又名“廟參”,多產於開縣北部高寒山區。1978年後,全縣常年產量超過200噸。開縣黨參主根粗壯,肉質肥厚,味甘,滋補性強。與雞、豬肉清燉,湯色明亮、味甘甜,為滋補美餚。有補中、和胃、清肺、益氣、生津、化痰之功效。黨參價廉物美,每千克50~60元,除供本縣城鄉居民消費,還暢銷全國各地。

黃連。因其根連珠色黃而得名。黃連有兩種,一種無毛有珠,如鷹爪而堅實,色深黃;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黃連主要產於滿月、白泉、關面、大進、譚家、河堰等鄉鎮海拔在1500米的高寒地帶。全縣常年種植面積260公頃左右,平均每公頃產2噸,總產量超過500噸。開縣的黃連不論產量和品質,均可與號稱“黃連之鄉”的石柱縣媲美,備受市場歡迎。主要銷往成都、廣州、海南等地,經香港商人而進入印度、泰國等南亞市場。

茯苓。為生長在松樹根部的寄生真菌。又稱松茯苓、茯靈。屬擔子菌綱多孔目多孔菌科臥孔菌屬。含茯苓聚糖和三萜類化合物茯苓酸等多種成分,有利尿、健脾、安神等作用。是傳統中藥材,也可配製成糕點,是老年人和幼兒的滋補健脾食品。開縣各地山區皆有茯苓生長。1989年4月,白泉鄉紅巖村一組村民李申平,挖出一個重48.5公斤的茯苓,人稱茯神,極為罕見。

木香。開縣北部山區無論氣候(海拔1500~2000米)、土壤(黃壤土)都適宜木香生長,經調查,開縣適宜種植面積6667公頃。1958年,開縣中藥材公司從雲南引進種子,在巖水藥材場試種成功。此後發展成為全國木香種植面積最大縣,常年生產木香1500噸,產量為全國總產量的70%。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0%,常年出口量在1000噸以上,產品廣泛銷售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其主要產地在關面、蓋梁兩山脈的白泉、關面、滿月、譚家等鄉及巖水地區(今屬河堰鎮)。其中以關面鄉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質量最好。開縣木香質地堅實、香氣濃、油性足,根條均勻,不僅是優質藥材,亦是優質木香油原料。1998年,國家醫藥管理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將開縣木香定為全國50個重點中藥材品種之一。隨後,被重慶市定為百萬中藥材產業化工程重點發展項目。

玄胡。別名元胡、延胡索,為罌科植物延胡索的乾燥塊莖。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的功能。1972年從浙江省引進,由於氣候優良、土壤適宜,開縣生產的玄胡經四川省藥檢所鑑定,其生物礆等有效成分高於原引種地,生產一直穩步發展。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國外,曾經被列為國家玄胡生產基地縣。種值高峰時期,全縣玄胡種植總面積超過660公頃,是低山、丘陵地區農村增收致富的一項骨幹項目。

特色小吃

開縣風景奇美,風味小吃亦奇美。開縣的小吃大多都是老字號,是幾十代人的手藝一輩一輩的傳下來的。比如舊城開中巷子裡的串串香、獅子樓的黃鍋貼、川劇團對面的罐罐雞、得月樓的羊肉格格、大肉包子、三校門口的豆皮、五校門口的肉絲麵、一品香的小籠包子、法院門口的砂鍋、大南街的涼蝦、東街炸的歡喜頭兒……來過開縣的人多少都有些記憶的。開縣人好吃又會吃,且個個都是超級美食家,所以開縣的小吃總能花招迭出,創意頻頻。

燒烤

燒烤,就是在小小的爐子裡放上木炭,用扇子輕扇,紅旺旺的火烤出的食物黃亮、酥軟。方桌上,擺滿了各色待選的材料。魚肉菜菇,應有盡有。特色是麻、辣、鮮、香,最好吃的是烤魚。

刨冰

開縣夏日酷熱,會享受的開縣人由此創造出刨冰。5~9月的每個夜晚,在江邊、船上、路邊轉角寬敞處都有刨冰攤點。製作方法簡單,用大號冷飲杯盛滿冰水,放些冰塊,西瓜或草莓、橘瓣作主料,輔以葡萄乾、黑珍珠、果葡、碎花生、熟豆粒等細碎的拌料,即為刨冰。刨冰以主料帶刨冰二字為名,如“西瓜刨冰”、“草莓刨冰”等。凡刨冰攤位,兼營燒烤或經營各色風味小吃。盛夏之夜,三五成群喝刨冰已成為開縣人消夏的主要內容,成為開縣獨有的文化特色。

粉蒸格格

格格是竹篾編成的小蒸籠,直徑約10釐米,內空高約5釐米。街邊大鍋上摞放3~5摞竹格,每摞約10多個。這些小蒸格內盛放拌好佐料、米粉的肥腸(豬大腸)、羊肉或豬肉片。蒸時火大氣足,數分鐘取格上桌,撒上芫荽、蔥花,辣麻鮮香之氣撲鼻。劉伯承少小離家,許多年後仍對家鄉的格格念想有加。1986年,其子劉太行等護送元帥骨灰返鄉時,曾特地探問父親生前常唸的開縣羊肉格格。

蘿蔔絲粑

將鮮嫩紅蘿蔔切成細絲,拌好辣椒、花椒、胡椒粉及鹽巴味精等調料,裹上面粉糊,用特製的折式鐵勺盛著,放進油鍋炸至面黃起殼,外焦內嫩,香綿可口。外觀呈菱角狀,好看亦好吃。蘿蔔絲粑原為渝東“特產”,現已遍傳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開縣籍著名歷史學家、四川大學原副校長隗瀛濤在其自傳《一個歷史學家的歷史》一書中對此有精彩回憶。

連渣鬧兒

原是秋天嘗新之時,將新產的黃豆泡脹磨漿,連渣帶漿煮熟,放上鹽巴調料,再加南瓜藤尖即成。這種農家普通食物,營養豐富,可口飽腹,而今登上酒樓飯店大雅之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有人將花生或花生加黃豆磨細煮熟與米粥混合做成快餐,賣與路人為食。滿街吆喝“花生連渣鬧兒”,成為縣城的街巷一景。

麻花與雞腦殼

主料為麵粉。麻花在開縣有悠久的歷史,縣城有一家“向麻花”是百年老店。麻花除小吃外還是一種佐酒好菜。雞腦殼,又稱面雞頭、麵疙瘩、油炸果兒。用兩根竹筷,挽下雞蛋大小一團溼面,在平底油鍋中一炸一翻一按,即成了狀似禮帽的食品。幹吃、泡吃均可,尤以海帶湯撒蔥花泡著吃為妙。

湯圓與歡喜團

中國人過年都吃湯圓(元宵),開縣除了以甜餡為主的各類風味湯圓外,有特色的是肉湯圓、菜湯圓。這些湯圓分別以榨菜粒、肉末為餡,尤以肥瘦兼有的臘肉粒餡為佳。若用湯圓面搓成圓球或長條下鍋油炸,外裹紅糖,是大街小巷熱賣的小吃佳品,人稱“歡喜團”。

烘洋芋與烤紅苕

烘(音“孔”)洋芋本是農家主食,開縣北部山區農戶用豬油烘洋芋成為一道佳餚。近年來,縣城用菜籽油烘洋芋,辣麻香鮮,攤點生意出奇的好。烘洋芋香、黃、面,色香味全,勾人垂涎。烤紅苕原是農家用火塘紅灰烤熟紅苕。縣城則用大鐵桶做成炕桶,貼桶壁炕烤,沿街叫賣,受人喜歡。

涼麵、涼粉、涼蝦

開縣人的消夏食品,人稱“三涼”。涼麵是將加有少量燒鹼的麵條氽熟,抹油散開,攤涼即成。除配海椒、花椒、胡椒調料外,佐以山胡椒、蒜泥薑末,味以麻辣略甜為要。涼粉是用豌豆澱粉加少量明礬做成熟食粉坨,劃成指頭粗細小條或用小圓孔刮刀刮成長條,味以酸辣為佳。涼蝦用糯米漿煮熟,用漏瓢滴成蝌蚪狀即可,清洌甘甜可口。

水煎包子與蒸餃

開縣的大肉包子、小籠包子都很有名。近年來時興水煎包子、餃子,皮脆餡嫩,味極鮮美。開縣的蒸餃,熱騰騰的,白生生的,近乎半透明,香味撲鼻。月牙邊,半月形,一籠十個,是一直熱著的,就著稀飯或海帶湯吃,特別頂飽。餡有三味,韭菜雞蛋,純肉和糯米。最好吃的是糯米珍珠餃,香鮮細膩,滿口餘香,軟糯晶瑩。開縣的蒸餃以“一是一”和“舒適”的招牌為最有名。

牛肉包面

開縣包面多以豬肉為餡,牛肉餡更為特色。舊城內西街牛肉包面餡香湯鮮,歷史悠久。而今新城“老親孃”、“包面王”館子最出名。

血粑

縣北農村在過年殺豬時,總會把豬血留下來,一部分做血旺,一部分就做成血粑。把糯米和大米按合適的比例打成米麵,和以適量的豬血,再加入生薑、大蒜、花椒、鹽等佐料,調和均勻之後,用芭蕉葉將其裹成腰子形狀放入鍋中蒸熟,即成血粑,食用時用蒸、烤、炒均可。

黴豆卷與黴豆渣

黴豆卷是開縣鐵橋鎮的特產。將豆漿表面的豆油皮揭起,裹成小卷兒壓扁,切成2~3寸長一節,七八節為一板,放在小小的篾笆折上,在溫度適宜的櫃子裡,像黴豆豉一樣讓其發酵發黴。其黴為毛茸茸的乳白色。吃時用文火油煎,可以幹吃佐酒,也可加湯加菜下飯。如今已成為饋贈遠方親友的禮品。

黴豆渣以豆腐渣為原料,經發酵生黴而製成的一種副食品。其發酵菌是稻草上的毛黴菌。黴豆渣遊離氨基酸含量高,味道鮮美,是營養豐富的風味豆製品。將黴豆渣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塊,置熱油鍋中煎炒,適當蒸發水分。然後按食用的習慣加入佐料,配上食鹽或辣椒等,炒後即可食用。

神“豆腐”

農家常用一種樹葉(斑鳩葉)來製作成“豆腐”,稱作神豆腐或觀音豆腐。傳說是觀音菩薩在災荒之年點化窮人用這種樹葉製作豆腐充飢度荒的。能採葉製作神豆腐的小樹是一種灌木,屬馬鞭草科植物,俗稱“斑鳩柞”,雜生於溝邊地旁的灌木荊棘叢中。其幹如荊條,質脆而易折;枝椏互生,甚有規律;葉呈心形,碧綠細嫩。其作法:將斑鳩葉洗淨,揉成糊漿,過濾後點入澄清了的適量草木灰水攪勻,片刻,便神奇地變成了一盆顫搖搖、綠幽幽的“豆腐”。 蘸著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吃,晶瑩細嫩、清香可口。

八寶清補涼

“八寶”指的是去核的紅棗、馬蹄花、空心粉、黑珍珠、西米露、蓮米、新鮮的西瓜瓤和熬製好的綠豆湯一共8種原料。所有的製作看起來非常簡單,將配製好的八種原料一一盛進碗裡,再加上一勺帶有冰塊的清水,一碗“清補涼”便製作好了。吃起來清甜爽口,綠豆湯伴著那類似QQ糖般韌性的黑珍珠和馬蹄花,將一份清涼感覺直傳到心裡。在炎炎夏日,喝上小小的一碗“清補涼”,不僅清熱、消暑,同時還是一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