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对于那些从未奢望在北京买房的年轻人而言,在这个溽热的夏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马上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在一片惊讶的抱怨声中,人们突然惊觉:北京的房租正在悄然暴涨,动辄20%甚至30%的房租涨幅几乎是普遍现象。

《证券日报》给出的数据是:今年7月份,北京的住房租赁月租金均价为4902元/套。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份北京房租均价同比上涨幅度高达21%。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在虎嗅的一篇文章中,知名学者黄万盛讲述了自己每月房租暴涨9000元的“恐怖拉升”:原来19000元/月的房租到期后,房东径直要求上涨5000元。稍一犹豫,中介告诉他,带看时房东又提价至28000元。

根据贝壳研究院给出的数据,被戏称为“亚洲最大社区”的北京天通苑,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从去年同期的4300元,直接跳升至如今的每月6000元,涨幅将近40%。

也就难怪,这则最早出现在水木社区的帖子,一下子刷了屏: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租房市场的非理性暴涨,让北京市住建委也坐不住了,紧急约谈了几家长租公寓运营商。随后,自如发声明,否认了水木社区的这篇帖子,认为其“无从考证”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坦白讲,几家长租公寓运营商溢价抢房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但你要是把北京这一波房租暴涨的原因,都归罪于商业资本的博弈和抢地盘,就有些too young了。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所以,你只要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这两年,北京大力清理低端产业,包括整治拆墙打洞等一系列动作,使北京常住人口历史性地实现了下降。

人少了,房租反而非理性暴涨,这说明,供需在人们看不见的一角,陡然失衡了。

小编只能告诉你的是:在中国,市场秩序发生非理性的剧烈波动时,背后往往藏着一只政策的手,而资本,只是借力拔毛,或者借力求生罢了。

言止于此,毕竟北京房租暴涨的根源,并不是小编今天想重点讨论的话题。小编看了几处自己曾经在北京租住地区的房租,真心觉得,这一届年轻人实在有点惨。

如果你刚毕业,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选择啃老的话,那北京六环的合租房几乎是你在这个城市能吃饱饭的唯一选择。

如果你已近毕业一两年,早已不堪忍受隔壁合租情侣的为爱鼓掌,或者受够了合租者糟糕的生活习惯,而万幸年中又刚加了薪,想着换个一居室自己单独住。

那么恭喜你,你独立租房的梦想还要继续再“梦”下去。合租,甚至是搬到距离公司更远的区域合租,很可能是北漂年轻人,接下来面临且将长期面临的现实选择。

这几年经济环境不太好,这点不必细说,大家如果有心观察一下身边的实体经济和消费状况,心里就有数了。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霾下,刺激消费,提振内需几乎成了拉动经济增长,唯一的那架马车。但是很遗憾,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升级”并没能如期出现。不仅如此,你会发现,更多的年轻人早已经开始主动“消费降级”了,月薪1万,房租5千,再去掉衣、食、交通、通信等硬性开支,真正能用来提振消费的钱,可能还到不了1千块。

中产也没好到那里去,今年以来,我大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鸡立鹤群,在别人屡创新高的时候屡创新低,加上P2P平台像放鞭炮一样暴雷,中产们不跌落底层就已经烧高香了,还拿什么进行消费升级呢?

所以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5%,这么惨淡的消费数据,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的最低值。

房价依然在上涨,房租已开始暴涨,但是对于收入增幅并不明显的这届年轻人而言,他们已经不敢消费了。

没钱,怎么消费?可为什么没钱消费呢?当然是因为房子啊!说起来真是无聊,绕来绕去,还是房子——没房的交高房租使劲儿攒钱买房子,有房的还房贷,继续使劲儿攒钱买下一套也梦想着收租。

当下北上广深高昂的房价,让99%的正常工作的年轻人,在不动用“6个钱包”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属于自己的房子。

你们说:年轻人不要被房子束缚,应该勇于追求梦想。

话说的漂亮。可是,10年前追求梦想没买房的人,10年后他们的梦想都被房价按在地上狠狠摩擦。鼓励年轻人大胆做梦,勇敢创新没错,但是,你总得要给予年轻人敢做梦的现实土壤啊!

高房价,高房租,已经将这一届年轻人逼成了“最驯服的一代人”。年纪轻轻就开始苟且的蜷缩,正是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80后当年还敢和嘲讽自己的70、60后撕一下,用力证明自己前途可期,一面喊着“莫欺少年穷”,一面追逐互联网的一个又一个风口。到90后,尤其是95后呢,这些年轻人直接就佛系了。

北京房价那么高,你跟我说好好工作,用工资买房,还不如让我相信自己在台湾也有个身价300亿的二爷来的现实。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你说我丧,说我胸无大志,说年轻人要有梦想,不要计较年终奖和加薪幅度的多寡。那我就干脆回复一个礼貌而不失草泥马的微笑,然后写上一句永远不会出错的话:对对对,您说的都对。聊天结束。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丧文化、佛系文化,应运而生,群体丧情绪的风靡,一定程度上,其实反应的是当下年轻人对待远方,对待生活的一次“无力且失落”的自嘲。

经济学家何帆所说:

“生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是最幸运的,大体来说,这一代人完全可以靠个人的努力,获得理想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80后和90后已经开始感到巨大的压力。从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感受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不平等。”

中国社会当然还没有到阶层固化的地步,但是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社会向上的流动性愈发闭塞,如果说80后当年还有任性一搏猪飞上天的可能性,那么如今看来,留给90后们的机会实在是过于渺茫和稀少了。

而且,更惨的是: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穷了!

直接上数据:根据统计局的官方数据,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月薪为2060元,而10之后,平均月薪为6193元,10年间涨幅为301%。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1798元,10年之后,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4317元,10年间涨幅仅为240%。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这就难怪,在一些落后地区,“读书无用论”再度盛行,因为的确,大学毕业生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收入层面,近10年几乎都呈现滑坡的态势。年轻人的平均收入,不仅没有跑过社会平均值,反而差距越来越大了。

更残酷的是,这还没有考虑到房价上涨的因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房价面前,都是“肄业生”。2017年,北京住宅的成交均价是50531元/平方米。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而在10年前,北京住宅的成交均价为11300元/平方米,10年间,北京房价涨幅为447%。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过去的10年间,相对于社会总体劳动价值,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其劳动价值呈现下滑而非上升的趋势。

也就是说:90后95后一代,对比10年前大学毕业的80后而言,他们不仅面对的压力更大,而且惆怅的是,90后还相对更穷了。

曾经的“天之骄子”,简直沦为了新时期的“社会新底层”。这段日子,甭管是设立生育基金,还是征缴单身税、丁克税,都遭到了舆论的激烈反对。

要说,咱们这届年轻人有担当,虱子多了不痒,都已经挨了这么多刀了,还怕这多出来的一针吗?

只是,类似的惩罚性措施,真的能让年轻人“恐惧”到去生孩子吗?我连消费都降成这样子了,你跟我说再多生一个孩子,否则罚你?

这一届年轻人这么惨,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甭管是全面放开生育,还是未来可能的提倡全民二胎,鼓励三胎,乃至表彰四胎……这些,您可就别逗了!

这届更穷的年轻人,除了背负高房价高房租之外,还要应付父母的养老、大病医疗、疲软的经济、动荡的就业市场……

年轻人都已经这么惨了,他们哪有心思去生那么多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