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提及“三十六字官箴”,相信很多領導幹部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篇只有三十六個字的箴言,其全文是: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碑文的首刻者是明代戶部侍郎兼山東巡撫年富。而傳承者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廣東連平的顏氏三代。

在如今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有家“顏氏廉政文化展示館”,館裡展出了顏氏祖孫三代以“三十六字官箴”為座右銘、清廉為民、勤政為民的一生。

“官箴”的發現者與第一位傳承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顏希深。

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乾隆26年,乾隆皇帝沿京杭大運河南下,第五次巡視江南。對地方官員來說,皇帝巡視是畢生難逢的良機。

若能給皇帝留下好印象,直接可以少奮鬥幾十年。因此,地方官員接駕並陪同皇帝巡視是頭等大事,各省、府、州、縣官員,也要全員上陣。

乾隆一行到達山東濟寧州,此地卻沒見著儀仗隊,碼頭也並不熱鬧,就連知州也沒來迎駕。這可氣惱了活動主辦者和珅,將山東巡撫找來,臭罵一頓,命山東巡撫把顏希深及他的母親找來接駕。

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顏希深的母親何氏就住在濟寧府,很快就到了,見了乾隆皇帝及皇太后卻並不驚慌。乾隆瞠目圓瞪:“你可是顏希深的母親?你兒子去哪了?”

顏母泣訴道:“前幾日,濟寧出現水災,各縣災民紛紛前來哭訴,我見災民如此悽慘,況且天子以民為本,所以自作主張,令我兒下鄉賑災,不料至今未歸,耽誤了接駕的大禮。”

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這時的乾隆還不糊塗,被她這樣一說,頓時怒氣全消。俗話說:“國無民,何有君?” 乾隆非但沒有治顏希深不敬之罪,反而對這個視民如子的知州,大加讚賞。

過了不久,顏希深匆忙趕來,只見他從頭到腳都是泥水,面色疲憊,官容不整,見了皇帝就叩頭謝罪,說:“皇上巡視濟寧的下扎早就收到,也做了準備,不巧運河決口,遂開倉賑災。但災民飢腸轆轆,你爭我奪的場面很多,臣不敢不親自監督,以致誤了接駕供差的大事。”一席話又說得乾隆連連點頭,稱讚說:“他時可大用”。

乾隆下江南,一官員忘記接駕,乾隆見其母,頓時怒氣全消

果然,顏希深後來節節高升,先後出任湖南巡撫、兵部侍郎、貴州巡撫、雲南巡撫,因積勞成疾卒於任上,終年51歲,歸葬廣東長寧(今新豐縣)錫場鎮(現歸東源縣),入清代漢族名宦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