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获得的,谁也不可能一步登天,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通过司马懿的一生,从一个曹操身边小小的谋士,一直到后来朝廷的托孤重臣,最后谋取曹魏天下,司马家一家独大,统治天下。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他在,为人处事众生之以下这三个智慧法则。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一、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曹丕临死前将司马懿任命为托孤重臣,让他辅佐曹叡,此时的司马懿手握朝廷重权。但是到后来曹叡死后,曹爽当政。曹爽一人独断专权,嚣张跋扈,她因为嫉妒司马懿手中握有的权力太大,因此把司马懿提升为太傅,但是在实际上却是架空了司马懿的控制权。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司马懿对于曹爽对自己的这种做法无动于衷,但是他的学生却很难咽得下去这口气,经常来劝他,希望司马懿能够对此作出反击。司马懿告诉他的学生,如果自己对曹操的这种做法作出反击的话,那不是重蹈杨修的覆辙吗?司马懿之所以对曹爽的做法不同于,并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因为他内心一直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变得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当我们在遭遇到人生的困境或者是面临生活中的竞争对手时,千万不要急着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而是要学会静待良机,等到对方露出破绽的时候我们可以后发制人。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二、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曹爽和司马懿当时都是辅政大臣,但是因为曹爽的独断专权,他一直在不断的削弱司马懿的权力。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内心非常的愤怒,啥时候学的,吵吵的,这种做法太过分了,是在凌辱自己的父亲和家族,自己的父亲如此忍耐是没有必要的。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司马懿告诉自己的儿子,曹爽的才能与诸葛亮相比,就如同蝼蚁一般。自己连诸葛亮都不怕,还会怕他吗?如果自己与曹爽这样的愚蠢之人硬碰硬的话,岂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愚蠢吗?人的一生难免与愚蠢,要学会向愚蠢低头。曹爽这样的做法,确实也没有笑到最后,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也没有取得好下场。

三、司马懿曾说,自己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有一部电视剧叫《军师联盟》。司马懿在辅佐曹操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杨修,杨修依仗着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司马懿。后来因为杨修恃才放旷,得罪了曹操,被曹操判处死刑,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一面。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曹操心想他们两人明争暗斗这么多年,自己这样的做法应该是给司马懿扫清了敌人,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去见杨修呢?是哪一句告诉曹操自己这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司马懿这样广阔的胸襟感动了曹操,因此曹操也越来越欣赏和重用他。司马懿的一生有两个最大的对手,除了杨修之外就是诸葛亮了。但是司马懿自始至终对杨修和诸葛亮这样的人都充满了尊敬,虽然可能彼此之间处于不同的阵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司马懿却一直把杨旭和诸葛亮当做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司马懿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深知3个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

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之后病死五丈原,司马懿还特意去祭拜了诸葛亮。司马懿曾经夸赞孔明说,“你一生如水一般清白,虽然你我二人为敌六载,但是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称你一声,先生”。是哪里这样的胸襟和气量值得我们学习,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从对手身上学习长处,尊重对手,取长补短,这是因为有了对手,我们才有了竞争力,自己才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