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說到《水滸傳》中的“林教頭”,列位看官大約是不會陌生的。這位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可是大大的有名。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金聖嘆說“林沖最毒”;同是清初時候的安徽桐庵老人王望如說“林沖真天相者”;到了現如今更多人說“林沖最慫”。

這些評價從水滸中來,我們便到水滸中去,看看這林教頭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

01

教 頭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林教頭一出場,就是隨著林娘子張氏和使女錦兒去岳廟還願,中途卻又掉了隊,和魯智深喝酒侃大山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這一家子去還的什麼願呢?林教頭又怎麼敢中途掉隊呢?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要知道,大凡上香許願,也就是求福,求壽,求子,求財,求去病,求前程這麼幾種。

那麼林教頭一家人—或者說林娘子—許的是什麼願呢。從小說中看應該是“

求前程”無疑了。

在林娘子看來,林沖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職位就是求來的。

那林沖怎麼好意思掉隊呢,這可是給他還願啊。

卻原來從小說第二回,“王進出走延安府”,導致了禁軍教頭出缺,到林沖還願大約間隔了一年半的時間,甚至更多。

這麼計算,林沖和其他競爭者為了這個禁軍教頭進行了漫長而艱苦卓絕的鬥爭。

當然最終是咱們的林教頭獲勝了,這中間自然少不了上級主管高太尉的待價而沽和林沖自身的力壓群倫。

這期間一系列的博弈、交換、妥協,想必也是精彩紛呈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所以只有林沖心中最清楚,這個教頭是怎麼來的,至少和岳廟中供奉的“五嶽帝君”沒甚關係,所以不拜也罷。

正好看到魯智深順眼,就索性借個由頭去喝酒了。這才引出後面的傳奇故事。

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只要是和老婆出去,無論什麼情況、什麼心情,都一定要鞍前馬後的伺候著,否則誰知道會出什麼事兒呢。當然現下的男同胞們做的都還是不錯的。

02

休 妻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高衙內第一次調戲林娘子就是在岳廟,誰讓林沖沒跟在身邊呢。等到林沖趕到,見牽涉到了主管領導的兒子就很自然的手軟了,一頓痛打更是沒有了,甚至連託辭都找好了:

林沖道:“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這也就奠定了林教頭對於這次“高衙內調戲林娘子”事件,以及後續的類似事件的態度。

好一個“不怕官,只怕管”,看來林教頭是“服管的”,雖然自己“鬱鬱不樂,悶悶不已”,但事情處理的是很符合“潛規則”的。

高衙內第二次調戲林娘子是在陸謙的家裡。高衙內擺了酒菜,騙來了林娘子,關了門戶,死皮賴臉的表白了一個多小時。林娘子呢,書中說是嚴詞拒絕。

等到林教頭跑來,依然是手軟,還要先叫“大嫂開門!”驚走高衙內。絕對的遵守了 “潛規則”。之後對陸謙家的打砸,也不過是對於不遵守“潛規則”的高衙內的一種武力威懾。

有了這兩次,林教頭“慫人”的名頭也就被奠定了,其實真的冤枉他了。林教頭不過是為了遵守“潛規則”而已。

這一段告訴了我們,“潛規則”終究是見不得光的,以之為準繩辦事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本人遵守了,也有可能換不來對方的遵守,這就只能算是自作自受了。

之後林教頭迎來的是同樣不遵守“潛規則”的高太尉的報復,而且是一擊KO—手持利刃擅闖白虎節堂,這可是死罪。最終林沖被判了發配滄州。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臨走時林教頭很“爺們兒”的認慫了。他被髮配了,不能武力維護林娘子了,那麼就連最後的“名分維護”也果斷放棄了。

林沖執手對丈人說道:“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吃了一場屈官司。……今小人遭這場橫事,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如此,林沖去的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

休妻在林沖看來就是一場“潛規則”指導下的交換,對價就是“免得高衙內陷害”。這就是再明顯不過的“求放過”了。

03

夜 奔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不過這場林教頭寄予厚望的“潛規則交換”,並沒有達成,甚至並沒有得到高氏一班人的認可和重視。

被陸謙買通的押送公人,一路上折磨林沖,捱到野豬林終於圖窮匕見。而被魯智深搭救後,林教頭一轉身就把魯智深給賣了個乾淨。

兩個公人道:“好個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樹!”林沖道:“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起來。”二人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

也許林教頭覺得魯智深的身份藏不住,就索性當人情送了。這又不得不說,在林教頭的心中並沒有把魯智深當做知心換命的朋友兄弟

陸謙第二次加害林沖,倒是有一個周密的計劃,火燒了林沖看管的草料場。可是百密一疏,放火之先並沒有確認林沖是否身在草料場中,以至於果報立現,風雪山神廟

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孔子曰過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再說林教頭,對調戲他娘子的高衙內可以手軟,甚至對要殺他的押送公人也可以不動毫髮,為什麼這時卻暴起殺人了呢?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有人說這就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直接抄傢伙開幹

可是一路看來,林教頭這時的“無需再忍”絕不是由於“忍無可忍”,而是因為

在此時他已經忍不出海闊天空了。他自以為的“潛規則交換”已經徹底破產了,他在一貫通行的“潛規則”中找不到出路了,所以只能用“叢林法則”了。

04

從 龍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林教頭頂著山神廟那一份大大的投名狀輾轉來到了梁山泊,卻為山寨頭領王倫所不容。

當時梁山確實格局不大,甚至可以用羸弱來形容,只有王倫,杜遷,宋萬和朱貴。憑林教頭的身手,立時血濺五步,就是一場改朝換代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可是林教頭在山神廟的殺氣又不見了,只是委曲求全,最後勉強做了第四把交椅—只在常年駐外的朱貴之前。不是他又慫了,而是因為他帶著柴進的舉薦,就需要遵守一種全新的“潛規則”—“綠林規矩”。而“強龍不壓地頭蛇”就是其中之一。

到後來,晁蓋一夥兒七星聚義,劫了生辰綱,事發後也投到梁山。又是一輪風雲乍起,形勢突變

以王倫嫉賢妒能,混吃等死的性格自然是不願這一夥子人上山的。

這時林沖看準了時機,拋棄了王倫。自己成不了龍,就只好從龍了

林沖拿住王倫,罵道:“……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妨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其實不用吳用挑撥,林教頭已經徹底倒向了晁蓋,而火併了王倫就是最好投名狀。

晁蓋道:“不可!自古強兵不壓主。晁蓋強殺,只是個遠來新到的人,安敢便來占上。”林沖把手向前,將晁蓋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頭,請勿推卻。若有不從者,將此王倫為例!”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再之後,宋江帶領大隊人馬上山入夥,梁山上的派系格局又是一變。隨著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山等幾戰下來,宋江的隊伍越加壯大,主弱臣強的格局越加明朗

這時林沖又看準了時機,徹底倒向了宋江。當然,投名狀同樣不可少。和當初火併王倫相似,只不過這次手段換成了毒殺,對象換成了晁蓋而已

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

林教頭這一路擇主從龍,可說是風生水起,在幾次“投機”中大獲成功,撈足了資本,也從原先鬱郁不得志的四當家,變成了執掌實權的巨頭之一。

宋江焚香已罷,權居主位,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軍師吳用,下首公孫勝。左一帶林沖為頭,右一帶呼延灼居長。眾人參拜了,兩邊坐下。

這一段只告訴了我們,奉行“機會主義”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卻沒有提及失敗的對等代價。不過看看王倫和晁蓋,也就知道了。在此鄭重提示:珍愛生命,遠離“各種投機”

05

招 安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說到招安,這是小說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梁山武裝從草寇變成了正規軍,這中間雖然也有些波瀾,不過還沒等爆發就被大權獨攬的宋江壓服了。

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在權力問題得到解決之後,路線問題也就不再成為一個問題,或者貫徹執行或者撥亂反正,總是好解決的

之後梁山諸將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平叛戰事。北征遼國,南討方臘,期間大小接戰數十,林教頭每每身先士卒,功績無算。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當一切塵埃落定,大軍準備回朝受封賞時,林教頭卻風癱了,走不了了,留在了杭州六和寺,只半年的光景,最終客死異鄉。

林教頭真實的死因是什麼呢?

風癱,也就是半身不遂,最多是個高位截癱。照顧得當的話,病人是不至於半年就死的。

宋江等隨即收拾軍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沖染患風病癱了,……。林沖風癱,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視,後半載而亡。

原來看視的直接責任人是武松,如此看來林教頭的死,武松是脫不了干係的。

其實不獨是林沖,徵遼時一將不損的梁山好漢們,徵方臘後卻是十存二三,內中死走逃亡不一而足。

馬上就要請功領賞了,非戰鬥減員反倒上升了。怎麼看,這中間都透著奇怪。再想想,風平浪靜中,正是暗流洶湧

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外人看來風光無限的小圈子,進去了才知道里面一樣的雲翳詭譎

06

最 後

「看歷史」林教頭的後半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星貓親子家園】公眾號

林教頭的一生終於落下帷幕,他的後半生更是堪稱傳奇。只可惜功成名不就,劫後未餘生。

金聖嘆曰:“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這般評價還是中肯的,只是有些流於書面。如果真正挖進林沖的內心,體會事態,理解言語動作,再得到的恐怕就是另一種評價了。我看到的是:

風起雲湧,豈甘心籍籍無名;

人在江湖,謀人事如履薄冰;

秋冬春夏,當小心盛世凋零;

雲捲雲舒,哪在意幾多功名。

列位看官又有什麼收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