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阁老的故事,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于阁老的故事,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一、神 童

据说阁老于慎行,四五岁就能作诗习文,趴在桌上挥笔练字,很用功。八岁那年,正值科选,他赶到京城,误了考场,但他执意应试,主考官强不过他,带有取笑之意,临时出了个题目:“你围着我正转三遭,倒转三遭,我就中你。”当时阁老眼珠一转,边走边说出两句诗来:“万般狸猫板上跑,围你转一遭就够了。”主考官听后惊叹不已,躬身询问,和阁老啦起家常来。当即点他为进士,且奏明圣上。皇帝听后,很赞许,称他神童。过了几年,又让阁老参加殿试,试后让他教太子三代。后封为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二、减 灯

相传于阁老小时候去狮耳山上学,路过一条小溪,总有一白须老头背他过河,天天如此。放晚学后,阁老走到山下,身后就出现四个灯笼送他回家。他心里有数,不过不说罢了。他的老师精细过人,目送他时,发现这情景,自语道:“慎行未来必是国家之栋梁。”

有一天,老师突然发现送阁老的灯笼少了两个不由心内一惊,情不自禁地说:“此乃不祥之兆。”第二天,老师把阁老叫到自己屋里,严肃认真地问:“这两天你在校外做什么错事来吗?”阁老说:“没有。”老师脸上突着青筋,严厉地说:“你要仔细想一想,从实讲来,你瞒不过我。”阁老耷拉着脑袋,细想一会说:“老师,前两天吃过晚饭,我到同学张严初家串门,他在家里写休书,有一字不会写问我,我给他填上了,听说他媳妇很贤惠,因一点误会,被他撵回娘家去了。老师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不但不劝阻,反而助他为虐,真岂有此理。你快去他家把休书要回撕掉。”阁老沉痛地答道:“遵命”。

过了一天,老师发现送阁老的灯笼又成了四盏。

于阁老的故事,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三、少瞎一粒米,多增一年寿

相传阁老在朝时,从不忘简朴节省。每次用饭,都用筷子把沾在碗上和掉在桌上的饭粒叨起来吃掉。他手下佣人及亲人都非常钦佩,都仿效他。

有一次阁老风趣地说:“我吃了这些掉的饭粒,就能多活好多年。”果然,阁老年寿较高,后人传“少瞎一粒米,多增一年寿”,这话不假。

四、阁老打躬

都说于阁老礼贤下士,官大不傲。县太爷的八抬大轿,经常鸣锣呐喊路过阁老府门外。阁老爷听见声音,不管是吃着饭,待着客,还是忙着其它事,都要先停下,整衣打躬,直至声音远去为止,以表示对地方官员的尊重。也有一些官员认为阁老这样做有失身份和体面。有的则听见声音跑到府外,喝斥县太爷的班头衙役们:“还不收起你那破锣烂鼓,阁老爷在府里还向你们打着躬哩!”他们立即偃旗息鼓表示尊敬阁老。

于阁老的故事,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五、胡同的来历

你知道前后于街中间相通的那条胡同的来历吗?

相传于阁老在京为官,家人院公自然觉得威风,东邻周家也是财门大户,两家因为一道墙闹了意见,争持不下,越来越紧张,大有打大仗的苗头。于家写了急信,差人快马星夜赶往京城。

家人见了阁老,呈上书信,心想:只要一纸公文,下到县衙,还有周家的好吗?阁老看完家书,写了两句话,就命家人送回家中,依书而行。

书上这样写:“他进一墙,咱退一墙,再进再退又有何妨?”家里人含气照办了,原墙扒了,后退一墙。周家一看心想:你退一墙,咱们也退一墙。就这样,一条四尺多宽,沟通前后于街的胡同形成了。从此,于、周两家结为善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