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鹽店胡同()三

「談古論今」鹽店衚衕()三


鹽店衚衕最北端

說起鹽店衚衕,還要說一下廁所和糞坑的故事。

一九七0年代,在衚衕的北部,臨街有一座公共廁所,硬山屋頂,藍磚砌就,前廁後池。也就是前面是抹了洋灰一字排列的茅坑,隔著牆壁後面是互相聯通的糞池子。經常見到兩個五十多歲的掏糞工隔不久會從後面將積存的糞便用帶有長木把兒的大勺子舀出,裝入木製的箱車裡帶往農田,這是很好的農家肥。我一直記得那廁所後面糞池的牆壁上有用黑色墨汁書寫的文革時期的標語“打倒張XX!”,一直到後來拆除廁所的時候,那些字跡還清晰的印在上面。張國樑,是一位擔任過縣長的領導人的名字,據說文革的時候受到迫害,吃盡了苦頭,不知道後來的結局是怎麼樣了,有心人若是查詢縣誌應該會有準確的消息,我就不多說了。

衚衕的南部東側,臨街有一個長方形的大糞坑,也是當時的生產隊為積肥而建的。露天的糞坑到了夏天可就苦了周邊居住的人,蚊蠅和蛆蟲亂爬,微風過處,真是惡臭之味縷縷不絕。但人們習以為常,也就不以為然了。這就是生活。

「談古論今」鹽店衚衕()三

鹽店衚衕最南端

與這糞坑有關的故事,還有一條蛇。

那是一個夏季晴朗的上午,天很藍,我和奶奶及弟弟還有幾個小夥伴在自家房子屋山下乘涼。七十年代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機,更沒有電視劇,小孩子只能玩泥巴,看螞蟻上樹。那時候的空氣很好,風吹過的滋味都是甜的。樹葉沙沙的響著,我突然汗毛都豎起來了:一條擀麵杖粗細的青蛇吐著信子,從我家屋山牆壁的縫隙裡慢慢爬出來,奶奶也害怕,正當無所適從的時候,父親下班回來,我們像見了救星,指著那恐怖的蛇給他看。父親是做過軍人到過戰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人,自然不怕。他拿了一根鐵火棍(整理爐火用的),刺向那蛇,那蛇也不示弱,張開大口盤繞著反抗。幾個小夥伴和我在一旁驚恐的看著,最終還是父親贏了,蛇被弄下來,父親用鐵鍬端著,送它到了大糞坑裡。

往事如煙,鹽店衚衕的人們還在續寫著新的故事。

如今的鹽店衚衕,也成了“商貿街”,夜晚路燈很亮,不少人都做起了小生意,各家的房子也都翻建成了小樓,日子過得紅火起來,安靜祥和。

鹽店衚衕的名字至今還在使用,只是昔日的模樣已經成為了歷史,如同歲月的痕跡,刻畫在我的記憶中。(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