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盐店胡同()三

「谈古论今」盐店胡同()三


盐店胡同最北端

说起盐店胡同,还要说一下厕所和粪坑的故事。

一九七0年代,在胡同的北部,临街有一座公共厕所,硬山屋顶,蓝砖砌就,前厕后池。也就是前面是抹了洋灰一字排列的茅坑,隔着墙壁后面是互相联通的粪池子。经常见到两个五十多岁的掏粪工隔不久会从后面将积存的粪便用带有长木把儿的大勺子舀出,装入木制的箱车里带往农田,这是很好的农家肥。我一直记得那厕所后面粪池的墙壁上有用黑色墨汁书写的文革时期的标语“打倒张XX!”,一直到后来拆除厕所的时候,那些字迹还清晰的印在上面。张国梁,是一位担任过县长的领导人的名字,据说文革的时候受到迫害,吃尽了苦头,不知道后来的结局是怎么样了,有心人若是查询县志应该会有准确的消息,我就不多说了。

胡同的南部东侧,临街有一个长方形的大粪坑,也是当时的生产队为积肥而建的。露天的粪坑到了夏天可就苦了周边居住的人,蚊蝇和蛆虫乱爬,微风过处,真是恶臭之味缕缕不绝。但人们习以为常,也就不以为然了。这就是生活。

「谈古论今」盐店胡同()三

盐店胡同最南端

与这粪坑有关的故事,还有一条蛇。

那是一个夏季晴朗的上午,天很蓝,我和奶奶及弟弟还有几个小伙伴在自家房子屋山下乘凉。七十年代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更没有电视剧,小孩子只能玩泥巴,看蚂蚁上树。那时候的空气很好,风吹过的滋味都是甜的。树叶沙沙的响着,我突然汗毛都竖起来了:一条擀面杖粗细的青蛇吐着信子,从我家屋山墙壁的缝隙里慢慢爬出来,奶奶也害怕,正当无所适从的时候,父亲下班回来,我们像见了救星,指着那恐怖的蛇给他看。父亲是做过军人到过战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人,自然不怕。他拿了一根铁火棍(整理炉火用的),刺向那蛇,那蛇也不示弱,张开大口盘绕着反抗。几个小伙伴和我在一旁惊恐的看着,最终还是父亲赢了,蛇被弄下来,父亲用铁锹端着,送它到了大粪坑里。

往事如烟,盐店胡同的人们还在续写着新的故事。

如今的盐店胡同,也成了“商贸街”,夜晚路灯很亮,不少人都做起了小生意,各家的房子也都翻建成了小楼,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安静祥和。

盐店胡同的名字至今还在使用,只是昔日的模样已经成为了历史,如同岁月的痕迹,刻画在我的记忆中。(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