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是何姓人吗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司马迁)、《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并称为“前四史”。《汉书》的编撰者是我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他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该书释注。《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是何姓人吗

网络图片。

《汉书》卷二十中还有一个《古今人表》,列有1931人,按“上智下愚”理论,以“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14人,包括三皇五帝,周公、孔子;孟子、颜渊等属“上中”;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是以儒家标准为准绳的。

在《汉书·古今人表》所列的1931人中,有一个“何蒉”。“何蒉”排在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之后,在孔子老师“师襄子”之前。作者给“何蒉”定了“中上”品级。按时间推测,何蒉应为春秋战国时代人。但是,何蒉是什么人? 何蒉姓何吗?

如果仅从《汉书·古今人表》中看,“何蒉”当然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中上”品级的人,但是,我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汉书·古今人表》的表文和《论语》的记载来考察,《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应为“荷蒉”,指的是一个背着草筐的人,而不是指一个姓何名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文解字》,何、荷为通假字,何,通荷。何,擔也,表示把物品扛在肩上。蒉,一种用草编的筐子。何蒉,通荷蒉,即背着草筐子。这一点,我们从《论语》中也找到答案。

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是何姓人吗

网络图片。

孔子《论语·宪问》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子击磬于卫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意思是说,孔子在卫国居住,一日无事,敲击罄以自乐。有个背着草筐子的人从孔子门前经过,说道:“这个罄敲得有意味呀!”他驻足细听,过了一会又说:“固执啊,这硁硁的罄声!没有人了解自己,就不要固执地希望别人了解。‘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孔子说:“说得果断啊!没有办法和他争辩了。”

这个背着草筐子路过孔子门前的人是谁?按照朱熹的注解:“此荷蒉者亦隐士也。” 《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应该就是《论语·宪问》中那个路过孔子门前的“荷蒉者”,是个隐士,姓甚名谁不知道,但他不姓何。

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何蒉是何姓人吗

网络图片。

为何《汉书·古今人表》中列出“何蒉”,而且还定为中上品级?据记载,历史上这个背着草筐的隐士(何蒉)曾经劝过孔子不要周游列国了,不要去为那些当政者奔走了,要懂得变通。孔子在表中被列为“上上圣人”,那么劝孔子要懂得变通的“何蒉”怎么样也算是“中上”吧。这是强哥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