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两重天 都怪它太“亢奋”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9月了,北方开始秋高气爽了,是该为悄悄过去的夏天打个总结了。日前,中国气象局开了个新闻发布会,会上说到,今年夏季,我国平均气温为2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最高。

一句话概括:这是我国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史上最热”的夏天。

四川的夏天,还在坚守着。不过,“水深火热”已是改变不了的定局。今天,我们让数据自己说话,看看这个“史上最热夏天”中的四川特色吧。

水深火热两重天 都怪它太“亢奋”

7月18日,成都,在游泳池里玩水的小朋友们。摄影 谭曦

火热

四川第四热的夏天 比起2006年还是逊色了点

一般气象统计上的夏天,是指每年的6、7、8三个月。

省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从6月1日~8月30日,四川省平均气温为23.8℃,较常年偏高0.9℃。对四川来说,这个气温,虽没有创下1961年以来之最,但也排到第四位。

四川的“史上最热”,出现在2006年,紧接着,是2013年、2016年。

我们就着重来看看,今年夏天的高温,和2006年相比,弱在了哪里。

其实,这个第四热的夏天,只比最热的2006年的夏天,凉快了0.6℃。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这差距,似乎不太明显。那么,我们再看看高温日数。

各地高温的标准不一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居民对气温的适应性以及高温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中国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定义为高温。

今夏,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12.2天,在历史上排在第六位,排第一的,依旧是2006年,长达21.2天。

不怕热,只怕天天热。今年,高温比较分散,全省平均持续高温日数为4.1天,而2006年以8.0天拿下历史冠军。

水深火热两重天 都怪它太“亢奋”

7月17日,雨后成都依然闷热。摄影 谭曦

水深

盆地西部“水更深” 绵阳江油降雨量全省第一

从整个四川来说,今年高温预警不如暴雨预警来得积极,这在7月表现得尤其明显。

7月,全省平均月降水量301.1毫米,较常年偏多49%,为历史同期最多。

很多人都对7月初那段不知晴为何物的日子记忆深刻。暴雨中洗头、积水中荡起双桨、在洪水中成为“网红”的苏东坡和黄庭坚……虽然乐观的四川人把暴雨成灾的日子过成了段子,但“水深”的日子确实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定要“点名”绵阳江油。从7月份,它的“降雨冠军”地位就已经很明显了。

从今年入汛到7月11日8时,这里的降雨量已达到969.2毫米。而常年,江油整个汛期的降雨量为883毫米,也就是说,汛期还没过半,它把以前整个汛期下的雨都下完。

今夏,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30.6毫米,较常年偏多21%。虽然盆地西部一度感觉天都漏了,可这降水量,也是只排到了历史第四位。“水最深”的一年,是1998年,降水量为657.5毫米。

这样的排名,要“怪”盆地东部拖了后腿。从单个区市县来看,简阳、彭州、广汉、德阳的降水量,可都是打破了当地记录的。成都的金堂、新都、龙泉驿、蒲江、崇州、温江、郫都的降水量,也是在历史排名靠前的。

水深火热两重天 都怪它太“亢奋”

7月13日,市民在烈日下骑行。摄影 谭曦

幕后

副高太“抗风”误了行程 至今赖在四川没走

盆地是晴是雨,是炎热还是清凉,那都是得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心情。

这是个从赤道飘来的,发展与太平洋上的“热气团”,它如果不在状态,远离盆地,那么,我们就会好过一些;它如果打了鸡血,得意得膨胀,死死盘踞在盆地上空,盆地受下沉气压影响,晴朗、少雨、无风,自然高烧难退。

今年,副高本身就处在年代标偏强的阶段。省气候中心预测室副科长孙昭萱介绍,7月,副高就是偏强的,但还没那么强,最主要的是,在它的西侧,还有高原低值系统与它抗衡着。当时,副高的“魔爪”最多也就伸到了盆地东部,盆地西部,刚好处在它的西部边缘。

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好是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就这样不断抵达盆地西部,于是,这里暴雨连连。

7月下旬,本应缓慢北抬的副热带高压一下跳到了北方。由于位置偏北得厉害,在应该南退时,自然也就没那么干脆。“8月,副高偏强,且明显偏北、偏西,牢牢控制住四川盆地,于是导致了持续高温。”孙昭萱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