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農業助手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炭疽病是柑橘上比較常見的病害,許多果農在看到葉片上有大塊的病斑時,第一時間便會想到它。

該病危害範圍廣、侵染時期長,且具有潛伏性,不易防治。發生嚴重時,可造成大量落葉、枯梢、僵果、落果,導致樹勢衰弱,產量大幅下降。

田間症狀

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常發生在葉片、枝梢、花和果實。

葉片受害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柑橘炭疽病病葉(幹)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柑橘炭疽病病葉(溼) 圖片來源:盧文彝

葉斑型:多從葉緣或尖開始,病斑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中間灰褐色,邊緣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顯。乾燥時,病斑灰白色,常有黑色小點;溼度大時,病斑出現些許紅色黏質小點。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葉枯型病葉

葉枯型:多從葉尖開始,初期為暗綠色水浸狀,後迅速擴展成黃褐色雲紋狀大病斑,病部組織枯死後,常呈倒“V”字形,病健分界不明顯,常造成大量落葉。

枝梢受害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慢性型:

病梢由梢頂向下枯死,初為淡褐色橢圓形病斑,後擴大為灰白色長梭形,環繞枝梢1周時,病梢由上而下呈灰白色或淡褐色枯死,與健部交界明顯,其上有黑色小粒點。病梢上的葉片常捲縮乾枯,經久不落。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急性型:多發生在雨後高溫季節,多從枝梢中部開始,迅速向下蔓延,病斑初為淡褐色、橢圓形,後擴展呈梭形、稍凹陷,病斑環繞其上部枝梢枯死。

花果受害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花期受害,雌蕊柱頭變褐腐爛,引起落花。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幼果受害,暗綠色油漬狀斑點,後擴至全果,病斑凹陷,變為深褐色,引起腐爛落果或幹縮成僵果掛在樹上經久不落。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蒂枯型炭疽

果柄受害後,初時褪綠呈淡黃色,其後變褐乾枯,呈枯蒂狀,果實隨後脫落。

發病規律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柑橘炭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盤長孢狀刺盤孢菌。

該菌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生長適宜溫度為21~28 ℃。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梢、病葉和病果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病組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直接侵入或從氣孔和傷口侵入。

分生孢子萌發侵入寄主後一般不立即發病,經過一段潛育後,如果遇到乾旱、凍害、不良管理等因素就引起發病,表現出症狀。

發病部位可以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導致病害流行。

流行發病特點

春梢生長後期始發病,夏、秋梢期盛發。

流行發病原因

①冬季凍害較重及早春氣溫低、陰雨多的年份發病較重,遇到高溫多雨的夏初和暴雨後發病更甚。

②栽培管理不善、生長衰弱的柑橘樹發病嚴重。

③果實過熟、有傷口及受日灼的果實容易感病,遭受其他病蟲為害重的果園發病較重。

綜合防治技術

防控柑橘炭疽病正當時!

加強樹體管護

做好清園工作,剪除病葉、病枝,清除落葉、病果,以減少初侵染源。

合理修剪,改善光照條件,減少蟲害、凍害和機械傷的發生。

加強肥水管理,注意柑橘園排水,增施有機肥,配合使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適期用藥

雖然炭疽病多在夏秋季節發生,但實際上,炭疽病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春梢在萌發後一個月,枝葉開始潛帶病菌,固在春梢期時就應預防控制。

此外,還應注意各梢期用藥保護,以及在異常天氣情況如高溫高溼、颱風、連霧天時加強防治。

有效藥劑:嘧菌酯、咪鮮胺、咪鮮胺錳鹽、丙森鋅、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等及其復配藥劑,注意輪換用藥,噴藥時務必周到均勻,以噴溼枝葉不滴水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