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乾隆一生愛過很多女人,是一個多情的皇帝。這單單從影視劇的演繹中就可得知。但如果問乾隆皇帝最痛恨的女人,那要數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烏喇那拉氏“如懿”了。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乾隆皇帝到底多痛恨烏拉納喇氏呢?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迴宮後不久,即下令收回烏拉納喇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實際上將皇后進宮三十年來的所有冊封全行銷燬,這位可憐的女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戶”;到了七月份,烏喇那拉皇后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最低下的答應才有兩名宮女。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烏喇那拉皇后默默離開人世,終年四十九歲(虛歲)。此時,乾隆皇帝在木蘭遊玩,只命烏喇那拉皇后的兒子永璂回宮,並傳旨喪葬儀式下降一級,即按照皇貴妃的儀式舉行。滿族大臣為皇后的喪禮力爭,乾隆帝就是不聽。

實際上,烏喇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烏喇那拉皇后既未與乾隆皇帝葬在一起,又沒有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即之前的純妃)的地宮,位於一側,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整個葬禮只花費了207兩白銀,都不如當時的低等官員。

在死後的祭祀上,烏喇那拉皇后既不設神牌,又無祭享,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比民間百姓還不如。

烏喇那拉皇后所生的子女中,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皇十二子永璂也成為父母情感破裂的犧牲品。烏喇那拉皇后去世時永璂才14歲,戰戰兢兢地生活了10年,於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去世,時年24歲。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永璂在生前並未得到任何爵位,死後也未得到追封。乾隆對烏喇那拉皇后的怨恨之深可見一斑。一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後,嘉慶才追封永璂為貝勒。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乾隆皇帝如此痛恨他的這第二位皇后呢?我們不妨先通過史料探究一下。

乾隆帝就烏喇那拉皇后的喪事曾說過這樣的話:“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恰幸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

乾隆皇帝的這段話,將烏喇那拉皇后的過錯歸於不恪守孝道,即對皇太后不孝,並形容烏喇那拉皇后像是瘋了。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許指嚴在《南巡秘記》中說,乾隆到江南後四處尋歡作樂,甚至將美妓帶入龍舟陪侍,皇后勸諫未止後反被乾隆打了耳光,烏喇那拉氏一怒之下遂將頭髮全部剪去,以示抗議。

《清鑑輯覽》也持相同觀點:“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遊,後為諫止,至於淚下。”

烏喇那拉皇后斷髮成為了她命運的轉折點。在滿人的習俗裡,只有喪父母和夫君方可斷髮。這也許是烏喇那拉皇后在與皇帝甚至皇太后發生爭執,甚至可能被乾隆打了一個耳光後,傷心絕望、氣急敗壞之際做出的極端行為,不顧烏喇那拉氏全族的利益,不顧十二阿哥永璂的前程,喻示著從此與皇家一刀兩斷、恩斷義絕!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這嚴重觸犯了乾隆的底線,以致如此怨恨烏喇那拉皇后。至於烏喇那拉皇后斷髮的原因,根據現有史料,直接原因可能是乾隆在第四次南巡過程中縱情聲色,烏喇那拉皇后勸諫未止而起爭執;深層原因則可能如下。

/01/

感情挫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青梅竹馬,門當戶對,乾隆皇帝一生只當富察皇后是心頭的白月光。雍正五年(1727年),16歲的富察氏嫁給弘曆,為嫡福晉;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37歲的富察皇后病逝。在這21年的時間裡,富察皇后為乾隆皇帝生育了二子二女共4個孩子。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烏喇那拉氏是在雍正年間嫁給弘曆做側福晉的,具體時間不詳。富察皇后病逝同年(1748年)七月初一,烏喇那拉氏晉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在皇太后的提議下冊立為皇后。

烏喇那拉氏被冊為皇后,應該是皇太后和乾隆權衡各種政治勢力之後的決定:皇后必須出自滿洲上三旗——這是政治上的必需條件,當時宮中只有烏喇那拉氏是滿洲上三旗大族出身,並且在後宮中有相當的資歷和位分,所以當時符合皇后標準的只有烏喇那拉氏一人,特別是烏喇那拉氏是雍正欽賜的側室福晉,這一點決定了她優於所有同時期的嬪妃。

可見,冊立烏喇那拉氏並非乾隆的意願,更多的是出於禮制和政治因素。冊封皇后之前,烏喇那拉氏並無子女,並且乾隆對冊封並不上心。

冊封烏喇那拉氏為皇貴妃時,乾隆就十分不情願。他在詩中坦率地寫了這樣一句:六宮從此添新慶,翻惹無端意惘然。又自注道:“遵皇太后懿旨冊封攝六宮事皇貴妃禮既成,回憶往事,輒益惘然。”這一年,皇貴妃烏喇那拉氏30歲,乾隆37歲。

冊封烏喇那拉氏為皇后時,乾隆覺得富察皇后剛去世不久,尚在大喪期間,“心有不忍”,即使過了27個月仍然覺得太快。為此,乾隆在立後之前特地向前妻告知此事,大大解釋一番。

烏喇那拉氏成為皇后之後的一段時間,乾隆對其感情依舊不深。直至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烏喇那拉氏皇后誕育了皇十二子永璂。在此前後,帝后二人感情才逐漸升溫。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這一年,烏喇那拉皇后已經35歲了,是清朝後妃中生育年齡最晚的。烏喇那拉氏十多歲嫁給弘曆,在這20年左右的時光裡,他們的婚姻有名無實,更像是一場政治聯姻。

這之後的不到4年時間,是乾隆與烏喇那拉皇后的“蜜月期”,烏喇那拉皇后在這段時間共為乾隆生育了二子一女。至乾隆二十年左右,乾隆皇帝“移情別戀”,小乾隆16歲的魏氏(魏瓔珞、魏嬿婉)得到了專寵,烏喇那拉皇后已經失寵了。

之後,魏氏基本壟斷了乾隆的所有子嗣。到魏氏去世,她一共給乾隆生了六個孩子,這等寵愛根本不是烏喇那拉皇后所能企及的。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在第四次南巡過程中,乾隆仍難忘懷富察皇后,專門為其作詩:“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加之乾隆專寵魏氏,甚至寵幸美妓。這大概令烏喇那拉皇后傷心不已。

/02/

權力威脅:“如懿”VS魏氏

乾隆後期專寵魏氏,烏喇那拉皇后失寵。如果情感上烏喇那拉皇后落敗,那麼只要仍舊掌握著後宮大權,仍然可以高枕無憂、穩坐中宮。畢竟,在烏喇那拉皇后受寵前的大概20年中,她已經嚐盡了不受寵的滋味。

但是,乾隆皇帝似乎意欲廢后或者“不廢而廢”,這讓烏喇那拉皇后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南巡開始;二月初十日,為皇后慶祝生日;閏二月十八日,強行扈送皇后回京;四月二十日,南巡結束;五月初九日,晉令貴妃為皇貴妃;五月十日,皇帝下旨收回皇后所有冊封;六月十一日,晉令貴妃為令皇貴妃,行冊封禮;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皇后薨逝。

從令貴妃不同尋常晉封的角度上看,這次南巡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對烏喇那拉皇后來講,這年她已經48歲了,年老色衰,色衰而愛弛,加之又處於更年期,性情也許會變得乖張和反覆無常,成為皇帝和太后打擊的焦點,而對於令貴妃而言,則是其命運的轉折點。

就在烏喇那拉皇后備受折磨的時日裡,令貴妃已深得太后的默許,皇帝也是寵愛有加,也許在南巡開始後,就在醞釀晉封其為皇貴妃了。

皇貴妃乃皇后的繼承人,也就是準皇后,在宮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皇帝並不輕易封贈,在有皇后的情況下,一般是空缺皇貴妃位,以避免宮內衝突。這種情況烏喇那拉皇后是相當清楚的。

所以,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皇太后兩人慾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必然給烏喇那拉皇后以很大壓力,甚至是沉重的打擊,她是否預見到在不遠的將來,會被取而代之呢?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03/

儲君之爭

乾隆皇帝即位後一直有一個心結,即立嫡子為儲君。這在對待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兒子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來。烏喇那拉氏所生皇嫡子永璂出生前,乾隆皇帝曾兩次秘密立儲,分別是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璉和永琮。但這兩位皇子都沒有長大成人。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作為中宮皇后,烏喇那拉皇后是比較瞭解乾隆帝的立儲心理的,因此在富察皇后崩逝立她為中宮之後,以乾隆立嫡的心態,自己所生皇子被立為儲君的可能性極大。

於是,在乾隆十七年、二十年她生育了兩位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烏喇那拉皇后努力侍奉皇帝和太后,用心教導皇子,希冀皇上有朝一日立其為儲君。可是,乾隆帝卻遲遲也下不了決心。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的17位皇子已全部出生,還沒有決定下來。這就讓焦急的烏喇那拉皇后既痛心又失望。她真的沒有富察皇后母子那麼幸運。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烏喇那拉皇后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太后和皇帝越來越看重魏氏。在第四次南巡途中,開始醞釀晉升其為皇貴妃。雖然此時烏喇那拉皇后還不敢確定將來的儲君一定就是魏氏所生的皇十五子,但她已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這個年僅6歲的皇子很可能是自己所生的14歲的永璂的競爭對手,而且越來越佔有優勢了。這給烏喇那拉皇后以很大的精神壓力,難免不會對皇上和太后產生怨懟。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後宮裡的女人,都是輸家。

她們本可以嫁給一個溫潤如玉、內心純良的男子,相伴白首,卻不得不捲入後宮的紛爭,如履薄冰,至死方休。

有了權勢又如何?有了鳳冠珠玉有何用?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她們的內心終究是缺愛的。

“如懿”:乾隆最痛恨的女人,至死沒能化解乾隆的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