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如題,“煲冬瓜”對於廣東人來說,或多或少總是一項“難度挑戰”。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大紮好,我係咕天ló,我係渣渣輝)

這裡就準備了一段“廣普十級聽力測試”,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先來感受一下“冬瓜味”的威力。

點我點我點我來自廣東共青團

00:00

00:31

眾所周知,“撲騰發”,不是,是“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是已經具備了法律地位的中國通用語言。依照的是北京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的口音標準。

北方方言雖然是現今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但南方漢語方言的獨特差異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比如歷史上因為遠離中原從而保留了較完整的古漢語特點的粵方言、閩方言和客家方言。這三者混合存在於廣東省內,與“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相對應。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因為本土方言太過“親切”,廣東日益成為眾人眼中普通話口音氾濫的“重災區”。有些廣東人說起普通話來,有時好似“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

那麼,據說,在北方人眼裡,廣東人說普通話的口音究竟能有多奇怪?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聽剛來廣州的小Y說,別的還好,但有的時候跟廣東朋友們一起點菜真是太懵圈了!

原本以為“咖喱娘惹雞”這種快速拼接n、l的菜名已經算是“人艱不拆”級別的了,但某次聽到朋友坦然對老闆說出“來一份‘牛郎’面”(牛腩面)的時候,小Y還是難免一頭霧水。

雖然普通話中的鼻音韻母n和ng區分明顯,但在方言中,前後鼻音卻很難分辨。比如an—ang,en—eng就成了講閩方言的廣東潮汕人的死穴。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畫師Duncan當肯的作品《字典裡沒有ㄢ的朋友》(ㄢ在漢語拼音方案中相當於韻母“an”)

而講白話和客家話的廣東人也未能倖免,他們大多數同樣對鼻音韻母in—ing毫無感覺……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橙橙還記得她剛跟男朋友阿C在一起的時候,有一次指著照片給阿C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們,說:“這幾個都是可愛的小仙女兒~” 來自東北的她說兒化音流暢得就像在雪地滑行。

而阿C是廣州人,聽完之後立刻接了一句,“你也是我的‘小仙女鵝’啊!”

沒錯,不是天上飛的“小仙女兒”,而是地上跑的“小仙女鵝”。橙橙又氣又笑,原來在大廣東,仙女真的會下凡的!

這也是廣東人講普通話的一個明顯bug——很難發出兒化音和輕聲。

普通話中的“兒”其實不是一個單獨音節,而是附加在音節末尾的捲舌音,正確的讀法是從前面的音節自然滑落到“兒”。

但廣東人會將“兒”字割裂出來發音,而且習慣性地不捲舌,只發“e”的音,不發後面的“r”,北方人聽起來自然就一言難盡了。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說實話,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說話能像廣東人一樣會加很多句末語氣助詞。這些詞也成了我們平時說話慣用的“後綴”,就算從方言轉換到普通話,也很難去掉。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比如粵語的“喇” [la],一般表示時間或動作的完成。在廣式普通話中通常會切換成最常見的“啦”。

——佢食 (他吃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而另一個語氣詞“啫” [ze](有時亦作“嗻”),意為“而已”,也是廣東人的嘴邊愛寵。但無論是原汁原味的粵語,還是廣式普通話,“啫”聽起來都表達了一種委婉、對抗性的情緒。

——我十分鐘冇復你!(我(只不過)十分鐘沒回復你而已嘛 )

友情建議:“嗻/啫”字最好謹慎使用,否則一不小心就要在爭吵的危險邊緣試探了。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而粵語的語氣助詞“嚟㗎” [lei gaa]在普通話中也有體現,“直譯”過來就是句末口頭語“來的”。

——呢啲系乜嘢嚟㗎?(這些是什麼東西來的?)

這同樣是一個情緒表達十分強烈的語氣詞,讀的時候都可以自動腦補出一臉的嫌棄和懷疑。

至於普通話裡張口就來的語氣詞“啊”,在粵語裡也一樣表達疑問和強調語氣。此外還有粵語專屬的特殊疑問語氣詞,如“咩” [me],“話” [wa] 。

所以這幾個詞在情緒表達上又有什麼區別?多說無益,直接來看下面這道:

“七夕表白”送分(命)題

A. 其實我都幾中意你嘅,你中唔中意我啊?[其實我很喜歡你的,你喜不喜歡我啊?]

(真誠中透著期待,句末的“啊”也表達著恰如其分的小羞澀,我覺得很OK)

B. 我都話我中意你咯,你中唔中意我啫?[我都說我喜歡你咯,那你喜不喜歡我?]

(漫不經心的隨便語氣在“咯“、“啫“中體現無疑了)

C. 你講乜話?唔中意我?你講笑咩?[你說啥?不喜歡我?開玩笑吧!]

(這個……只能說,請問你是霸道總裁嗎?不是?那這樣表白真是嚇skr人!)

這不是全部,還有一個走位飄忽的“先”,它的用法也充分展現了廣式普通話的博大精深與自成一派。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比如廣東人常常說的“我走先”、“食飯先”,就是“先”字在句末表示時間先後的用法。

而另一種則是表示加強語氣,這時句末的“先”字就近似普通話中的“到底”,有一種不耐煩、質疑的語氣。

——我同你前度,邊個最靚?(我跟你前任,(到底)哪個更漂亮先?)

這道題……對不住,我還是先行告辭了。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廣東人講不好普通話,有時候不是因為普通話太難學,而是因為對於方言母語的慣性已經形成。比如廣東話里根深蒂固存在著的各種“專用詞彙”和“專用語法”

雖然“遮”(雨傘)、“傾計”(聊天)這樣的粵語詞很少直接出現在廣式普通話裡,但像“打邊爐”(吃火鍋)、“拍拖”(談戀愛)、“好彩”(幸運)一類大眾較容易理解的廣式方言詞,被直接引用率還是很高的。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部分廣東話專用詞彙、語法與普通話的比較

而且除了使用本土詞彙和獨特語法,廣東人講普通話也習慣化用一些外來詞,尤其是英語音譯詞

就像你出省旅遊,指著山東大李子問老闆:“這個布霖幾多錢”,聽起來確實是很港腔很廣式啦。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粵語音譯音源外來詞列表

但是經過長時間蘊養之後,外來詞在使用中已經“廣東本土化”了。廣東人脫口而出的“買飛(fee)”、“打波(ball)”不是在有意複製時髦,而恰恰是他們身上融合了嶺南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獨特氣質的體現。

點解廣東人講唔好普通話?

上述案例其實已經說明了“廣東人究竟為什麼說不好普通話”這一江湖懸案,我們再來幫大家總結一下就是:

1.方言母語的“干擾”。廣東人在說普通話的時候會習慣性套用方言母語(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的模式或規則,比如專有詞彙和獨特語法等。退一大步說,即使說話人沒有明顯的語彙特徵,但方言母語的“隱性”或者“潛在”影響因素,比如發音方式、語調語速等,仍然給人一種“你是廣東人吧”的強烈辨識度。

2.與使用普通話的環境有關。大部分廣東人說普通話的場合集中在學校、公司等地方,但回到家裡,跟親戚家人在一起則又紛紛開啟方言模式。在這兩種語言模式下,又與說北方方言朋友“學習切磋”的機會相對較少,就始終keep住了自己的原汁原味。

3.自我文化認同感和包容並存。其實就算帶有方言口音,在廣東人看來也沒覺得有多“大件事”。廣東人所說的不標準廣式普通話背後的各種方言,實際上源自“嶺南原生漢語”。在這種自我文化認同感的同時,廣東人也深受南方包容、開放風氣的影響,所以,在廣東,無論你說的是廣式普通話、潮式普通話還是北方方言的普通話,在大家看來都差不多,不會覺得對方與自己不一樣。

在大廣東,無論是白話、潮汕話還是客家話,都把精髓留在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呼吸裡。因此,廣東人口中那些特別又歷史悠久的廣式詞彙、俗語,甚至無法擺脫的語音語調,也偶爾被北方的朋友戲稱為行走的“粵文化招牌”,也算是這片土地留給我們的標記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