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7月19日上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副教授向学员们作了题为《科研基因萌芽教改活力:一个普通理科青椒的教改起步》的专题讲座。

姜晓东的讲座别开生面、特色鲜明,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在第一部分,他从“教学中提出教改问题”、“教改之行,始于足下”、“创新是教改的生命力”、“数据增强教改的信服力”、“享受教改的快乐”五个方面分享了他认为不完善的教改体会。在第二部分,他结合2013年校教改项目申报结题PPT、2014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结题和校教改项目结题PPT、2015年校教学成果奖答辩PPT详细讲述了他认为不完善的教改实例。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二、言辞幽默、见解独到。姜晓东将自己比作一名年轻的普通理科青椒,认为年轻教师普遍面临知识积累欠缺、教学经验不足的现实困境。为摆脱困境,实现教书育人这一大学核心价值,他提出“教学是普通青椒的突破口、教改是教学突破口的抓手”的观点。他鼓励年轻教师,应努力克服因对名师专家的高山仰止而低估自身产生的劣势心理,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勇于尝试的年龄优势,在教改摸索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带来的欣喜。

三、另辟蹊径,循序渐进。大胆引入Nature and Science学术论文探索性应用于《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并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效果评估;利用QQ网络平台构建《水生生物学》探究式第二课堂;历时五年,进行基于Nature 和Science论文的研讨室教学。四、PPT设计立体直观、活泼生动。通过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犀利风趣、架构明晰的PPT呈现给人以感官享受,向学员们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PPT制作典范。

姜晓东的特色讲座与学员们产生了共鸣,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2017年4月19日下午一点,在闵行校区生命科学学院534报告厅,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丽娃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0讲正式开讲。本次讲座有幸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姜晓东老师,姜老师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要从事浮游动物适应与进化研究,曾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和2005年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队亲赴南北极开展科学研究。今天姜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题目是:“烧杯中的贝格尔号”-----追踪生物快速进化。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姜老师激情的演讲

在主持人简要的介绍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姜老师以达尔文的贝格尔之旅为引,展开了今天有关生物快速进化的讲座,很快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姜老师引用著名生物学家Theodosius Dobzhansky的名言,阐释了生物进化在生物界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为研究进化所做的努力。

姜老师以细菌、酵母、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别向同学们讲述了科学家们在进行生物进化研究过程中的实验部分,层层递进,并简单介绍了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如古生物学研究法,系统发生研究法,基因组学研究法等。讲解过程中,姜老师还专门为我们带来了实验动物——水蚤,来阐释生物进化的具体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姜老师展示水蚤

讲座最后,姜老师用三句话总结了生物进化的精髓:

1.并不是所有的进化都很慢。

2.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差异。

3.种群数量与物种类型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同学们也展现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地向姜老师提问,以至于延长了些许讲座时间。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此次讲座为全校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了了解生物学的机会,让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对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是一次成功的通识教育,也是丽娃大讲堂又一次成功的见证。

华东师范大学姜晓东谈教改

同学积极地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