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爲他深知3個爲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一個人的成功都是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獲得的,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可以通過司馬懿的一生,從一個曹操身邊小小的謀士,一直到後來朝廷的託孤重臣,最後謀取曹魏天下,司馬家一家獨大,統治天下。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為他在,為人處事眾生之以下這三個智慧法則。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一、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曹丕臨死前將司馬懿任命為託孤重臣,讓他輔佐曹叡,此時的司馬懿手握朝廷重權。但是到後來曹叡死後,曹爽當政。曹爽一人獨斷專權,囂張跋扈,她因為嫉妒司馬懿手中握有的權力太大,因此把司馬懿提升為太傅,但是在實際上卻是架空了司馬懿的控制權。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司馬懿對於曹爽對自己的這種做法無動於衷,但是他的學生卻很難嚥得下去這口氣,經常來勸他,希望司馬懿能夠對此作出反擊。司馬懿告訴他的學生,如果自己對曹操的這種做法作出反擊的話,那不是重蹈楊修的覆轍嗎?司馬懿之所以對曹爽的做法不同於,並不是因為他懦弱,而是因為他內心一直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而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內心變得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當我們在遭遇到人生的困境或者是面臨生活中的競爭對手時,千萬不要急著與對方拼個魚死網破,而是要學會靜待良機,等到對方露出破綻的時候我們可以後發制人。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二、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曹爽和司馬懿當時都是輔政大臣,但是因為曹爽的獨斷專權,他一直在不斷的削弱司馬懿的權力。面對這種情況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內心非常的憤怒,啥時候學的,吵吵的,這種做法太過分了,是在凌辱自己的父親和家族,自己的父親如此忍耐是沒有必要的。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司馬懿告訴自己的兒子,曹爽的才能與諸葛亮相比,就如同螻蟻一般。自己連諸葛亮都不怕,還會怕他嗎?如果自己與曹爽這樣的愚蠢之人硬碰硬的話,豈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愚蠢嗎?人的一生難免與愚蠢,要學會向愚蠢低頭。曹爽這樣的做法,確實也沒有笑到最後,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也沒有取得好下場。

三、司馬懿曾說,自己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有一部電視劇叫《軍師聯盟》。司馬懿在輔佐曹操的時候,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楊修,楊修依仗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司馬懿。後來因為楊修恃才放曠,得罪了曹操,被曹操判處死刑,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卻主動請求曹操讓他見楊修一面。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曹操心想他們兩人明爭暗鬥這麼多年,自己這樣的做法應該是給司馬懿掃清了敵人,但是他為什麼還要去見楊修呢?是哪一句告訴曹操自己這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司馬懿這樣廣闊的胸襟感動了曹操,因此曹操也越來越欣賞和重用他。司馬懿的一生有兩個最大的對手,除了楊修之外就是諸葛亮了。但是司馬懿自始至終對楊修和諸葛亮這樣的人都充滿了尊敬,雖然可能彼此之間處於不同的陣營,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司馬懿卻一直把楊旭和諸葛亮當做是自己的良師益友。

司馬懿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為他深知3個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之後病死五丈原,司馬懿還特意去祭拜了諸葛亮。司馬懿曾經誇讚孔明說,“你一生如水一般清白,雖然你我二人為敵六載,但是我卻一直視你為知音。孔明讓我尊稱你一聲,先生”。是哪裡這樣的胸襟和氣量值得我們學習,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職場上,我們要學會,從對手身上學習長處,尊重對手,取長補短,這是因為有了對手,我們才有了競爭力,自己才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大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