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核心觀點】

1、中國的負債率總的來說不是很高,最重的是企業負債率,在全球是最高的。

2、中國宏觀經濟過去兩個問題是穩增長和去槓桿,現在突然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化的問題,於是變成三元選項。如果貿易順差持續減少,會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也會對中國去槓桿帶來重大影響。中國經濟正處在這麼一個十字路口。

3、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如果在500億上徵25%的稅,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影響是GDP下降0.2個百分點,就業減少100萬。

4、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會破7。

5、今年中國GDP增長還能維持在6.5%以上。

6、從總體來說,今年中國宏觀經濟是個平年。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各位好,歡迎來到財經觀察家,我是曹遠征,是中銀國際研究公司的董事長。我們這家公司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觀察國際市場,也包括中國市場。我們今天想把我們這些觀點給大家分享,來討論一下: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新聞背景】

2017年11月錢寶網被查,今年以來,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四大民間高返P2P平臺全軍覆沒,P2P爆雷潮不斷上演。截止至2018年6月底,P2P行業累計問題平臺數量達2121家。

P2P爆雷之外,私募基金也頻頻失聯。中國政策方面,決策層從去槓桿轉向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央行開展502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麻辣粉是否產生預期的效果?從匯率看,人民幣匯率距年內高點貶值超過10%,距人民幣破7一步之遙。

美元指數一度逼近97關口,在離岸人民幣雙雙繼續下跌。央行採取三大舉措之後,人民幣匯率才反彈至6.8左右。從股市看,8月7日上證綜指再度跌破2700點,徘徊於近兩年低位,逼近2015-16年股災後的最低點2638點。8月30日上證綜指收盤報2737.74。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我們知道,多年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是在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之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儘管國際形勢有些變化,但是我們說它沒有脫離全球化這個軌道,依然是在全球化的路線上前進,但是總需求下降。為了應對全球總需求下降,中國採取了一些特殊的辦法。

我們看到擴大內需,最重要是擴大投資。特別是政府的投資在擴大,這就出了鐵公基。隨著這樣一個投資加大,在應對這種總需求下降使中國經濟有了增長的情況下,另一方面就出現了高債務的槓桿問題。

於是到了大概是2015年左右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處在一個新的狀態,這個狀態是大規模的投資和投資所伴隨的高槓杆。於是,如果投資下降,中國經濟增長就會下降;如果要是持續維持,槓桿就會升高,就會出現去槓桿的現象。

那麼這時候中國政府採取的政策是說,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供給側結構改革無外乎是要處理一個問題:是穩增長還是去槓桿?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大家來看這張圖,這張圖是2016年以後中國經濟的形勢。你會發現,到2016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宏觀經濟基本穩定,經濟不再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個季度經濟維持在6.7%以上,對吧?那麼在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過去我們纏繞在去槓桿和穩增長之間的矛盾就得到某種緩解。

那麼也就是說,中國開始採取了去槓桿的政策,2017年中國就開始有了去槓桿,就是解決它的債務問題。中國的負債率總的來說,負債率不是很高,最重的負債率是企業的負債率,它在全球是最高的。

於是去槓桿核心問題是企業去槓桿,我們說國有企業去槓桿是重中之重。2017年我們在這個方面展開了很多的工作,也使中國的槓桿率下降。

但是我想說的2017年以後,世界的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特朗普的新政府上臺,那麼它是把過去去全球化這種思潮變成建制化的努力。於是出現了一個去全球化的動向。

這動向在2018年發酵為中美貿易摩擦,這是在中國宏觀經濟過去兩個問題之間加第三個問題,過去我們說兩個問題是穩增長和去槓桿的問題。現在突然還有一箇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和全球化的問題,於是變成三元的選項,那麼三元的選項難度就是大大加高了。

我們知道,中美貿易中間中國的順差佔中國全部順差的68%,如果中美貿易順差的持續減少,那麼會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帶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也會對中國去槓桿帶來重大影響。中國經濟應該說現在正處在這麼一個十字路口。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如果從未來的發展情況來看,實際上找到了試圖解決的一些辦法。到7月31號政治局開會,然後說是對中國經濟做了重新的部署。我們看到部署一方面,就說是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來試圖穩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央行比較積極的貨幣政策來穩住槓桿。那麼在這樣一個狀態下,穩的情況下,來對付這個外部世界的變動,這就是穩中有變的一個策略。

我們認為中美貿易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的,大概是,如果在500億上徵25%的稅,大概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影響是GDP下降0.2個百分點,對就業大概是在100萬人口的影響。那麼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由於這樣一箇中美貿易的摩擦,它對預期上有重大的變化。

比如說我們看到,在500億徵稅這個消息出來以後,中國的A股市場又在下行,人民幣的匯率也在下行,是吧?那麼這時候說是槓桿有可能加速去槓桿,那麼穩住槓桿就是題中應有之意。那麼這時候就需要在短端補充流動性,然後是債權債務鏈條不至於受到重大影響而崩斷。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貨幣政策在麻辣粉、酸辣粉、在其他方面的操作是越來越頻繁,補充流動性努力在越來越加強。但我想強調的,大家看到的這張圖是補充流動性操作,它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放鬆。

因為貨幣政策本身意味著是提高總需求的,是應對總需求不足的。但是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個操作,更多是穩住槓桿短端的補充流動性。

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儘管我們看到的它都是表現為貨幣的某種程度的放鬆,但這種放鬆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一種貨幣政策的單純放鬆是在提高,這個是總需求的,而目前它是變為一個補充流動性,穩住槓桿。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企圖在穩住槓桿的情況下穩住經濟的增長,那麼在這方面尋找新的一個努力方向,我們認為新的努力方向最重要是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的核心是擴大最終需求,也就是擴大消費。

從過去十年的情況來看,自從2009年中國居民收入在持續增長,而且增長速度是快於GDP的增長的,於是國內市場是在擴大的。我們注意到一組現象,比如說大家都說產能過剩,但是產能過剩,電視機冰箱洗衣機不過剩。

為什麼?是因為農民收入在提升,農村的消費在增長,農民的收入在過去十年中間是幾乎以10%的速度在增長,那麼就出現了一組新的現象。很多產業儘管是很傳統的中國產業,對吧?比如說傢俱,比如說裝修,其實它有爆發性的增長,年增長超過30%,而基本上都銷在農村了。

中國13億人口,今年的大概零售商品總額預計會超過美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這是在十二五計劃中間,我們說中國要走市場規模在世界的前列,看來是基本達到了。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穩住中國經濟的核心是:如何促進居民收入?它包括三個內容。

第一是進一步的城市化。中國現在還有兩億六的農民工,依然還是農民工,還沒有真正的市民化,儘管他的收入來自城市,但他的消費卻不是像城市的人,他是拿著錢再回家蓋房子,而蓋的房子,又沒有財政收入,他又得回到城裡來繼續打工,那麼農民工的市民化看來是進一步改革的一個方向。

第二,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提高,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接近9000美元,在這個時候它的消費已經在轉型,不再說是滿足於物質消費,它更需要更多的服務性消費。我們過去在體改委工作,我們經常說的對中國來說哪排隊就需要改革,現在發現排隊什麼?是就學難就醫難,對吧?養老難!恰恰是這些有發展的空間,那麼應該放開准入,使它有更大的供給來滿足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

第三,應該在社保進行改革。中國人口老齡化,社保是個極大的壓力。但是中國有辦法解決社保,我們有龐大的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的可變現狀態並不是直需,應該是下一個改革的很重要內容。這樣至於通過擴大社保來穩住人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預期來擴大消費。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中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內需市場在不斷的擴大,從而不僅僅是為中國穩定增長,而且如果把這內需放到整個世界,那麼也在穩定世界的增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1月的擴大進口的博覽會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因為那個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它是6加365天,它變成一個常態機制。

那麼在這樣一個常態機制下,中國的需求惠及整個世界,才是中國真正在捍衛全球化,而我們說全球化是過去4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這張圖是歷史的人民幣的匯率。我們看到,自從今年6月以後,人民幣似乎出現了貶值的傾向。但是我們想說,人民幣這樣一個變動不代表人民幣真實的一個價值。

它僅僅是個預期的一個變化。人民幣從購買力上來講,它依然是穩定的,因為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並不是很高,儘管現在達到2%,但是相對在全世界來說也還是比較低的水平。這意味著購買力沒有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人民幣對其他貨幣,除美元以外,它基本匯率是穩定的。

它只能有一個解釋:人民幣僅僅是相對美元貶值,這個貶值意味著並不是人民幣在貶值,而是美元在升值。換言之人民幣跟美元都在升值,相對其他貨幣都在升值過程之中,只不過美元升值比人民幣快,所以就人民幣出現了貶值的這麼一個現象。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從總體來說,人民幣在過去一段時間是反映了這麼一個態勢,只不過在今年6月份有預期不穩,出現了一些恐慌性的因素,人民幣在加速地似乎在下滑。但是從長遠期來看,人民幣應該是一個穩定的態勢。我們預計人民幣的匯率不會超過7,對美元的匯率不會超過7。

現在已經開始逐漸穩定,逐漸在平復,特別是隨著美元指數的走低,人民幣已經開始對美元相對前期貶值已經出現相對的升值,是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意味著人民幣本身對美元的匯率出現了雙向的波動,是吧?

如果隨著今後的趨勢更加明朗,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在某種程度得到穩定,人民幣還會維持它原來原有的一個狀態,而不是說出現一個大幅波動的這樣一個情況。

財經觀察家|曹遠征: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從目前我們觀察的形勢來看,儘管中國今年7月份出現了數據的一些下滑,對吧?但是從一個趨勢來看,我們認為今年中國GDP增長還能維持在6.5%以上,中國的CPI大家擔心,通貨膨脹率我們認為就在2%左右,是吧?

目前中國儘管大家擔心通貨膨脹,其實我們看到它的物價上漲主要是農產品,而農產品受季節性因素是比較大的,是吧?隨著這樣一個季節因素過去以後,農產品也會得到某種穩定。

今年物價上漲,因為農產品佔了30%左右的一個份額,今年的氣候條件變化比較極端,雨水比較多,蔬菜價格漲勢最快,我們認為可能隨著氣候條件的一個穩定,這個供給會穩定,上漲態勢也會穩定。

從總體來說,今年中國宏觀經濟是個平年。今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風險點就是如何應對中美貿易的摩擦。最核心的就是由中美貿易摩擦引起的預期的一個變化。

於是我們看到,在7月31號政治局的會議上特別講六個穩定,最後一個穩定就是穩預期,如果穩預期中國金融市場就會穩住,如果金融市場穩住,就不會出現一個加速的去槓桿。中國經濟的這樣一個風險就會減少,從而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