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襄樊之战尘埃落定,以关羽败亡、荆州尽归东吴而结束。噩耗传至西蜀成都,刘备作为关羽的大哥闻此凶信,昏厥于地,泪湿袍襟。他不相信自己战神般的二弟会阵亡,更不愿相信荆州已经丢失。他先是大哭,后是祭奠。但是刘备没有立刻起兵去伐东吴,而是在关羽去世两年后才去报仇,这是为什么呢?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一、当时局势晦暗不明,吴魏关系微妙。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与洛阳曹操,曹操知道此乃孙权嫁祸之计,厚葬云长于洛阳南门外,并且赏赐了来使。当时刘备与曹操势同水火,现又与东吴完全决裂,昔日盟友变成了不同日月的死敌。前有赤壁之战蜀吴联盟,后又襄樊之战魏吴同盟,孙权在三国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哪边对自己有利就会与谁联合,十足的投机者。刘备一旦立刻动兵,将会再次面对两面敌人,而以当时西蜀国力是决不能抗衡的。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记载:玄德曰:“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闻东吴将关公首级献与曹操,操以王侯礼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东吴欲移祸于曹操,操知其谋,故以厚礼葬关公,令王上归怨于吴也。”玄德曰:“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以雪吾恨!”孔明谏曰:“不可。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谲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二、自身实力耗损严重。经过汉中之战,刘备虽然夺得南郑、东川一代广大土地,但兵力与物资短时间内没办法调集和筹措,而新增的疆域需要政治融合,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完成。

三、群臣谏阻。《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张飞演武场见刘备时:先主曰:“多官谏阻,未敢轻举。”飞曰:“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这三点乃是刘备当时没有立刻起兵报仇的原因。那么下面就是要说说本篇的主题:刘备伐吴到底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有别的目的呢?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小编写此文前查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和见解,百分之八十论点认为刘备伐吴实际上是为了荆州。从利益关系上看,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动机。但是小编不这么认为。刘备是何许人?非常人也。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他都以忠义为本,以民为根。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从起兵到他登基称帝,从来没有忘记过他的初衷,不忘初心。这就是为什么关羽、张飞、赵云乃至诸葛亮等名士勇将都至死相随、永不相弃的原因。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关羽作为他的兄弟,他的革命同志,有着不可割舍的战友情,兄弟情。东吴背信弃义背后偷袭致使关羽陨败,孙权这一举动不仅违背了刘备的人生信条,更是触动了他的逆鳞,这是他必伐东吴一也。

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与有几个时期的人才相助至关重要。徐州时期的是诸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等的燕赵青徐班底。荆州时期的是荆州土著人士,如马良、黄忠、魏延、霍峻、诸葛亮等,这是他崛起的中坚力量。成都时期就是成都本土人士了。荆州丢失,这些中坚力量都在观望刘备。伐吴,既能为兄弟关羽报仇,又可全桃园之义,还能得荆州人士之心,这是刘备必伐东吴二也。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四通八达是争夺天下兵家必争之地,有之则有望一统华夏,失之则退出争夺天下的可能。趁曹操新丧,曹丕无力远图之际,东吴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一夺地利,二具人和,三趁曹操新丧之天时,有此三利,所以刘备伐吴必也。

人性的考验——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别有用心呢?

小编从未怀疑过刘备的忠厚仁义,希望有志之士发扬其良好的品质,不要被现代厚黑学所侵蚀。三国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不仅因为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是因为那些仁智礼仪信,华夏民族的优良品质让我们敬仰。希望大家喜欢,我们下期再见。

文不加点一孔章,历史长河论短长,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讨点赞,我是云羽轩,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