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7月19日上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姜曉東副教授向學員們作了題為《科研基因萌芽教改活力:一個普通理科青椒的教改起步》的專題講座。

姜曉東的講座別開生面、特色鮮明,充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路清晰,內容詳實。在第一部分,他從“教學中提出教改問題”、“教改之行,始於足下”、“創新是教改的生命力”、“數據增強教改的信服力”、“享受教改的快樂”五個方面分享了他認為不完善的教改體會。在第二部分,他結合2013年校教改項目申報結題PPT、2014校研究生課程建設結題和校教改項目結題PPT、2015年校教學成果獎答辯PPT詳細講述了他認為不完善的教改實例。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二、言辭幽默、見解獨到。姜曉東將自己比作一名年輕的普通理科青椒,認為年輕教師普遍面臨知識積累欠缺、教學經驗不足的現實困境。為擺脫困境,實現教書育人這一大學核心價值,他提出“教學是普通青椒的突破口、教改是教學突破口的抓手”的觀點。他鼓勵年輕教師,應努力克服因對名師專家的高山仰止而低估自身產生的劣勢心理,充分發揮思維活躍、勇於嘗試的年齡優勢,在教改摸索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帶來的欣喜。

三、另闢蹊徑,循序漸進。大膽引入Nature and Science學術論文探索性應用於《水生生物學》課程教學,並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效果評估;利用QQ網絡平臺構建《水生生物學》探究式第二課堂;歷時五年,進行基於Nature 和Science論文的研討室教學。四、PPT設計立體直觀、活潑生動。通過圖文並茂、言簡意賅、犀利風趣、架構明晰的PPT呈現給人以感官享受,向學員們提供了可操作性強的PPT製作典範。

姜曉東的特色講座與學員們產生了共鳴,課堂氣氛活躍、互動頻繁。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2017年4月19日下午一點,在閔行校區生命科學學院534報告廳,由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麗娃大講堂系列講座第120講正式開講。本次講座有幸請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姜曉東老師,姜老師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主要從事浮游動物適應與進化研究,曾參加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和2005年北極黃河站科學考察隊親赴南北極開展科學研究。今天姜老師為我們帶來的講座題目是:“燒杯中的貝格爾號”-----追蹤生物快速進化。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姜老師激情的演講

在主持人簡要的介紹後,在熱烈的掌聲中,姜老師以達爾文的貝格爾之旅為引,展開了今天有關生物快速進化的講座,很快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姜老師引用著名生物學家Theodosius Dobzhansky的名言,闡釋了生物進化在生物界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為研究進化所做的努力。

姜老師以細菌、酵母、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分別向同學們講述了科學家們在進行生物進化研究過程中的實驗部分,層層遞進,並簡單介紹了生物進化的研究方法,如古生物學研究法,系統發生研究法,基因組學研究法等。講解過程中,姜老師還專門為我們帶來了實驗動物——水蚤,來闡釋生物進化的具體過程。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姜老師展示水蚤

講座最後,姜老師用三句話總結了生物進化的精髓:

1.並不是所有的進化都很慢。

2.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的差異。

3.種群數量與物種類型對生物進化的影響。

同學們也展現了極大的興趣,積極地向姜老師提問,以至於延長了些許講座時間。最後講座在同學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此次講座為全校不同專業的同學提供了了解生物學的機會,讓非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對生命起源及生物進化有了全新的認識,是一次成功的通識教育,也是麗娃大講堂又一次成功的見證。

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談教改

同學積極地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