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力主聯合李自成、張獻忠餘部的堵胤錫?

戰歌仰望星空



125878215


南明一朝能當得起英雄二字的,只有堵胤錫和張煌言。

堵胤錫被稱為南明唯一的戰略家,其過人之處便是能審時度勢,從大局出發,利用一切可能,化敵為友,以抗清為最高宗旨,尊重各方已得之利益。

他不但成功說服李自成的大順軍餘部,而且對已降清的各路降將,有針對性地予以感化,曉以民族大義,使其再舉大明之旗,加入到 反清陣營中來。

連害死崇禎的兇手,使大明倒掉的主要推手的李自成未亡人高夫人,他也力爭了個誥命夫人。

歷史證明,這些前身流寇的反正部隊,是南明最有戰鬥力,是最忠誠的。

但是南明的主戰場是內鬥,一個南明史就是一部內鬥劇!當堵胤錫託程峋把自己和忠貞營將領的部分家眷護送到梧州。不料,李元胤為了阻止忠貞營進入廣東,暗中指使封川守塘官張祥發炮,把程峋和他護送的家屬座船擊毀於江中。

南明亡原因就是自己人拼命坑自己人,而那時的明朝勢力已經是華夏各方勢力中最腐朽最無恥的一部分了,身處其中的異類堵胤錫怎麼會有好結果?

最後活活氣死,才四十九歲!

千古堵公,他雖名聲不顯,但卻是南明史中我最敬佩的人,不過他缺少了一股狠勁。

正如他所建“君子營”般,堂堂正正,方為君子,卻也因如此,被三省總督何騰蛟壓的死死的。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若南明能更多堵胤錫那般,文采斐然,卻願與他們眼中的粗鄙武夫同甘共苦,只為大明一片青天,而不是所謂的事急一死報君王的無擔當之輩,或拆臺內鬥之徒,那大明有望光復。

可惜!歷史是公正的。



蓉兒不姓馬


我們都知道在明朝末年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而且是從未沒有的政治變革,如果歷史再能倒流也許會“中興”成功的!


明朝末年1664年以後基本政治核心基本全誇掉了,就剩下巡撫堵胤錫和李自成的殘部,張獻忠的殘部明朝剩餘部隊三個武裝勢力組成的聯軍共同抵抗清軍的進攻!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明朝末年的武裝力量的“編織”者!

堵胤錫

堵胤錫(1601年-1649年11月26日),又寫允錫,又名錫君,原名靈授,字仲緘,一字牧子,號牧遊。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興市屺亭鎮前亭村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基本內容

  堵胤錫(1601-1649),字仲緘,無錫(今屬江蘇)人。南明大臣。

 崇禎年間進士。官至長沙知府。以鄉兵破賊,殺賊魁,遂以知兵出名。福王時,歷湖廣參政,攝湖北巡撫事。唐王立,任右副都御史。李自成死,眾立其侄錦為主,擁兵三十萬,驟至澧州。胤錫議撫,躬入其營,慰諭歸附。王大喜,加封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制其軍。遂與錦等深相結,倚以自強。



  永明王立,任兵部尚書,封光化伯。在湖南、江西、貴州、廣東、廣西等地進行反清活動。後至潯州,發病卒。贈潯國公,諡文忠。  

在我看來堵胤錫是明朝袁崇煥後又一個比較強的“兵部尚書”吧!他想把闖軍,南明軍,地方武裝集合成一個有力的拳頭直接對準清軍,但是我絕的當時這三家勢力都不是特別強悍,但是又互相依靠,而且還在勾心鬥角的存在者,這樣的軍事力量是最脆弱的!簡直不堪一擊,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都沒有佔到位,本來是合兵一處將打一家,一直對外才對,可是這三家勢力無法團結所以無法取得戰略性勝利!他的軍事能力是好的,但是缺乏有力的政治核心人物,他的意見是好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沒錯,但是三家勢力都有各自的私心,

所以戰略意圖是對的,但是天時,人和他都沒有,所以就是白說,如果當時崇禎皇帝的太子還活著,也許在團結方面更好的聚三方軍隊合力一同出擊,一舉攻克清軍!可惜他只活到了49歲就犧牲了!也許明朝真的大勢所趨!


北風之神529


南明少有的戰略大師,堵胤錫

如果單看《明史·堵胤錫傳》,肯定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就是一個妄圖火中取栗的蹩腳的野心家!只是對於明代歷史,尤其跟南明相關的人物,你要只是聽信《明史》當中一面之詞,那很明顯是要陷入一個誤區的。在這裡首先要感謝顧城先生和他的《南明史》。是他的努力,才為我們揭開了籠罩在整個南明歷史之上的黑幕,讓我能更清晰、客觀的去看待那段歷史。這裡我們先拋開其它不談,僅從堵胤錫的所作所為上去分析,看看堵胤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堵胤錫的主要作為就是招撫大順餘部,以大順餘部設立忠貞營;整頓川湘的明軍,設立忠開營。而這實際上就是直接針對南明自身的兩種痼疾:

一是,聯虜平寇還是連寇抗虜。在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之時,迷惑於清方為崇禎報仇的大旗,立即就確立了聯虜平寇的戰略。這雖然在我們現在成王敗寇眼光的審視下,是錯的不能再錯。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這是一種無論主觀還是客觀都必須所採用的一種戰略。首先在君主剛剛被逼自縊的情況下,你就去聯合把君主逼死的敵人,這會直接危及王朝的法統與道統;其次在當時李自成與張獻忠都還具有相當實力的情況下,你想聯合,人家也不一定搭理你;最後普通帝國子民尚知孝悌忠義,你這樣幹,瞬間就會失去民心。這裡你不得不佩服跟痛恨洪承疇等輩,佩服是因為這個方略高、實在是高;痛恨是因為此計實在毒辣,既讓當時的帝國上下聯想到唐代的借師平定安史之亂,從而喪失警惕;又讓南明、李自成和張獻忠都認為他們不過是想趁火打劫,佔些便宜就會回去,進而覺得未來天下歸屬還得這三方來爭,因此就相互防備、敵視看不到真正的威脅。

好在隨著李自成與弘光的相繼敗亡,無論南明、李自成餘部還是張獻忠都看清了自己真正的威脅。隆武帝順勢提出了連寇平虜的方針,堵胤錫也深刻認識到只有真心與李自成、張獻忠聯合,建立統一戰線才能挽救危亡。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南明那些抱殘守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中樞、督撫等實力派,偏又要出來壞事。連寇抗虜的大勢難易,但是他們心底對這些前叛軍的戒備與牴觸始終難以消除。於是他們就自作聰明的想出了借刀殺人、驅狼搏虎以達到寇與虜兩敗俱傷坐收漁利的效果。這個時候我在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氣了!你想驅狼搏虎,可以啊!但是你看看當時的大順餘部,一無根據、二無後勤補給,就算是狼也是一群病狼。你這個時候採取這個方略,只能是損人不利己,既給敵人掃平天下減少了阻力又大大損傷了自己可以團結的力量。假如何騰蛟與瞿式耜也跟堵胤錫一樣明白,再或者說南明有三個身居高位的堵胤錫,那情況絕對不一樣。

二是,忠開營的建立。南明各地的明朝官軍,因衛所制的敗壞、久不經戰陣,皆畏敵如虎,毫無戰鬥力可言。不僅保衛不了南明殘破的河山,反而在投敵以後戰鬥力暴漲。南明耗費財力、物力所維繫的看似龐大的軍事力量,只是白白便宜了敵人。有鑑於此,堵胤錫入川收編了當地的明朝官軍。然後日夜操練,講習戰陣。在堵胤錫的訓練下,這制名不見經傳的弱旅竟也成為了南明末期的三大勁旅之一。我們看南明時期的朝臣,不乏忠心憂國之人,可大多都是何騰蛟、瞿式耜之輩。雖然氣節令人敬佩,但所作所為實則是誤國誤民。若他們能少一些門戶之見,多做一些像堵胤錫那樣的實事。後來的我們也只能是怒其不爭了!

由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堵胤錫的所作所為是真真的威脅到了清的平定天下。所以就能判斷出堵胤錫是被抹黑了!

此外,在大西軍入滇,休養生息之後實力大增的狀態下,同樣也打起了聯明的大旗。於是他們上書永曆,希望能將孫可望封為秦王。其實他們只不過是想借此看看永曆朝廷的誠意。只是一個虛名,就換來這樣一支精銳部隊和穩固的後方,怎麼看都沒有拒絕的理由。可就這,永曆朝廷內部還是吵成一片,最後還是在堵胤錫的力爭下才勉強給封了平遼,二字王。

還有堵胤錫為了給忠貞營安排一個穩定的後方,讓他們可以休養生息、恢復實力同時也想讓永曆朝廷能真正相信忠貞營。於是就苦苦勸說讓忠貞營將領家屬和自己的家屬一道進入永曆朝廷的控制之下。可是永曆朝廷內的地方軍閥,害怕忠貞營進入會影響自己獨霸地方,於是就在水路埋伏將運載堵胤錫和忠貞營家屬的坐船統統擊沉。此後忠貞營再也無法相信永曆朝廷,這一切就造成了實力比大西軍強大的多的大順餘部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縱觀整個南明,可以稱得上卓爾不群、眼光獨到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僅僅只有張煌言和堵胤錫二人。二人當中又以堵胤錫的戰略眼光和大局觀更強。堵胤錫一生都致力於聯合大順與大西餘部挽救危亡,並且在他麾下的忠貞營於湖南前線屢敗敵軍。要不是何騰蛟這個豬隊友,堵胤錫和忠貞營必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南明的敗亡不在於實力不夠,要是南明、大順、大西能真正聯合起來,在加上金聲恆、李成棟的相繼歸明。這些力量能整合起來,幾個清也不夠看的。只可惜,南明同樣自己玩死了自己!


戰歌仰望星空



堵胤錫是明末大臣,清軍入關後任南明兵部尚書,封光化伯。在湖南、江西、貴州、廣東、廣西等地進行反清活動。 主張聯合大順軍和大西軍,共同抵抗清軍。受堵胤錫招撫的李自成餘部李過、高一功的大順軍有三十萬之多。堵胤錫的聯合農民軍的反清行為卻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何騰蛟、瞿式耜也排斥農民軍。瞿式耜同黨的丁時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喪師失地之罪”。在這些人眼裡,堵胤錫絕對是個另類,大明江山就是毀於李賊之手,你居然還要和他們合作,甚至還質疑他是否有野心。永曆三年,堵胤錫率忠貞營的淮侯劉國昌部出征,到潯州(今廣西桂平)途中吐血病卒,年僅49歲,三軍慟哭,如喪父母。永曆皇帝痛悼不已,輟朝五日,諭祭九壇,贈上柱國、中極殿大學士,太傅兼太子太師、潯國公,諡文忠。

堵胤錫是南明官員中最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深知明軍腐敗之極,要支撐抗清大業唯有聯合農民軍,使之為己所用。因為弘光朝不能接受聯合農民起義軍抗清,結果卻採用“聯虜平寇”方針,導致數十萬官軍叛降清朝,反過來為滿洲貴族效犬馬之勞。隆武以後,朝廷逐漸接受了堵胤錫等人的意見,由“聯虜平寇”轉為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但在南明隆武至永曆朝廷中的官紳大多數是把聯合農民軍作為權宜之計,內心裡其實是痛恨農民起義軍的。在危機之時就那農民軍打頭陣,而稍微得到喘息後就讓農民軍靠邊站。堵胤錫著眼於民族大義,始終不渝地奉行聯絡農民軍共同抗清的政策,所以被朝廷那些人看成另類。



堵胤錫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對大明忠心耿耿,不拘泥於陳腐舊套,不畏流言蜚語。是當時南明少有的傑出政治家,他的政治眼光遠高出許多身居高位的南明重臣。因此無法得到那些目光短淺,一心為己的同僚們的諒解和配合。他們挖空心思將他排擠出朝廷,讓他率兵出征結果又不提供軍餉,堵胤錫奔走連年,早已弄得心力交瘁,當他率忠貞營劉國昌部出師時,軍隊走到潯州後堵胤錫舊病復發。臨終前堵在遺書中仍孜孜以國事為念,嘆恨不能死於疆場而命終於枕蓆乃是平生之大憾,死後仍願化為厲鬼以殺敵。當晚,堵胤錫連聲嘆道:“復楚包胥何向哭?復楚包胥何向哭!”,隨即在長生寺駐地溘然而逝,年僅四十九歲。

堵胤錫不愧為一個磊落不羈,心懷坦蕩的英雄豪傑。只是所遇到的同僚都是”豬隊友”,是自己滿腔的抱負無法得以施展,最終抱憾而終。


樂樂愛收藏


政治永遠是利益先導。

在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條真理,顛覆不破。

上一秒還拔刀相戰,你死我活的對手,下一秒就能成為戰略盟友,這一點,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來說,應該說是做得比較到位。

在中國古代,所有有成就的領袖人物,都會拋開所謂的道德綁架,道德在功利面前不值一文。面子也好,道德也罷,正統也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有強悍的實力,什麼都有,沒有實力,一切都是屁話。

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這個無疑是正確的。



躺著看驢


堵胤錫主張聯合李自成張獻忠餘部抗清是對的。以當時的朝代,清朝是外敵入侵。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是屬於漢民族內部矛盾。堵胤錫的主張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和民族意識。

可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餘部,李自成張獻忠帶領的起義軍都是一些農民,都是被當時明朝朝廷和官僚機構,壓榨和剝削的吃不飽捱餓的農民。他們起義的目的就活命,可是這些由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朝廷緩解的階級矛盾。生命得到了保障!起義軍的領袖甚至由此而腐敗,使整個起義軍喪失了起義時戰鬥的動力,因活命而拼命。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順,由此而腐敗起義軍失去了為了活命而拼命的動力!而轉變為因活命而逃命。這時候就是堵胤錫把他團結起來,起義軍的戰鬥意識也不會高。

明朝的那遺留貴族和官員。幾乎都是經過明朝二百多年,那些腐糗之極的官僚機構的遺留者。他們根本就沒有民族意識,也分不清誰是真正的可以滅亡明朝的敵人。一些腐敗無能分子。如果要是有一點民族意識。明朝都不可能滅亡的那麼徹底!


米粒29331981


自“李自成”兵敗而亡以來,大順軍撤退西南,經“堵胤錫”招撫,大順軍歸順了朝廷,命名“忠貞營”,這樣,雖然明軍勢力壯大了些,但朝廷存在的黨爭弊端一直存在,這種病根不除,“堵胤錫”聯合各方,其實也是在瞎努力,在這種情況下“堵胤錫”應該做的是挾持朝廷,好好利用朝廷這面大旗,號召各方掃清宇內,而不是扶持朝廷作苟延殘喘,以致黨爭繼續延續,互相制肘攻伐,讓志大才疏的何騰蛟、瞿十四那樣的朝臣盡情發揮,軍隊政令達不到高度統一,全國大小抗清勢力一盤散沙,各自為戰,被入關清軍是個個擊破。就“堵胤錫”招安“張獻忠”部下“孫可望、李定國”部也遭到朝臣的反對,就這樣的朝廷“堵胤錫”的力主聯合也是於事無補,當然非常時期也得有野心和魄力,“堵胤錫”的做法是好的,可惜在能力上形勢比人強,明末漢人裡還沒有出現三國曹操、司馬懿式的英雄人物。


夏有涼風61


堵胤錫字仲緘,南明諸多官員中最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戰略大師。

他深知明朝官軍雖多然官兵皆師老兵疲,將領與士卒都腐敗至極,無力抗擊清軍南下。要支撐南明之半壁河山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農民軍,將其納入己方。

1645年他親赴松滋草坪同李錦、高一功談判,能夠以明朝巡撫之尊拜見李自成妻子高夫人,此種誠義體現了堵公的闔達胸襟,在國家危亡之際,堵胤錫著眼民族大義,始終不渝奉行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的大計,此種戰略眼光是同時代明廷官員無人乞及的。

1649年堵胤錫於廣西桂平吐血病卒,時年49歲。堵公亡故三軍慟哭,如喪父母,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巾。堵胤錫的離世殊為南明政權一大損失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