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

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德語發音:/roːt-ʃɪlt/,意為“紅盾”)家族,原本是一個在德國生活的猶太裔家族。十八世紀末期,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建了整個歐洲的金融和銀行現代化制度。在奧地利和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先後被王室賜予貴族身份。英國的歷史研究者尼爾·弗格森認為,十九世紀中,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 長盛不衰的神秘財富家族

歐洲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數不勝數,他們不是皇室成員,卻也權傾天下。經過歲月的淘洗,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牌,不少豪門都已灰飛煙滅,不復為外人道也。而一些家族在經歷種種磨難後生存下來,繼續影響歷史。在這些非政治的望族中,羅斯柴爾德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姓氏。

很多人都以為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是如果他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就會明白還有更高的人站在頂峰,這個家族雖然不顯山露水,但是已經掌握了世界財富。這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金融家族,當250年前第一代羅斯柴爾德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只不過是法蘭克福的一個普通猶太商人,僅僅用了不足100年的時間,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金融命脈。

2011年全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5萬億美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鼎盛時期所控制的財富甚至達到50萬億美元,佔了當時世界總財富的一半。中國俗語說富不過三代,而這個財富家族已經“富過八代”了,他們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人類歷史上最有權勢的豪門望族。

戰爭中崛起的神秘家族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勢力龐大的美國金融集團直接操縱政治,當時流傳著這樣的段子:“民主黨屬於摩根家族,共和黨屬於洛克菲勒家族。”其實這句話後邊還應該再加一句——洛克菲勒和摩根,曾經都是羅斯柴爾德的。

由於行事低調,金融圈之外的人未必熟悉羅斯柴爾德。可以作個假設:如果金融界沒有這個名字,那就相當於“長坂坡”裡沒有趙子龍、“空城計”裡沒有諸葛亮。19世紀初,出生於德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興盛。

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的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靠做古錢幣生意和發戰爭財而暴發,後主要投資於金融行業。19世紀初,他和他的5個兒子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到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家族的崛起,剛開始跟戰爭有關。伴隨著支援威靈頓的軍隊資金、淘金、開發蘇伊士運河等,家族不斷髮展壯大。曾經有一個時期,只要歐洲有戰爭,該家族就會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即使某國打敗了也沒關係,戰後他們可以為戰敗國提供賠款。就這樣,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信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到20世紀末時,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資產超過了50萬億美元。可以說,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在1833年不列顛帝國廢除奴隸制以後,曾拿出2000萬英鎊用以補償奴隸主的損失;1854年,他們還為英國在克里米亞同俄國的戰爭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貸款;1871年,他們又拿出了1億英鎊為法國向普魯士支付普法戰爭的賠款;他們還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鐵路,所有法國給俄國的貸款,都是由該家族提供的;在美國內戰期間,他們已成為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在歐洲金融界佔取了絕對主導地位,還通過扶植摩根財團發展壯大來牽制影響美國,並且力圖全面控制美國。1865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大幅度發展,於是把它在美國的分行都撤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由於戰爭而下降的機會,在美國發起了反攻,力圖擺脫受到控制的命運,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艱難。

被誇大的家族實力

在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中,羅斯柴爾德這個神秘家族無所不能,彷彿暗中操縱了整個世界。其實,他們並沒有那麼神秘,家族甚至開通了官方網站www.rothschild.com,裡面列出了羅斯柴爾德企業目前的情況。他們的成員也經常拋頭露面。2009年夏天,該家族第6代掌門人大衛在訪華期間曾表示,書中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描寫有些純屬杜撰,與真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吻合。為此,他曾私下要求現場嘉賓不邀請宋鴻兵。

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檔案當中記錄了一些投資事例。南非的戴比爾斯公司,很多人知道這是一家鑽石公司,他們擁有全球70%的鑽石產量。“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廣告詞就來源於戴爾比斯公司。該公司控制了全球的鑽石市場,運用商業手段將這種不太珍貴的石頭變成了今天的鑽石。它不僅僅在商業上賺足了錢,還狠狠地賺走了普通人的智商。還有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這三家鐵礦石集團可以說是讓各國鋼鐵企業又愛又恨的企業,因為他們的鐵礦石產量也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這幾家公司的背後其實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身影。還有酒店業,比如說聖雅克大酒店,這是很多國家領導人去法國的時都想要住的一家酒店,還有頂級的酒莊,拉菲和木桐,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

進入現代後,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業務主要是併購重組,就是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併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羅斯柴爾德的併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併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羅斯柴爾德家族目前的成員,這些人都是典型的歐洲銀行家,和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的銀行家們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在亞洲有一個辦公室,那就是位於香港的“荷蘭銀行-羅斯柴爾德”,因為它在亞洲的業務處於荷蘭銀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發言權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權,都是由荷蘭銀行主管的。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規模已經很小,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把羅斯柴爾德家族逼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美國的花旗財團和摩根財團趁機反撲,而歐洲的容克財團雖然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但他們利用瑞士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損失,在戰後取代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歐洲的金融寡頭。自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只能依賴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生存。

不得不提的是,羅斯柴爾德的家族式運作雖然曾經幫助他們開疆拓土,但也阻礙了他們的繼續發展。上世紀60年代,許多歐美大銀行靠上市籌集大量資金,而羅斯柴爾德則還是用自有資金髮展,這種古老的理念與現代金融格格不入。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作為老牌金融巨頭,即便羅斯柴爾德銀行已經衰落,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已經遍佈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

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

對財富嗅覺敏銳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自然不會錯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契機。他們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設有辦事處,在中國主要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中國客戶很多,既有央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有民營企業小肥羊、阿里巴巴。第6代掌門人大衛·羅斯柴爾德曾表示,葡萄酒、藝術和銀行是他們家族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有趣的是,據目前已有資料,該家族在中國已經涉足三大投資領域中的兩類。

作為財務顧問,他們曾參與了與中國相關的最大併購案,中國聯通以240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集團。2007年8月,羅施柴爾德家族出資2540萬歐元獲得青島商業銀行4.98%的股權,即9883萬股。2008年9月,中國銀監會正式批覆同意了這一交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的其他投資,還包括太平洋保險、百麗、北大青鳥IT培訓,以及民生銀行、阿里巴巴、新希望、羚銳股份、深長城、中糧屯河等。

2010年吉利成功簽約收購沃爾沃後,羅斯柴爾德家族浮出水面。在吉利200人收購團隊中,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路透社報道稱,中國最資深的女銀行家之一、兩名頂尖的瑞典籍汽車業內人士、一名倫敦市長的兒時夥伴,由這4個人領導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

在葡萄酒投資方面,2009年初,羅斯柴爾德的拉菲集團和中信華東集團,在山東省蓬萊市合作投資成立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項目一期總投資1億元。半年前,32歲的亞歷山大·羅斯柴爾德剛剛成為這個銀行帝國的第7代接班人。他此前在其他金融公司任職,5年前才進入家族企業。2012年底,羅斯柴爾德財團在中國舉行的拉菲酒會上,年輕的新掌門人亞歷山大專程到上海假座外灘羅斯福會所,設宴款待與拉菲紅酒有緣的中國企業界的人士和社會名流。亞歷山大·羅斯柴爾德非常看好中國的未來發展,計劃全面拓展在中國的金融投資業務和拉菲系列產品的高中端市場。可見,在沒有戰爭的年代,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年輕一代依然有自己的生財之道。

家族長期興盛的秘密

世界上的富豪家族很多,但能夠像羅斯柴爾德家族財富傳承200多年的卻不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跟政界搞好關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發跡一開始就跟政府密不可分,梅耶以很大的折扣賣幾枚罕見的金幣給馮·伊斯托弗將軍,很快將軍就把梅耶當作知己。經馮·伊斯托弗將軍引見,威廉王子召見了梅耶,原來王子本人也是金幣收藏家,梅耶用同樣的手段很快就讓王子對他青眼有加。普法戰爭中,威廉王子在逃跑前將一筆價值300萬美元的現金交給梅耶保管。就是這300萬現金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財富,成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2009年,大衛·羅斯柴爾德在做客央視《對話》欄目時透露,政界的人物,像德國的前總理施羅德一直都是羅斯柴爾德金融集團非常重要的顧問。還有薩科齊,在他當法國總統之前,就是該家族的朋友了。

其次,多元化的投資。羅斯柴爾德家族走的多元化經營的道路,有三個傳統的投資領域:葡萄酒、藝術和銀行,還投資於鐵路,包括在中國和印度的鐵路。此外的話,也非常青睞那些自然資源,比如會投資一些礦產,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不投資新的領域了,只不過這些是家族一貫投資的傳統領域。

再次,保守的家族化運作。在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中,該家族也因其保守的投資風格不傷毫髮成為一大奇蹟。在這次的金融危機當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無論是固有資產還是投資,都沒有受到任何一點的損失。他們避開了損失,是因為他們的保守,現在已經傳承到第7代了。此外,他們提供的服務是金融服務,而不是資本運營,所以風險很小。

“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這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該家族始終堅持維護猶太人的利益和名聲,他們認為這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但必須要有金錢作為後盾。1820年,內森宣佈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佈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二戰期間,在希特勒的反猶浪潮滔滔洶湧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藉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二戰以後,法國這一分支的第5代傳人愛德蒙·羅斯柴爾德在世期間,最知名的一次壯舉,便是幫助以色列建國。

羅斯柴爾德公司創始人琳·羅斯柴爾德

揭秘世界家族的財富傳奇

“新國九條”發佈,暗藏政策潛臺詞,A股牛市會否重啟,資本市場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羅斯柴爾德公司創始人琳·羅斯柴爾德,為您揭秘世界家族的財富傳奇。

琳·羅斯柴爾德希望選擇長遠的投資。

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信託業迴歸本源,制度差異之下家族財富如何傳承。資本市場永遠是現實的也是短視的,當考核期以季度來衡量的時候,越來越少的人願意沉下心來,去考慮中長期的東西。不過最近證監會出臺了多項措施,比如說計劃發行百家上市新股,進一步改革創新版等等,這都在落實一條長期的規劃。而這條規劃就是“新國九條”,在“新國九條”裡提到了推進股票註冊制改革,形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等等內容。

的確,如果你想從這個“新國九條”裡,尋找到直接的短期有力的救市政策,也許你會失望。但是如果你把時間週期拉長,很快就能發現情況似乎並不想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先讓我們在“新國九條”的潛臺詞裡,看看到底有哪些乾貨。我們發現所有能出臺的政策都已經藏在了條款當中,比如說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改革,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完善退市制度,培育私募市場等等,這都讓人眼前一亮。不過無論是註冊制還是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大幅提高股權的融資規模。

在過去的幾十年的時間裡,管理層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渴望大幅的提升股權融資的規模,也從來沒有如此決絕的要無視市場情緒,重啟IPO,這才是“新國九條”最核心的內容。那麼“新國九條”究竟會對資本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是否能夠重啟A股牛市呢?監管層為什麼又在這個時候推出“新國九條”?本期的頭條觀察我們就一起來帶您解讀“新國九條”。

近日證監會發布,從今年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並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半年發行100家。有分析認為此舉是為明確市場預期,也是證監會落實“新國九條”的舉措之一。這個國務院頒佈“新國九條”,它是對過去兩年政策的一個總結。並沒有提出太多新的提法,它的內心內容,一方面是把新股發行的體制,從原來的審批制轉向註冊制。轉向註冊制之後新股發行程序大大簡化,提高新股發行的市場化程度,這樣可能會導致新股發行數量比較多。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有一定的幫助。

近期發佈的“新國九條”強調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等。新條一發布就為股市帶來利好刺激,當日反盤超過2%,不過上漲勢頭始終只是虛火一槍。在滬深兩市雙雙高開高走僅一天之後,就再度迎來震盪下線的調整走勢。宏觀利好的政策沒有抵得過市場壓力,“新國九條”帶來的一日遊行情,也令多方信心不穩。業內人士稱,由於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仍然弱於市場預期,市場內短期缺乏新的熱點。再加上IPO申報窗口重新啟動的因素,短線利空的消息刺激資金大幅流出,這樣讓市場難逃恐慌的氣氛。

這個市場出現一日遊,我覺得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就是不可否認這個“新國九條”它的每一條。如果在未來能夠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且是不折不扣的實施,當然這兩個前提是很重要的。那麼對未來資本市場一定會起到一個翻天覆地的,實質性的一個變化,但是我們必須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從定基調到制定方案,到最後實施它是有一個,中間有個曲折的過程的。而中間是不是還會有打折扣,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所以說從市場本身的理解來看的話,採取觀望態度我覺得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不是說你靠強行針,市場就能夠立馬的活躍起來。所以說還是需要看後面市場的一個,對這些利好的逐步的一個吃透,以及這些利好的一個逐步的實施過程。

有分析認為,“新國九條”的出臺並不是為了A股市場暫時性的救活,而是為了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的發展起一點基礎性的作用。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認識“新國九條”的制式(音)作用,可能就會冷靜下來,思考我們資本市場下一步到底應該怎麼辦。

“新國九條”的條款,看起來紛繁複雜,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應該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是完全正確的,但問題是國務院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推出“新國九條”呢,要想解釋這一點恐怕我們得先拉長曆史縱深,多年前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為中國帶來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這種經濟打法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就進入了巔峰時期。有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也就有了工商業繁榮和農民進城,由此產生的龐大的貿易盈餘和人民幣升值,也就促生了房地產的牛市。

雖說,這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卻也妨礙了中國經濟的轉型。而金融和實物資產的相互吹泡沫的遊戲,也終於在今年玩到了盡頭。面對經濟新的常態我們又該怎麼做呢,迴歸實體經濟靠創新促增長也許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發展實體經濟仍然離不開融資,那麼既然這個間接融資已經到了一定的天花板,直接融資還能夠被忽略嗎?中國有句老話叫“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股市要想具備融資的功能,就必須先得有真正的投資價值。所以政府要打擊老鼠倉,打擊上市公司圈錢要讓錢到會賺錢的那裡去。由此看來“新國九條”與三中全會,市場化改革方向是一脈相承的,核心就只有一條“市場選擇優勝劣汰”。

“新國九條”的頒佈,讓不少股民回憶起十年前,推動股權分置改革的“老國九條”。“老國九條”推出之後,曾經催生出一撥行情,中國A股市場從1700點一路飆升至6300點,然而好景不長牛市迅速崩塌,不計其數的股民葬身其中。

老的國九條,其實它的是2004年推出的,真正的行情是在2005年的6月6號,就是滬中資是跌破了1000點,就到998,那個印象非常深刻。因為那個時候我個人也是對這個提出了一個看法,就是說跌破千點行情就起。那麼其中有個主要邏輯就是對“老國九條”的一個梳理,當時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從2004年推到2005年的年中,其實它有一個漫長的時間。所以這個告訴大家是什麼,就是政策希望呵護的底,往往不一定是市場它認可的底,市場需要有自己的行為去走出來。

如今“新國九條”並沒有重蹈十年前的覆轍,面對中國經濟現狀他具有更長遠的意義。現如今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以及產能過剩泡沫,共同構成了泡沫三劍客。金融部門的槓桿率已經到了180%,很難承受新一輪大幅上行。同時債券融資的路正越走越窄,唯一的出路就是大規模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但是這件事可不容易。以2013年為例,貸款融資12多萬億元,債券融資9萬億元,而股權融資募集總資金僅為4016億元佔比1.8%,體量大小可見一斑。

過去這麼十幾、二十年了,其實相當部分是股民給的它們,這樣的一個資金股權的比例。但是這樣的肯定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還有比如新三版,但是這個提高我認為核心的重點,不在於說你割出來N個這樣一些板塊。而是要給直接融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就是它直接融資能不能帶來一個回報,那麼回報的一個最前提的是什麼,你要給我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一個環境,我們不是僅僅盯著說,我要提高直接股權融資比例。而應該想到,我提高比例的後果是什麼,我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如果只是說僅僅是說想通過這樣去圈錢,去這樣的去吸引各種各樣的資金的話,我想這就是一個涸轍之魚的遊戲,最終你會發現這個池塘的水還是會幹。

有預測分析從現在開始,資本市場將迎來極其煎熬的時刻,一方面經受當期供給大幅增加的煎熬。做好100家IPO的準備。而從正式進入註冊制開始,市場反而會企穩甚至逐漸好起來,隨後股權融資規模大幅提升,將推動經濟上行。資本市場將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一輪牛市。

對比“老國九條”的強調規範和監管,“新國九條”進步就比較大,更注重以扶持和呵護的態度來發展資本市場。然而新聞界呢,其實並沒有太多超預期的東西,很多方面其實老的文件裡都有所提及,比如說完善稅收政策,減輕稅負,完善退市制度等等。但是說實話從過去到現在,這些都沒有得到太有效的落實,所以呢要對市場產生切實的影響,關鍵還是在於細則的出臺,以及能不能得到具體有效的落實。此外還有分析認為,“新國九條”還是側重於融資的功能,並沒有對融資和投資二者重新定位。在“新國九條”當中,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仍然有待加強,所謂的保護投資者在關鍵地方,就往往保護不上,往往是避重就輕。比如說在美股當中就有這個,經常被投資者用到的叫集體訴訟,但是A股還沒有這項制度,個人投資者往往無法真正地得到賠償。總之“新國九條”還只是一個框架性文件,還需要一系列可操作的細則來配套落實,在某種意義上它更像是立春的信號,立春之後不見得就沒有霜雪,但是豔陽高照的日子多了,就總有繁花似錦的時候。

全世界最古老最低調最神秘的財富家族,可以說非羅斯柴爾德家族莫屬。而大多數中國是從《貨幣戰爭》這本書中認識它們的,二戰之前的兩個世紀裡,這個家族是全球經濟命脈的掌控者,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卻又大隱隱於市。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它們幾乎是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不僅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而且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曾向他們貸過款。二十世紀初它們甚至還控制了全球的黃金市場,沒有人知道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答案恐怕只有家族的核心成員才清楚。

揭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神秘面紗

琳·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七代掌門人伊夫林·羅斯柴爾德爵士夫人,其投資領域遍佈金融、服務、科技和通訊領域等。在公眾看來羅斯柴爾德家族,非常低調並且非常神秘,您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方法,你們對什麼方面尤其感興趣。

琳·羅斯柴爾德(EL羅斯柴爾德公司創始人)的丈夫也就是伊夫林羅斯柴爾德,把羅斯柴爾德銀行帶到了中國。作為中國開放後,第一個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的銀行,所以羅斯柴爾德銀行在中國的北京等地有辦公室。E.L羅斯柴爾德公司的業務非常多元化,比如在全球的私人投資,包括經濟學人雜誌,房地產和巧克力,所以我們做的是家族投資。而且這些投資其實是非常私密的,所以你是對的,我們其實很低調。

我們希望選擇長遠的投資,同時也希望公司能一直運營下去,我們試著在我們的做的事情上,扮演一個積極的,對人有幫助的股東。我們剛剛對非洲的一個公司進行了投資,那個公司是做手機網絡基站的,我們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我們的首要標準就是找一個非常棒的運營團隊,在生意上我們相信一些公司有可發展的潛力,這就是我們這家公司開始運作的原因,我們首先試著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最好的機會,然後我們找到最好的團隊去執行,我們對這些投資對象的管理團隊非常支持,會盡量保證從始至終,與他們一起經營這些項目。

隨著美聯儲縮減大規模刺激舉措,亞洲新型國家金融環境緊縮程度超過預期,經濟增長承壓。分析指出經濟市場國家表現將進一步出現分化,一些負債較少的新型經濟體會從發達經濟體的反彈中收益。

我們知道美國QE的退出,對新興市場影響很大,您認為它對亞洲市場有什麼影響?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琳·羅斯柴爾德認為,首先QE之後利率的降低,包括大規模購債,是在2008年後央行開始實行的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受人詬病的政策。2008年開始的貨幣寬鬆政策,就像之前1930年代貨幣緊縮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全球金融危機。因此結果是借貸上升,因為利率非常低,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開始轉向亞洲和其他發展中的經濟體尋求收益。物價上升金融活動收益巨大,這一切都發生在2008到2013年間,這正是QE實施的時候。這就像是一種毒藥,承受痛苦的是那些只拿到低利率存款者,和領取養老金和撫卹金的人。所以不可避免地,我們不得不停掉毒藥,這正解釋了為何美聯儲進行貨幣緊縮是正確的決定,美國歐洲和英國都不得不進行緊縮。

因為我們必須讓它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存款人承受了巨大的金融壓力,他們承受了如此長時間低利率環境。所以當給美國經濟開的藥,要停下來的時候,一些問題慢慢顯現出來了。這個過程必定是比較緩慢的,因此我相信這會有一個過程,所以確實這個會給亞洲經濟造成一定壓力,如果這個過程太快了的話,但是我相信QE取消後,亞洲經濟將能夠提供足夠的需求。同時調整其匯率,以應對不可避免的資產退潮,回到發達經濟體當QE退出開始的時候。我是支持QE逐漸退出,並且我支持比我們現在看到還要快的退出,因為我認為對存款者們的金融壓力,實在是太大了。老年人無法妥善保持自己的財產,我們不應該要求他們追求高收益,所以我認為QE退出是正確的。

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會加速發展中國家的資產外逃,有人就說美國QE的退出可能會導致,中國房價的下跌,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琳·羅斯柴爾德不認為是這樣,認為中國有內部的資源,可以調整並應對。QE退出造成的資本外逃,銀行也會有一定作用,而且中國日前有巨大的優質的影子銀行市場,能夠讓資金流向,那些需要投資的人的手裡。我也認為近期的信貸違約事件,讓違約在中國真正發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就讓世界看到壞賬是可以發生的。在市場經濟中不好的公司是需要破產的,在美國我們無成千上百家倒閉的銀行,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它重新清理了銀行系統,那些好的銀行才能得到更好的金融條件,所以我認為開始允許銀行和公司破產,是中國跨出的很好的一步。我覺得這是積極信號,並不是消極信號。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投資哪些產業比較有興趣,能不能給我們中國的投資者一些投資建議?

琳·羅斯柴爾德認為在中國有兩個方向,我們是一直堅持看好的,其中一個是教育方面,因為高等教育對中國財富增長越來越重要,公營機構將無法完全滿足,中國對高等教育需求。現在在美國即使我們現在有嚴重的事業問題,但是我們同時也有三百萬的工作崗位空缺,因為這些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種培訓有價值的技能的教育模型,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所以這方面產業我們在密切關注,另一方面在整個亞洲甚至整個發展中國家中,保險業蒸蒸日上,因為毫無疑問假如一個國家變得富有,由貧窮國家轉型為中產階級國家。像中國這種仍有6億人面臨溫飽問題,他們仍然需要變得更加富裕,人均收入有待提升,雖然已經開始提升。當中產階級逐漸龐大起來的時候,保險業市場也隨著龐大起來,因為當人們更加富有的時候,他們會把財富留一部分出來給自己老年使用,他們希望自己的健康得到保證,還有一個現象在中國很有趣,就是中國現在還沒有遇到以後可能會有,中等收入陷進。中產階級福利困局,所以中產階級需要自我保護,那些提供的醫療保險或者教育產品的公司,都是中產階級迫切需要的。

聊完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回來再看看中國的家族財富是如何傳承的,看看家族辦公室在中國的萌芽。近年以來信託業一系列的兌付危機的出現,讓各家信託公司在嚴控風險的同時,也面臨著行業轉型的壓力。告別野蠻生長迴歸信託本來的面貌,成為了業內一致認同的轉型基調。日前銀監會出臺的99號文,就特別提到要推動信託公司的業務轉型,探索家族財富的管理,為客戶量身定製資產管理方案。實際上所謂的家族信託,就是說這個信託機構受個人或者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來處置家族的財產,以實現這些客戶財富的規劃以及傳承。

對這些家族而言,信託傳承財富的方式,可以起到保護財富有效繼承和優化稅務的作用,同時還具有保密性、延續性的特點,可謂是客戶的守財利器。對於一些富豪家族來說,當一代的創業者積累了鉅額財富和產業,而後代無意或者沒有能力接班的時候,那麼家族信託就往往是延續家族財富的最好的選擇。在海外家族信託被公認是優於遺囑的財富傳承工具,幾乎每個名門望族都有一個設計複雜的家族信託,比如說人們耳熟能詳的洛克菲勒、杜邦家族、沃爾瑪、沃頓家族等等,即便是在數百年的動盪中,也依然能夠實現家族財富的傳承,並且日益富足。

最近國內多家信託公司相繼推出了家族辦公室這個概念,讓這一在歐美盛行已久的家族財富管理方式,終於正式在中國萌芽。信託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理念,才開始重新的迴歸。有業內人士就預測說這個家族財富管理領域,或許將成為信託公司轉型的藍海。隨著稅收法律等層面的障礙,逐漸得以突破和解決,信託公司將是大有可為。那麼未來家族信託能否在國內順利的落地呢,信託業又能否藉此來實現這個成功的轉型呢,我們來看本期的特別視點。

家族財富傳承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有多年運作經驗的海外,通過家族信託的方式實現財富傳承,一直是非常主流的方式。例如有許多高淨值財富投資者,非常在意家財是否由自己的血親後代所繼承,通過設立家族信託可以保證無論委託人或其配偶,再婚多少次家族財產受益人,都只能是其子女或其他制定受益人,這就是信託廣為人知的財產安全隔離功能。

當你有家產,而且你這個財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後,你是不是一次把所有的錢給你的小孩或給你的下一代,那這麼多的錢。比如說一億你直接給一個你的小孩,可能二十幾歲,你覺得放心嗎?他能夠管好這個財產嗎?所以其實為什麼需要家族信託。最重要就是說,這個財富在傳承的過程裡面,他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跟方法。

此外運用信託方式避稅節稅,也是它受到富豪階層青睞的原因。在美國家族可以通過設立所謂的朝代信託,從而避免遺產稅和隔代轉移稅,由於美國遺產稅的最高編輯稅率高達45%,假設遺產傳承三代通過朝代信託,可能會幫助繼承人節省高達73%的稅收。

因為在國際上比較發達的國家,比方美國比方臺灣,英國他們都是有遺產稅的是吧。那我們國家也這種可能性比較大的。但是設立信託,比方我們現在設立信託以後,將來委託人去逝你這信託財產是不屬於遺產的,它是不作為遺產來繼承的,它只是按照信託的方案去管理去分配,所以它是不需要支付遺產稅的。

與家族基金會或控股公司等財富管理手段相比,信託可以更好的安排財富傳承。比如第一代的創業者為防止下一代揮霍金錢,希望在財富傳承過程中,有一定的制約可以設定孩子,達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或完成學業後,才能獲得這些財富。或者有些富豪擔心子女的婚姻變故會對家族財富造成損失,也可以預先防範。

那梅豔芳防止她母親譚美珍去揮霍財產,她把她一個多億的遺產都交給家族信託,每個月給她母親之前7萬,後來有調整就是說生活費你按月領取,她母親愛打牌賭博是不是,但起碼你花完以後你下個月還有啊,一直到老到去逝為止。

信託和人類的想像力媲美,這是美國經濟學家斯科特形容信託制度靈魂性的經典名言。在西方國家信託制度古老而成熟,而它被用來管理家族財富的歷史呢,同樣悠久。據說家族信託的雛形出現於古羅馬,當時一些富翁唯恐子孫蕩盡家財,就在生前用契約的形式,將部分財產委託給可靠的人士代管,繼承人只有達到某些特定的條件,才能夠根據契約從受託人的手中得到相應的資產。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家族信託,誕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設置的初衷呢,是一些大的家族式企業創始人,為了避免死後出現家族紛爭導致企業分崩離析,或者是家族的破產。所以在生前就設立了家族信託基金,將部分的財產轉讓給可以信賴的信託機構,或者是個人來打理。

轉讓之後呢委託者本人就喪失了對於這部分資產的自由支配權,而受託人則只能根據與委託人所簽訂的契約來分配和處置財產。比如說美國著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從1934年開始,它的家族就為後人設立了一系列的遺產信託,遺產由管理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不受繼承人的直接控制。信託基金則按照遺囑的規定,定期給家族的繼承人們支付生活保障金,以保障他的生活。在嚴格而複雜的家族信託計劃之下,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依然在書寫著自己的財富傳奇。如今家族信託在海外已經是非常普遍的財富規劃手段,在中國香港及歐美髮達地區,很多人都以個人的名義設立了信託,而且信託不止是大富豪才能使用,個人財產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人就可以考慮設立這個信託,非常的標準化。

對於資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目前在中國呢隨著第一代創業者面臨財富傳承的問題,家族信託在國內也逐漸的被認可,龐大的潛在市場需求,也讓各大信託公司看到了新的機遇。

根據2013中國私人銀行財富報告預測,中國內地可投資資產規模一千萬以上的高淨值人群,在2013年底將達到84萬人,對應的財富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財富市場,也紛紛刺激信託公司希望藉助家族信託迴歸到本源業務。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家族信託成為信託公司轉型話題中頻繁提到的詞彙。

很早我們就認為,這個私人銀行發展到一個階段的時候,這種財富傳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那當然在界內需要時間,需要讓客戶去慢慢的理解,也體會說這個工具它是這樣用的,它的效果是這樣子的,它有這樣的好處。比如說在財富的規劃、傳承的規劃、替自己養老的規劃,還有跟你的財產的隔離上的好處。2012年9月,國內發行的第一單家族信託落地,拉開了家族信託在中國本土化發展的序幕。隨後又有兩家信託公司推出家族辦公室,旨在為超高淨值客戶提供涉及財富管理、財富人生規劃、接班人培養、公司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務。

我們知道在大家不是很有錢的時候,我們的第一需求就是要賺錢,致富、創富是作為我們的第一需求。當你的資金到達一定量的時候,哇我已經錢很多了,我自己完全用不完了,甚至我幾代都用不完的時候,你肯定就會考慮到,我這手頭的資金怎麼變得安全。所以它是一個過程,它並不是像以前的信託產品,我買了一個信託從此以後我就在家裡等收益了這樣子,不是這樣子一個過程,它是一個幾十年的規劃。

伴隨著國內家族信託的持續火熱,家族信託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而人們對家族信託的最大擔憂,則來自於國內在家族信託領域的法律空白,由於國內信託財產登記轉移等配套制度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給家族信託的發展帶來障礙。

我們的家族信託資產它既要是合法,可以合法流通的資產我們都可以做,甚至按照信託法的規定,限制流通的資產經過同意以後,也是可以做信託財產的。大家現在由於說,我們沒有一個完善的登記制度的話,在操作層面來說第一個來說擔心它的效率,第二可能會導致一些費用的增加,比如稅費的增加對不對。法律永遠都不會健全,要不美國就不會再修法,它也不會增加立法是吧,那就是法律永遠都是滯後於你這個社會經濟,然後你去修正去調整,經過叛逆完善它。此外從財產隔離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家族信託是要將所有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變更的。而亞洲人對此不太能接受,認為所有權變化是很大的問題,這就需要創新出新的法律結構。

這個所有權你是交到受託人去,然後銀行幫你打理。因為你是交去的,所有整個運作會跟你自己決策,那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樣子所以客人要適應。不到十年,中國的信託資產規模增長超過了30倍,從2006年的3600億,攀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1.7萬億,已經超過了保險行業,牢牢坐穩了金融業的第二把交椅。雖然差不多的黃金十年之後,近期的信託業正在經歷著逃不掉的成長的煩惱,走入公眾眼簾的是兌付高峰,預期兌付最嚴監管等等這些負面的詞彙。實際上過去若干年信託業的業務範圍,都並非是真正屬於信託業本身該做的業務,而是在中國特定環境下的特殊產品。更多的是承擔一個影子銀行的功能,是銀行體系外融資的一個渠道,然而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應該是財富管理、財富增值,單純成為影子銀行的融資渠道,不是長久的發展之計。

而未來隨著信託市場逐漸成熟,家族信託這種尊重“受人之託替人理財的觀念”將能夠得到發揚,並將成為信託公司主要的業務模式。此前貝恩諮詢公司聯合發佈的一份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就稱,家族信託作為對家族財富進行長期規劃和風險隔離的重要金融工具,已經受到許多高淨值人士的關注。從高淨值人士對於產品需求的角度來看,家族信託位於這些金融工具的首位,提及率接近40%。未來隨著中國高淨值群體的不斷擴大,隨著財富的代繼交接和傳承,這種極具靈活屬性的信託制度,是否會在家族信託領域,再次煥發出榮耀的光芒呢,我們拭目以待。

⒈ 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意味著冷戰的開始。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其金融王朝的建立也有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次驚濤駭浪,每當時代變遷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能依靠強勁的適應能力而得以生存、壯大。

每當時代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媒體總是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古老的家族很快就會像恐龍一樣走下歷史舞臺,但每次都會猜錯。這正是因為它們低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的能力。憑藉著“彈性”和“英勇”這兩件世傳的精神武器,家族很快融入了戰後的時代潮流,繼續在商海中如魚得水。

⒉ 低調行事,卻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表面上看是變小了,實際上卻變得更大了。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人現在只是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它。但實際情況是,它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著它根本不用公佈年報。二百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清楚。它在世界經濟界的影響,也只有極少數細心的專業人士才能發現。他們擁有對世界金融,戰爭等方面敏銳的洞察力和早於任何個人及國家的消息和情報。同樣,對於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參與多深,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發覺蛛絲馬跡。實際上,2004年為英國政府的移動通訊3G牌照拍賣充當融資顧問的,便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不過這條消息在《華爾街日報》上絕對看不到。有這麼一句話:在金融界你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作為一個士兵卻不知道誰是拿破崙,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

據Paris Orléans Annual report 2010/2011,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總資產為86.2萬億歐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